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所有人都坐好之后,希特勒向两边的属下们扫了一眼,站了起来开始讲话。他先是对周天雷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远征美国,重创了美国大西洋舰队并安全归来表示了由衷的高兴,虽然根据大洋舰队的报告,他们只是重创了美国大西洋舰队的舰载机部队,而对美国大西洋舰队的舰艇部队整体上则没有太大的损伤。但是希特勒认为这已经向罗斯福和美国海军显示德国海军的实力,会让他们在考虑伸手欧洲事务的时候多加考虑,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希特勒认为德国大洋舰队的出击还是富有成效的。基于他这个观点,他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述起周天雷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的这次胜利对德国有多么重要,在德国战史上是一个十分伟大的战例,而周天雷指挥的这场战斗他们看了通过德国海军司令部转发来的报告,这过程相当的艰难,最后免费给周天雷的军事才能和战斗精神送上了几顶高帽。
本来等他一说完这些就可以叫贴身的警卫将厨师作好的菜端上开始吃饭了,可是谁都没料到的是,眼看着他的讲话就要结束了,可他的话题在表彰完周天雷和他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后又开始向着他讲过了多遍的欧洲战略、日尔曼民族复兴、其它民族比高贵的日尔曼民族中间的优劣问题等之类的地方转移过去了。这些东西希特勒的高级军官们和高官们已经听过了多次,耳朵里都已经听出茧子来了。希特勒一转换话题就把简短的欢迎致辞变成了一场长长的演说。周天雷本来对这个也非常讨厌,但他今天因为想知道在座的海军军官中有谁将有可能是他的同盟军,刚才在会议大厅里就看过了一回,现在不是一个更好的机会吗?他心里一动便开始留心起自己的部下的面部表情起来了。
过了一阵后,当希特勒即将讲完后,周天雷也观察完了。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份初步的名单。下一步就是要分别试探这些人对希特勒的纳粹党和政权的看法了。以真正知道他们的态度是什么了。
周天雷在转完自己肚子里的念头后他开始向桌子对面的人望了过去,心中吃了一惊,希特勒为了拉拢海军下的本钱还不小。在对面坐的人基本就是德国的高官群。
徐峻第一个看到的就是坐在自己斜对面的德国空军元帅戈林,戈林现在开始有加速发福的迹象,周天雷推测这是因为这个家伙不怎么出去运动,而且作为空军元帅的他也没有必要自己去驾机上天和敌人的空军飞机作战,而且在作战指挥上他现在也不怎么用脑子了。再加上他的待遇是十分好的,按照中国人的老话就是心宽体胖。戈林穿着一件白色的空军元帅礼服,胸前除了一个金线绣制的飞行员徽章外没有配带任何勋章,以表示他是空军的飞行员出身,在他领口配带着他在1918年6月2日获得的蓝马科斯勋章,那是个漂亮的十字花型勋章,是为了表彰他在一站时立下的赫赫战功而颁发给他的,他平时一直带着它。而他那根漂亮的红色元帅权杖则放在他右手边的桌上。当戈林看到周天雷在看着他时,由于周天雷在暗地里曾经贿赂过他,虽然他对周天雷坚持组建海军的航空兵部队有些看法,但是在对英国的空战中,周天雷的海军航空兵曾经帮过他的空军的大忙,所以他还是对周天雷有一定好感的,在周天雷的视线转到他的身上的时候他对周天雷抱以微笑回应。
在戈林身边坐着的是第三帝国的国民教育和宣传部长戈培尔,这个人喜欢别人叫他戈培尔博士,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家伙,也是希特勒的最有力的宣传工具。所有的第三帝国的宣传稿件有一半是出自他的手笔。他是希特勒的狂热崇拜者,从一个纳粹小报的编辑靠着对希特勒的狂热吹捧花了十年的时间就爬到了现在这个位置上。戈培尔穿着一件灰色的西装,打着细细的黑色领带。当戈培尔发现周天雷在看着他时,微笑着向周天雷点头致意。
