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色中华-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虫个个”,导致大勇无辜变成了大家口中的“大虫”。

    于是,张绍华决定让卢大夫开张药方,买了足够的药物带上,在五月七日折向东行,经南昌,穿过浙江到上海。

    和繁华热闹的广州长沙对比,华东似乎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下,到处愁云惨淡,杭州无锡的湖光山色也黯然失色。

    他们初来乍到还不是很了解当地实情,都觉得很奇怪,华东历来是烟花灿烂的富贵地,为何会给人如此颓丧的感觉?

    张绍华在火车上翻开一份《救国时报》,赫然看到这样的大标题:“走私日货充斥华北华东,华商企业无法竞争,纷纷破产”,他的心一个咯噔,忙仔细阅读该报道。

    原来,从1935年起,走私日货如潮水般涌进华北华东,就36年一年,日货私贩走私到华的货物总值超过五万万元,连日本政府也完全无视中国海关,大部分输货入华也不缴关税。日本人的商店在北平天津上海一带到处林立,比比皆是,过去一年,单天津一市倒闭的华人商户就超过五千家,华东地区的工厂80%停业,大批工人失业,生活陷入困顿。

    该报道配以一幅名为《走私后的中国工业》的漫画,漫画上两间中国工厂的烟囱由于停产已经冒不出烟了,所以是“相对无言,相对无烟”。

    这时,坐在他对面的孙克勤被车窗外不时一掠而过的大标语引发感慨,这些标语用淋漓的红漆写着:“全民族起来抵制日货!”,“拯救中华工业!”,“团结!奋进!抵制日货!”,他恨恨地说:“在越南看资料,只知道日货走私严重,很多人号召抵制日货,现在亲眼所见,才真切地体会到日本人这招真毒!用排山倒海的便宜货来冲垮中国刚起步的工业。妈的,日本货的原材料劳动力都是从殖民地掠夺而来,这些倾销的产品成本低不说,日本恶霸来我国的城市开店,声称自己不受中国法律管制,连一毛钱的税都不缴,我们自己的货品根本失去了竞争力!”

    李佳坐在孙克勤旁边,她也关注着眼前这一切,修长美丽的丹凤眼里露出丝丝困惑:“二炮,你注意到了没有,不管怎么样,卖日货的商店还是门庭若市,难道真是价格决定了一切?”

    张绍华放下报纸说:“工业对一个国家来说太重要了!日本人这两年用这招来搞垮中华经济,破坏我国整体工业的宏观调控,可见他们对中华民国这个庞然大物还是很小心的,用尽了手段来阴我们啊……日本轻工业比我们起步早,目前国货的质量、款式、价格都输给日本货,大部分消费者都是从自己切身利益考虑而选择了购买物美价廉的日货,站在收入低下的劳动人民的角度来说,也无可厚非。”

    李佳想了想,看看隔壁卡座的何复生等人在和明子聊天,没有注意他们这里,才开口说:“我爸爸在九十年代去过平壤,他回来告诉我,那里的中产阶级一个月的薪水只够买一双皮鞋,朝鲜人难得有机会来华出差的,很少会选择日本货。还有,我曾经去过首尔参加一个极速滑板比赛,满大街都是韩国车,鲜见日本车,质量性能比韩国车好的日本车卖得再便宜也乏人问津……对比之下……唉,怎么对比?无法对比!”

    她这话说得三个穿越者都沉默了,都觉得思潮起伏,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自从蒸汽机、电灯、汽车飞机在伦敦巴黎出现,发明指南针、造纸、火~药的东方人开始傻了眼,他们在工业革命的滚滚洪流里被冲得晕头转向。

    遗憾的是中国强大时,只能靠口碑影响四邻,一个马可波罗来超圣,还要千辛万苦走上好几年,西方人无法目睹东方大帝国的风采。

    但蒸汽机电话发明人的时代不同,华盛顿的一个饱嗝,也能通过电讯响彻全球,从二十世纪初,发明火~药的人被发明电灯电话的人吓得一楞一楞的,都认为别人的东西才是好的,谁能去西洋东洋留学就是镀金,谁能弄个国际名堂回来,人们就会觉得他秃顶秃得很有性格,瘸着的腿也变成一样长。

    支持国货啊,支持国货,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国货是否也需要注重生产过程的每个细节,提高质量,从而赢得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市场?

