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忙于练兵,李志远干脆把经营大权全部交给玉梅主管,如云协助,安排平时由两位夫人监督,每月向李志远汇报一下。在这种情况下,玉梅的才华也得到惊人的表现,利润比李志远在时还要多得多,她对商业似乎有着天生的嗅觉,勇敢出击,四海商行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大,经营方式也越来越灵活。比起李志远单纯靠技术领先吃饭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连李志远的岳父王敦都对她另眼相看,有时还向她请教。
由于李志远太忙,现在全住在农庄,害得他的美人儿们不断两头来回跑,都颇有怨言。
当初李志远向官府申报训练家丁的理由是担心苗人造反,由于发生辰沅两州故事,所以练兵自保。但象他这样废寝忘食的操练,实在太过了,李志远考虑再三,终于决定向夫人们透露一部份打算,他花言巧语告诉美人们:自己在远洋贸易上赚了这么多钱,说明远洋贸易值得花大力气,但现在转口贸易也要收税的(那个年代可没有保税区,更不存在出口退税一说)。所以他听说有个岛,目前无人,想占据为已为,这样既可以岛为中心做各种远洋贸易,这样可以赚大钱。而且李志远说,他的很多赚钱的项目都是因为他制造了特殊的产品比如玻璃镜,这些东西总在谭州生产长久以后,总会被漏了出去,这样就赚不到钱了,所以打算占了岛之后,在那边生产,这样才能长久。而且听说那边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是块风水宝地,将来咱们就可以象我以前说的神仙那样,到处游玩了。
最后,针对夫人的善良又搬出一条大理由,现在灾民这么多,到处都有饿死的人,光施粥可救不了长久,而咱们家养了这么多家奴,自己的农庄都不够吃,现在粮食都得靠岳父支持。长此以往咱们也吃不消。但又不能看着他们饿死吧。而那个岛上气候温暖,荒地极多,占领这座岛以后,就可以收留那些可怜人,让他们去那里开荒种地,让他们能有口饭。
这一番话讲得是天花乱坠,众位美人儿感动得不得了,都连声称夫君伟大。连李志远都没想到自己居然还有这才能,看来是经常给家奴们训练,做思想工作练出来的。
看着美人们感动的目光,李志远色心大起:“既然相公这么辛劳,娘子们是不是应该慰问一下相公啊”。众位美女脸色发红,纷纷啐了一口,但却没人出声反对。
一把将玉儿拉起,直接抱向卧室,几位美人只好脸红红地跟着进了卧室。看着一屋子的雪白肉体,把玩着一座座美丽的乳峰,李志远不由得想起卓别林以前的一部电影,流浪汉感叹道:当国王真好啊,妃子多得可以用来当肉地毯!
九月初一,李志远开始编组军队了,以前为了更好的挑选人才,所以平时不分组,只有打架演习时才临时以小队出现,所有的队员都是自发的,队长由队员选举。
而现在李志远定下来下月即将前往台湾,在这之前仅就得把军队编好,把工作理顺,让上下级熟悉起来,否则到时就乱成一团了。
步兵是按五五制,每五人一班(含班长),班长由班里成员选举,五班为一排,设正副排长各一人,即27人。五排为一连,设正副连长各一人,政治委员一人,杂务兵两人主要做传令,文书等工作,医务兵一人。共141人。五连为一营,营为最小的独立作战单位,设正副营长各一人,政治委员两人,参谋长一人,参谋三人,营部含警卫排,侦察排,炮兵排(已经造好两门炮了),宣传队等,总人数达800人。骑兵的编制要小一些,按四四制,每班五人,每排四班,每连四排,目前仅有不到两百人,编成两个连。
在人员安排上,李志远首先把那些在科学上表现比较好的都留下来,毕竟他们将来的成就也许比一个普通士兵大得多。军事教育也需要许多教官,最终,李志远集合了一支刚超过一千人的军队,所有军官都由李志远任命,主要是看平时表现以及学员的选举。
日月山庄护卫军,总指挥 李志远
第一营营长,李志远兼任
副营长 尹东
参谋长 李之华
参谋:花来福
政治委员 陈义(即以前的陈小二)
第一连连长:陆富贵
第二连连长:陈飞
第三连连长:李新
第四连连长:周朝东
第五连连长:王子山
骑兵第一连连长:李大勇
骑兵第二连连长:赵远
李志远开始向大家表明计划,当然了也是什么大发善心,欲救世上无土地的穷人一类,所以需要占领岛夷(那时对台湾尚无准确称谓,多以岛夷称呼),对大家来说,这个地方虽然远了点,但了不过是找块没人的地方种田开矿而已,不算多大事,再说了家奴本来就没有发言权的,所以没也没什么骚动。
十月初一,李志远带着人出发了,人和兵器只能分开运。人倒罢了,武器只能用挂着大内招牌以拍卖行的船运走。毕竟万一带着武器被发现,那可是造反的大罪啊。一路上由于早有准备,基本上无惊无险。陆续到达杭州,这里有四海商行的船厂,与杭州府的官员也有不少联系,事情进展非常顺利。
十一月初六,李志远带着人在杭州的一个小渔湾偷偷分乘十二艘船,带了大量物资出征台湾。
作者注:查了很多资料,在宋时台湾基本是一片空白,只有一些部落一类。没有政权没有国家。很纳闷,这么大块地方怎么会没人占据呢。
第二十五章 台湾
