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远古的汉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些远古的汉子-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了。荀子则是“三为祭酒”、“最为老师”。
这真是个知识分子的黄金年代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啊。在齐宣王的眼里,这群知识分子可是比金银钱财贵重一千倍的国家的瑰宝和灯塔,光照齐国,辉映历史,璀璨中华。文化史上最灿烂的“先秦文化”,就在那个时代形成了。
荀子当时曾长期占据着稷下学宫的领导岗位,提出了“天、地、君、亲、师”的观点,率先把“师”提到了一个高度,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师道尊严有着深远的影响。齐宣王自然不是太满意这样的提法的,天地自然不必说了,君王号称天子,是受天之命来治理国家的,而“亲”在生殖崇拜祖宗崇拜的古代,血亲传承的重要自然也可以考虑,至于老师……怎么也排上号了?不过齐宣王也不恼,笑眯眯地由得他闹,心想:“多大一事啊,你怎么开心怎么着吧。”
传说中那个娶了著名丑女钟无艳的也是齐宣王,让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混饭吃的也是齐宣王,那个被知识分子颜蜀随便摔摆的也是齐宣王,乱表态免除国家税收的还是齐宣王……一个君王能有那么多趣事流传民间,那么至少说明了一点,他起码不是一个可恶的君王,然后,肯定是个好玩的君王。遗憾的是那位妙人儿的齐宣王没能活到今天,否则他看到那么多光怪陆离的新鲜玩意,不高兴得睡着了都要笑醒,才怪呢!
————————————————————————————————————————————————————————————————————
另:周末接到朋友告知,有别的读书网站转了这本小说,然后我上百度一搜索,起码找到无数个读书网站都在转这本书。深切地感谢大家的厚爱,不过以后转载什么的最好还是告诉鄙人一声,谢谢了。本书现在是自由身,如果有谁看上了,可以msn:flower651230@msn。联系,价钱谈得拢就卖。请转载的朋友不辞辛劳,把这一段也转过去,谢谢。
第六十话:养闲汉的孟尝君
    历史上有这么一类人,钱多得没地花,于是就要找一群人来帮他花。这种傻叉行为的始作俑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孟尝君田文。
先更正一点,跟后来那些养闲汉的傻叉们不同的是,孟尝君田文不是傻叉。但是孟尝君出生的日子不好,是5月5日,在当时这可是个大大不好日子。因为传说5月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高,能有一扇门那么高,会害死父母的。看到这里,我真为姚明捏一把汗,还好他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要是早生个2000多年,还NBA呢,估计早就被掐死在襁褓中了。孟尝君的爹也是这么吩咐孟尝君的母亲的,叫她赶紧把这孩子给处理掉,但是儿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孟尝君的母亲就悄悄地把他抚养大了。看到生米煮成了熟饭,孟尝君的爹也只好长叹一声,接受了这个事实。
孟尝君这孩子也很争气,长大后就充分展现出了非凡的理家才干。孟尝君的父亲眼看这孩子还不错,就睁只眼闭只眼,让他来打理家务了。这孟尝君家务可不是普通的家务,他的老爹田婴是齐王的一个儿子,也是有封地啥的,家底殷实得很哪。孟尝君就是个败家的孩子,拿了钱不做正事,满世界招徕闲汉们养着。一看有地能免费吃喝,闲汉们欢喜都还来不及,都欢天喜地地赶到孟尝君门下来吃喝来了。结果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就呼啦啦来了好几千号人。
孟尝君也是条好汉,宁愿舍弃家业也要好好养着这群闲汉。孟尝君每当接待宾客,与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亮,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秦昭王听说孟尝君贤能,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并请求见到孟尝君。孟尝君准备去秦国,而宾客都不赞成他出行,规劝他,他不听,执意前往。这时有个宾客苏代对他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来,见到一个木偶人与一个土偶人正在交谈。木偶人说:‘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毁了。’土偶人说:‘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毁,也要归回到泥土里。若天真的下起雨来,水流冲着你跑,可不知把你冲到哪里去了。’当今的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而您执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来,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吗?”孟尝君听后,悟出了个中道理,才停止了出行的准备。看来孟尝君这门客们也是管点用的,能提出点关键意见指导行动的。