    ……

    1936年12月21日夜里,张绍华等人来到三十年代的东方巴黎——上海。

    他们在淮海路上找到间上海人开的旅店放下行李,一起走上街头找东西吃。

    走了没多远,一栋鹤立鸡群的建筑物吸引住了大家的眼光,远远就看到那六层楼高的大楼外墙上霓虹灯闪烁,红绿变幻的两个英文单词“Grand-Theatre”在夜空中特别耀眼。

    孙克勤一见就笑起来:“哈哈,大光明电影院!总算亲眼见到30年代最豪华的电影院了!走,老大,咱说什么也要去见识见识!”

    走近了,明子仰望着电影院前巨大的广告牌,这灯火辉煌的大楼看起来那么气派,那么多衣冠楚楚的人拿着张小纸片走进去,真奇怪啊,她偷偷问何复生:“生哥哥,这里是什么地方?”

    在何复生用日语向她解释什么是电影院时,张绍华也被这电影广告牌吸引住了。

    当时的油画广告还是很粗糙的,灯光下只见大块大块浓烈的油彩描出一名男人高举火把带着人群走向前方,“狼山喋血记”这五个大字旁,“黎黎莉、蓝苹、张翼领衔主演”这行字赫然入目。

    蓝苹!!!

    张绍华和李佳孙克勤彼此对望,脑海里都闪过一个曾令中华大地山河变色的名字:江~青!

    ********************

    (对不起,今天的章节也许有点过于沉重了,行文到此,实在是忍不住要罗嗦几句,发发牢骚,希望没有拖慢情节,斗黑帮、潜入朝鲜的片断将陆续上演,还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也期待自己能写出精彩的故事,呵呵……)

    

 第六十四章 藏龙卧虎上海夜

    正是蓝苹这个名字令张绍华三人产生了好奇之心,复生陈勇等人当然是愿意去当时全国最豪华的电影过过瘾的,于是陈勇跑过去先买好七点的票,这伙人都没心思好好吃东西了,随便在街边找了间过得去的小食店吃了顿三鲜馄饨,兴冲冲地直奔大光明电影院。

    电影院里一早就人头涌涌,富豪们穿着西装挽着妖娆的旗袍卷发女人,带着仆人跟班走进各自的包厢;差一点的也或长袍飘逸,或西装挺直在带位小厮的引领下对号入座,影院内有十多个胸前挂着小竹匾或小木箱的小孩在低声叫卖瓜子话梅火机之类的,适当的热闹中透出上海人的风范。

    一声铃响,全部灯光熄灭,影院大厅陷入一片黑暗中,明子吓得低声惊呼起来,整个人缩到椅子下,何复生忙弯腰下去解释了半天,她才敢爬回座位上,胆战心惊地看着那块大白布上会动会说话的人。

    一束白光穿过黑暗,投射在银幕上,把观众们带入一个由黑白光影交织而成的空间里,在这空间里上演尘世中的悲欢与离合,血泪和抗争。

    这套《狼山喋血记》是当时的著名导演费穆执导的第五套电影,讲述的是野狼肆虐村庄,咬死很多人,猎户团结起来去打狼的故事,隐讳地表达唤醒民众抗日的主题。

    尽管是套黑白电影,技术手法都和二十一世纪的电影差很远,但费穆无疑是个很让人肃然起敬的导演,光影绰绰中,他在有限的条件里通过剪接、音乐和几组华丽的空镜头,观众可以豪不费解地领会导演要表达的内涵,体会到导演的博学、清雅和沉毅。

    从张绍华的角度,他惊叹的是导演和编剧对当时形势的高度敏感,因为此电影最后杀青是在1936年12月,拍完后仅仅8个月,七七卢沟桥事变就正式公演。

    李佳和孙克勤有点失望,他们是冲着蓝苹去看的,没想到蓝苹在这套电影里彻头彻尾是个大配角,别说特写镜头了,连个正面镜头都难找得到。

    黑暗中,孙克勤瞪大眼睛使劲瞅,总算逮到蓝苹半个镜头,就边嗑瓜子边和李佳说:“这个将来的国母,你怎么看?”