由于使用的是李志远从地图册上画下来的地图,再加上船队都是四海商行自己的,所以平平安安到了澎湖,倒是许多士兵晕海很厉害,吐了两天才适应过来。
休整三天后,留了一些人建设一个小基地,大队人马继续前进,到达高雄,不过那个时候这里只是一片空白,所有的地名都只能由李志远按后世命名,高雄就作为最早的基地建设起来,所有的人除了侦察兵之外,其它都转入建设。造房,建围墙,水泥在这时派上大用场,通过制作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很短时间内就建好了坚固的堡垒。
其它人则开始开沟,烧荒,平地,准备明年的播种,至于土豆,地瓜等更是大批量的带来了,估计明年不但可以足够本身所需,而且还有盈余。
至于土著之类,目前尚未有发现,侦察部队正在逐步扩大搜索范围,绘制地图。
李志远在这里正式成立了自己的政权,名字当然不能太招摇,就是台湾岛政府,李志远作为台湾的主人,宣布对台湾的一切包括土地、人口都拥有主权。
哈哈,那些原来就在台湾的原住民还没来得及露面就成了李志远的家奴,真惨,但这也是有必要的,因为目前李志远派在在台湾的人基本上都是他的家奴,假如那些原住民能与李志远平起平坐,那他们不就低了一等了吗,那还拿什么去管理土著呢。
而且人性中有这样的思维:如果自己倒了霉,总不希望别人比自已好过,为了保证家奴们的忠诚,不至于因为这种小事起不平之心,所以这样的法令也是李志远不得不如此的。
再说了,李志远既然决心要统治这里,肯定要用武力征服的,恳求是不会换来主权的。
李志远的政治能力并不强,这也是他一直以来避开官场的原因,现在要建立自己的政权,这些难题就得认真面对了,虽然他懂得不多,但是毕竟是来自21世纪,又考虑了这么久,因此方法早就准备好了。那就是分权,职权分明。再辅以强大的监督。
李志远看史书的时候,总是感叹许多大臣都是被皇帝逼反的,毕竟有能力的人自然会被皇帝猜忌,为了自保,大臣有时不得不反。只有宋代因为从不杀大臣所以几乎没听说谁谋反的。所以当李志远掌权的时候就决定借鉴这一先进经验,对于手下要给予信任,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无论如何,手下的要员都不会因为言论或工作能力而受重责,这样就可以避免主疑臣惧这样的事,毕竟如果不是铤而走险,造反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当然信任并不代表完全放权,重要的权力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比如人事权,所有重要的职位只能由自己任命等。
台湾政府由总理李之华主管行政,下设工业局,商业局,农业局,财政局,税务局,人事局等。
军队由李志远担任总司令。总参谋长为尹东,并兼任步兵营长,李大勇为骑兵统领,周云海为水军统领。周云海原系一船长,经李志远了解,他对海上作战很有见识,对李志远也很忠诚,又好学,所以任命为水军统领。总政治部长为陈义,军训部长乙令东。
司法这一块由鲁明担任法院院长。李新担任警察总长,负责治安。设科学院,院长李顺,不过由于他现在呆在谭州,所以平时由各科研究主管协商。
至于民意机构,现在还不合适,因此只设一个负责访查民情,沟通民众的民意局。部门虽小,但是独立于其它机构,直接对李志远负责。
所有工作如果有冲突或跨越不同部门,则由李之华总协调。基本是一种在李志远独裁下的三权分立制度。
由于人手不足,而且也没有民众可管,所以许多工作并未完全开展,因此许多机构是不设人的,由上司兼一个名义。
再安排陈义担任政治宣传局局长,直接对李志远负责,除了作为一个政工组织监督所有部门以外,还有一个特殊工作,负责宣传李志远,主要就是将李志远神化,鼓吹李志远就是人类的救星一类的话,树立对李志远的个人崇拜,这是李志远从邪教学来的,毕竟要造反,必须要给自己造势,也要减少背叛自己的可能。
结果没想到陈义真是天生做这个,成绩突出,效果惊人。很快李志远的大名无处不在,到处受人供奉。连后来法院宣判时都开口就是“以我主李志远的名义,判处你XXXX。。。”。这一句是陈义照抄来的,李志远在原来那个时代,对于老外的婚礼中由牧师主持并让双方说出“无论生老病死都不离弃”的誓言,然后以主的名义宣布为合法夫妇的方式非常欣赏,于是便在家奴的婚礼上推行,想不到效果非常好。陈义眼睛一转,立马把它正规化,并推广到各个重要的场合。
枪杆子里出政权,为了控制军队,除了现在已经实行的政委制度以外,还规定以后的士兵需由士兵训练营进行三到六个月的训练,然后才补充进作战部队。军官也类似,要进军校学习然后才能进部队。在训练营和军校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洗脑,树立对李志远的崇拜,这样有效的防止带兵将领造反。由于目前算是在战时了,所以过多的分权措施不可能实行。
在繁忙中,李志远在台湾度过了崇宁四年的春节,身边只有如意和英儿两人侍候。对于遥远的谭州,李志远只能遥寄一片心意了。
