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意志,它不仅成了保证整个社会能否正常运转的支配力量,而且成了平衡统治阶级内部各派势力的杠杆。所以,皇权的稳定就是社会的稳定,皇权的强弱必将影响到统治阶级内部各派力量的消长。但是皇权的致命弱点是“家天下”,它的传承必须按血缘关系在一家一姓的狭小范围内选定,也就是说无论贤愚,他只要具有与皇族直系或最近的血统,就有可能被推上皇帝的宝座。如果臣民遇上志向远大、雄才大略、英明果决的君主,社会就稳定,国家就强大。然而,在中国古代帝王中,这样的明君简直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中国历史上更多的是那些养尊处优,纵情淫乐,性格乖戾,昏庸愚蠢,不知国计民生为何物的政治废物。在这些废物的眼中,最可靠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匍匐在自己脚下的宦官,是信得过的奴仆;另一种是外戚,是信得过的亲戚。
汉成帝就是这样的政治废物,自己昏庸无能,又“湛于酒色”,便靠母舅来支撑家业,外戚的势力岂能不借机恶性膨胀起来?所以,在西汉晚期的政治舞台上,王氏家族能够粉墨登场,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二部分遇到了绝代美女
从汉成帝即位时起,就花了大量金钱,建造霄游宫、飞行殿和云雷宫供自己淫乐。他最初宠爱许皇后,这引起了王氏集团的担心,一有机会他们就攻击许皇后,再加许皇后色衰,成帝便也移情别恋。
汉成帝冷落了许皇后,开始宠爱班婕妤。班婕妤是《汉书》作者班固的祖姑。她生了一个男孩,数月即夭折。班婕妤美而不艳,丽而不铜鎏金乐舞扣饰俗,又博通文史,知书达礼。她没有一般女子“好妒”的毛病,把侍女李平进献给汉成帝,李平又得宠幸,也被封为婕妤。汉成帝说:“当初孝武帝的卫皇后也从微贱而起。”因此赐李平姓“卫”,她就成了卫婕妤。
但是,贵为君王的成帝,也想到宫外世界去寻求刺激。鸿嘉元年(前20),汉成帝在富平侯张放的陪同下,身着便装,“微行”出游,跑到闹市区去寻欢作乐,竟遇到了绝代美女。
昭阳新主人在巍峨宏伟、鳞次栉比的西汉宫殿中,昭阳殿以其合于天干而显得别具一格。当未央宫、甘泉宫、长杨宫等宫殿早已随着汉高祖、汉武帝的名字蜚声著誉的时候,古老而充满祥瑞的昭阳殿却一直默默无闻。汉成帝时,这里住进了才色殊绝、宠渥恩隆的两个女子,从此,昭阳殿便成为宠幸、荣耀与尊贵的象征,在戏曲、小说里成了“正宫”的别名。给昭阳殿带来如此声名的,正是汉成帝“微行”出游所遇到的一个绝色美女,她就是赵飞燕。
赵飞燕是阳阿公主家的舞女,面目娇好,体态轻盈。历史上有“燕瘦环肥”的说法,燕,就是赵飞燕;环,就是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一次,汉成帝“微行”经过阳阿公主家,公主盛宴款待,唤出几名美女歌舞助兴。成帝见其中有位光艳照人的女郎,歌声清脆,舞姿袅娜,不禁意荡神摇,便乞请公主将飞燕送给自己,带回宫去,让她成为昭阳殿的新主人。
赵飞燕的父亲叫冯万金,做江都王府里的舍人,与江都王的孙女姑苏郡主私通,生下了赵飞燕和赵合德两个孪生姐妹。因为姑苏郡主嫁给江苏中尉赵曼为妻,所以飞燕姐妹从赵姓。长大后被卖到阳阿公主的家令赵临的府中学习歌舞,由于体态轻盈,姐姐获得了“飞燕”的称号。
由于飞燕的获宠,赵临和兄弟赵钦先后被封为成阳侯与新成侯,赵氏一门大得荣光。然而,在外戚势力逐渐膨胀的西汉中后期,勋戚霍氏、许氏、王氏等先后秉掌朝政,人少族微的赵氏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因而,飞燕的后宫专宠并没有对朝政产生多大影响,同时,微贱的出身还为她能否固宠罩上了一层阴影。入宫不久,她就把妹妹赵合德推荐给成帝做婕妤,通过妹妹并宠做保障,弥补家族势力的不足。
