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雄师:三野档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雄师:三野档案-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外在金门还有一支装甲部队,即国民党军战车第三营、第一营的两个连,近400人。该营初建于1949年初,其成员主要是从双堆集包围圈和华北战场上逃回的装甲兵人员。该营组建后曾在台湾训练了半年,9月中旬运抵金门,是一支担负反登陆作战的重要力量。
担任此次攻打金门任务的是第十兵团第二十八军和第二十九军八十五师。
厦门解放以后,我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应厦门市委的请求,率兵团部由同安渡海进驻厦门,协助厦门市委主持接管工作。当时厦门粮食、燃料十分缺乏,叶飞进驻厦门后,立即责成兵团后勤部在10月底以前,筹措大米400万斤,柴草600万斤,以保证部队和厦门市民的生活供应,攻击金门的战斗于是交给第二十八军前指执行。
这一计划或许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事后表明,这一决定是金门之战失利的原因之一。素有“常胜将军”、“小叶挺”之称的叶飞,正是由于被繁杂的地方工作牵制了大部分精力,没能像过去历次战役一样,亲自分析、检查、准备金门之战,而且此时被一连串的胜利激励着的叶飞,也同整个兵团一样,轻视金门之战。叶飞认为:厦门是敌人有永久性设防工事的要塞,守军是汤恩伯集团,兵力充足,又有海空支援,已被我军攻克了;而金门不过弹丸之地,又没什么坚固工事,守军名义上是一个兵团,实际上只不过是两万残兵败将,我以一个主力军和二十九军两个主力团攻打金门,绰绰有余了。在轻敌思想支配下,叶飞对金门之战准备工作过问不够详细。
由第二十八军主攻金门早在预定作战方案中就定下来的。第二十八军的前身是1947年4月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该军是山东部队,没有海岛登陆作战经验。
由于第二十八军军长朱绍清、政委陈美藻均因病留在福州治疗休养,因此,攻打金门的指挥官便是第二十八军副军长萧锋和军政治部主任李曼村。
萧锋,时年仅33岁,作为我军的优秀指挥员,萧锋堪称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勇将,足智多谋的儒将。在土地革命时期,萧锋担任过江西省万太县游击队分队长,太和县游击大队队长,万太独立团团长,少共信丰、南康、南雄地委工委组织部长兼代理书记,红军总政治部组织干事,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总支书记、政治委员。1932年进入中央苏区第一期列宁团校,随后即转中央马克思主义大学第一期高级班学习。在第五次反“围剿”的作战中及红军战略转移,进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作为一名红军团级指挥员,跟随红军军部行军,肩负着保卫中央机关安全的重任。在攻克吉安城的战斗中,他一马当先,采用“火牛阵”战法,智取吉安城,活捉敌师长张辉瓒,受到朱德军长的赞扬并亲自奖励他一把盒子枪。在瑞金保卫战、突破乌江以及飞渡泸定桥等举世瞩目的战斗中,他抢关夺隘当先锋,屡受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中央首长的赞誉,曾荣获三等红星奖章。
