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杀:援朝空战英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必杀:援朝空战英雄传-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红鹰螺旋的战机在跌跌撞撞中疾掠过西朝鲜海湾,飞到了一片山峦的上空,还在极速下落。
“101危险!”2号米格战机飞行员龙天翔发出一声惊呼,驾驶米格2号战机跟了上来,心急如焚地想要策应自己的长机,却又无计可施,眼看战红鹰的1号米格战机就要撞山了!
战红鹰的1号米格战机的高度还在不断下降,如果不能摆脱螺旋状态,战机将在7秒钟后坠落,必将机毁人亡。
好个战红鹰!在生死考验面前,反倒更加沉着镇静。在战机驾驶舱之内犹如一只灵巧的长臂猿猴一般手脚并用,拉杆、蹬舵、一系列操控动作一气呵成,在米格1号战机距离一座山峰还有几十米的距离,将战机拉起,机腹贴着山尖一掠而过,战机又回到了正常飞行的状态。
一缕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照在战红鹰战机机身的红星上。给银色的米格战机和驾驶舱里的战红鹰周身都镀上了闪闪发亮的金色,这放射着金光的战鹰尾部喷射着猛烈燃烧的尾火,从远处望去,酷似一只燃烧的飞鹰,翱翔于湛蓝的战穹!
又是一个属于中国空军的荣耀之日。
敌人的F-84战机机群眼见长机被干掉,再无心恋战,都已狼狈地逃掉。
“一大队,全体注意,任务已完成,编队飞行,返航!”
战红鹰声音淡定地发出命令。
八架米格战机编队返航,胜利凯旋。
战红鹰此时也许还没有意识到,他这两次与美军战机的交手,创造了中国空军援朝作战的完美开局。
年轻的志愿军空军飞行员与美国空军刚刚交战就获得3:0战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
东京。
美国远东空军指挥部。
作战指挥室。
“3:0,敌人没有损失一架飞机,击落我军两架战机,击伤一架战机。这样的战果,真令我难堪!真令我颜面无存!我上次刚说完,朝鲜的上空是属于我们的,可结果怎么样?我们被打得这么惨!你们要彻底搞清楚敌人用的是什么战术!将我们这些经验丰富的战机飞行员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远东空军司令奥神马用少见的严厉语气对着满屋子的美国空战精英们咆哮。
奥神马素有儒将之称,有名美国记者采访他后曾经用这样的句子描绘:“奥神马风度翩翩,永远是军容整洁、一丝不苟,看上去不像是一名军人,倒更像是一名大学教授。平时总是成竹在胸的神情,很少看到他发脾气。”
而今,这位儒将极为少见地沉不住气了。
这位曾率战鹰征服日本的美国空军将军被横空出世的中国米格战机给打懵了。
奥神马甚至不知现在究竟还可以傲什么。
“中国飞行员到底用的什么战术把我们打得这么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谜啊!”
奥神马一边寻思着一边急于揭开谜底。
“将军,我们根据F-84战机拍照枪上的胶卷和返航的参战人员的讲述,对上两次空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一位军官赶快做了解释性回答。
“嗯。”奥神马平息了一下自己的情绪。
他感觉到后背一阵寒意传来,心口处又是一阵沉闷的钝痛。自从中国的米格-15战机在朝鲜上空出现以来,他的心脏病就加重了。
“结论呢?”他坐了下来。
他觉得虚弱的病体甚至不能支撑身体的站立。
“中国的米格战机自从与我军战机交战以来,就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积极,他们的攻击非常凶猛,而且出招完全在我们的意料之外,经常摆出打对头等同归于尽的架势,也就是说,他们完全不讲空战规则,甚至可以说是不懂空战。我们经过研究认为,他们在最近的两次战斗中使用的战术,就是没有战术。可以说就是凭着一股勇气在接战之后,胡打乱打一气,以至于我们的飞行员很不适应。所以,才会有所损失。我们的飞行员以前也是从未遇到过如此搏命的对手,但只要稍加调整,我相信主动权还会很快回到我们手里,因为我们的飞行员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我们的空军历史悠久,而中国的空军不过是新近才参战的。以前也没有什么作战经验……”
这位军官是标准的“美式思维”,这种自命老大的思维惯式令他轻易地就给中国空军英雄飞行员贴上了“没有战术”的“标签”。
“没有战术?!你说最近两次空战中国飞行员根本就没有战术?”
