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之中华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光绪之中华再起-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难道就任由《排华法案》危害我们华人!”李恩富有些激动,他在国外有着深切的感受,每每说到这些都显的很激动。
“不!当然不能,不过我们可以反过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大清国出台一部《排美法案》或者《排英法案》又或是《排俄法案》会怎么样!这些国家会有怎样的反应,我们大清国敢颁布这样的法案吗?”吴鹏又问道。
“这……”大清肯定是不敢出台这样的法案的,但李恩富没敢说,毕竟面对着大清皇帝。
“恩富,我替你说吧!我们大清国是不敢出台这样的法案的,即使出台了,也会在列国的干涉下撤消。原因自然是很明显的!我大清虽大,但却是弱国,列强虽有不少小国,但却是强国!国家不强,别说在国外了,即使在国内,国家也保护不了!”吴鹏说着自己也略有激动。
“之前听家照说过,陛下来到盛京难道想寻求一条新的强国之路!”李恩富问道,此时话题似乎又转移到强国之上。
“是的!在京师别说不能亲政,就是亲政了改革阻力太大,且不能彻底,日本是小国,明治维新还要经历二十余年各项制度才算完善,中国一大国,人口众多,关键正处于一个国际形势风云际会的多事之际,改革困难重重,所以我才出京师,另僻改革之路!”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七章 基础准备
更新时间2011…11…20 13:06:43  字数:2316

 “皇上说现在国际形势风支际会……还请皇上明示!”李思富久在美国,对于国内了解不够,而且以他的身份,所得的信息也有限,根本不能判断出什么。
“现在已经是我中华最后强大的机会了,法国与俄国已经在远东站稳了脚跟,德国、美国国家已经统一重建,正需向外扩展,英国已经摆脱了‘小英国主义’,对于远东越来越重视,这些国家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中华,但对我大清的侵略和瓜分尚未准备妥当,这正是我们发展的最后机会”
“而且东边的日本经过二十多年的维新,国力渐强,现在正在全力打造军队,建造战船,而且所有的武事都是以我国为目标,我们与日本几年之内必有一战,而且是关乎国运的一战!”
吴鹏随后又指了指北边,“北方的沙俄对于领土的贪婪之极,这个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却没有一个好的出海口,它直想在远东找一个暖水港,只要有机会他这会吞并东北三省。同样,英法等国竟然有第一次侵入北京就会有第二次,这些国家之间矛盾重重,但在侵略中国一事中却显的无比的团结。”
“恩富,你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你能为在美华人疾呼,但别忘了,在我们国家还有更多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没错,在美华人受到歧视,但你想过没有,列强每年向中国输送多少鸦片来毒害我们国人,而鸦片在他们国家是被禁止吸食的,这算什么,这简直不能算作是双重标准,他们根本没有把我们当人看待,美国歧视华人,而全世界都在歧视中国人!”
