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不用管,只要看好商人的财富就可以了,商人自然会追求利益,进入良性循环。但是真正的在操作时,李志远才明白,守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考虑到马克思的名言:“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家敢于践踏人世间的一切法律。”所以在提高工商业者地位的同时,在给工商业大开方便之门的同时,李志远也没忘了给这匹烈马加上些缰绳。由于现在法规不完善,而且在先前的时代里李志远本人对于法律也只是一知半解,因此,李志远对于所谓的“法无明文规定即为合法”这一后世的法律基础持沉默态度,也默许各地法官在需要时可以继续按以往的规则即主观合理性判断作为司法依据。
当然了,李志远也作了一些努力,比如编写了《反垄断法》、《商业道德法》等,对于造假、出售劣质产品等加以严惩。至于垄断法,李志远只规定第一不得涉及粮食、水、燃料等几项重要生活物资。第二不得利用垄断地位强迫消费者购买额外的产品。
很多官员对第二条非常不理解,李志远不得不专门给大臣们讲解第二条的危害性,比如某家砖场的砖瓦又好又便宜,结果当地只有他一家的砖瓦,他就形成了垄断。但这是合理的,因为他家的东西好,其它砖场做得差的自然就没人买了。但是接下来这家砖场看到这种情况后,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便规定,要想买我家的砖瓦,必须由我家的砖瓦匠建房才行,要不然,不卖砖瓦给你。这样一来,这家砖场就获取了不应得的利益,甚至影响当地其它所有人的生意。所以要严厉禁止这种垄断行为。
作者注:这份文章是俺从网上抄的,搞不清是谁写的。在宋代时,甚至在上世纪初,由于没有自来水,也不是每家都有水井,城市里很多人以卖水为生,从井旁挑水,沿街叫卖。至于守夜人经济理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起到过重要作用,当时政府权力过大,为了摆脱制肘,当时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是一种自然的本能,并不需要政府的过多干涉,因此政府仅仅起到保护的作用。在上世纪初,这种理论已经完全被凯恩斯的国家经济理论取代。
第二十四章 西北
在西北的陆富贵也没有闲着,将西北原宋军全部整编完毕后,便开始不断进攻,用一个个小胜利来练兵,每战必集结重兵,务必一举全歼,消灭其成建制的部队。
虽然西夏军甚是勇猛善战,但是由于皇帝李乾顺重伤未愈无法决断国是,而且精锐丧失大半,新兵征召训练不及的情况下只能勉强支撑,只能指望固守待援。但面对中华军的强大的火器,以往的城防战的方法大多失去效果,结果陆富贵在半年时间里,先后攻克卓罗和南军司(今甘肃永登)、西寿保泰军司(今甘肃靖远),在静塞军司(今宁夏同心)大破来援的西夏禁军,斩首三万余人,俘获四万,夏国精锐几乎荡然无存。陆富贵趁势夺取咽喉要地应理城(今宁夏中卫)、鸣沙城(今宁夏中宁),兵锋遥指西平府(今宁夏灵武),远远威胁着西夏国都兴庆府,西夏国举国震动、一片恐慌,李乾顺在病榻上挣扎着主持国事,一边派人向辽国求告,一面除去皇帝号,重新向中华帝国称臣,并献上美女百名,求李志远罢兵。
辽国出于压制中华帝国的目的,再加上李乾顺娶了辽国公主也算是女婿之邦,因此派出使节,态度强硬要求中华帝国罢兵。
一个个捷报传来,帝国上下一片欢腾,虽然宋对夏也有胜绩,但多是小胜大负,所得不如所失,在关键的战局上一直没有大胜利。而现在陆富贵连连大胜夺得西夏多座城池的消息令臣民们认识到帝国的强大,感受到帝国的荣光。
鸣沙城在军事上极其重要。鸣沙城位于西夏中南部黄河岸边,扼制西夏国都兴庆府通往南部和西部的咽喉要道,因为西夏兴庆府西部是沙漠(今腾格里沙漠),虽然当时沙化不算太严重,但是穿越沙漠或半沙漠地带还是很艰难的,因此鸣沙城才是主要的通道。