戈培尔身边的臭名昭著的党卫队全国总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现在这个拥有二战德国最大的刽子手杀人魔王血腥屠夫等‘荣誉’称号的家伙正在津津有味的听着希特勒的演说。没有注意到周天雷正在观察他。周天雷知道他的党卫军曾经想跟踪,大概是自己前段时间做事有些大意被他的部下跟踪,不过他们显然是没有查到什么东西。不然自己可就不可能坐在这里了。
这个养鸡人出身的党卫队总队长穿着他黑色的党卫队制服,梳着和希特勒一样的发型。
在自己这边的除了海军的军官外,还有陆军总司令冯。布劳希齐元帅,他看上去是一脸的无奈,希特勒现在正在说的话他可能已经听得相当多了。早就听腻了。他是军人世家出身,去年9月1日才坐上这个位置,可是这个陆军总司令在希特勒面前一向怯懦,他在陆军中的权威和能力和他的职务并不匹配,实际上他的权力还不如约德尔,所以他只能算是个空壳司令。
统帅部指挥局局长约德尔炮兵上将现在也是愁眉不展,他是炮兵出身,但他的制作计划的能力帮他进入了统帅部这个位置,他是希特勒的个人参谋长和军事顾问。尽管希特勒有很多时候并不愿意听他的建议。
国防军统帅部参谋总长凯特尔元帅也露出了不耐烦的样子,周天雷发现他那八字胡正在微微颤抖着,看来他的肚子也早就饿了,也快支持不住了。
而在自己这边的海军军官里,除了雷德尔和邓尼茨和自己也是多次听过希特勒那讲过多次,有些地方都可以背的出来的演讲外,其他的人都是第一次亲耳听希特勒在自己跟前进行演讲,只有少数人露出了不耐烦的神情。
最后随着希特勒的一声‘日尔曼民族万岁’的狂呼,他的演说总算是结束了。刹那间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一边敬着举手礼一边大喊起‘希特勒万岁’。
希特勒在‘狼穴’里的厨师所做的菜终于被警卫一道道的送了上来,大家由于肚子早就饿了。所以吃的津津有味。
在吃完饭后,希特勒又一次站了起来,他说道:“诸位先生们,既然晚餐已经结束,我们现在就去会议室吧,今天还有重要的事情要讨论。”当然在这里面周天雷的众多部下并没有资格参加会议,他们只有看着雷德尔,邓尼茨和周天雷的背影离开,然后自己在警卫的指引下前往休息的地方休息。
‘巴巴罗萨’计划 !
希特勒开口说到:“今天的会议很重要,在今天的军事例会上我们将对‘巴巴罗萨’计划进行最后的审核。空军和陆军的部队已经按计划部署了,现在你们看一下计划,你们海军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他说着将周天雷、雷德尔、邓尼茨他们看了一眼。
雷德尔和邓尼茨的脸色不是很好看,德国最高统帅部准备对苏联进攻的计划,他们也并不是不知道。而且雷德尔元帅和戈林元帅还分头为此晋见过希特勒,希望他能中止这个计划,海军的想法是德国的威胁是来自海上的英国和在大西洋那端虎视眈眈的美国,他们忘不了一战美国参战的事实,而戈林认为在对英国的战争尚未结束前,德国似乎不应该犯上一次世界大战两线作战的错误。应该将英国打败后才将注意力转向东方。
不过空军和海军的想法对希特勒来说显然是对牛弹琴,没有一点效果,希特勒认为斯大林在德苏边境上部署的重兵集团根本不是用来防御德国对苏联的可能的进攻,而是准备在德国陷入在欧洲的危机的时候在德国的背上插上一刀的。他曾经对几个高级幕僚说过:“斯大林这个格鲁吉亚屠夫,他的野心是相当大的,进攻我们的第三帝国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他不顾海军和空军的反对,坚持进攻苏联。并准备在几个月内灭亡苏联的政权。不过现在雷德尔和邓尼茨的愤怒还加上了一条,他们为德国贡献了巨大的奉献,但是在制定这个重大的计划的时候希特勒显然将海军给晾在了一边,没有让海军参与计划的制定,直到陆军和空军的部队都已经部署完毕的时候才将计划给海军看。分明还是认为德国海军在德国国防军的构成中属于最低的底层。虽然这计划海军起到的作用确实比较小。
在周天雷、雷德尔和邓尼茨拿到的《巴巴罗萨计划》计划书里他们看到计划是这样规定对苏作战的总体目标:“德国国防军必须在对英国战争结束之前即以一次快速远征将苏俄击败。”
德军的对苏进攻终止线是阿尔汉格尔斯克至伏尔加河,尔后建立一个防线。迅速占领莫斯科的原因是‘攻占该城,意味着政治和经济上的决定性胜利。此外还意味着苏联丧失了最重要的铁路枢纽’。德军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莫斯科,并尽快向东推进,直到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一线。