“皇上!”吴鹏一席话说到所有人的痛处了,“皇上,你说吧,怎么样才能强国!”李恩富激动地道。
“精兵强国、工业富国、科教兴国”吴鹏也缓了缓激动的心情慢慢地说道。
。。。。。。。。。。。。。。。。。。。。。。。。。。。。。。。。。。。。。。。。。。。。。。。。。。。。。。。。。
李恩富终于被吴鹏说动,有了这么一个人才的加入,吴鹏顿时心里轻松了不少,当即吴鹏便把工业发展的事情交给他了,与外国人谈判引进设备、建厂等归李恩富负责,正好发挥他外语好,外交能力强的特点,吴鹏只给他指出了建厂的方向。同时把教育扔给了刘家照,刘家照也在各地以皇帝的名义召西式学堂毕业的人,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开办了不少的“新学”,刘家照办教育没有老师不行,主要是受过西式教育的老师,正好借着学堂还没有开办的时候招一批人才,不仅仅当老师,也能在工业建设方面出一把力。
吴鹏自己交出了两项差之后,就有时间来扩展军队了,在1888年春节之际,吴鹏的军队已经扩展到两千人了,不过吴鹏觉得已经是极限了,不能再扩了,不是没钱,是没好的兵员了,盛京地区及其周边想当兵的并且合适的满足目标的都被吴鹏招来了。
一晃一年过去了,吴鹏像是在梦中一样,时间过的太快了,快的有些主吴鹏有些不适应,再有一年自己就应该回朝了,自己肯定是不会回去的,但如果不回朝的话,慈禧势必有所反应,自己这两千人马……。
吴鹏新年过的并不寂寞,有李忠等人陪着,还有在京众大臣过年第一时间来叩拜,吴鹏还在军队上与战士联欢,而且吴鹏把足球带到了军中,迅速地被众军士所接受。
吴鹏还另写了一封信给慈禧问候一下,汇报了自己一年来所做所为,当然都是编的了。
这天,吴鹏正在吃饭,现在赤谷建设的好多了,吴鹏个人住所已经不再像以前的帐篷了,虽然吴鹏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亲自练兵了,但还是喜欢住在这里,这里人多热闹,李恩富跑了进来,门口的警卫员(吴鹏把侍卫改为警卫员)也不拦着,这是吴鹏交待过的了。
“皇上,这是刚刚签订的合同,您过目!”李恩富办成了第一件事,心里也很兴奋。
吴鹏拿过来,一式两份,一份中文,另一份自己不认识。肯定不是英文。吴鹏拿着中文那一份看着。
“不错,特别是这一条加的太好了,一定要最先进的,我可不想花钱买来一些二手的,还有这些技术人员……非常好!”术业有专攻,吴鹏脑袋想的再周到也有想不到的地方,李恩富做的第一笔买卖让吴鹏非常高兴,是通过德国礼和洋行向德国订购的炼钢及机床设备,合同规定一定要最新的设备,同时随带技术人员驻中国一年,以培训员工。当然这些应该在价格上体现出来,但钱吴鹏现在还不是最缺的,就怕东西弄来了用不了。
“恩富来……坐,还没吃饭吧!一起吃!”吴鹏让李恩富坐下,“通过这次谈判有什么心得?”
“寸土必争呀!比打一架还累,不过若是达到自己的目标,那种成就感也是不言而喻的!”李恩富感慨道。
“而且德国人比英国人好说话,办事也实在一些,英国人毛病太多!”李恩富又道,这一次他与多家洋行都谈过,最后才选择了德国。
“是呀!英国人在我国呆的久了,有一种高人一等的傲气!”吴鹏也赞同地道。
“这些天辛苦了,但还不能休息,我们还要建水泥厂、卷烟厂、橡胶厂,这些建厂的设备用不了多少钱,谈的可以快一些,我们前面几批设备不会有太大的阻力,但随着我们摊子越来越大,朝廷很快会注意到的,两千军队可以藏些日子,但我们建厂却是藏不住的,我怕朝廷会限制我们外购,所以一定要抢在朝廷反应前尽量在短时间内把设备运进来!”吴鹏又强调道。
“皇上,听家照说您向美国人买了五千吨粮食!”李恩富想了想还是问了出来。
“是的,昨天的事了,当时你正和德国人谈着呢!我就没通知你!”
“皇上为何要买粮食呀!难道要动兵事?”李恩富疑惑道。
“不是,我是为建工厂打算呢!恩富觉得工厂建在哪里好呢!”吴鹏笑问道。
“这个……一定要建在有铁矿,最好有煤矿的地方,盛京有这样的地方吗?”李恩富倒还没考虑选址的问题。
“有!鞍山!”吴鹏自信地道,后世中国“铁都”还是知道的,只不过现在的鞍山还是一片原野,吴鹏上一次去营口的时候路过过一个叫“鞍山驿”的地方。大体的位置正是后世鞍山所在地。
吴鹏说完又拿出了张地图出来,指着地图道,“就是这个地方,有铁有煤,但却没有人,我们必须迁一些人过去,这些人需要吃饭,我必须买一批粮食!”
