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看着自己和方先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所设计出的舞台效果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一般人可不会这么看,他们会认为这掌声首先是给演员的,其次才是幕后的导演。但我却认为,这掌声中肯定有一部分应该是给更不为人知的舞美设计人员的。这一部分占的比例多寡并不重要),我非常欣慰,也非常兴奋。几个月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多年的“北漂”,总算自己给了自己一点交代!
不久,方刚老师的儿子方平找到我,这位在海外从商的他回国后创办了一家影视公司,拍过不少电视剧,现在正在筹拍一部大型历史剧,据说和多年前走红的电视剧《三国演义》阵容不相上下。
方刚老师曾多次向他提过我,并对我在舞美方面的“造诣”赞不绝口,因此这次他想请我到他的剧组从事服装道具等方面的工作。
浓雾散尽头顶一片蔚蓝的天(6)
对我来说,这是个好机会。因为比起舞台剧,现在涉足影视剧更易成名。我当然不想放过成名立万的机会,但我身在剧院,是没有时间去接这部戏的。
方平看出了我的心思,便笑着对我说,“这个你不必操心,我会和你们院长打招呼的,老爷子和他关系挺好,我和他也常有业务上的往来,我想他会给我这个面子的。你只要答应去我们公司,一个礼拜后就可以去公司上班了。”
一周后,把剧院里的事处理了一下,就被方平“借调”到了他们影视公司,参与他们的服装、道具等幕后制作工作。
方平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在这部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剧中,他身兼数职,既是导演又是制片人,率领着数百人的剧组转战于安徽、浙江、江苏、广西、河北等十多个省市,摄制组的足迹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
戏开拍前,方平不惜血本,花费了数千万元人民币在江苏搭建了一座影视城。为了再现当年太平军与清军鏖战的场面,他先后不惜重金动用了数万人来担任群众演员,场面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
那天,正在拍摄一场水战,岸上挤满了围观的群众,我正在岸边与几个助手抢修道具,突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我抬起头,看见不远处有个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腰上挂着手机的男人,正牵着一个打扮得妖里妖气的女孩的手向我跑来。
直到跑到眼前,我才认出,这个人竟是多年不见的朋友唐刚。他与我同在老家的剧团工作过,具体负责后勤工作。自从剧团解散后我们一直没有联系过。唐刚告诉我,自从剧团解散,他就下海做起服装生意,目前还当了老板。
我向他表示祝贺。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哪能跟你比,你现在是大导演了。还记得不,咱们在家长剧团时,我就说过你不是一般人,这才几年,就混成大名人了,跟你比起来我不过小人物一个。”
我忙向他解释,我不过是给一个朋友帮帮忙,根本不是什么大导演。他不信,一个劲地怪我阔了就不认这帮穷兄弟了,真让我哭笑不得。临分手时,他给了我一张名片,请我有时间到他的服装店坐坐,他要请我喝酒。
最让我尴尬的是,他的“老婆”一直在我身边嗲声嗲气地缠着我,说她从小就梦想着当个演员,想让我这个“大导演”提拔提拔她。见“老婆”想傍我,唐刚吓坏了,忙把我拉到一边,“别理她,她哪是那块料。俺听说,要想当女演员,就得和导演睡觉。兄弟,做人要厚道呀,朋友妻不可欺,看在一起工作过的份上,你可别这样啊!如果这样,还不等于对着俺的心肝插刀子呀,可让俺怎么活!”
他一急,就“俺俺”个不停。这时我才知道,这个女孩根本不是他老婆,而是他的“女朋友”,他们刚认识3个月,他很爱她,离了她就不能活。
我说呢,我认识唐刚时,他就已经结婚了,老婆一直在农村老家,孩子都三四岁了。想来老婆已不年轻,怎么会突然间就变得这么年轻、妖冶?身边的这个女孩,原来是他走时髦包的“二奶”啊!