    李佳撇撇嘴说:“没想到她年轻的时候也算是一等一的美人!二炮,你看,她在这里虽然出境不多,但也看得出身段修长丰盈,皮肤润泽细嫩,双眼灵光四射,是不是相由心生的原因,没想到这美人到了后半生,会变成我们所见到的那个阴狠毒辣,胸襟狭隘的灭绝师太!”

    孙克勤呵呵笑起来:“灭绝师太!形容得太绝了……”

    他的话还没说完,故事已经到了尾声,山村里的村民们举起火把,在雄浑悲壮的《打狼歌》歌声中投入战斗:

    生死向前去,打狼保村庄,

    兄弟血如海,姐妹尸如霜,

    豺狼纵凶狠,我们不退让,

    情愿打狼死,不能没家乡!

    电影已经上映完毕,但并没有亮灯,两边的大喇叭奏起苍凉的乐声,一个男人浑厚深情的歌声响起: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尽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紧接着,银幕上出现一行大字:大光明电影院请诸君观看纪录片《绥远之战》。

    何复生精神一振,目不转睛地盯着银幕,看着眼前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

    绥远,位于今天内蒙古的西部,是一个只有177万人口的小省。

    1936年,所谓的“大汉义军”的王英、“蒙古军”的李守信等人指挥的队伍,他们奉蒙古的德王为首领,占据绥远,在得到日本人提供的经费、枪支、军事顾问甚至飞机后,悍然宣称要独立自治,投靠日本主子。

    傅作义立即派遣二十万军队前往绥远平乱。

    纪录片还展示了36年底那场席卷全国轰轰烈烈的援绥运动,镜头忠实记录了当时西安上海北平等大中城市的各阶层人士及海外侨胞,上至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下至乞丐妓女,监狱中的犯人都纷纷参加“万件皮衣”、“以一日所得援绥”等募捐运动,全民上下都踊跃捐款救国,场景感人,旁白极为煽情,别说何复生看得不停擦眼泪,就连不懂国语的明子也在那里泪水汪汪。

    英勇的绥远将士克服了严寒天气,先后打出红格尔图大捷、奇袭百灵庙、攻占锡林木勒庙三场漂亮的战役,赢得全面胜利。

    当大银幕出现国军将士以猛烈炮火攻击敌人阵地时,观众们开始激动地鼓掌、跺脚,兴高采烈,有人嘴里还发出激动的“嗷嗷”声,群情汹涌。

    令张绍华三人惊讶的是,每当出现蒋介石和傅作义的特写镜头时,观众全部肃然起立,掌声响彻影院大厅,久久不散。

    李佳忍不住说:“嗨!没想到老蒋粉丝真多!”

    孙克勤擦擦鼻子:“是啊,真想不到这么多人支持老蒋!”

    终于曲终人散,亮堂堂的大灯把观众从那激动人心的场景里唤回现实,张绍华等跟随人流慢慢走出电影院大门。

    才走出大门,一辆停泊在路边打开车门等待的黑色轿车撞入张绍华的眼帘,他看到两名便装男人站在车门旁,毕恭毕敬地在迎接一位穿着身披白色长风衣,头戴礼帽的年轻男人上车,他身后还有好几个跟班,那些跟班分别跳上黑色轿车后面的车子。

    这些跟班从张绍华他们前面经过时,其中一人敞开的黑色对襟绸衣被风牵动,露出别在腰间的一角褐色皮套,尽管仓促间看不大清楚,但还是能推断得出是枪套。

    这是谁啊,能在上海有这排场的非富则贵,张绍华扫了一眼,第一印象觉得此人长得很斯文,但表情有点轻佻,大概是哪个豪门的公子哥儿。

    那公子坐在轿车后座,抬起眼皮懒洋洋地瞟了瞟正在看自己的张绍华,两人的视线交织在一起有大概10秒钟,正常情况下陌生人目光接触不会超过三秒钟,出于礼貌彼此都会挪开目光,可是这两个人都没有这么做。

