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与仕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阴谋与仕途-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年前,始皇坑儒四百六十余人于咸阳,扶苏进谏道:〃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大怒,命扶苏离开咸阳前往上郡蒙恬军中监军。

    蒙恬祖上原是齐国人,自蒙骜入秦为秦国效力,到蒙恬时已经是第三代,皆是功勋卓著,战功显赫。蒙恬受命北逐匈奴,夺得河套一带,而后领军修筑长城,驻守北边。蒙恬的弟弟蒙毅也深受始皇重用,〃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现在我们将双方的实力进行一下对比。胡亥一方,优势在于他们封锁了始皇驾崩的消息,而且可以利用他们手中掌握的玉玺和兵符假传圣旨,而这些伪造的圣旨具有至高无上的效力。李斯多年为相,在朝中的名望无人能及。弱点在于,他们是在说谎,谎言一旦被揭穿,他们立时土崩瓦解。扶苏一方的优势在于扶苏的身份,而且他品行端正,宽厚仁爱,深得民心,蒙恬则手握重兵。弱点在于,他们不知道始皇去世的消息,信息严重不对称,而且扶苏为人迂腐,〃厚黑学〃的造诣太浅。对比之下,双方各有所恃,势均力敌。而始皇驾崩的消息和扶苏的性格就是其中的关键,如果胡亥、赵高和李斯能充分利用这一点,最大限度地借用始皇的名义和权威,那么胡亥一方就赢了。如果扶苏不相信赵高发来的伪诏,要求死也要死个明白,或者率军回咸阳上诉,那么胡亥、赵高、李斯一方必败无疑。

    说到底这是一场冒险。对胡亥等人来讲,最坏的一种情况就是扶苏接到遗诏后拒不执行,那么胡亥一方就无计可施,只能等着斧头落在自己脖子上了。他们赌的就是扶苏的性格,赌扶苏是个乖乖听父亲话的好孩子,哪怕父亲让他去死,他也会照办不误。这样的孝心一般人是不会有的。舜的父亲瞽叟不喜欢舜,几次三番谋害他,舜也并没有将自己的脑袋乖乖送到自己的父亲的斧头下。就连〃圣人〃孔子也曾说过〃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话,所以胡亥等人的计策相当冒险。

    偏偏扶苏就是那种打着灯笼都难找的极度孝顺的好孩子。扶苏接到胡亥送来的诏书,立时大哭,回到内室就要用胡亥〃赐〃给他的宝剑自裁。蒙恬见事不妙,及时上前拉住了他,开导他说:〃始皇陛下如今在外巡游,太子未立,而命令臣下率众三十万戍守边疆,并派公子前来监军,这是何等重要的大事。如今不过来了一个使者,公子你就听命自杀了,谁能保证其中没有阴谋诡计?唯今之计,不若上书始皇,如果始皇真的降旨命我等自杀,那时再死也不迟。〃

    就在两人对话的时候,使者等的不耐烦了,生怕夜长梦多,开始催扶苏抓紧时间上路。扶苏该听的不听,不该听的却听了,说了最后一句话:〃父皇赐我自尽,还上书请示什么呢?〃就此伏剑自杀。

    一份诏书,一把宝剑,一个使者,简简单单的组合,胡亥等人政变的最大障碍就这样消灭了,简单得令人吃惊,扶苏会这么听话也令人吃惊。

    扶苏品质高洁,绝对算得上是〃三好青年〃,却连背父不孝这样一点委屈和挫折都忍受不了,根本不适合做一个掌管天下的皇帝,也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领导人,更说不上优秀了。秦亡于胡亥,亡于始皇,其实也亡于扶苏。扶苏的听话就是错,他的仁弱就是罪。扶苏死后,蒙恬孤立无援,即便起兵也师出无名,不得已束手就擒。将大秦帝国拱手让与胡亥、赵高这些暴君奸臣的,就是自负仁孝、敦厚爱人的扶苏。扶苏不顾自己的责任,弃子民而慕虚名,舍本而求末,实乃大秦帝国的罪人。