所以控制鸣沙城也就意味着西夏国的西部如西平军司(今新疆安西)、甘肃军司(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失去与国都的通畅联系,形势岌岌可危。
打了胜仗虽然很高兴,但是要不要继续打,这可是个重要问题,许多大臣都被接连不断的胜利感染,纷纷上书请求皇帝陛下御准消灭西夏国。
朝廷里争吵声闹成一片,西夏和辽的使节也上窜下跳,到处联络。李志远一开始是不想表态,想让大家习惯一下争论,但是到后来,他也开始头脑发热,打算更改以前定下的和平发展国策。满脑子都想着打通灭国无数、丝绸之路这种无名的火焰。
在这紧要关头,刘之华、李新等几位冷静的帝国要员一力主张停止对西夏作战以防辽国卷入战争,刘之华在朝堂上质问李志远:
“陛下以前曾教导过微臣,打仗其实就是拼金钱、拼武器、拼士兵,最终其实就是拼实力。而我国初建,政局尚在动荡,各地仍有小叛乱不时发生。就象一个大病初愈的人,应当调养为主,怎么能马上去跟人拼命呢,那不是犯傻吗。
也许西夏会得到这个机会休养,但是看看我国与西夏的发展的速度,根本不需要担心。目前我国经济正在有计划地迅速发展。据估计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将增加近五成,钢铁、火器的产量提升四倍,而且按预计这种发展势头还将保持四年。按这样的发展速度,我国只会把西夏、辽国远远抛在后面,将来收拾它们易如反掌。而今天为了出一口气,将战争扩大的话,只会破坏国内的正常发展,所得不如所失。这有必要吗!”
李志远被说得脸色一会红一会白的,一开始还嘴硬,到后来心里也知道自己错了,只是给刘之华说得不爽,不愿意低头服输,于是很郁闷的结束了御前会议。
没想到,回到宫里,皇后王倩得知后,居然师法长孙皇后的故智,穿着朝服来给李志远朝贺,李志远很是感动,知道王倩是怕自己一生气犯了错才故意借古人之名来提醒,于是第二天便宣布自己的想法不对,夸奖了刘之华的坚持,并重赏了他。李志远尤其说明,这份赏赐并不仅是因为刘之华的建议是对的,而是奖励他在面对皇帝时也能坚持已见,不为皇权左右,并号召中华帝国的臣民都应如此。
最后,李志远同意了西夏国的请求,表面上是给辽国的面子。但是在实际的条款上,李志远一方面是漫天要价,拖延时间,一方面指令陆富贵在鸣沙城对岸筑城,取名为定远城,彻底断绝西夏的希望。最终西夏被迫同意割让凉州以换取和平。
永乐三年春,对西夏作战结束后,李志远便将陆富贵调回京城,举行盛大的庆贺仪式,免去陆富贵的西北方面军司令和第一师师长之职,任命为帝国副总参谋长,帝国军事指挥学院副院长(院长由李志远兼)。封陆富贵为二等武英公,晋升为陆军上将,是目前中华帝国唯一的一个上将。
感谢读者
感谢读者
一直以来,俺总觉得自己的小说虽然写得不太好,情节不生动,但是还是不错的,合理性等相当好。总以为凭什么起点不给咱强推,凭什么点击率这么低,凭什么推荐这么少。
总在怨天由人,总以为明珠暗置,直到今天,仔细看了一下自己的小说,思考了一番,突然间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的东东真的很烂,烂到没资格称为小说的地步。
一部小说,重要的是塑造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些活生生的人,读者眼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会站在角色的地位去思考,去代入。
而俺的东东,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称为有生命的,里面的人物呆板,情节无趣,其实说起来整本书仅仅是俺的一些YY,乱七八糟的YY堆积在一起而已。能有这么多读者大大肯花时间来看已经是额外的荣誉了,俺居然还很不知足,惭愧啊!