自从赵合德进宫后,成帝便渐渐把心思移到她身上。这是因为,合德不仅姿容出色,肌肤雪白、光滑,而且性情温柔,比起飞燕来,更有西汉昭明铜镜一番魅力。成帝称合德的怀抱是“温柔乡”,并感叹说:“吾老是乡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云乡也(喻汉武帝好神仙)。”成帝让合德住进了昭阳宫,并满足她的挥霍欲望。成帝日益宠信合德,同时,对飞燕的恩宠逐渐衰落下来。自然,由于飞燕与合德是一对亲姐妹,成帝便不好过分地冷落飞燕。
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即以新宠的骄姿,挟赫赫威势向许皇后、班婕妤二人发动进攻,一场新旧之争遂在后宫展开。
飞燕争宠自许皇后被冷落以后,一连三年日蚀,朝臣们将这“阴盛”之象,归咎于王氏专权,而王氏的党羽谷永却将矛头移向许皇后,说是由于她“失德”造成的。于是,许皇后的“椒房掖廷用度”被减省了,甚至连皇帝的面也见不上了。许皇后一肚子怨气无从发泄,她的姐姐、平安侯夫人许谒想出了一个拙劣而愚蠢办法,就是在背地里装神弄鬼,恶毒诅咒车骑将军王音和后宫中一个有身孕的王美人。此事很快被王氏家族掌握,汉金兽头形空心杖首。
第二部分酒色侵骨的汉成帝
但他们觉得最好由别人揭发。而揭发的最佳人选是赵飞燕。结果,在赵飞燕入宫的当年十一月,赵飞燕替王氏家族跑到前台做了揭发,许谒等人被处死,许皇后被废黜,许氏家族的所有成员被流放。赵飞燕在控告许皇后的同时,把班婕妤也一并捎上了。但由皇太后出面保了下来。
皇后的位置空缺,赵飞燕就闹着让成帝立她为皇后。可是成帝册立赵飞燕为后的想法,遭到了皇太后王政君的阻拦。后由淳于长从中斡旋,赵飞燕才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淳于长是皇太后王政君的姐姐王君侠的儿子,与王莽是亲表兄弟。淳于长跑到王政君面前以立赵氏为后,不会构成对王氏家族专权的威胁这个理由打动了王政君的心,终于点头首肯。永始元年(前16),立赵飞燕为皇后,同时晋赵合德为昭仪,又把昭阳殿赐给她一人居住。为了感谢淳于长斡旋之功,成帝赐淳于长关内侯,不久又封为定陵侯。
燕啄皇孙成帝为了取悦新皇后,令工匠在皇宫太液池建造了一艘华丽的御船,叫“合宫舟”。一天,成帝带着飞燕一同泛舟赏景。飞燕穿着南越所贡云英紫裙、碧琼轻绡,一面轻歌《归凤送远》之曲,一面翩翩起舞,成帝令侍郎冯无方吹笙以配飞燕歌舞。舟至中流,狂风骤起,险些将身轻如燕的赵飞燕吹倒,冯无方奉成帝之命救护,扔掉乐器,拽住皇后的两只脚不肯松手,飞燕则继续歌舞。此后,宫中便流传“飞燕能作掌上舞”的佳话。
正当赵飞燕沉浸在母仪天下的荣华与威势之中时,双脚却已踏上班婕妤的老路,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做皇后竟是宠极爱歇,忌深情疏,而夺她所爱的,正是自己的妹妹赵昭仪。赵合德与赵飞燕从小一起长大,对姐姐十分尊敬,在成帝面前为她百般回护,因而飞燕的地位并未因皇帝移宠而动摇。开始时,心高气傲的赵飞燕,不愿与残漏寒蛩作伴,不甘心遭遇冷遇与漠视。她听说皇帝爱窥视赵合德汤浴,自己西汉铁戟也如法炮制来请皇帝观瞧。为了复宠,她甚至谎言过自己怀孕,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改变她的命运。
汉成帝始终没有儿子,在“家天下”的zhuanzhi时代,皇帝无嗣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让朝堂上下无不忧心。赵氏姐妹专宠十余年,久无子息,也深深地为自己将来的命运担忧,但姐妹二人始终没有生育的征兆。