1935年7月,红军到达陕北后,他奉中央命令,单骑探险穴,只身和国民党军骑兵六师师长白凤翔谈判,达成互不侵犯条约,对当时斗争起到了积极作用。抗战期间,萧锋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团政治委员、第五团团长、军分区副参谋长。他率部创造的“猫耳洞”、“麻雀战”等因地制宜、群策群力的战法,在开展敌后游击战中使日寇闻之丧胆。在平型关、百团大战等著名的战役战斗中,都可见萧锋的身影。解放战争开始以来,萧锋担任渤海军区警六旅旅长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作为解放军第二十八军的创始人之一,在敌我拉锯的严酷岁月,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渤海地区及至齐鲁大地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这期间,他先后任山东军区第七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第十纵第十一师、第二十九师师长,直至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其间,他参加过莱芜、孟良崮、皖东、皖西、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和这次的漳厦金战役。淮海战役中,率部担任萧县、永城地区攻击杜聿明集团的作战任务,配合友军击毙国民党军上将兵团司令员邱清泉,俘虏了包括杜聿明在内的多名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上海战役中,他率部歼灭国民党驻吴淞的守军,切断了国民党经吴淞向海上逃跑的退路。根据多次战斗实践的检验,经与赵明奎等同志通过一百多天的反复试验,研究创造了“迫击炮发射筒送炸药法”,在淮海战役、上海战役中大显神威,多次受到三野前委和纵队首长的表彰,向二野和其他纵队普遍推广,给予在美帝的支援下武装到牙齿的蒋介石军队以有力的打击。
可以说,萧锋是当面之敌——金门守军为老对手,真可谓冤家路窄。自9月19日,在晋江接受南下攻金任务后,第二十八军即开始着手攻金准备。
9月21日,萧锋随军部指挥所进驻金门北岸隔海相望的莲河。同一日,八十四师第二五一团进驻白头、珩厝,团部指挥所设在珩厝;八十二师师部驻菊江,各团驻溪东、下园、芦青;军炮团驻西福,军后勤部医院驻沙美。
要打金门,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渡海的船只问题,然而很难解决。国民党从大陆沿海撤退时,对渔民的船只大肆进行破坏,有的烧毁,有的被强行拉走。再者,当地渔民不了解人民解放军的政策,以为和国民党一样拉船拉夫,所以,当第十兵团到达后,许多渔民把船隐藏起来。
关于征集船只的困难,萧锋曾于日记中这样写道:“攻金船只征集极困难,自9月20日至10月22日,30天时间里,3个团派出4个连兵力到晋江湾等地找船,共征集到320只木船,两艘火轮,勉强可载8个营。二五三团还缺一个营的船,全部船只最多只能装载5200人。有的有船无帆,有45只木船无船老大。现有船只分给八十二师171只,八十四师65只,八十五师以二五三团为主45只,该团还缺一个营的船,其余的船分给军机关和军直分队。征有二只火轮(每只可载600余人),一只分给八十二师指挥所,另一只做机动。”“现有木船停泊在董水前、白头、菊江、溪来、老港等处。几乎每天都有蒋机来扫射轰炸,船只损失颇大。各师、团组织了1100多名修船木工,忙着修船。自训水手每夜出海预演。北方人不懂水性,很难学会。自解放战争近4年来,没有哪次备船像攻金门这样难。”
直到10月24日,攻金部队才搜集到一次可航渡约3个团的船只。这离10月18日下达的进攻金门作战部署命令的时间10月20日已推迟了4天。
进攻金门部队原定第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四团、二四五团、二四六团、第八十四师的第二五一团以及第二十九军的第二五三团,第二五九团共6个团兵力完成。由于无法筹措到一次性渡运6个团兵力的船只,第二十八军前指作出了一个如下过于理想化的预想:将攻金部队分成3个梯队。其中第八十二师之第二四四团及二四六团三营、第八十四师之第二五一团、第二十九军八十五师之二五三团,共3个多团为攻金第一梯队,约9000人,由八十二师统一指挥。分别由莲河、大嶝岛、澳头东北港起渡,在大金门岛北部湖尾乡至古宁头段登陆突破,首先攻歼该岛西半部之敌,尔后会同后续部队攻歼东半部之敌。第一梯队登陆后,船只迅速返航,再运送第二、第三梯队,这样来回几次,考虑到第一梯队登陆时的损失,我部队仍可有1。3万人左右,而对方守大金门之敌当时估计只有1。2万人左右。双方数量上基本持平。
