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家,一天,突然跑来了许多劫匪打劫。而这时有一个人赶回来,指挥大伙打击劫匪。这个人来的很是时候,大家都把他当作救星。为了有效打击敌人,家里的什么坛坛罐罐,还有一些重要的家什,都拿出来当武器用了。在打斗之中,不免有许多人会受伤,会挂彩。最后,劫匪是赶跑了,可家也完了一半,还添许多伤员。
按常理,大伙儿还是比较感激帮助他们的人。没有想到,有人举报,这个帮忙的人,居然和劫匪们一伙儿。大家对他的感激变成了愤怒。家庭的家长就下令,把他给抓起来。
袁崇焕就是那个赶回来帮忙的人,崇祯大明朝的家长,北京的民众就是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大伙”。最后皇帝下诏,认定袁崇焕与满人勾结“属实”。对袁崇焕处以碟刑。
崇祯的行为,如果给他一点理解的话,他其时才是一个19岁的孩子。在他的年龄与心智都不能承受时,是封建的家天下体制,把他推上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他决策错误、决定失误,屈杀了袁崇焕!但他的错误,对于明王朝,对于当时的社会,是至命的!
袁崇焕被处于碟刑,当时的北京人居然争着、抢着吞食袁崇焕尸身,不能凉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对于自己国家真正的英雄,居然无情到这种地步,所有后来读史之人,不寒而栗!
但古人云:“读书必敬,临史必恕。”也给点理解的话。也可以有两个凉解的理由。
一、当时的北京人太相信崇祯。崇祯继位之初的一些表现,让他们相信,皇帝是个好皇帝。再而且他们是首都居民,习惯了不敢怀疑权力。
二、战后的疮疤没有被抚平,他们需要找一个够格的出气筒。袁崇焕这个真英雄,假叛徒出现了。历史总是一次一次地说,真理、正义许多时候,是在少数人手里。袁崇焕就成了,不明真相民众的牺牲品。
四
公元1630年的明崇祯帝,碟杀袁崇焕,等于自毁长城。三年之前,公元1627年三月,陕西澄城饥民王二,揭竿而起。 ,树起了打倒明王朝的义旗。此时,明熹宗还没有死,崇祯帝还没有继位。早在明熹宗之前,明万历皇帝称帝时,大明王朝各地的反抗浪潮,已经是星星点点。
明太祖朱元璋创建大明之初,为了减刑民众负担,明太祖朱元璋严令控制赋税,所以其时民众对政府赋税政策,还是比较满意,大伙多认为“不尚烦苛”。
到明万历之世,国家营建过甚,且皇室挥霍无度,为了满足皇室需求,明神宗万历皇帝,下令增加矿税。而且此项税收,非有地方代收,而由皇帝派出的宦官,直接办理。结果“中官司四出,任意诛求,海内为之困。”
后与满人交战,国家每年所需军费,逐年猛增,这些钱都分摊到老百姓头上,民众的负担大大的增加了,但结果还是入不敷出。结果有许多官员,开始打军饷的主意。对于一些没有上前线的士兵,或者拖饷,或者克扣军饷,甚至干脆不发。
明王朝末期的国家内乱,实质是从一些缺饷士兵哗变开始,如:
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正月,四川建武兵变。
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云南腾冲兵变。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京军兵变……
据明史专家们统计,在明王朝万历帝时,兵变之多,在明一代,无出其右者。但兵变只是给明朝皇室敲响警钟,与兵变相比,真正可怕的,是全国各地,广大民众的反抗,如: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镇江农民汪元起义。
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河北滑县农民起义。
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鄂皖山区农民刘汝国起义。
同年,广东始兴县僧人李圆朗起义。
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徐准地区农民赵古元起义。
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福建爆发白莲教起义。
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河南永城,刘元绪领导无为教起义……
万历时,大明王朝已经是一只装满了火药的火药桶。万历帝死后,他儿子手下的太监魏忠贤,又给火药根添上了许多根引信。
公元1627年,陕西澄城,又爆发民众起义,李自成、张献忠加入了这支队务。
五
自明末帝崇祯称帝之后,在外,清人已经在东北虎视大明王朝数十年,随时都有可能对大朝王朝致命一击;在内,全国各地的民众反抗浪潮,达到了一个新高。在先安内,还是先攘外政策上,明崇祯皇帝居然也是实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其内”的政策。为了支援东北战事,皇帝决定实行精兵简政的国策,其中之一,是裁减全国各地,驿站工作人员。此项政策让大明王朝许多人下了岗,李自成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统治者,没有以人为本的观点,也不知道对下岗人员,实行低保政策,所以许多人下了岗之后,为谋生计,不得不聚啸山林,违法犯罪。
王二在陕西澄城起义后,恰好李自已下了岗,失去了饭碗,走投无路情况下,李自已张献忠等人,加入了王二的造反集团。
在《明史》,及其它一些自命正统的封建王朝的历史记载里,古代史学家们,喜欢把李自成这一类人,称之为贼。而用我们现代公平,公正一点的眼光回看李自成这类古人,他们在国家与民族危难时刻,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恰恰是我们这个民族,自我纠错,绵延发展所必需的品格!