“皇上想的深远!”李恩富一躬身道。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八章 建设鞍山
更新时间2011…11…20 22:16:03  字数:2327

 “皇上欲兴办西式学堂,臣以为皇上要三思呀!”朝堂之上,吴鹏刚说要开设新式学堂,刚开了个头,礼部侍郎多择站了出来道。
“多择,你既是礼部侍郎怎么如此不知礼,朕还没说完你就抢朕的话。”吴鹏气道。
“臣有罪!但臣也是为社稷着想,我大清都是以八旗官学为主,而且还受到过太后的称赞,皇上不应一时的心血来潮而在盛京兴办新学!”
“你放心,朕不花户部的银子!”吴鹏手一摊又道。
“噢!原来不花银子呀……不……皇上,臣并不是因为银子才这么说的……”
“算了!跟你们讲不通就不讲了,朕办的是义学,八旗子弟的官学可作为贵族学校,而朕办的义学是想让那些家贫不能上学的孩子也懂一些圣人之道!”吴鹏见说不通,也懒的说了,办学校本没有这些大臣什么事,但吴鹏想让旗人子弟一起入新式学校,才列入朝堂讨论的,没想到还是一片反对之声。
“学校的事众位回去多宣传一下就是了,朕还要说一事,几个月之前朕前往南方巡视一圈,发现在辽阳州与海城之间有大片土地空闲,那里土地肥沃,朕想将盛京附近田庄的民人迁移过去一部分开荒……”
“皇上,此事不可呀!迁移民人兹事体大……皇上三思……”
“皇上,我盛京人口本就不多,田地荒芜不仅仅海城有,盛京劳动人口也少……”
又是一片反对之声,这是吴鹏早就预料到的,这些人家里谁都有一些田庄,旗人不事农事或者懒惰,田庄多雇佣民人耕作,一移民岂不是没有劳作了。
“朕也知道如此对盛京周边会造成损失,朕想拿银子以弥补,旗地每迁出一人,朕给旗人五两银子补助,并给每户迁移人三十两安家费与耕作的土地;拥有民地的民人若想迁至南部地区,朕给他同样的肥田外加安家费五十两,此诏令期限为一年。同时朕想把皇产官地中愿意迁走的人全部迁走,同时一次性被偿户部纹银三十万两”吴鹏不等众人反对,先把银子落实了。
清朝的土地分为民地、旗地、皇产官地与蒙地四种。
民地即为汉人所有,这一部分人出于对迁走后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少有人愿意迁移。
旗地为八旗成员所有,旗地中有一部分民人在此耕作,这些人中肯定有一批愿意南迁。
皇产官地为清朝皇室所有,分管于内务府、盛京工部、户部、礼部,盛京有大量的皇产官地,也有不少人想要移民。
“银子如流水般的花出去了!”吴鹏感叹着,但这些银子却也不能不花,要建设鞍山没有人是不行的,迁去一批人,在当地再聚集一批应该差不多了,而且吴鹏已经派人去中原招流民了,以后可能会随着关内移民的增多,人口过少的问题会很快解决。
有银子,这些大臣们自然不再说什么了,但也有人不甘心,问吴鹏哪来的这么多银子,吴鹏神秘一笑,“祖宗留下的!”