但对方是新败之师,人民解放军士气高昂,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取胜是有把握的。
这个近于理想化的方案表面上是可行的,然而它却未充分考虑到敌情和海情的变化,未考虑到敌人随时可能的增援,更未考虑到国民党海、空军较为强大的作战能力。当时国民党陆军虽一败涂地,但其海空军还大部完整,拥有10万余吨位的作战舰艇和200多架作战飞机,并在福建沿海的金门等岛屿上建立了陆海空三军配合的立体防御。事后证明,对国民党海空军作战能力严重忽视是金门失利原因之一。
正当第二十八军在为攻打金门积极备战之际,蒋介石决定向金门增兵驰援。金门的敌情有了变化。
蒋介石十分清楚,金门距厦门不过一衣带水。为了阻挡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守住这东南小岛,蒋介石决定放弃广东潮汕地区,将驻守在那儿的第十二兵团撤出,增援金门。
第十二兵团的司令是蒋介石的嫡系胡琏。该兵团当时归属以李宗仁代总统的广州国民党政府,受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薛岳指挥,担任保卫广州右翼的安全。1949年9、10月间,该兵团曾再度进行整编,由原辖2个军扩编为3个军,即第十八军,下设十一师、四十三师、一一八师;第十九军,辖十三师、十四师、十八师;第六十七军;辖五十六师、六十七师、第七十五师。该兵团虽是淮海战役后重建的部队,经有一定实战经验的指挥官胡琏的整治,已逐渐从“残兵败将的颓废氛围中”解脱出来,具有一定作战能力。
其时,因广州岌岌可危,广东国民党政府要十二兵团调往粤北;而台北的东南军政长官陈诚要十二兵团驰援舟山和金门,因胡琏系陈诚的旧部,又一向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因而当9月底,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罗卓英衔陈诚之命来调军队时,胡琏满口答应。
胡琏置广州方面的要求于不顾,决然于10月8日派十八军增援金门。不久,台湾的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正式明令十二兵团归其指挥,并即乘船向舟山群岛增援。胡琏即命第六十七军为第一船团,第十九军为第二船团,10月18日从汕头地区出发驶向舟山,而他自己则乘飞机从汕头去了台湾,向东南军政长官面请指示。10月17日厦门解放,金门形势十分危急。鉴于情况紧迫,胡琏随即命令正在海峡中航行的第二船团——十二兵团部和十九军改航驶向金门,以期会同先期到达的第十八军一起接替金门防务。而第一船团计划不变。
10月9日,第十八军相继在金门登陆。
10月23日,第十二兵团团部和第十九军抵达金门附近。其时,离我军向金门发起攻击仅止一天!
由于时间紧迫,这一重要的军情变化没有引起我军指挥官的高度重视。这样,在我军攻打金门之前,在胡琏兵团未到达金门之前,国民党的守军已不是1万多人,而是3万多人了。二十二兵团司令官李良荣对所辖部队重新进行了如下部署:十八军的十一师,二十五军的四十五师守备金门东部官沃至琼林一线,统归十八军军长高魁元指挥;二十五军直属队和四十师余部、二○一师,防守琼林至古宁头一线,统由二十五军军长沈向奎指挥;小金门及大担、二担由第五军的第二○○师和十八军的十一师三十三团守备;十八军的一一八师和战车第三团第一营两个连为机动部队。
10月24日中午,叶飞接到萧锋电报,计划当晚向金门发动进攻。
叶飞立即召开作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兵团作战处长、情报处长等有关人员。
叶飞询问胡琏兵团是否已到金门?参谋人员回答,正在海上徘徊,尚未到达金门。
