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中华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异时空-中华帝国-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现大麻烦的操作一向都是小心翼翼的,宁可拖延,也不愿轻易冒险。
第二十九章 摊丁入亩
    借着经济大发展的东风,李志远开始了土地改革的步伐,这是早就制订的政策,他心中早就决定了要将人丁税改为按土地征税,即所谓的摊丁入亩。
即是改变以往根据人丁数量收税为根据财富收入来定税,这样一来,穷人的赋税压力就减小,而富人则增加负担。对此穷人肯定是欢迎,但同时也会招致富人的反对。虽然富人往往更能影响国家权力,但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保障穷人的利益维持在一个温饱的低限上才能保障王朝的存在,所以这一税收制度肯定要推行,面对着富人的反对,虽然李志远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但是做事的方法上就很有讲究的。
李志远考虑过,做这事要得到舆论支持,得让穷人知道这是自己得利的好事,获得所有穷人的支持。同时也让富人中的有识之士知道,这是稳定国家的重要方法,否则一定农民造反,大家一起玩完,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最终孤立一小部份富人。
与此同时,也要给富人一个投资获利的机会,让他们从土地中摆脱出来,这当然非工商业莫属了。现在的中华帝国就象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一样,随便做什么,几乎没有不赚钱的。在这种诱人的情况下,这两条双管齐下,应该说顺利改革税制还是可以预期的。
既然要引导舆论,那么就得找个耸人听闻的大标题,即吸引眼球,也使想反对的人不敢太过份。
李志远查了半天的历史,找出了一个“流民”的概念,如获至宝,这可是历朝历代的大问题,为了根治流民,也为找出流民产生的根源,比如西汉的赤眉、绿林,东汉的黄巾、唐末的黄巢起义等,一个个强大的王朝因流民而覆灭。为了确保中华帝国不会因流民而灭亡,李志远发起了一次范围广大的辨论,由于这个题目非常之大,而且也影响所有的人,因此大批有识之士都参与进来,都在李志远的引导下,讨论流民的定义,分析流民产生的原因,研究为什么流民会变成暴民,最终动摇历朝历代的根本。如何才能中华帝国不再重蹈覆辄。
古代的儒生一向重理论、轻实践,总喜欢峨冠博带,坐在席上评论国家大事,还总以为自己动动口,天下就此太平。喜欢说些玄而又玄的哲学,听着是有些道理,但却无从着手。因此李志远一直希望能通过一些较好的方法来引导他们重视数据,重视具体方法,而不仅仅是喊句大口号。而流民问题正好可以用来教导这些儒生,因为它是非常重要、影响国家社稷的大事,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又是怜悯穷人可以冠以仁义之名。而且安抚解决流民确实需要具体的措施,这样儒生们在讨论问题时就会慢慢思考具体的办法,而不再是说些空口号。
李志远下达诏书,在全国求贤,请教如何治理流民?如何防止流民出现等?如何才能使国家安定,才能使贫民不会造反?方法可以针对一乡、一县、一路甚至全国,也或是某个法规、某个部门等,但要求一定要明确具体的方法。所有交上来的意见由书记员初步审阅其是否符合精炼的要求,是否有具体的思路,如果看了仍然不知所云,则可以丢弃。通过的意见书最后交由各地议政院议员们会商,再送交皇帝御览。