奥神马若有所思地重复了那位军官的话。
“是的,他们能够在这两次胜利中获得胜利,也只是侥幸而已。这就是我的结论,将军。”
“我也但愿你说的是真的,上校。”
奥神马眼神复杂地瞅着面前这位比自己年轻十多岁的军官。
中国空军的“当头炮”,打得他心惊肉跳,感受相当深刻而复杂。
如果说第一次战斗失利给他的感受是:永远不要低估中国。
那么第二次战斗败北竟给了他一种沉重的压力感。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令他本就衰弱的心脏犹如压上了一块大石。他隐隐约约地意识到:中国空军是他戎马生涯中遇到的最强对手,自己很有可能就栽在中国空军手里。
北京。
中南海丰泽园紫云轩菊香书屋。
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战略家的豪迈魄力和伟大襟怀。就像他们搞不懂中国空军的战术,不懂紫云轩和菊香书屋名字的来历一样,认为中国的一切都是一个谜。
紫云轩典出李白的诗歌“东海泛碧水、西关乘紫云”。中国人早在盛唐之时,就素有凌云之志!
菊香书屋缘自毛主席对于菊花的偏爱。毛主席曾有诗云:“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严霜降临之时,百花凋谢,唯有秋菊傲霜,不怕霜打,最打越艳,傲骨流芳。
毛主席坐在书桌前闭目思考,手中的烟已燃烧了大半截了,长长的烟蒂悄悄地滑落。
菊香书屋中最显眼的莫过于这张宽大的书桌,上面堆满了书籍文件电报,而此时最令毛主席重视的一份电报就是来自朝鲜前线的战报:中国空军连战连捷,打了美国空军一个三比零。


第四章 深谋远略
更新时间2011…1…28 8:17:50  字数:2210

 对于毛主席来说,最难的事情就是睡觉。办公和读书之余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抽烟。
睡不着觉是他在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在指挥三大战役期间,他常常几天几夜高度兴奋,不能入睡,而抽烟有助于思考,毛主席曾经说过,他手里的烟仅仅有小半截是抽掉的,其余的都是在不知不觉之间掉自己燃烧的。
今夜又是这样一个不眠之夜。
“打得好!打得争气!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威!”
毛主席将手中的半截烟摁灭在烟灰缸里,又拿起空军捷报来逐字读了一遍,忍不住击节叫好。
他微微地将身体向后,靠了靠椅背,轻轻地闭上眼睛。回顾起决策志愿军空军入朝作战的过程:
“看来让刘亚楼当空军司令,我是用对人喽!”毛主席深感欣慰。
早在朝鲜战争之前,这位东方的伟人早就将目光投向了天空,当时筹建空军原本是为了解放台湾,而抗美援朝彻底打破了原来的部署。
1949年5月,毛主席调回正准备随着十四兵团南下解放台湾的刘亚楼,让他当解放军空军司令,刘亚楼是少见的集高超的军事指挥天才与出色的政工艺术于一身的将才。曾在长征当中指挥红一军团第二师取得过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等光辉战绩。
刘亚楼还曾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用名“撒莎”,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被授予少校军衔,他对斯大林格勒反攻战术进行研究后制定出作战计划交给苏方高层,得到苏方重视,邀请其加入苏联国籍,刘亚楼身在苏联心在中国,拒绝苏方授籍回国。但这件事情足以说明他是不可多得的参谋人才。
正因为刘亚楼能打仗、懂政治、善参谋,所以他成了毛主席眼里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任空军司令的不二人选。
毛主席看重的不仅仅是刘亚楼的光辉履历,更是他好胜的性格。
在空军出战朝鲜之前,毛主席曾找刘亚楼谈过一次话:“志愿军地面部队主要由步兵和少数的炮兵坦克兵组成,而美军是步、海、空联合作战,制空权一直操纵在美军手中,这对于志愿军的战斗行动极为不利。彭德怀最为担心的就是志愿军在朝鲜作战没有空军掩护。可以说空军出击是迫在眉睫,不得不发!你这个空军司令,身上的担子可不轻哦!”