虽然很差,但一定会写完它,要不怎么对得起读者大大们的赏识,再次感谢你们的支持!
第二十五章 海洋
在庆祝的那几天,开封成了欢乐的海洋,城中到处悬挂着各种彩旗,表现优异的军官代表获准在开封大街上披红挂彩游街,所有的戏台都演出,用各种方式赞扬着英明的皇帝、勇敢的将士,军官家属也由国家出资接到开封亲眼目睹授勋仪式。李志远也不吝重奖,大把的撒钱出去,连西夏送来的美女都一个不留赏了下去。之所以这样,是为了激起国人对军功的向往,对开疆柘土充满渴望。
一个没有野心的国家是很难生存的,和平是要靠战争来获得,是要靠武力来维持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内政不重要,而是说两者同等重要。
接替陆富贵的是李新。虽然与西夏和谈了,但是西北仍然要继续用兵,这次的目标是吐蕃和回鹘诸部,主要是为了获得大批廉价战马。还有一个目的并没有公开出来,那就是在实战中训练军队,由于将来肯定要与辽国甚至金国作战,因此军队就要习惯与骑兵作战,最好的靶子就是西北了,现在无论吐蕃还是回鹘都相当弱小,而且吐蕃正在分裂当中,拿它来练手再好不过。
由于战争规模减小,因此西北方面军的编制也撤消了,组建西北前敌指挥部,由李新担任司令,率第一快速步兵师、第七师(原暂编一师)师长孙喜、第八师(原暂编二师)师长张超,以及暂编骑一旅,负责进攻吐蕃回鹘。
李新的指挥风格与陆富贵大不相同,李新为人宽厚、从不贪图享受,爱兵如子,与士兵同甘共苦,极得士兵爱戴。做事细致,擅长计划,极为稳重,虽然作计划时小心谨慎,但临战时果断勇敢,用兵无懈可击。后世评价在帝国十大元帅中,是唯一能与陆富贵的天马行空的指挥艺术相抗衡的一位。
在李新的指挥下,中华帝国向西稳步扩张,在青海湖畔的格拉木全歼吐蕃回鹘联军之后,势如破竹,先后占领了黄头回鹘、西州回鹘诸部以及吐蕃一部(今青海新疆等地),不但获得了大片良马的产地,而且从战略上包围了西夏,北端接近了辽国上京道(今外蒙古)。虽然辽国在那里的军事力量极弱,但为了不过份刺激辽国,保持一定距离,在李志远的严令下李新最后只能望辽兴叹。
在陆上小打小闹练兵的同时,在海洋上却是另一番情景。
永乐三年冬,东海舰队第七分舰队正在琉球群岛外海巡弋,舰长钱丰,他是钱大有的儿子,从小迷上航海,很小时候就去过阿拉伯等国,长大后加入海军,由于他父亲是李志远的老部下,因此升迁相当顺利,现在已经戴上了少校军衔,指挥一支小小的舰队。
深蓝色的大海,海面上一道道雪白的浪花在翻卷,迎面来的海面带着淡淡的海腥味,站在船头,极目望去,海天一线。
钱丰对目前的状况很不满意,觉得自己的官太小,他希望能升得更快些,可是没有战功是肯定不行的。上次捞了条大鱼,消灭了一队倭人海盗,自己做为船长击沉对方一艘,于是升了官,变成分舰司令可以单独行动了。但是最近以来,运气特差,在海上晃了那么久,总是没能找到目标。每天迎着太阳升起,背着太阳落下,已经航行了六天了,再不行就要返航了,看来又没有功劳入帐郁闷得不行。
正在胡思乱想,突然了望手传来消息,东北方向有船只,距离太远,看不清旗号。
钱丰兴奋起来,心里盘算,倭人现在的船不多,那么。。。十之八九是海盗船,否则做何解释,希望海盗多一点,这样功劳就大一点,官也升得快一点。
越想越美,心里也急了起来,差一点就想爬了桅杆上看一眼,正想着,了望手大声叫了起来,已经看清了,有三条,都是大船,不过是咱们的船,钱丰顿时没了劲。但是检查还是有必要的,虽然三条大船的船队几乎不可能是海盗,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呢?