飞燕知道,要想永保皇后的桂冠,必须生下一个儿子,继承帝业。因此她焦灼地盼望着有个孩子。为了增加生育的机会,也为了打发寂寞难挨的时光,她常趁成帝夜宿合德处,秽乱宫廷,招引一些多子的少年侍郎、宫奴与她奸宿,希望怀孕,但并未成功。
西汉“蕃禺”铜鼎赵氏姐妹自己不能生育,也不许别的妃嫔生育。宫中有个叫曹伟能的女官,怀上了成帝的孩子,临到生产的时候,赵合德命中黄门田客拿着皇帝的诏书,毒死了曹姬,取走了婴儿。那婴儿被乳母张弃抚养了11天,即被宫长李南持诏书取走,不知下落。后来,后宫的许美人也怀孕了,成帝暗中派御医去探视,又送给许美人三粒名贵的养身丸药,做保胎之用。许美人生了儿子以后,赵合德知道了,大哭大闹了一场,最后胁迫成帝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儿子。赵氏姐妹的残忍令人发指,而汉成帝的昏蒙也无以复加。当时有讥刺赵飞燕童谣道:“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绥和二年(前7)三月,酒色侵骨的汉成帝在赵合德的怀抱中暴死,孝元王太后与大司马王莽“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合德畏罪自杀。四月成帝养子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安葬成帝于延陵(今陕西咸阳市东)。
第二部分刘骜个人小档案
姓名:刘骜 出生:甘露二年(前52)
属相:蛇卒年: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
享年:46岁谥号:孝成皇帝
庙号:无陵寝:延陵
父亲:刘姡盖祝和跽 �
初婚:19岁配偶:9人,皇后许氏、赵飞燕
子女:无继位人:刘欣(哀帝)
最得意:“温柔乡”最失意:皇后飞燕有外遇
最不幸:暴死最痛心:燕啄皇孙
最擅长:酒色
第二部分孺子婴
居摄元年(6)——初始元年(8)
西汉十二帝,有一帝到底指谁?历来说法不一。
高后吕雉说。她临朝称制,《史记》有《高后本纪》,《汉书》有《高后纪》,都按皇帝待遇,但有名无实,是“后”不是“帝”,因而不算一帝。
更始帝刘玄说。可是中间隔着“新莽”时期,西汉早已灭亡,而且并未建立起统一全国的政权,因而也不能算西汉一帝。
刘婴说。初立时只是两岁的孩子,在位3年,始终没有正式即位,从没戴过皇帝的冠冕,但毕竟在位三年,西汉王朝是在他手上灭亡的,所以刘婴为西汉的末代皇帝。
刘婴,生于元始五年(5),属牛,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侯刘显之子。平帝被毒死后,年仅两岁的刘婴继位为太子,史称“孺子婴”。由王莽摄政,改年号为居摄。9年,王莽称帝,改国号新。西汉共历214年,至此灭亡。
假皇帝和真太子
平帝死后,王莽感到自己当皇帝的条件还不具备,就决定再立一个傀儡。王莽借口这些人与平帝都是兄弟辈份,不好做继承人。于是就王莽像
从宣帝玄孙中,选择最年幼的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刘婴为继承人。老谋深算的王莽想由自己做没有名义的“皇帝”。要行使皇帝的权力,总要编造个理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果然有人给编造了符命图谶。
白石符命在迎立刘婴即位的当月,武功县长孟通在挖井时,发现一块上圆下方的大白石头,上面写有“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八个血红大字。王莽指使群臣把此事禀告给太后王政君。
西汉栈车年愈古稀的太皇太后虽然重用娘家的人,但本心还是想守住刘家的社稷江山,她没有料到王莽竟然有篡夺皇位的野心,不禁气愤至极,给予严厉斥责。