美军的空军是经历过二战洗礼,轰炸过日本的远东空军,很多飞行员飞行时间都在1000小时以上,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一些飞行员因为长期在高空中吸纯氧过多,导致秃顶,成为了“秃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志愿军空军是刚刚组建不久的空军,飞行员驾驶米格战机的时间多的也就20多个小时,少的才10多个小时,绝大多数飞行员刚刚完成编队飞行训练,还从未打过空战,空战究竟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些飞行员来说还是一个“谜”。
目前美军在朝鲜的战机有1000多架,而志愿军空军仅有苏联提供的117架米格战机。对于这些客观情况,身为空军司令的刘亚楼再清楚不过。但在枪林弹雨中磨练出来的顽强意志和将军百战的铁血豪情令他当即表态:
“主席一声令下,空军立刻出征!”
“好你个刘亚楼!在挑战和应战中,从不认输!”
毛主席赞许地看了爱将一眼。
在他的眼中,刘亚楼身上有种与自己一脉相承的气场,那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气,那是“刺破青天锷未残”的锐气;那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勇气!各种气汇合成一股雄浑浩荡的必杀之气,足以摧毁世界上的任何对手。而这也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所在。
中国空军从成立之初,就传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成为世界上精气神最强大的空军。
这也是后来令美军的空军精英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中国空军何以能够在“一夜之间强大”起来的核心秘密。
中国空军的必胜锋芒,并不是来自“一夜之间”,而是因为拥有从无到有、以少胜多、越战越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基因。
用人不疑之余,毛主席还不忘面授机宜:“空军应该在战斗中成长,在空战中学会空战,在空中驾驭空战,在空战中赢得空战。”
刘亚楼面沉如水,陷入深思。
周恩来对于志愿军入朝后的初战,又做了具体要求:“空军要边打边建,战术要不断摸索,逐步提高,与美国飞机遭遇的第一战尤其重要,初战一定要争取胜利。”
毛主席也对初战态度审慎,要求刘亚楼并不高:“一战而已,不必惊人”。
刘亚楼很受鼓舞,当场立下军令状:“我们一定不辜负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信任和期望夺取胜利!”
就在此刻,在他的心中,就已经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不战则已,战则必杀!”一定要消灭斗胆横行朝鲜上空并进犯我国边境的美国战机。
刘亚楼“夺取胜利”言犹在耳,志愿军空战英雄就在前线与美国空军的初战当中取得了3:0的战绩,这令运筹帷幄的毛主席十分欣喜。他挥毫泼墨,在书桌上写下了“甚好,甚慰”四个大字,祝贺志愿军空军首战胜利。
几天之后,空军司令刘亚楼从前线飞回北京,亲自到中南海颐年堂,向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详细介绍了志愿军空军与美国空军初战3:0的战斗经过。
毛主席高瞻远瞩地指出:“志愿军初战获胜意义十分重大,不仅仅有军事意义,还有政治意义。”