    始皇一代枭雄,选定的继承人却是这般模样。始皇泉下如果有知,看到扶苏这么听自己的话,不知会作何感想。无独有偶,千载之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朱元璋选定的继承人建文帝也是一副〃菩萨心肠〃,竟然下令士兵在战场上不准伤害起兵夺位的叔叔朱棣,结果朱棣靠着这道护身符逃过了数次危难,四年后将菩萨心肠的建文帝从皇帝宝座上撵了下来。

    扶苏死后,蒙恬失去了依托,无法号召士卒起兵,手中空有三十万大军,无力回天。蒙恬不愿就这样冤死,只好将兵权交与副将王离,束手就擒,被软禁在上郡阳周县。胡亥派李斯手下舍人出任护军都尉,代替扶苏监军。一代名将,没有死于战场,最后却死于政治阴谋,真是可惜。

    从发出诏书至接到使者的回报这段时间,李斯、赵高和胡亥不敢马上回咸阳,用辒凉车密载始皇遗尸绕行上郡,意在威慑扶苏和蒙恬。始皇驾崩的时候正巧是暑天,遗体很快就腐烂发臭,于是胡亥等人下令买来一石鲍鱼放在车上,以掩盖尸体的臭味。

    当时技术条件落后,又兼出行在外,事发仓促,要将始皇的遗体保存完好确实不易。不过,在尸车上加载一石鲍鱼,来个以臭治臭,实在是掩耳盗铃的拙劣举动。只要稍有脑子的人就会想到,始皇如果身体安好,又怎么会容许自己的车上有如此臭味,更不会命人买来一石鲍鱼来个臭上加臭。想到归想到,敢不敢说出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此隐秘之事,知道得越多便越是危险,这些大臣乐得视而不见。如此蹩脚的鲍鱼计能够得逞,全应归功于君主专制制度下的特有心态。

    接到扶苏自杀的消息后,胡亥、赵高、李斯三人大喜,立马赶回咸阳,为始皇发丧,葬始皇于骊山,胡亥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称二世皇帝。赵高高升为郎中令,负责皇帝的保卫和传达,李斯得保丞相职位不失,皆大欢喜。整个政变过程里,除了胡亥、赵高、李斯、扶苏、蒙恬、蒙毅这几个人,朝中其他大臣根本没有意见和举动,乖乖地接受了现实。这也是君主集权制的悲哀,为人臣者完全丧失了个人的政治主动性和责任感,沦为只知听从命令的奴隶。

    至此,赵高、胡亥、李斯三人密谋的政变成功。

    每一次政变都不免伴随着流血和痛苦。扶苏死后,尚有蒙恬、蒙毅两兄弟需要处置。如何处置蒙恬、蒙毅,胡亥与赵高产生了分歧。胡亥与蒙恬、蒙毅并无仇怨。扶苏自杀后,胡亥便有意释放蒙恬。赵高惟恐蒙恬、蒙毅东山再起,必欲除之而后快,施展他的拿手好戏,抓住胡亥最忌讳的继承人问题,在胡亥面前百般诋毁蒙毅,他是这样对胡亥说的:〃我听说先帝早就想要立您为太子,而蒙毅则说不可。蒙毅明知陛下您贤明而横加阻拦,这是对您的不忠。依我之见,不如诛之。〃胡亥虽没有依赵高的意思去办,却颇为心动,下令将原本外出为始皇祈福祭祀的蒙毅囚禁于代县。

第一编  沙丘之变 第11节:倒行逆施(2)

    等到胡亥继位为帝,对赵高更为倚重,赵高借势〃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终于打动了胡亥。

    就在胡亥、赵高磨刀霍霍的时候,子婴赶来劝谏。(子婴的身份史书记载比较混乱,〃二世之兄子〃这种说法是比较可信的,总之,子婴说话还是有一定分量的。)子婴提醒胡亥,杀掉蒙氏兄弟将会〃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希望以此打动胡亥。但是,现在的胡亥已经听不进除赵高以外任何人的话。