这时,王莽的叔伯兄弟、太保王舜却告诉老太后,现在已没有办法能阻止王莽这样做了。最后,元后王政君被逼得无可奈何,只好按王莽等人的意思下诏书:“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以武功县为安汉公采地,名曰汉光邑。”
居摄践祚居摄,是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践祚,是“即位”的意思,多指帝王而言。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祚(一作“阼”)阶。祚阶上为主位,因称即位行事为“践祚”。元后已经同意王莽居摄,群臣就从《尚书》和《周礼》等古籍中寻找周公居摄时的规矩,然后提议王莽居摄的形式。主要内容是:“服天子之服,用天子仪仗,如天子南面朝见群臣,处理政事。出入之际要戒严,臣民在其面前要自称臣妾,一如天子之制。举行祭祀典礼之时,赞礼者要称其为‘假皇帝’,臣民应称其为‘摄皇帝’,其自称应为‘予’,其公文应称‘制’。”以上内容与“真皇帝”相比已经没有多大区别,最后一条是对元后的惟一安慰:“其朝见太皇太后、皇后则仍用臣礼,所居之处,如诸侯制度。”
第二年(6)正月,王莽正式就任“假皇帝”。他为了表示是西汉帝国的真正主宰,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改元,称居摄元年。第二件事,到南郊祭祀天帝,到东郊迎接春天,在明堂举行大射礼。西汉彩绘陶载人鸟
这些过去都是皇帝主持的事,如今理应由孺子婴负责,但他只有两岁,便均由王莽主持。第三件事,在三月己丑日,尊年仅17岁的平帝皇后,也即王莽的女儿为皇太后;立汉宣帝的玄孙刘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闻,“假皇帝”与真太子不同族不同姓。
王莽做摄皇帝,是外戚专权的必然结果。从此,王政君作为维护刘氏政权的形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无论“假皇帝”还是“摄皇帝”,都是代理皇帝的意思,但实际上王莽此时的权势早已超过坐在帝位上的孺子婴了,只是没有宣布改朝换代而已。
第二部分权臣篡汉和西汉灭亡
王莽三月立孺子婴为太子,立刻引起固守刘氏汉室“正统”观念的朝臣和宗室子弟的不满,他们彻底识破王莽假仁假义的面具,有70多位朝臣和地方官吏,或告退,或隐亡,表示忠事刘汉而不为王氏朝官。
两次发难王莽虽然对刘姓贵族极尽拉拢、防范之能事,但首先发难的还是刘姓宗室。安众(今河南镇平县东南)侯刘崇在四月起兵反抗,但不久就失败了,刘崇战死。
居摄二年(7年)九月,东郡(今河南濮阳南)太守翟义再次发难,举起反王莽的大旗。翟义拥立宗室严乡侯刘信为天子,向全国各地发出通告:“王莽毒死平帝,执行天子特权,妄想断绝汉代的江山社稷,我们要遵从上天的旨意,诛灭王莽!”各郡国纷纷响应,队伍迅速发展。在古代,正统观念往往起着支配的作用,所以后来反对王莽的农民起义军,大都拥立刘姓宗室子孙做号召,如刘玄、刘盆子等。
面对起义军的壮大,摄皇帝王莽寝食不安,昼夜抱着年幼的孺子刘婴哭泣,并祈求神灵保佑,宣布等孺子长大成人后,就主动辞职回家休养。
王莽一面担惊害怕,一面派兵镇压。在王莽军的镇压之下,起义军失败了。
西汉彩绘陶载壶鸟西汉四连体铜熏炉西汉彩绘龙虎纹陶壶
平息叛乱后,王莽更是踌躇满志,他一改昔日谦恭有礼的儒者风范,而以一个盛气凌人的军事强人的姿态出现在大小臣工面前。胜利让王莽有恃无恐,加快了当真皇帝的步伐,同时也加速了王莽的毁灭。
铜匮命符翟义等反叛者相继毁灭,使王莽产生了错觉,他认为这一定是“天命”所归!王莽要去掉头上的“假”字当真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