由于吴鹏的银子作用,移民并没有取得太大的阻力,当然效果也很一般,第一批移民只有三百户而已,而且几乎没有后续了,想走的第一批就走了大半,留下来的都是不想走的,毕竟吴鹏的迁移令只有一年的期限,一年后再迁就没有补助了。
“董亮,这一次你就不要去鞍山了,你另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吴鹏带着新编成的两千军队,与邹良的那一千旧军就要往鞍山开拨,吴鹏对董亮说道,董亮自投靠吴鹏以来,总是给吴鹏一个忠厚但不失精明的印象,而且最重要的是任劳任怨。
“皇上请说!”董亮躬身道。
“去年黄河又泛滥了,中原地区受灾严重,流民流离失所,一会你去恩富那里拿十万两银子同时朕会派给你五十名士兵和一份圣旨,朕没亲政,圣旨管不管用还两说,不要轻易拿出来,你的任务就是把尽量多的流民带到盛京来,这个任务时间跨度为两年,现在流民多聚于河南南部、安徽、江苏等地。”
1887年黄河在流经郑州市的急转弯处决口。这次灾难造成的破坏令人难以置信,洪水淹没安徽省。这次水灾中的死亡人数几百万人,是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水灾。吴鹏曾经给慈禧上过一道书,说迁流民北上,不过却无回音,这才派董亮去。
“属下一定完成任务!”董亮一躬身,然后转身离去,吴鹏让他拿十万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要知道清政府的赈灾款也只有十万两而已。
董亮之后带着人先行离开了,而吴鹏则领着大军陆续南下,这一次是大搬家,赤谷中所有的东西都搬走了,好在是城外,并没有惊动什么人。
吴鹏这么急着搬家也是想在设备到达之前先建出一个基地来,总体规划一下。
吴鹏一伙人不仅仅有军队与迁移的民众,还有一些被刘家照招来的受过西式教育的人,这些人本来是想投靠皇帝建功立业的,但没想到一来了就要大搬家,而且前方所有的一切还都是从头建起,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很多人打了退堂鼓。
吴鹏也不在意,吩咐下去,愿意走的给路费,不能一起创业的人他带着也不起劲。别说,还真有几人悄悄地离开了,不过大多数人还是留了下来,最让吴鹏感动的就是军队,一个多月过去了,军队每天除了必须的训练之外,就是跟着吴鹏进行城市建设。一开始的时候连牛都没有,而且现在虽不是冰冻三尺之时,但地表很多地方还有冻土,简单的土地整平都会费很大力气。但战士们都没有怨言。吴鹏也想过等天气再暖一些动手,但没有时间了,他时间不多了。
吴鹏突然想起后世中国的指导员制度,非常之好,吴鹏建军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不管是新兵老兵,都有老师授课,言传身教、老兵带新兵,整个军队的风气一改八旗兵的懒散。
“家照,你要把这些事迹记录下来以传后世,让后世子孙看看我们是如何创业的,这一刻值得铭记呀!”吴鹏看着鞍山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感慨道。
“是!”刘家照点头道,“皇上也不必着急,这几天附近来做工的人越来越多了,我派人在附近的船城、沙家堡、烟狼寨等村镇都贴了告示,相信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现在又不是农忙时节,想必会有很多人过来的!”
热火朝天的进行了近两个月,城市框架,道路等差不多都已经完工了,此时传来消息,第一批设备运到了。
****************************************************
(求推荐、收藏。谢谢!)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九章 轩然大波
更新时间2011…11…21 13:01:00  字数:3244

 故宫养心殿东暖阁
十几人站在殿中,慈禧隔关帘坐在里面。
“你们都听说了吗!皇帝在盛京办洋务,还建立了一支新军!”慈禧阴阳怪气地说道。
“太后,臣等不知呀……”
“这……太后……奴才认为此系谣传呀……”
“不知……谣传,你们整天干什么吃的,朝廷养你们何用。。”随后“啪”的一声,一个奏折扔了出来,众臣都吓的跪了下来。
“若不是李中学上折子,哀家还被蒙在鼓里呢!”慈禧再也装不下去了,一拿到李鸿章的折子,慈禧心里就像是一团火,但一直没有找到爆发的突破口,今天终于爆发了。
慈禧喜欢那种什么事情都在自己掌控之中的感觉,他不喜欢有什么事物脱离自己的手掌,现在皇帝在盛京的发展不是自己安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