事实也正如毛主席预料的一样,全国各地人民在获悉志愿军空战英雄击落美军飞机的消息时都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对于英雄的飞行员也充满了好奇和崇敬: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怎样成为英雄的?甚至连他们结婚成家娶了媳妇没有?都成了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
当时一家国家级新闻媒体的史总编敏锐地意识到:对于志愿军空军中涌现的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也应及时地总结报道,深入的挖掘精神。
于是史总编决定派出最能干、最优秀的记者赶赴朝鲜前线,去采访在初战中击落美国飞机的志愿军空战英雄战红鹰,战地采访本就危险重重,采访空军飞行员的任务更是前所未有,派谁去,一时间成为摆在史总编面前的难题。


第五章 美女记者
更新时间2011…2…2 15:09:35  字数:2161

 思前想后,史总编觉得要论业务能力,最适合去前线采访的还是自己手下的头牌记者——金若嫣。
要说这金若嫣,那可真是不一般,她出身于江南的一个“一门十进士、父子双探花”的名门望族,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不但精通日、俄、英、德、法五国语言,还年轻漂亮,文笔出众,那时候女记者本来就少,而像金若嫣这种才貌背景的佳丽,在当时的整个中国新闻界也不多见。
虽然她芳龄年仅25岁,却已经成了国内知名的女记者。集东方女性的温婉静美与西学熏陶的独立个性于一身。独具一种卓尔不群的稀有魅力。那个年代虽然不兴“粉丝”这个词,但是追求和暗恋金若嫣的男子足足有一个排。其中不乏自身非常优秀或条件相当优越的人物,但金若嫣始终不为所动,她在恋爱上也自有主张,她说至今还没有遇到能够让她真正折服的男人。
金若嫣采写能力绝对没问题,让她去执行这次采访任务,史总编觉得她是一定能够胜任的,而且肯定比派别人去强。
可他又顾虑金若嫣毕竟是个女同志,到战地采访危险重重,以前又从未有先例派女记者到前线采访。万一金若嫣在前线出了什么事,自己负担不起责任。想到这里,史总编还是先搁下了让金若嫣去采访的打算,而是叫办公室的人员,在报社的走廊贴了一张“招贤告示”。
告示上简要地将报社准备采访首战打下美国飞机的志愿军飞行员的设想介绍了一下,说有哪位记者愿意去前线可以自愿报名。告示一贴出,走廊里立刻热闹起来,所有的男记者都挤在告示前,纷纷表示要报名去前线。对于一名有着强烈进取心和责任感的新闻记者来说,在战争年代最该去的就是战场。
同事们摩拳擦掌的时候,金若嫣正在办公室里接电话。
在报社中能够独立拥有一个办公室的记者非常少,而金若嫣就是这样一个享受优待的女记者。
她虽然衣着很朴素,只不过穿了一件白衬衫,却有一股高贵圣洁的气息。她的身材并不高佻,却玲珑紧致,散发着馨香四溢的魅力,齐耳的短发使她看上去潇洒干练、弯而黑的柳叶眉品相清秀、象牙雕塑般直挺的鼻梁粉白可人、红润丰软的嘴唇明艳妩媚、好一个风华绝代的美女记者。
只是在她美丽的大眼睛中,却闪烁着凛凛的厌烦的寒光。
“小金啊!我实在是太想你了,干脆我把你调到我的部队来吧。”
电话里传来某部主官张猛的声音。自从几个月前,金若嫣采访过他之后,他就对这位集美丽与才情一身的美女记者难以忘怀。有事没事就往报社打电话找“小金”。金若嫣原本对张猛的印象不好不坏,但后来总被他纠缠,就对他十分厌烦。
因为,张猛已经快五十岁了,还有家室,根本就不适合自己,更重要的是自己根本就没看上他。但张猛毕竟是一方主官,又是曾经上过战场的英雄。金若嫣也不好太伤害他,只好皱着眉头婉拒他:“张司令,对不起啊,我现在比较忙,有个稿子要交,总编在那边催我呢。咱们改天再说好吗?”
“别叫张司令了,多生分啊!就叫我猛子吧,咱俩谁跟谁啊!哈哈哈哈!”电话那边传来粗豪的笑声。
“你以为你是谁啊?还猛子!恶心不恶心啊?”金若嫣心中暗忖,差点把话筒摔了,心说这个人怎么这么不知趣呢。看来自己一味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