    胡亥随即派人前往蒙毅拘禁地代县,宣布了赐死的恩诏。蒙毅愤愤不平,向使者大诉委屈。使者奉胡亥之命前来监督蒙毅自尽,深刻领会了胡亥这位最高领导的意图,哪里会费心听蒙毅诉说冤屈。他见蒙毅不肯乖乖就死,就帮了蒙毅一把,送蒙毅上了路。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死亡的命运很快降临到蒙恬身上,除蒙恬最后是吞药自杀外,整个过程同蒙毅之死如出一辙。

    胡亥得位不正,虽然骗得扶苏自杀,又赐死蒙恬、蒙毅,仍不自安,时刻担心自己的宝座会被人夺走。继位第二年,即二世元年春,胡亥仿始皇例,外出巡游,以示强于天下,震慑四方。不过这次出巡并没有解除胡亥内心的焦虑,他召来赵高,密谋如何巩固皇位。他的担心主要有两点,一是大臣恃强不服,二是诸公子存有夺位之心。赵高很清楚胡亥的忧虑,回答道:〃我原本出身贱民,幸得陛下赏识才有了今天的地位。那些大臣素来瞧我不起,表面上顺从于我,心里却不服气。陛下应该推行重法,使群臣无暇从事阴谋诡计。如今陛下出巡,正好借机拿那些犯错的郡县官员开刀,从而树立陛下的威严。同时提拔人才,使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如此可使国家安定,陛下也可高枕无忧,安享快乐。〃胡亥大为称赞,开始对群臣大肆诛戮。诸位公子公主因为血缘的关系,更是胡亥重点照顾的对象,难逃一劫。公子十八人受戮而死,公主十人矺死(矺:音义同磔,即分裂肢体),家产没入官府,辗转牵连无数。公子将闾兄弟三人被囚于宫内,最终以〃不臣〃的罪名判处死刑。将闾不服,对传达判决的使者申辩道:〃朝廷的礼节和秩序,对君上的应对回答,我从来就不曾有失礼的地方,何以称我为'不臣'?〃使者对曰:〃我也不清楚,只是奉命办事罢了。〃将闾仰天大呼无罪,兄弟三人流泪拔剑自杀。

    公子高曾打算逃亡,又怕累及家人,不得以上书胡亥,表示愿意为始皇殉葬。胡亥得其上书,看到自己的政策已经达到人人自危的结果,十分满意,准其奏,并赐钱十万,以资鼓励。经过这样一番大规模的血腥清洗,〃宗室振恐。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胡亥铲除自己的兄弟是出于叛乱夺位的忧虑,这还能说得通,那么他连自己的姐妹也不放过,只能说明胡亥已经开始心理变态,变得嗜血好杀,已经在赵高的〃善意〃帮助下转变为一代暴君了。

    疯狂屠戮下,胡亥、赵高的政敌尽除,这两个人一个希图享受,一个蓄意弄权,开始将他们的魔爪伸向天下民众。赵高向胡亥建议恢复阿房宫的建设,进一步将大秦推向亡国的深渊。

    按照政变的规律,流血是避免不了的。如果赵高、胡亥仅仅是瞄上了政治上对自己不满的人倒也罢了,虽然手段残忍,毕竟涉及的人数有限,中国的老百姓对这种上层人物的政治游戏根本没有兴趣,依照老百姓一贯善于忍让的品格,他们会默然接受政变的结果。但是如果赵高、胡亥将整个天下都拖入极度暴虐中,夺其食,役其身,劳民伤财,人人自危,将自己放到绝大多数人的对立面,那么离败亡的时刻也就不远了。

