《红色之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色之翼-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这历史的岔路口,毛主席命令:“务必于9月30日前作好一切准备。”10月8日,主席下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中国东北方向出动。当天,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将军衔命离开北京到前沿城市沈阳。
“地面部队开上去了,空军怎么办?”主席在思考。。。
中南海的灯,彻夜长明。
“看来,还是要开个会~~~哟”主席终于起身点烟,并吩咐秘书,“去叫周,朱,还有空军司令刘楼,18日开会”
在秘书点头下去之前,这根香烟似乎给主席带来了一丝灵感。
“还有,把四川那个东平同志也给我叫来,看来老陈又要怪我罗~~”主席开始微笑顿步,看来战略问题是想通了。
1018日,主席亲自主持会议,再次研究出兵朝鲜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周总理、朱将军等军委领导和彭将军,还有一个刚到任不久的空军司令员刘将军,以及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东平同志。会上,主席正式宣布:明天,即19日黄昏,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会议气氛顿时悲壮起来。彭大将军临危受命,接过帅旗。
主席把目光转向空军司令员刘将军,并嘱咐道:新中国空军第一战,你可要给我打漂亮了,打疼美国这个纸老虎。
“是!请主席放心!”
会后,刘将军奉命组建志愿军空军。
会上,最后一个议题则放到了东平身上。
“东平啊,你晓得我找你来做啥子?”
“自然是空军建设,但是到底啷个建设,还是听主席的!”东平幽默的把话题抛给主席。
“筹备航空工业!找苏联要,要就要个‘全套’!”
“是嘛,要就狠搞个‘全套’”东平立刻明白了主席的意思。
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的起飞,就在两人的会心的笑声中开始起航!
次日,东平以最高的效率摸清了建设中国航空工业所需的人才,向主席提出名单,并且外加了一个特别的人,理由是“经济建设是未来强国之本,在航空工业建设方面锻炼几年更好”。
主席深沉地看着东平,良久,爽朗地笑了笑,应了。
………………
此时的朝鲜,通过4年战胜430万国家民族党军队而成长起来的人民军队真正见识到现代化战争的模式与烈度。即便是人员素质方面多为老兵,但装备和火力的极度劣势,让英勇的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人民军队改称为“志愿军”)只能依靠勇气与智慧对抗国际联军的钢铁与炮弹。
然而,人民军队遇到的最为强大,也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的美帝空军,备受其压制。虽然,襁褓中的人民空军在苏联人的帮助下建立了闻名世界的“米格走廊”,用乳臭未干的拳头挥击了不可一世的美帝空军,但终究未能改变实力方面的差距。
我人民自愿军在朝鲜几乎是在无空军支援下压制下获得了战场均势,最终与联合国军在38度线签署了停战协议。


第1节 图书馆与制空权
更新时间2011…5…6 19:08:42  字数:3379

 东平,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与其他革命家一样,都有着伟大的愿望和理想,期望通过革命,铸造一个新的国家,让人民富强,让民族复兴。为此,他们在解放前经历了学与汗的革命,包括上山下乡,对广大工人、农民在内的劳苦大众讲述革命理念,发动和教育群众。
很难想象一个在法国留学的高才生,不去十里洋场大公司大银行里谋得一份体面的职位;而是会在山沟,在田间,在车间里给工友、农民们讲述马列主义思想。哪怕是仅仅60年后,人们也已经很难体验到当时的那种革命情怀。因为没有经历过旧世界苦难的人,才会觉得今天的一切福利,一切权利都是那么的自然。
言归正传,在航空工业筹备会议之后,东平开始了自20年代法国勤工俭学以来,最高效率的自我充电。在接待苏联代表团之前,东平需要补充的关于航空相关知识实在是太多了。于是会议后,东平就把自己如泡菜一样“泡”在图书馆里了。
(信奉进攻的德国空军在战争初期获得了制空权)
自从朱利奥杜黑GiulioDouhet在20年代发表《制空权》论述之后,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检验让世界主流空中强国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对于当时大多数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而言,最关心的不是哪种理论,而是在不断高速变化的战场环境甚至战争模式下,如何有效的投资武装力量,并见效,才是在未来国与国之间获得战略竞争优势的关键。东平,这位同时具备军事家远见和政治家精明的人,也是有选择性的在相关空军、航空工业的资料中,寻找着对于空军及未来航空工业的理解,而不是去在历史堆里发掘着残肢断臂拣拾破铜碎铁。