但《巴巴罗萨计划》又根据希特勒的旨意规定:中央集团军群在粉碎白俄罗斯境内的苏军后,应‘以强大的快速部队转而向北’,协同北方集团军群,消灭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占领列宁格勒,然后再进攻莫斯科。这显然与迅速占领莫斯科的要求相矛盾,其目标变成波罗的海地区的苏军。对于南方集团军群,希特勒要求它:‘提前攻占在德国国防经济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顿涅茨盆地’。显然该集团军群的目标是经济上的。
根据《巴巴罗萨计划》的要求,德国对苏战争的陆军主力仍是经过战火锤炼的德国装甲部队,。这个计划中还有这样的规定:‘必须大胆作战,坦克分四路深入,以消灭俄国西部的大量俄国陆军;还须防止敌人退入俄国的辽阔地区。’
希特勒在看到了德国装甲部队是在西线战役击败法国的关键性力量,他在对法战争结束后对装甲部队进行了整编和扩编,德国装甲师的数量从1940年春的10个师增加到1941年的21个师,摩托化师增至13个。德军这21个装甲师(实际投入侵苏战争的是19个)被编为4个装甲集群:霍普纳将军指挥的第4装甲集群,辖第41装甲军和第56装甲军,共3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步兵师和2个步兵师;霍特将军指挥的第3装甲集群,辖第39、第57装甲军,共4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古德里安将军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辖第24装甲军、第46装甲军和第47装甲军,共5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师;克莱斯特将军指挥的第1装甲集群,辖第3、第14、第48装甲军,共5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
但这个计划里的德国陆军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虽然德军装甲师的数量增加了一倍,但坦克数量并没有增加多少,苏德战争开始时只有3550辆,比入侵西欧时多800辆。装甲师数量的增加,是由于希特勒对师的数量的偏爱。德军装甲师原来的核心是坦克旅,每旅有2个坦克团,每团有160辆坦克。希特勒为了增加师的数量,从每个装甲师中抽出一个坦克团,再配一个摩托化步兵旅和一个摩托化炮兵团,就组成一个新的装甲师,这样1941年一个德军装甲师的坦克比过去少了一半,在150~200辆之间。德军使用的大部分坦克仍是Ⅲ型,有部分Ⅳ型,德军在坦克数量上与苏军相比居劣势,但坦克的质量居优势,坦克兵的素质,特别是指挥官的素质和经验,远远胜过对手。除这4个装甲集群外,德国陆军的其余部队还处在骡马时代,除能乘火车外,就得靠双腿行走,辎重和火炮都用骡马牵引,和拿破仑时代陆军的前进速度相同,只能当铁砧使用。这样在地域相对狭窄的西欧地区还能够算得上集中装甲兵力,加快推进速度,但是放在苏联那广阔的地域上德国军队的密度显然会明显降低,苏联军队可以抓住德国装甲部队和后面的普通步兵部队之间的空隙大做文章,当然是苏联人做的到的话。周天雷心想道:如果把苏联军队换成中国军队,也许损失不会有那么大。
根据《巴巴罗萨计划》的要求,德军3个集团军群从1940年年底起,着手拟定各自的作战计划。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是冯。勒布上将。他指挥屈席勒尔将军的第18集团军、布施将军的第16集团军和霍普纳将军的第4装甲集群,由克勒尔将军的第1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共有26个师。冯。勒布的任务是率部从东普鲁士东北部出发,占领800公里以外的列宁格勒,消灭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和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并与芬兰军队会合。冯。