由于时间较紧,事务又多,李志远在基本理顺这边的关系以后就返回了,在他离开时,陆续来到的新人使得总人口达到3000人,李志远不得不叫停,因为现在台湾粮食还不能自给,全靠运输,压力太大。虽然台湾气候炎热,但至少还得等三四个月粮食才能成熟,到那时再大量送人过来吧,而且那时国内正是青黄不接,灾民众多之时,买人的价格也低得多。
在离开时,李志远招集所有干部开会,部署台湾政府目前的工作有以下几件,一是侦察并控制附近地区,尽量不要与土著大势力冲突。二,种植粮食,确保目前和即将到来的更多人员生活所需。三,建设海军,发展海上贸易。李志远对台湾不太了解,不知有何特产。只听说产金,另外煤矿也有,就是不知在哪。四,争取控制一些小土著或小的流民团体,利用劳力发展壮大。但对于敌视自己的要坚决镇压,杀鸡敬猴。但最主要一条就是稳固发展,要把台湾建成自己的基地。
台湾后来发展非常顺利,消灭了几股海盗,李之华对于当地居住的一些小流民团体以及土著部落则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方法,收服了多个部落村庄,将他们圈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势力迅速扩大。由于这些部落已经够穷了,李之华按照李志远的交待,根本没有剥削他们,只是改变他们的经济及社会制度,直接由李志远的台湾政府官员管理,把他们变成李志远的顺民。
在这些改变中虽然许多头领长老的权利被剥夺,遭到这类人的抵制,但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其中的青壮而言,通过出卖劳力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因此非常拥护李志远的政府,并逐渐成为李志远的顶礼膜拜者。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关系远远高于原始社会,而人性本来就是贪婪的,所以只需要简单的推动一下,土著部落的社会结构转眼间分崩离析。
至于某些人建议的什么招抚,继续保持部落结构,继续让头人统治之类的话,虽然这种方法能快速平息被征服者的反抗,但李志远认为这种方式是治标不治本,不但不能真正的征服,反而留下巨大的隐患,因为头人的权力还在,他们随时可以反朴,一旦不能满足他们的贪欲,或者是自己方面武力略有下降,他们就会造反,最终得不偿失。而人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纵观中国历史,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国的头号大敌,虽然强大的汉唐都曾打垮过他们,让他们纳贡称臣,成为顺民,可是由于没有真正管理控制,所以一旦国内有变,那些“顺民”马上摇身一变,再次露出狰狞面目,抢掠中原、血腥遍地。而满清时,由于直接控制了蒙古各级政权,因此从未有过边患。
李志远虽然痛恨满清,但对它的一些功绩和做法还是相当支持的,因此李志远对于征服的定义就是名义可以不要,但一定要获取全部管理权力,无论打多久的仗,花多少军费,也决不接受虚假的臣服。虽然一开始可能比较吃力,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才能真正的利用这块土地的资源再去征服下一块土地。也只有这样才能越打越强大。
作者注:本来是安排了不少征战台湾的场面,但后来思前想后,决定全部砍掉了,原因有二,一是对当时情况不了解,据查书所得,台湾的土著多是在不同时期迁移的波利尼西亚人,虽然现代统称高山族,但他们绝非一族,他们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应该来自不同的地方。在台湾并未建立过政权,估计应该与美洲印弟安人一般只有部落存在。另外有很多汉人为历史上各次战乱时逃去台湾,最早的记录应该是三国时期,但具体情况不详,怕写错了丢人。其二,大家都知道台湾问题非常敏感,万一不小心,被人来个文字狱的冤案,作者就惨了,所以决定放弃。虚写几笔带过即可。
第二十六章 回乡
离开台湾后,李志远还是按老路,直奔杭州,再经泉州广州回谭州。在广州时,李志远视察了当地分行的发展,非常不错,无论是贸易还是造船厂,营利都很好。
李志远一开始还以为要靠其它产业来弥补造船的巨额投入呢,看来玉梅经营不错,广州分行的掌柜钱大有也很有能力,李志远于是交待钱大有几件事,想方设法从大食进口良种马,毕竟阿拉伯马名扬天下李志远总听说过的,还有争取在马六甲设分行。另外就是进口石油,虽然这东西国内比如酒泉也产,宋代时石油已经大量使用作为守城的重要武器,称为猛火油,尤其在西北部的城内都有此物。由于它在军事上有特殊用处,因此属于管制物,李志远不想太引人注目,再加上运输不便,所以没有采购,他打算直接从阿拉伯海运到台湾,然后分馏制成燃烧弹或燃烧瓶。单纯的汽油燃烧温度并不高,而且附着性不强,而燃烧瓶的话,是在汽油里加入橡胶一类的东西,使温度提高达2000度,再加上强大的粘着力,因此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