后世评论认为,这段时间的充电,或许就是快速拉开东平与那些所谓的,而且是可以瞬间渺小到几乎可以忽略军事理论学者间思维高度差距的“弯道”(田径项目中弯道是快速拉开内外圈距离的最佳区域)。
在《制空权》一书中,杜黑认为:独立空军是一支进攻力量,不适合于防御;最好的防御手段就是进攻,防空纯粹是一种精力和资源的浪费。用消极的防御手段达成一个消极结果需耗费比敌人为获得积极结果付出大得多的人力、物力;因此,更节省、更聪明的做法是将这些人力、物力用于最有效的地方,用于进攻。整本书强调的就是进攻,印证汉尼拔的那句名言——“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这个意大利老在压根从一开始就是站在攻势空军的角度去阐述空战的未来。
很显然,杜黑主张空军应该是轰炸机部队为主,而强烈反对把防御性的战斗机列为空军的主力。他在书中警告说:“一个国家只拥有准备用于空战的空军不仅危害国防,并且被剥夺了对敌方目标发动进攻的一切可能性,将陷入严重的空中劣势。”
这个叫杜黑的意大利人为了更为形象的灌输这一观点,把空军比喻为骑兵。他说:“正如骑兵队最好的防御永远是攻击一样,空军最好的防御也在于进攻,而且程度更甚。”空中力量应当集中使用,用于进攻;要不顾敌人的进攻而集中尽可能大的力量,对敌人发动更猛烈的攻击。杜黑写道:“不要空中防御,因为它实际是无用的;不要配属航空兵,因为它实际是无用或多余的。相反,只需要有一支无例外的包括国家全部可用航空资源的独立空军。我们必须承受敌人对我们的进攻,同时努力使用一切人力、物力对敌人发动更沉重的进攻。”
对于这一点,东平认为非常正确。因为中国这样的陆军传统国家,以及人民军队的长项就是运动战和游击战,所有空军对于目前这帮以“一招鲜”打败了430万常凯申军队的将领和开国领导者来说——他们对于空军的理解肯定仅仅还停留上为陆军活动提供空中防御型的配属军中。即便是未来对台湾的作战需要空军和海军的配合,但是主角还是陆军。这种思想的根深蒂固是长久都很难被打破的,当然这次面对全世界最强的美帝国主义和联合国军或许会让那些泥腿子见识到现代战争模式和空军的重要性。但是显然,中国空军肯定不完完全全是防御性的战斗机为主。
然而,对于制空权的理解。图书馆内的很多著作及各国所奉行的理论却引起了很多的争议。杜黑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论述制空权思想的人。他认为:“制空权是一种态势,即我们自己能在敌人面前飞行而敌人则不能这样做。制空权为掌握它的人提供优势,能保护自己整个领土和领海免遭敌人空中进攻,同时使敌方领土受我方进攻”。
杜黑的观点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主观愿望。杜黑坚决主张夺取制空权只能靠空中进攻,力争把敌方的的飞机消灭在机场上和工厂里。他极力反对空战。他的形象比喻是,与消灭空中的飞鸟相比,捣毁鸟巢和鸟蛋的办法更有效。
“捣毁鸟巢”——突击对方的空军基地,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改变某一作战方向的敌我空军力量对比,甚至直接获得制空权。德军在实施闪电战中,都是一举将对方的飞机全部或大部消灭在机场上,波兰、法国、荷兰无不如此。袭击苏联时又如法炮制,第一天就将苏军800架飞机击毁在机场上,掌握了战争初期的制空权。
在东平开看,美国空军或许是继承杜黑制空理论最深的国家。因为他们在对日本和德国的战争中都用的是是杜黑的空中进攻思想————以战略空袭取代空战。
战争实践证明,捣毁鸟巢的办法虽然有着一劳永逸的捷径效果,但综观二战进程,“捣毁鸟蛋”却更能致命。
德国战略制空权的丧失,不是完全由于苏联空战的结果,而相当程度上是英美釜底抽薪式的战略轰炸的共同作用。由于德国石油工业遭到盟军长期的密集轰炸,使得大量的德军飞机无法起飞,成为前线苏军和盟军飞机的靶子。因为国家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军民的战斗意志,是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力量重心。对力量重心的直接打击将加速战争进程并影响战争结局。而航空武器的出现提高了直接打击对方力量重心的的手段。
虽然英、美轰炸机初期轰炸,在没有夺取制空权的情况下强行突袭,结果招致5-10%的战损率。后来英、美派到战场上大批歼击机,首先清理掉德国防卫本土的空中力量,于1944年4月取得战略制空权后,美军的千机轰炸才得以实施,战略轰炸才因之有了明显的效果。尽管空中的战略攻击没能迫使德国最后投降,但却极大地削弱了德军的力量。
东平认为在未来的世界争霸中,中国要面对的最重要的竞争对手自然是美苏这样具有战略轰炸能力的超级大国。在未来的空军建设中就必须强化足够对敌人战略轰炸机群制造有效伤害的截击部队,保卫关键战略区域和城市非常重要。所有他也暗下决心对于导弹和截击机工业领域做详细研究。
为在众多资料中,东平认为另一个不可以忽视的就是二战中航空兵对地面的支援作战。德国和苏联都是有着悠久陆军传统的国家,德国虽然也强调空中进攻,但和杜黑的战略性空中进攻有本质的不同,他们主张的空中进攻是战役战术性的,通过空中进攻以直接支援陆海军作战。闪击战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为了更好地支援地面作战,德国还为空军专门研制了俯冲轰炸机。
二战初期,德军闪击战的成功,显示了航空兵支援地面的巨大威力;而二战中后期,苏军排山倒海的反攻则把空军支援地面作战的思想进一步推向成熟。