勒布对面的苏军是波罗的海军区和列宁格勒军区的三个集团军。冯。勒布将把霍普纳的第4装甲集群当作开膛破肚的尖刀,部署在中间,充当先锋,首先冲到德维纳河畔的道加夫皮尔斯,抢占桥梁,不停顿地冲向列宁格勒,切断波罗的海沿岸与内陆的联系,力争把部署在那里的苏军打得晕头转向,乱成一团。然后跟在其后的屈席勒尔将军的第18集团军和布施将军的第16集团军两个集团军将扫荡被第4装甲集群攻击过的苏军残兵,把苏军驻波罗的海沿岸的部队压到海岸后再消灭。在作战过程中,务必将苏联波罗的海舰队赶出其基地,使其丧失战斗力。海军和空军有必要为驱赶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出动兵力。
第4装甲集群南面的是中央集团军群,由冯。博克元帅指挥,凯塞林指挥的第2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这是兵力最强的集团军群,计有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施特劳斯上将的第9集团军、冯。克鲁格上将的第4集团军和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共51个师。冯。博克的总目标是占领莫斯科,但其当前任务是包围和消灭白俄罗斯的苏军,占领斯摩棱斯克,打通奥尔沙陆桥,为下一步占领莫斯科创造条件。
由于当面苏军西方方面军呈前沿部署,冯。博克将把2个装甲集群部署在两翼,北面是在东普鲁士的霍特,南面是在华沙附近的古德里安,准备对苏军实施大纵深迂回包抄。博克的计划是想撒开一个大网,同时伸出两支铁臂,在600公里外的斯摩棱斯克合拢,把斯摩棱斯克以西的苏军连根拔起,一锅煮熟,一步跳到莫斯科的大门口。
但缺乏军事业务专门训练、又爱干预战役战术细节的希特勒担心这两支铁臂会因伸得太长而被苏联人砍掉,坚决主张合拢的地点是350公里外的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冯。博克哭笑不得,大失所望。只得更改初衷,把一个大网变成好几个小网,博克的两支铁臂在明斯克合拢,切断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公路,堵住苏军的退路。与此同时,施特劳斯的第9集团军和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从北南向前伸出,再合紧,把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苏联第10集团军也扔进肉锅。由于装甲部队的速度快,装甲集群和步兵集团军的配合行动几乎能同步完成。一等苏军进入德国的包围圈,2个集团军将分兵疾速追赶德国装甲部队,而2个装甲集群不待步兵赶上,就向斯摩棱斯克伸出铁臂,在斯摩棱斯克筑起铁墙,后面的步兵继续东进,把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之间的苏军挤成肉饼。
冯。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南部的是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是龙德施泰特元帅,由第4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龙德施泰特在整个《巴巴罗萨计划》中充当配角,其所辖兵力有40个德国师、14个罗马尼亚师和1个匈牙利军,他的总任务是占领基辅,进至伏尔加河。但其第一阶段任务是占领基辅,占领西乌克兰,消灭当地的苏军西南方面军(辖4个集团军)一部。龙德施泰特的部队实际由北南两个集团组成。北集团部署在波兰卢布林地区,有赖歇瑙元帅指挥的第6集团军、克莱斯特将军指挥的第1装甲集群和斯图尔纳格尔指挥的第17集团军。南集团是驻罗马尼亚的德国第11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
龙德施泰特的主力是北集团左翼的第6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群,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