参与的人非常非常之多,各处报纸、议院充斥着关于此事的建议和评论,有的地方甚至因为意见不同而动手打架。雪片一样飞来的建议书让各地的议政院议员们都看得头昏眼花,虽然有大量的胡说八道的建议,有的人甚至建议严格户籍管理,一旦离县就地擒杀等等,这些都在李志远引导下被议政院斥为残暴不仁。但也从中也选出了不少优秀的建议,大多数都是提议限制土地兼并的,不过也有几例非常好,如有一人居然超凡脱俗提出了计划生育,当然说得很含糊,这也让李志远大吃一惊,本以为人口学自清代开始,没想到啊群众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
至于李志远最希望的发展工商业以吸引无地农民,也有几个人提到,只是作为限制土地兼并之外的方法。但是不要紧,李志远最需要的――改人丁税为针对土地征税的想法有许多人异口同声地提出,细节虽然有些不同,但大致方向是一样的。李志远故意对此大加赞赏,朱笔钦选,然后再此发往全国各地的议政院再讨论。这些人顿时名气大涨,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其实那些人不知道相应的税法早已经准备好了,只不过担心社会一时接受不了,所以一直没颁布,现在好了,有人出头,李志远立即挑出这些好建议让全国讨论,让他们去跟那些失利的富人们争辨去,李志远则坐山观虎斗,哦不对,是坐享其成,毕竟李志远还要不时给这个出头的斗士们明里暗里的支持,让他们的意见成为帝国的共识,成为舆论的导向,让帝国内部认识到这一政策对国家的重要性。
其实这种观念(摊丁入亩)并不是稀罕的东西,前人早就提出来过了,最近的如王安石。可是为什么王安石变法会失败还真让李志远伤脑筋。李志远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既然在历史上没有能成功,肯定有些事情是没想到的,因此在自己实行之前必须尽量想清楚,否则推行之后才出现那就麻烦大了。
在全国上下热火朝天进行辨论的同时,李志远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思考,找不出明显的大失误大缺点来,因此最终只能认为,这些失败是推行的时机不对,都是在王朝中后期,那时大官僚都成了大地主,因此变法就相当于跟整个官僚层作对,难度相当大,自己要做还真得赶早了才行。
注:北宋各年平均客户数为4586990 , 占平均总户数13277609的34。5%(摘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据俺的资料:大观四年时,全国为二千零八十八万二千二百五十八户)。前面曾解释过,客户就是无田依靠租佃土地生存的人。即在宋朝时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没有自己的田地,这是非常危险的数字。一旦遇到天灾,颗粒无收或者减产,但租金还得照交,这一来没有积蓄的穷人家破人亡只能到处逃难,成为流民,很容易便引发农民起义,那就不可收拾了。
第三十章 吾国与吾民1
    作者注:章节名是盗用的,想来林语堂老先生也不会跟俺计较,再说了,跟名人打官司好象也是出名最佳方式之一哦。
最终,经过大量辨论宣传,也经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全国统一了观念:解决流民的主要方法为改人丁税为农田税。李志远立即趁热打铁,宣布为了帝国长治久安,也为了怜惜穷人,因此改人丁税为田地税,目前在江南东路和荆湖南路试行,三年后看成效再决定是否最后推行到全国。与此同时鼓励工商业发展,制订雇佣法,保障工人权利。设立各种职业学校,培训合格工人等。
至于这一次讨论中涌现出来的许多人才,有的人有战略眼光,有的人非常聪明,有的人善于辨论等,这些都是宝贝啊,李志远当然没有放过。关于摊丁入亩的最好建议者是淮南西路的方秀山,由于太年轻就不授官职,赏赐千两黄金,保送帝国大学行政管理学院,授予爵士爵位。提出人口学的滕刚则被选入帝国科学院负责人口研究。其它人也得到各种奖励。