美军从德军战争初期的成功中得到启示,开始重视航空兵对地面作战的支援,1942年9月,美陆军颁发了野战教范《支援地面军队的航空兵》,以后又2次修改,进一步完善了航空兵支援地面作战的思想。英军则是经历了惨重的失败后才逐步确立了空中支援地面作战的思想。特别是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英国空军在地面进攻发起之前,用半个月时间,对德意在北非的机场、运输线、和兵工厂等进行了轰炸;进攻发起后,又以大量轻型轰炸机和坦克歼击机直接支援地面作战,终于一举赶走沙漠之狐隆美尔。
空军支援地面战场的作战样式是一战后期出现的,但作为一种成熟的理论却是经过二战的实践检验之后才得以确立的。现代战争已经不再是平面战场单一军种的对抗。空军对地面作战的支援,已成为夺取陆上作战胜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解决陆军战术资源的最好办法出了需要伊尔2或JU87这样的战术轰炸机,东平认为还是需要建立属于陆军、战役指挥中心直属的“陆军航空兵”。这个理论对于目前的人民军队似乎有点显得“奢侈”,但从泥腿子们从1946年小米加步枪为主,到1948年就集中运用炮兵攻坚作战的进化程度来看。有专属的支援作战飞机的“陆军航空兵”一定会受各位老总的喜欢。
【注】:本章节多次引用戴旭的《大空战》,仅为观点浓缩,如相关权益者有异议,请联系本作者。


第2节 红色之翼的战略学说
更新时间2011…5…7 11:02:40  字数:4873

 在整整2个月的“图书馆航空理论之旅”后。东平对于美苏和杜黑的理论有个全面的认识,并且针对各种方面的不足和中国军队未来几十年可能的国际形势和冲突规模制定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空军作战理论和建设方针。理论上沿袭了苏联对于制空权的战略、战役和战术的划分【注1】,对各种情况分别作出了方针与原则,强调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措施:
1、【航空工业国产化】
航空工业国产化就是要建立起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航空设计、研发、制造、使用、维护、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在初期依靠苏联老大哥之后,就要逐步建立自己的设计思想、自主研发机型配套航空、武器系统和“东方世界”(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的运作体系。
2、【战略制空火箭化】
根据东平的判断,原子弹的产生和巡航、弹道导弹的发明,已经极大改变了战略轰炸的模式,类似二战的大规模机群轰炸显然在未来不可能出现。所有大力发展导弹完成战略轰炸将是大趋势和大方向。巡航、弹道导弹配合战役轰炸机,可以肩负起对敌战略中枢打击任务——即达到“非世界大战级别”的战争基本需求和日常威慑,并能有效使这个的制空圈适当覆盖整个亚洲的重点战略地区(如日本、中南半岛、印度和西亚部分地区)。
而战略防空,除了大力发展防空导弹截止对方战略轰炸机外。适当的对“火箭化”高空高速截击机投资也是非常必要的。参考德国在二战末期的窘境,开发类似的火箭防空战斗机是投资消费比比较好的选择之一。因为根据东平的推测,美国人和苏联人很可能在搞飞得更高,飞更快的战略轰炸机和战略侦察机。
3、【战役制空精锐化】
关于战役制空,东平有着区别于杜黑的观点。他认为:和陆军作战一样,在面对强敌的时,局部所获得战役制空优势是最值得重视的。特别是在战略纵深很大的国家,例如中国,苏联,敌人再强不可能全线、全时段的制空优势。好比与常凯申的内战,人民军队经常可以在局部优势下,以大部分力量粉碎对方的攻势,歼灭局部敌人。
航空飞机复杂化和后勤复杂化使得任何大国对抗大国的斗争中,想一举夺取战略制空权或全面制空权往往是比较困难的,为了支援陆上和海上作战,通常更需要夺取局部制空权。没有掌握战略制空权的军队,只要能够集中空军力量,方法正确,完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夺取局部地区上空的制空权。莫斯科会战即是如此。
这次会战,苏军是在战略防御的整体态势下进行的。苏军集中了5个方面军的空军、莫斯科防空区的航空兵和统帅部预备队的航空兵群,在莫斯
科方向上和德军争夺制空权达3个月之久。朱可夫曾经写道:由于前线和远程航空兵,以及防空航空兵的共同作战,自从卫国战争以来,第一次夺得了空中主动权。
德国空军将军梅林琴也不得不承认:“俄国人常常取得了局部优势。”正是这种局部优势,为苏军最后夺取莫斯科大会战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这实际上是对杜黑否定相对制空权的一种再否定。
而杜黑捣毁鸟巢和鸟蛋的论述虽然方向正确,但是对于战役制空,即便是从整个第二次世界里在夺取制空权的斗争中来看,消灭敌航空兵的通常手段还是进行空战和大规模的空中会战。也就说基本面是杀死对方的鸟!如有余力,再捣毁鸟巢和鸟蛋!这虽然看起来耗时费力,但却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通向胜利之路。空战是空军运用最频繁、最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