对方似乎也发现了,改变航向靠拢过来,了望手传来让钱丰更受不了的消息,对方不但挂着帝国金龙旗,还挂着海军旗,看来是海军兄弟。双方越来越近,对方打出旗号,钱丰大吃一惊,原来这三艘船是帝国远洋探险船队,两年前奉旨前往南美洲,如今才回来,看到帝国的船只,三艘船上的人都又笑又跳,有的人甚至都哭了,好不容易总算回家了。
钱丰虽然一开始很失落,但是看到同袍从万里之外归来,也是非常兴奋,也陪着掉了些泪。然后下令掉头护送船队回港。
历经两年有余,前往南美的远洋探险船队终于回到了杭州,去的时候四条船,回来时只有三条,其中一条船在南美极南之海峡沉没,有十七名水手遇难,因此命名为十七勇士海峡(今麦哲伦海峡)。
这只船队带回了李志远梦寐以求的辣椒和橡胶,看到摆在御案上的红红的辣椒,李志远差点掉下泪来,不是因为他爱吃辣椒,而是想起以前的日子特别感触。现在他完全融入了眼前的生活,几乎已经忘了自己的前世,恍惚中还以为自己的过去不过是做了一个梦,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庄周还是蝴蝶。
辣椒和橡胶的价值只有李志远才明白,但是并不是说没人关心这些了,商人们对远洋船队带回来的其它东西更感兴趣,那就是黄金白银。
除了船队带去的货物外,海员们都随身带了些小货物,用这些瓷器、丝绸、纸张、玻璃珠换回了大量黄金白银,每个海员都发了一笔财。每个人都绘声绘色的述说着美州的富裕,用瓷器就可以换回同等重量的白银,用丝绸可以换回同等重量的黄金!这个消息令沿海的商人兴奋得睡不着觉,虽然路途遥远一来一去花了两年时间,但是对财富的追求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的。
作者注:庄周梦蝶,原文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解释:庄周做梦,在梦中自己是一只蝴蝶,醒过来自己却是庄周。那么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第二十六章 蔚蓝色
在帝国的有意无意的推动下,在新闻报纸的大肆宣传下,中华帝国的商人们迅速行动起来,纷纷要求帝国开辟通往黄金之国的航线。在这一背景下,帝国的海洋贸易热迅速升温。
李志远也适时推出巨著《海权论》,从贸易和军事方面谈论控制海洋霸权的重要性,虽然对于帝国来说海洋的利益并不显著,因此大多数人还是不以为然,不过,这份文件仍然成了帝国内支持海洋贸易以及海军的人的尚方宝剑。
在贸易中,李志远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不能光是卖东西,必需要适当买进才行。非常简单,如果光卖东西给别人,把别人的金银都赚完了,以后就没有赚的了,因此也要适当的购买,只有这样经济才能长久。这个道理是他前世听说的,但不知叫什么名字。但是对于帝国的贸易来说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但是俗话说,知易行难,比如现在南洋的贸易就是完全不对等的,帝国出售瓷器、玻璃、丝绸、染料等等,但是南洋有什么东西呢。贝壳?谁会要,香料?国内产量不低,只能卖到欧洲,但现在航线未开辟。水果?以现在的运输速度,还没到就烂了。橡胶园?那倒是好东东,可惜种子和种苗太少,目前已经在海南、广东、台湾的种了一小片,还得等几年吧。
不行啦,想得头昏,李志远揉揉太阳穴,喝着参茶润了润嗓子,心想怎么老是参茶啊,不能换点别的,比如燕窝汤之类的,嘴里正嘟哝着,突然间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