随后,帝国制订了一系列的法规,促进工商业发展以及保障工人权益,比如为了保证工人的利益,特别制订了《劳工法》。在宋代时,老板与雇工(包括帐房、伙计)之间都是极不平等的,老板占了各方面的优势,而雇工却只能被摆布,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并不利于技术工人的自由流动,也不利于经济发展。为了能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因此颁布这一法规,主要是保障劳工的最低收入以及解约赔偿等。以后又不断追加了各种相关的规定,如养老退休金、医疗费用等。
为了保障社会底层的奴婢阶层的权益,在其后制订了《奴婢令》,在这份法令中李志远第一次公开提出了人的生命是平等的,无论地位高低、财富悬殊、成就不同,但作为人都是平等的。法令中对于贩卖人口等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并规定奴婢类同于雇工,受劳工法保护,偿还全部欠债后即可脱离奴籍。
本以为会有许多人跳出来指摘李志远的“人人平等”的概念,没想到居然没什么人关心,令他准备好的说词应对都没派上用场,仿佛重拳打在空气上一般。仔细考虑之后才发现自己多虑了,人人平等这个口号早就有人提了,佛教中有众生平等这说,儒家也讲究仁义。因此自己提出的空口号肯定没人会有意见。至于奴婢也有工资,虽然有些新鲜,但是一来大户人家也会发放月例钱。二来,之所以成为奴婢,往往是买卖人口,或是欠债过多,也就是说奴隶都是以人抵钱,所以干活拿钱也算是合理的推理。因此虽然有部份人反对,但是意见并不曾成为主流,几乎无声无息就平息了。
看到自己的梦想正在渐渐变成现实,中国越来越强大,李志远满心高兴,充满成就感,帝国大臣们虽然不清楚皇帝的心思,但都能感受到皇帝的喜悦,仿佛四海升平就在眼前。
可是这一切却被一件“小事情”打乱了,李志远无意中得知,在室利佛逝(今印尼苏门答腊)有一华人村落,是唐末时迁去的,今年初时得罪当地大族,结果被对方杀害,全村两百余人除四人外尽皆死难。而当地官府却不闻不问,任由罪犯逍遥法外。
李志远听后大怒,这个消息居然是从商人的嘴里听说的,外事司的人干什么去了,这么重要的事居然漏了。气急败坏下令召开紧急会议商计如何处理,并打算追究相关官员的责任。
在紧急会议上,一众大臣心里惴惴不安:没听说发生什么事啊,皇帝陛下怎么突然间召集,难道有人要完蛋?一面小声的交头结耳,传递着消息,另一方面每个人都赶快回想一下最近自己有没有做错什么,酝酿一下等会如何分辨,如何推脱责任等等。
李志远脸色铁青地扫了一眼面前的大臣,被看到的大臣都感觉眼光有如刀锋一般,几个有些有鬼的大臣更是打着哆嗦,差一点就要主动坦白。
李志远努力做了几个深呼吸,尽量平息自己的怒气。对着外事司里负责东南亚司的陈涛说道:“陈司长,你先汇报一下最近东南亚的重要情报。”
这时,一众大臣才发现原来还有好些低级官员参加,看样子是外事司和情报部的。
陈涛从未在这么多帝国大臣面前发过言,结结巴巴的汇报着,基本上都是东南亚国家的情况,除了贸易信息是李志远亲自提示过的,他做了一些政治军事情况汇报之外,关于李家村血案是一字未提。
李志远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听完之后。便示意情报人员说明。
“室利佛逝国棉兰郊外李家村,经查系我中国国民于唐末后逐渐迁去,村中居民大多姓李。今年年初,因为采购一批香料与当地大族罗那氏发生冲突,据说是罗那氏觊觎李家村的富裕,因此要求他们高价购买自己的香料,李家村不愿意,结果罗那氏勾结当地官府将李家村屠村,除三人在外未归之外,仅一人藏身尸堆得以存活。事发后四人向当地官府举报,结果无人理睬,罗那氏为了宣扬自己的权威,为了恐吓其它人,也并未将四人灭口,而是打断双腿迫他们行乞为生。”
停了一下,情报官员接着说道:“由于时间较短,不能联系到当事人,仅仅接触了十几名了解此事的商人,这些商人颇有信誉,而且说得情况基本相符,初步判断,这事确实无误。”
第三十一章 吾国与吾民2
    风信子语:关于室利佛逝国,本人由于水平有限,没能肯定在主角的时期的状况,如有失误,各位多包涵。
李志远点点头,对大臣们说道:“各位爱卿,大家畅所欲言,都来发表一下意见。”
一众大臣目瞪口呆,心下暗想,这事有什么好谈的?