不过得不到的总是好的,秦昭王就一直念着孟尝君这码事,终于在公元前299年的时候请到了孟尝君出任秦国的宰相。这一来秦国的大臣就不爽啦,就告诉秦王:“你Y的脑子进水了?找一齐国的王族来当秦国的宰相?”秦王马上醒悟过来,把孟尝君囚禁起来要杀了他。这时候孟尝君手下的门客可就发挥大作用了,匆忙想办法去营救主子。
门客们通关系找到了秦王最宠爱的一个宠妾请求她出面说情,那个宠妾提出条件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孟尝君来的时候,确实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可他到秦国后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孟尝君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他的门客里有一个小偷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于是当夜就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更换了出境证件,改了姓名逃出城关,夜半时分就到了函谷关。
秦昭王这时候开始后悔了,再寻找他时发现孟尝君已经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驾上传车飞奔而去追捕他。孟尝君一行到了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万分着急。门客里恰好有个人擅长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便立即出示了证件逃出函谷关。出关后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已落在孟尝君的后面,就只好回去了。
想当初,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宾客无不感到羞耻,都觉得脸上无光,等孟尝君在秦国遭到劫难时大家伙儿才发现这等鸡鸣狗盗之徒其实是万万不可或缺的,此后门客们谁也不敢看不起旁人了。
孟尝君这个人确实有官运,秦国的宰相尽管没当好,可一回齐国就被任命为齐国的宰相了。孟尝君任齐国宰相时,一次他的侍从魏子替他去收自己封邑的租税,三次往返,结果一次也没把租税收回来。孟尝君问他这是什么缘故,魏子回答说:“有位贤德的人,我私自借您的名义把租税赠给了他,所以没有收回来。”孟尝君听后发了火一气之下辞退了魏子。
门客里有个叫冯驩的,平时就不太好侍侯,吃饭的时候没事就敲打着自己的长剑唱歌:“长剑啊,咱们回家吧!吃饭没有鱼;长剑啊,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长剑啊,咱们回家吧!没有办法养活家。”是个典型的贪心不足的捣乱分子。孟尝君也是个好脾气的,就硬是把他的这些不合理要求全都满足了。这时候遇到收租的问题了,想到这冯驩也不能光吃饭不做事吧,就派他去自己的封地收租,完成魏子未完成的事业。
孟尝君派重演魏子的悲剧,出发前专门把冯驩叫来交底:“宾客们不知道我无能,光临我的门下有三千多人,如今食邑的收入不能够供养宾客,所以在薛邑放了些债。可是薛邑年景不好,没有收成,百姓多数不能付给利息。宾客吃饭恐怕都成问题了,希望先生替我去索取欠债。”冯驩拍着胸口说:“noproblem!”
冯驩到了薛邑后,比魏子还要过分。他把凡是借了孟尝君钱的人都集合起来,索要欠债得到利息十万钱。拿到了钱,他又没把钱送回去,却酿了许多酒,买了肥壮的牛,然后召集借钱的人,能付给利息的都来,不能付给利息的也来,要求一律带着借钱的契据以便核对。随即让大家一起参加宴会,当日杀牛炖肉,置办酒席。宴会上正当大家饮酒尽兴时,冯欢就拿着契据走到席前一一核对,能够付给利息的,给他定下期限;穷得不能付息的,取回他们的契据当众把它烧毁。接着对大家说:“孟尝君之所以向大家贷款,就是给没有资金的人提供资金来从事行业生产;他之所以向大家索债,是因为没有钱财供养宾客。如今富裕有钱还债的约定日期还债,贫穷无力还债的烧掉契据把债务全部废除。请各位开怀畅饮吧。有这样的封邑主人,日后怎么能背弃他呢!”在坐的人都非常地高兴。
可孟尝君不高兴了,他把冯驩叫回来大骂一通,冯驩辩解道:“是这样的。如果不大办酒肉宴席就不能把债民全都集合起来,也就没办法了解谁富裕谁贫穷。富裕的,给他限定日期还债。贫穷的,即使监守着催促十年也还不上债,时间越长,利息越多,到了危急时,就会用逃亡的办法赖掉债务。如果催促紧迫,不仅终究没办法偿还,而且上面会认为您贪财好利不爱惜平民百姓,在下面您则会有背离冒犯国君的恶名,这可不是用来鼓励平民百姓、彰扬您名声的做法。我烧掉毫无用处徒有其名的借据,废弃有名无实的帐簿,是让薛邑平民百姓信任您而彰扬您善良的好名声啊。您有什么可疑惑的呢?”孟尝君想想也无话可对,就只好作罢。