我不禁感叹,世界变化得真是太快了,连唐刚这样老实巴交的兄弟,都已经包上“二奶”了。
在拍电视剧的同时,方平还首次涉足了一次歌星个唱,在北京为香港一位天王级的男歌星举办了一个规模空前的个人演唱会。此时,电视剧拍摄已近尾声,方平让我回北京,协助他的一位副手去做个唱的舞美工作。
这次演唱会舞美最大的特点是其超豪华的舞台,舞美、灯光、音响等舞台设备方面的投入价值3500万元人民币,其豪华、庞大的程度超过在北京举办的历届演唱会。
演唱会舞美装置按世界级演唱会巡演标准配置,整台演唱会舞美设备令人咋舌,光灯光就有1500盏之多,总重量更是达到350吨,需动用30多辆卡车运输,而搬运工人数达100多人。舞美制作期间,有300多人参与装台和调试。
这次个唱大获成功,方平赚了个盆满钵满。
完成个唱的舞美工作,已经距我离开剧院整整一年了。正在我想回到剧院时,我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此时,当初放我出来的那位老院长已离休,新院长上任伊始,就让人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最近新分来一个“中戏”的硕士生,剧院编制已满,我可以不用去那儿上班了。
我本来就是临时聘用的,又这样疯疯颠颠地在外面跑了一年,剧院没必要一直给我留着一个位置。既然人家不想用我了,我也强求不得。
我又失业了。虽然此时我“翅膀长硬了”,不会为工作的事发愁,但剧院毕竟是我喜爱的地方,还是有些不舍。挂了电话,我有些失落。对我的“失业”,方平简直有些“幸灾乐祸”,他早盼着这一天了。在与他一起工作的这段时间,他一有机会就鼓动我跳槽,辞了剧院的工作,正式加盟他的公司,但每一次都被我拒绝了。现在不同了,我已经失去了可以依恃的地方,英雄气短,只得乖乖地钻进了他早为我设计好的“套子”里。我们正式签了聘用合同,他给我开出了令所有同行都羡慕不已的高薪。
我正式加盟影视公司不久,那部投资了近亿元人民币、倾注了方平全部心血与希望,也耗尽了他奋斗多年积累下的财富的电视剧播出了,出乎他的意料,电视剧播出后,并没有产生他预想中的收视热潮。投资的成本只收回了一半,方平整整赔进了5000万元。
浓雾散尽头顶一片蔚蓝的天(7)
如果不是前段时间举办的那场个唱赚了些钱,填平了亏空,方平恐怕就要因债台高筑而从公司的20层大楼往下跳了。方平又成了个一无所有的人,但他的公司还在,还没有破产,关键是他人还在,并没有被一时的困难所击倒。
我当然不会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离开他,依旧留在了他的公司。我坚信,要不了多久,他又会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新一轮的拼杀中,那也将是我大展身手的时机。我坚信,所有的
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有梦想,就不怕梦想无法实现。明天,依然会阳光灿烂。明天,永远属于那些拥有梦想、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人。
我喜欢梦想,喜欢在梦想中飞翔的感觉!
第八章
明星梦园我不想从后面看孔雀开屏(1)
“北漂”虽然也属于“外来人口”的范畴,可它却与“打工仔”、“外来妹”这些概念不同,我们漂在北京并不是为了挣钱谋生,而是为了圆一个绮丽的梦……
总之,我们都是因热爱文艺才背井离乡的。为了这个梦,我们跑到北京来,自己租房,四处活动,漂在各种文艺场所,混迹于摄制组、录音棚、电视台、展览会、首映式、发布会,我们乐此不疲。
有人做过粗略统计:自1987年以后基本停止了包分配的8大艺术院校,每年约有3000名学生自谋出路,他们大抵选择北京发展;另外,各省市约有40余个的文艺团体,每年流失演员、编导、舞美和其他各类人员到北京数百名不止;此外,还有大批没受过专业训练却梦寐以求想成为歌星、影星的各地青年成百上千;再加上非艺校毕业的文艺爱好者,如今漂泊在京城的文艺人士应不少于10万人。
假设“北漂”人员在10万左右,这就说大约50个相当于北京电影制片厂规模的文艺团体出现在北京影视文化市场。而北京影视市场除专业人员外,大概连1万人也用不了。在这种供远大于求的严峻形势下,多少痴男信女,为了这渺茫的梦想而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梦想着在这片人间天堂创造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奇迹。
其实,也许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即使创造了奇迹,又能怎么样?
一般人都只看到我们风光的那一刻,并没看到我们受苦的时候。拍戏的那些辛苦非常人能体会,并不仅仅是冬天下河,夏天穿袄的事。一般人不会想到演艺圈的残酷,特别对于我们这些女演员来说,这个圈子尤其残酷。我们这些女演员,艺术生命其实很短暂,一到二十七八岁就没有导演找我们拍戏了。
演艺圈一直是个不平静的世界,女明星们生前的绯闻与身后的凄凉都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谁能保证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
进入演艺圈就意味着进入了一场毫无规则的比赛。这种比赛,是一种要么拥有一切、要么一无所有的比赛。如果你是高居顶部的少数人,你就拥有了你想要的一切,财富、权威、呼风唤雨、左右逢源、声色犬马;如果你不在这些人之列,你就没有太多价值。
演艺圈是一个底部极大而顶尖极小的金字塔,我恰恰处于中间地段,处在这个地段中的人,其实是最尴尬,也是最痛苦的。我思故我在,我痛故我在,我要用我的痛,来唤醒那些一直沉迷于明星梦、至今仍未醒来的少男少女们。
我出生在江南一个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地方。因是女孩,重男轻女的父母并不十分喜欢我,他们把爱全部倾注给了比我小一岁的弟弟。这对我的性格,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小时候的我就比别的孩子显得更忧郁、更多愁善感。不过,这样的性格却给我后来的演艺事业带来了莫大的帮助。从我在荧屏上成功地扮演的那一个个“忧郁女郎”,便可一窥我的忧郁是何等之深。
虽然因为性格的关系,我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忧郁女孩,但我出色的相貌却改变了我的处境。这大概是老天在另一方面对我的补偿吧。从我刚趔趔趄趄地学会走路起,街道上的邻居就惊讶地预言我是他们所见过的最漂亮的小女孩,并进一步作了大胆预言:“这孩子将来长大了,不知要美成啥样呢!”