隔了一下,礼部大臣郑居中清了清嗓子,虽然外事司权柄日重,已经快要脱离礼部了,但现在名义上仍然是礼部下属,为了保留影响,郑居中只得出头说道:
“这些人不过是天朝弃民,皇上不需理会,被当地大族屠杀正是他们的劫数。”
陆秀峰等人也纷纷附合,就连刘之华也觉得似乎小题大做:“这些人抛弃祖宗,跑到番邦定居,咱们不追究就不错了。那有时间给他们操心呢。”
李志远很吃惊,本以为这是天大的事,怎么没人在意呢?记得自己当年看到印尼猴子屠杀华人的记载时,气得跳脚,1965-1966年间,苏哈托这个杂种大肆屠杀当地华人,死难者至少百万以上,可是我们政府不但不曾为死难者讨还公道,反而帮这个屠夫百般掩盖事情真相,在所有的书籍上都尽量淡化,在历史书上也只是不痛不痒的写上几句。到如今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知道印尼曾经屠杀过上百万同胞,反而还在号召下纷纷捐款给这些刽子手!!
这样的国家怎么能获得国民的支持呢?不行,绝对不行,哪怕是独裁也要把这件事定下来。不过,先引导一下大家再说。
李志远深呼吸了一下,问道:“各位爱卿,大家说一下什么是国家呢?”
看到皇上脸色不再紧绷,大家也都开始随意发起言了,争了半天,形成几种意见。一、天下所有的土地所有的人口都是中华帝国的,这个只是几个腐儒的意见,他们摇头晃脑,反来复去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虽然别人不太同意,只不过这个帽子有点大,不太好反驳,因此也形成自己的见解。二、刘之华提出的,国家就是一片疆域和在这上面生活的人。三、是郑居中的想法,国家就是皇帝及百官,简言之就是政府。四、陆富贵的想法,国家就是皇帝百官军队和一片疆域。大多数人都附和这几个观点。
听到这些朴素的猜想,李志远很有成就感,好久没到学院上课了。
接着,李志远没有评价这些不同的想法,开始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国民会爱国呢?
虽然大家不明白这个紧急会议怎么变成辨论会了,但是看到皇帝陛下非常关心的样子,而且这个问题确实也很有趣,也很值得关心,于是都非常投入。
经过再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家争得是唾沫横飞,都极力希望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的见识。最后都各自依据前面的观点就得出结论:皇帝既然是国民的主子,是上天的意旨,当然国民自然就要爱国啦,怎么能不服从天意呢,看起来爱国倒是赐于这些国民的荣耀一般。刘之华的观念还是比较朴素的,既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那么保护这片土地也就是保护自己的财产自然就是爱国啦。郑居中等人找不出什么理由来,于是便附和第一种意见,而陆富贵等军人则附合第二种意见。
“各位爱卿,先想一想如果有人要冲进你们家里来抢钱抢物甚至杀人放火,你们会不会跟这些强盗拼命呢?”
众大臣顿时嚷成一片,这还用问。
“那为什么你们要跟强盗拼命呢?”
大家面面相觑,皇上今天怎么了,这叫什么问题?太小儿科了吧,不过,什么说法才合皇帝的意呢?
隔了一会,才有人小声说道:“不跟强盗拼命,难道眼睁睁让他们把自己的钱抢光吗?”
李志远一拍桌子,“对了,就是这样。因为家是我们自己的财产,家里是我们的亲人,所以当然要爱自己的家,抵抗强盗了。换而言之,国家也是这样啊,国家是所有国民的家园,也是属于国民的财产。所以国民才会爱护它,保护它!如果光是喊些忠君爱国的口号,谁还会在爱国呢,不让国民懂得国家也是国民的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