几年之后,有人向齐湣王造孟尝君的谣言说:“孟尝君将要发动叛乱。”等到田君甲劫持了湣王,湣王便猜疑是孟尝君策划的,为避免殃祸孟尝君出逃了。曾经得到魏子赠粮的那位贤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上书给湣王申明孟尝君不会作乱,并请求以自己的生命作保,于是在宫殿门口刎颈自杀,以此证明孟尝君的清白。湣王为之震惊,便追查考问实际情况,孟尝君果然没有叛乱阴谋,便召回了孟尝君。孟尝君其时心下大骇,深感对不起魏子。原来当时无意布下的闲棋在关键时刻竟然能成为妙手。
及至回到了薛地,薛地的人们都敲着锣打着鼓,欢天喜地地来迎接主子归位。孟尝君看到这样盛大的欢迎场面,眼眶湿润了,深深地感到了民心所向,自己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骄傲。是的,这就是孟尝君的封地。这时候他才真正理解了冯驩的所作所为,他向冯驩作揖:“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听先生的话,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
其实公正地说,孟尝君这个人没什么大的才干,唯一的优点就是舍得花钱,当然这也在于人家有那个基础花得起钱。孟尝君门下固然出了几个有才干的人帮助他脱离险境,但是几千人里绝大多数人都是吃闲饭的。孟尝君经常很苦恼地说:“我知道我的钱起码有一半都是被白白浪费掉了,可问题是我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半。”
告示:明天因为鄙人考驾校要去医院体检什么的,所以无法更新,请相互转告。
——————————————————————————————————————————————————————————————————
另:周末接到朋友告知,有别的读书网站转了这本小说,然后我上百度一搜索,起码找到无数个读书网站都在转这本书。深切地感谢大家的厚爱,不过以后转载什么的最好还是告诉鄙人一声,谢谢了。本书现在是自由身,如果有谁看上了,可以msn:flower651230@msn。联系,价钱谈得拢就卖。请转载的朋友不辞辛劳,把这一段也转过去,谢谢。
第六十一话:二X亚圣
    曾经有人说过一句很精彩的话,二X比傻X更加可怕。因为傻X什么都不懂,我们还可以帮助他、教育他,而二X仗着自己还懂那么一点点东西,非得梗着脖子跟你犟。基本上孔子是被弟子们包装成了一个装X的圣人,那么作为亚圣的孟子,则是当之无愧的装二X了。
孟子跟孔子是一个地方出来的,都是鲁国。看来鲁国果然是一个封闭的保守的落后的复古之国,特产圣人。当孟子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妈妈就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传说中的“孟母三迁”就是说的他高瞻远瞩的妈妈。
其实孟子小时候是个很聪明顽皮的孩子,有样学样的。孟子很早就死了父亲,他妈妈带着他住在墓地附近,守灵。从前的人死了直息亲属要在墓地扎茅屋住三年的,不像现在开个追悼会打两场麻将就算完事了。小孟子住在墓地,天天看人家来出殡,就学会了。没事他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不满意了,觉得孩子这样长大很危险,就搬家了。其实孟妈妈还是太迂腐了,孔子小时侯玩得最欢的就是办丧事的游戏呢,后来不照样当了圣人。或许孟子也可以当圣人的,但是就是由于孟妈妈这么一捣乱,所以他只能当亚圣,还是逊了一筹。后来搬家到市集,孟子又学着人家做生意。当时社会落后啊,不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还看不起商人,所以孟妈妈又搬家。后来搬家到一个学校,孟妈妈才彻底放下心来,因为儿子终于可以学好了。这样,在孟妈妈的严格管制下,孟子度过了自己的不愉快的童年。
孟子认了个好师傅,叫子思。子思姓孔,名伋,是孔子的孙子。甭管这孙子学问怎样,但是这血脉开始纯正的,孔子的孙子啊。不过话说回来,子思的学问也做得很好,他的《子思》一书也被列为经典传诵,中国人习惯的“中庸之道”,就是由他来发扬广大的。通常有个好导师的话,学生也比较受重视,孟子就这样带着满腔的治世热情和信心上路了。
问题是孟子的师傅是子思,宗师是孔子,而不是鬼谷子。鬼谷子的门人那可是金字招牌,走哪里都是倍受重用,国君们趋之若骛的,而孔子的再传弟子嘛,就没那么好的命了。孔子自己一辈子想当官都不成,更别说荫及弟子或弟子的弟子了。所以孟子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都没能出仕。其实公正的说,国君们还是很喜欢他的,不过其作用不外就是一个御用文人而已,没事叫来聊聊天,扯扯闲篇,好玩而已。至于孟子一心宣扬的治国之道,大家伙都嗤之以鼻。
孟子看看没法,只得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在学术上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后来为害中国2000多年的以道德标准来衡量官员是否称职的做法就是孟子这里提出来的,他把道德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