我没有让他们失望,他们的预言很快就得到了验证:10多岁后,我便成了我所在的学校里长得最好看的小姑娘——要知道,我们那所小学有600多名学生,光是女生就占了一多半。在美女如云的江南小城,这些小姑娘中起码会有三分之二以上是美人坯子,可她们无论哪一个与我比起来都要大为逊色。
每次开家长会时,同学马晓军的父亲都会以羡慕的口吻,对我那做车工的父亲说:“老许,你们家的许晓晴长得可真俊,长大后可以去当电影演员了!”就是这句让人听来美滋滋的话,父亲听了却不屑:“女孩子长得再漂亮有个啥用,长大了还不是要嫁人!”
父亲的话深深地刺痛了我,马晓军的父亲说的话,却让我萌发了做电影演员的梦想。
小学毕业后,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我们市最好的中学。考上这所中学,便意味着在中考时更有把握进入重点高中,而进入市重点高中,则意味着一脚已跨入大学的门槛。那一年,我们全校只有几个人考入这所中学。
到初中部报到那天,我却意外地发现了马晓军。凭他的成绩,是绝对考不上这所中学的。后来他告诉我,这是他爸爸“活动”的结果。上初一时,马晓军又很“荣幸”地和我分到了一个班,不过并没和我坐一桌。因为个子矮,他被分到我的前面一排。虽隔了一个座位,但这并没有妨碍我们之间的交往。毕竟,我们小学时曾是同桌,能百里挑一来到重点中学而且又分在一个班,也算是一种“缘分”吧。
但我们的“缘分”也仅限于此,与一般意义上的“朋友”关系尚有实质性的区别。
初二的时候,学校组织看电影,我被当时电影中的女主角迷住了,渴望长大后像她一样当一名影视明星。
也许为了讨好我,有一次马晓军买了一张电影票,偷偷地塞给我。
这是我第一次和男生看电影,也是我和马晓军友情的开始。从那以后,马晓军常请我到影院看电影,我不清楚我为什么一次也没有拒绝。我与马晓军看电影的事渐渐在班里传开了,同学们都以为我们在谈恋爱,最后老师知道了,还找我们谈了一次话。
明星梦园我不想从后面看孔雀开屏(2)
我不敢让爸爸知道这件事,便哀求老师千万别告诉我的父母。老师答应了,但同时也要求我从此以后和马晓军断绝一切来往。我只得答应了。马晓军很痛苦地给我塞了几次纸条,都被我看也不看地撕掉了。时间长了,他便死了这条心。我们之间的交往就此中断。
初中毕业后,我不负重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高中,而马晓军则考上了另一所高中,我们彻底失去了联系。
高中三年,我的生活几乎与明星无关。重点中学的竞争是残酷的,我惟一的乐趣是,在星星点点的夜晚,一个人在卧室里看与学习无关的书,收听江苏台的文艺节目,然后录制,以最快的速度学会新歌,在父母都已上班的时候,一个人自由自在地唱。我总想着,我会做主持人,会出自己的专辑。我可以对着镜子让自己流泪,我认为那是演员最基本的素质。甚至,我还可以,在别人面前表演流泪。我会学着电视剧里的主人公一遍一遍地念台词。
我从来都不敢告诉别人我对明星的梦想,尽管我有一张自信的脸,有一个苗条的身材,音乐老师对我也很感兴趣,她喜欢像我这样有漂亮曲线和优美声线的乖女孩。那些孩子,经过她一手细心的调教,后来都进了艺校,也有的考到北京、上海去了,但我似乎是个例外,并不是说我的基本素质不够好,而是我相信父母也绝不同意我走这样的一条路,因为我成长在一个传统并且安静的家庭。我只会在星星点点的夜,在作业做累的当儿,在父母都已熟睡的时候,打开浴室的灯,拿一堆并不好看的衣服,缠在头上或者捆在腰间,做秀并且满足着自己小小的一颗心。
高一下学期,我有幸地在校电台争取到了DJ的位置。每次轮到我做的时候我都很珍惜。我所在的小城没有迎合潮流的特质,学校也没有很好的设备,与我搭档的男孩子甚至有点木讷。所有的对白都得事先写好照读。我讨厌那些苍白的文字,但是他永远不能机灵地对答我的问话。在现场直播室,他挠着头皮一脸无辜。而且教室的广播音质都不好,模模糊糊的。由于没有过录音,所以我也不能听见自己的声音从话筒一端传出去是什么样,虽然我很想。我听到同学说我做得很棒,我就足够了。但有时候看校园电视剧,仍然会对那么漂亮的学校那么出色的播音室羡慕不已。
不管怎么说,在校园里,我还算得上是一位明星,因为校台里有过我的声音,校报上有过我的名字。宣传栏的红榜上,我是惟一一个全市现场作文竞赛一等奖的孩子。二等奖空缺。我被孤零零地摆在那儿,坚守自己最后的生活信念。红榜撕掉后又换了一张,是演讲比赛的,仍旧有我的名字。我走过宣传栏的时候,这个名字会从一大堆字符中跳跃出来,三个字组合得那么天衣无缝,好像是上帝安排好的一个非常亲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