正在这时,机要人员送来一份截获的电报,是23日胡琏十九军在海上向蒋介石发出的,内容是请求撤回台湾。叶飞分析这份电报说:“从这份电报看,胡琏兵团的行动有两个可能,一是增援金门,一是撤回台湾。可能是蒋介石命令胡琏增援金门,而胡琏不愿意,所以打电报给蒋介石要求撤回台湾,因而在海上徘徊。”作为身经百战指挥员,叶飞深知抓住战机的重要。他侧身对身边的作战处长说:“攻打金门的时间已经推迟了几天,现在是最后一个战机,应趁胡琏兵团尚未到达金门之时,攻取金门。”于是叶飞批准了第二十八军开始攻击金门的战斗。
其实,这一命令下得太过草率了。其一,守备金门的兵力早已不是1万多,而是3万多;
其二,给蒋介石发电报要求撤到台湾的是胡琏第十二兵团第十九军,而蒋介石严令该军撤往金门的电报却没有截到。
其三,10月13日,我二十八军在攻占金门北面的大、小嶝岛时,就已发现被歼的国民党军队中有刚从汕头调来的第十八军主力师第十一师的俘虏,其中包括第三十一团团长。
经审问,知道胡琏兵团第十八军的两个师已全部抵达金门。这一重要敌情本该引起高度重视,可是部分指挥员已经主观上认定只要我军一登陆,敌人就会逃跑。对于这一不合乎主观意向的客观情况未予以重视,甚至怀疑俘虏供词不可靠。一连串的失误导致了最后的失利。
30多年以后,指挥此次战斗的第二十八军副军长萧锋对此检讨说:“这次失利是我骄傲轻敌的结果,也是我有私心杂念的结果。对于战前的一些准备情况,我是有不同看法的,如果我能在发起攻击之前,跟粟司令通一次电话,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但我没有这样做。”
早在攻打金门之前,有关俘虏的供词已反映到第三野战军主管军事的粟裕副司令员那里。
粟裕感到情况可能有变,立即特别指示第十兵团第二十八军:
(1)以原敌二十五军一○八师1。2万人计算,只要敌军增加一个团也不打;
(2)没有一次载运6个团的船只不打;
(3)要求苏北或山东沿海挑选6000名久经考验的船工,船工不到不打。可惜,粟裕这些指示并未落实,甚至一点也未落实。其时,第二十八军也有自己的想法。
萧锋10月24日的日记这样写着:金门之战,估计有三种可能:第一按我们的如意算盘打下去,至26日结束战斗;27日我军撤兵回防,参加建设福建;第二,要防止变化,如敌人增加就不干;第三,最坏情况是,怕我登陆而胡琏兵团也登陆。汤恩伯则利用军舰运输方便,空军优势,利用金门岛屿作最后挣扎。因此,我们登陆后,可能会遇到激烈、艰苦的战斗,要准备付出4000人左右的伤当二十八军第一梯队登船完毕后,萧锋等二十八军前线指挥人员也曾一度犹豫,再次向兵团请示,是否按原计划行动?而怀着捕捉战机的兵团领导方面传来了不容变动的指示:决心不变!不注意实际情况变化而作出的决定必然酿成失败的悲剧。
1949年10月24日21时,由第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四团、八十四师二五一团和二十九军八十五师二五三团组成的进攻金门第一梯队分别由莲河、大嶝岛、后村等地启航。参战官兵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向着预定国标扑去。他们似乎都毫不怀疑地坚信这样一句话:“登陆就是胜利!”
按照战斗部署,第一梯队分成3路:东路:二四四团组成,其任务是从金门岛蜂腰处北部湖尾乡和垄口之间登陆突破,将大金门岛之敌从中间拦腰斩断,同时阻击东部西援之敌。
中路:二五一团组成,从湖尾乡以西登陆突破,向西南攻击金门县城。
西路:二五三团组成,从古宁头登陆攻击古宁头半岛守敌,得手后,向南迂回,会同二五一团攻取金门县城。
原计划第八十二师指挥所随第一梯队登陆作战,以便统一指挥分属不同帅的3个团,可是因为缺乏船只未能成行,结果整个登陆作战中没有一名师以上指挥员。加之渡海前各部队也没有进行协同演练,所以,登陆部队一离开码头,即与上级指挥部失去联系,而且在航渡中遭国民党炮火拦截时,登陆船队又缺乏协同作战经验,一些船队在航渡中被打散。
金门守军对于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