    大秦帝国早在好大喜功、奢侈无度的始皇的统治下就已生计困苦,民有怨言了。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始皇每灭一国即在咸阳仿造此国宫殿,〃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平定天下后,始皇又征发七十余万人营造始皇陵,始皇陵前后费时四十年,〃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据何利群在《跨世纪的问号:图说秦始皇陵》(重庆出版社)一书的介绍,始皇陵仅土方工程一项就费工一亿七千余万人次,全部工作量就相当于每个大秦帝国劳动力服役一百二十多天。

    阿房宫位于渭河以南的上林苑,始建于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到始皇去世时计划建设的前殿只是打好了地基。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这个前殿的规模极其宏大:〃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秦代一步合六尺,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根据考古发现,前殿的地基需要用六百五十万立方米的黄土。为修筑阿房宫和骊山始皇陵,共征发囚徒七十余万。始皇的政府〃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海内愁怨,遂用溃畔。〃他的苛酷刑罚使得〃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

    始皇陵,图上的只是冰山一角

    通过政变和杀戮上台的胡亥不仅不对这种情况加以疏导,反而变本加厉,徭役之沉重,法律之苛酷,更胜始皇,幻想让天下百姓供奉自己无休无止的欲望,狂妄胡闹之举登峰造极。政治才能他是没有的,政治傻瓜的称号倒是名副其实。

    胡亥修完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这个工程的扰民伤民可想而知。〃赋敛愈重,戍徭无已〃,〃用法益刻深〃。胡亥、赵高不知道自己的酷法重役已经接近突破百姓的忍受底线,反而为自己的愚蠢举动洋洋自得,浑然不知大祸已经临头。

第一编  沙丘之变 第12节:身具五刑(1)

    5。身具五刑

    终于有人起来反抗了。第一把火点燃后,顿成燎原之势,不可遏止,大秦帝国犹如狂涛巨浪中的一叶扁舟,完全失去了控制,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到了赵高、胡亥和李斯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的时候了,这三个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首先品尝恶果的就是垂垂老矣、助纣为虐的李斯。

    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和感叹。他们假托扶苏和楚国名将项燕的名义,陈胜自称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城掠地,很快就发展到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这是反秦的第一支队伍。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传出,各地群起响应,史称〃当此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一时间,烽火遍地,关东诸地逐渐失控。

    陈胜、吴广起义形势图

    胡亥本是一个单纯的青年,受赵高的诱惑,在沙丘冒险一击,侥幸成功,更在赵高、李斯的唆使下,杀蒙氏,残骨肉,重徭役,行酷法,变成了一个迷信暴力的昏君。

    关东兵起后,有臣民从关东来到咸阳,将陈胜、吴广等人造反的情形告诉了胡亥,〃二世怒,下之吏〃。后来又有一个使者回到咸阳,也许是他事先了解到说实话的代价,等到胡亥问他造反的事情时,这位使者丝毫不以蒙骗皇帝为过,回答道:〃都是些鼠窃狗偷之辈罢了,地方官已经加以搜捕,将其一网打尽了。陛下不必忧虑。〃胡亥听到了自己想听的话,〃悦。〃

    既然胡亥只喜欢听那些让人高兴的假话,又有前车之鉴,谁还敢对他说真话。胡亥的身边就成了假话国,他在美妙谎言编织成的世界中醉生梦死,得过且过,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直到他面对赵高女婿阎乐的刀剑时,他的状态好像还是在梦游之中,提出了三项让人哭笑不的请求。第一项请求是他愿意退位,交换条件是希望能够得到一郡,作一郡之王。阎乐不答应。于是胡亥降低了自己的要求,既然不能做一郡之王,那就勉强做个万户侯吧。没想到阎乐仍是不答应。胡亥这才明白自己提的要求都太高了而不是太低了,哀求道:〃我和我的妻子儿女去做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总行了吧?〃阎乐没空跟他废话,直截了当对他说:〃我奉丞相之命,为天下百姓计而杀足下,你就是说得再多,我也不会帮你通融的。〃说罢就带人逼上前来,胡亥无奈之下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