    很明显,被十多名精壮男人簇拥着的张绍华也引起了对方的注意,但他只是停顿了10秒钟,最后挪开目光,冷冷地示意司机开车走人。

    后面两台车忙跟着呼啸而过,车里的跟班们一个个神情紧张,那如临大敌的样子让人觉得好笑,来看场电影而已,值得这样剑拔弩张的?!

    源于长期训练出来的高度敏感,大家都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陈勇首先低声说:“我看这帮人肯定是要去找谁的茬,上海滩果然是天天有戏看!”

    李佳说:“这样大阵势,那快要倒霉的家伙多半也不是善茬,一定很火爆很刺激!老大,我们过去看看?”

    “好!”张绍华有种很奇妙的第六感觉,他无法形容这是什么,但还是很果断地下令:“大勇,你挑三名手足跟我走,复生,你负责送大伙儿回去,注意安全!”

    李佳很机灵地接口说:“对,复生别忘了照顾好明子,等我们回来给你带宵夜!”说着很敏捷地闪到张绍华身后,摆明了和老大是一伙儿的款,大勇横了她一眼,也不好把她扔出来,就点了身手较好的三名队员跟上。

    等分兵完毕,陈勇张望一下黑色轿车消失的方向,低声嘟囔:“人都不见了,怎么跟?”

    李佳不理他,径直走过去和那几个在电影院旁兜揽生意的黄包车夫说了几句,然后那几个车夫就很高兴地拉着车过来,带头那个车夫乐呵呵地和张绍华他们说:“老爷们也和卢公子一样,要去荣记大舞台看小春兰唱戏是吧?请上车,小的拉各位过去!”

    张绍华冲着李佳笑了笑,这姑娘确实脑子转得快!

    这白衣公子一看就知道是大上海的风云人物,在这里混生活的黄包车夫们想不知道他们都难。

    卢公子!

    荣记大舞台!

    小春兰?

    这三个名字包括了太多的信息,张绍华就算不很熟悉旧上海风云,也知道荣记大舞台的老板是旧上海三大黑帮老大之一——黄金荣,这个卢公子和小春兰他就没什么印象。

    但其中一名队员来自苏北,他在张绍华身后小声说:“卢公子,莫非是上海滩出名的四公子之一卢筱嘉

    ?他是浙江督军、军阀卢永祥的大儿子!”

    猛人啊!张绍华精神一振,马上说:“大家上车!”

    大家立即跳上黄包车,车夫们拉起车一溜烟地在夜上海的灯光下飞奔,不到二十分钟就把他们送到荣记大舞台门前。

    ***************

    (求票啊,求票,路过的经过的,给小弟投张推荐票啊————)

    (刚刚看到甘肃泥石流吞噬了一百多条人命,2000多人失踪的灾难,唉,在为死难同胞难过之余,谨借起点方寸之地,向救援人员致敬!愿我中华民族从此太平安康,富强扬威四方!)

    

 第六十五章 黑帮风云

    还没下车,大家就看到一个巨大的花牌高高挂在那栋三层高的欧式大楼上,一名艳装坤伶在花牌上眨着水杏眼冲着他们微笑,“露春兰”三个大字在那里熠熠生辉,一副光彩耀人间的明星款。

    嗯?张绍华想起来了,他曾在报纸上见过这名字,报纸娱乐版大篇幅力捧这位坤剧新秀,说她才14岁就有此造诣,潜质比上海红伶小金玲和粉ju花还要好云云,他当时根本没在意,没想到会来到她的表演场地。

    14岁?比明子还小……张绍华怎么看都不觉得花牌上那个颠倒众生的红伶是个仅仅14岁的小女孩,真是江湖岁月催人老啊!

    张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