所以他们不但不是贼,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只是这一类英雄的出现,是社会无意识的产物,这类人物的出现,不是哪本教科书,或者哪位学术大师,所能教育得出来的,他们是出生于社会的旷野之中,非独特的社会环境,不能成其大,非个人独特的个性,不能成其功!
比较可惜的是,这一类人物,绝大多数,非善良之辈,他们出现的目的只有一个,打烂旧世界。所以在他们破坏旧世界的过程之中,对于当世的民众,很可能带来很大的伤害!如在四川创建大西国张献忠集团,盘据四川数年时间,杀人无数,四川为之一空,直到康熙中期,据说成都城里,人都给杀光了,白天屡老虎出没,以至后来,清王朝决定实行“湖广填四川”政策。
公元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了山西,开武昌创建了政权,自称新顺王。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了西安,改西安为西京,李自成创建了大顺王朝。
明王朝开国功臣刘伯温谶言,“遇顺而止”里的第一个顺出现了。
李自成创建大顺王朝之后,立马挥军东向,三月十七日,攻破北京。明末帝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王朝自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创建,到公元1644末帝崇祯自杀。前后历时277 年,距刘伯温所说的,明王可传世300 年,差23年。
但崇祯帝死后,公元1644年五月,由马士英、史可法等人,奉明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创建南明小五朝。这位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也是明神宗万历帝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公元1646年,弘光帝被迫出奔芜湖。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获,解北京处死。弘光政权覆灭。
同年,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拥戴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
即明永历皇帝,这位永历皇帝,也是明神宗万历帝之孙,桂恭王朱常瀛少子。他领导残存明军抗清,一真坚持到公元1661年。后,吴三桂率军入缅,捉回朱由榔,次年四月在昆明将其处死。
至此,大明王朝失去了最后的希望。把所谓的明王朝之国祚,从公元1368年,算到公元1661年,距刘伯温的三百年之数,仅差7 年,误着率在2 %左右,从预测学角度,也算是精准了。
而对于所谓的“遇顺而止”的谶言,第一个“顺”应在李自已的大顺王朝。
而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李自成自称“新顺王”之后,其时,还远在关外的另一位清朝皇帝爱觉新罗-福临,于1643年继承皇帝,他称帝的年号,居也是“顺治”!他是大明王朝,碰到又一个“顺”。而还有一个“顺”,就是已经在四川称霸了数年的张献忠,他创建的大西国,年号里,与顺治一样,也有一个“顺”,大顺!
“遇顺而止”这则谶言,也是一则古老的谶言,在明王朝流传了几百年时间,所以有许多人知道这则谶言。学者蒋建平先生,在他的著作《明史之谜》里认为,李自成创建的王朝,所以命名为大顺王朝,很可能与他手下的军师,宋献策有关。据记载宋献策这个人身材短小,但“精于六壬,奇门遁法及图谶诸数”,没有加入李自成的起义军时,他是以给人算命,看风水混生活。碰到李自成时,他陈一文件“谶记”,(可能是一体古谶书)里面有一句话:十八子,主神器。意指李自成会做皇帝。
自成大喜,用为军师。按蒋建平先生的理解,此人不会不知道,刘伯温谶言“遇顺而止”,所以很可能是他建议李自成,创建国家的国号用“大顺”这两个字,以求应谶。据《明史》记载,李自成对宋献策“信之如神”。这李自成的“大顺”可能就是源自这里。
但光光靠李自成的大顺,想彻底地革了明王朝的命,好象还不是那么容易。
他只是推倒大明王朝的一个“顺”,真正让大明王朝“遇顺而止”了,还得靠关外的那个“顺”和“顺”的同伴们。
至此,“遇顺而止”这一谶言,也算是阴差阳错在应验了。笔者的这部谶言作品,也只能贴写到大明王朝。所以如此,与作者的心里有关,与读谶言的人心里有关,与迷信谶言的人,心里更有关。笔者本意,不是宣扬迷信,只是想站到一个神奇的,有点怪异的角度,说说历史。别无它意,仅此而已!(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