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业诩几人又在营地四周仔仔细细转几个圈,熟悉一下地形,察看周边的情况。
训练营占地面积很大,四周林木森森,稍远处即是临悬崖,营地两侧有小溪流过,在前方汇成一条稍大的溪流,流到悬崖下成一瀑布。
两侧高处山头上,还有几间似观察哨样的小屋。小屋挺破败了,也必须得修缮好,大有用处。
这训练营的位置非常让李业诩满意,隐蔽且不易被人攻击,营地里面又有这么大块平坦的地方,非常适合进行李业诩心中的秘密训练。
李业诩有些不明白,想不出当初是何人在此选址修建军营,但又因何原由废弃。
按理说,这么一处极隐蔽的地方,不会是一般的军士训练的场所,应该是特殊部队的训练地方,但唐初时候有过什么性质的特种部队呢?看来还是要去问问李靖才会明白。
告别周彦,李业诩带着苏定芳和三名亲卫走下山。取了马,沿来时路出了山谷。
路上,苏定芳提马赶到李业诩边上,说道:“公子,时候还早,能否去一趟宗圣宫?”
“宗圣宫?宗圣宫是什么地方?离这儿远吗?”李业诩有些疑惑地问苏定芳,“你有何事?”
“不太远,就往前边去,约三十里地,”苏定芳看着李业诩奇怪问道,心想,宗圣宫这地方李业诩怎么会不知道,“前些日子恩师差我到此寻一人,但都没遇上,估摸着这些日子应该回转了,今日刚巧来此,我想再去看看。”
“那好吧,我们去宗圣宫看看!”李业诩转头对李林说,“你先回去,把今天的情况禀告我祖父。”
“是,少爷,”李林在马上抱拳施一礼,即策马离去。
李业诩和苏定芳拨转马头,往宗圣宫方向跑去,李成、李万也跟着打马飞奔。
-----------------------
不远处,宗圣宫屋檐在树丛中隐约可见。
宗圣宫也是位于终南山北麓,原名楼观,相传是老子《道德五千言》著述地,武德年间,李渊降诏改楼观为宗圣宫。占地极广,坐北向南,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有山门、宗圣宫、玄门、列祖殿、紫云衍庆楼、三清殿、文始殿、四子堂等建筑。
只是李业诩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
青瓦灰墙,走进山门,李渊手书的宗圣宫的牌匾高高的地悬挂门楼之上。
宗圣宫前,两座巨大的青铜香炉地冒着青色的烟气。远处隐隐有钟声传来,浑厚而悠长。
“定芳,你带路吧,你来过此地好几次了?”李业诩对身边的苏定芳说道。
“公子请跟我来,此次出征归来后我来过这里两次了,”苏定芳在前面带路。
已经是正午时分,天气炎热,来此处道观中的人不多,走了一会竟没遇上一个人,连观中的道士也没见到。观中道人也可能因天气炎热而偷懒,躲在什么地方休息了。
四人很是悠闲地在道观中穿行,穿过前殿,不远处,终于看到有人了,一个小道士走了过来。
四人朝着小道士走了过去,小道很自然地停住了脚步,举手施礼,“小道流云有礼了,几位施主这是要往哪去?是找我家师父吗?”
小道士头戴道冠,年纪和李业嗣相仿,十二三岁模样,很清秀的模样。
李业诩笑笑。边上的苏定芳上前说道,“我等今日正是来寻孙道长,道长今日可在观中?前些日子在下来找了几次都没遇上。”
“师父刚刚昨日才回观中,正在后园殿内,几位,小道领你们去吧,”可能观中清静,这小道士正想找几个人说说话,看到有人来,又看李业诩他们几个气度不凡,竟是非常高兴和热情。
“定芳,这小道士的师父孙道长是何方神圣?”李业诩问道。
“你不知道啊?这孙道长道术高深,而且医术更是精湛,定芳前些日子受恩师差遣,前来问讯军中兵士医治之术,但都没能遇上!”
“哦!孙姓道长?!”李业诩想了下,猜不出是谁。唐代有名的道士只记得袁天罡,还有一个袁天罡的徒弟李淳风,其他的没印象。
走了一会,来到一处殿前的庭院,门关着,小道士就在门外大声喊,“师父,有贵客来访!”
“是谁啊,”一个听似中年的声音问道,接着“吱”的一声,门打开…
第二卷 磨剑 第二十一章 药王孙思邈
门开处,走出一位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的道士,看上去只比李业诩稍大一些。
李业诩有些疑惑,这道士声音虽然听起来却很是沉稳,但容貌看上去怎么看都不像一位法术高深的老道。
“孙道长有请了,在下李翼,这位苏定芳,前来拜访,”李业诩上前施礼道。
“哦,李公子客气了,多日未见,如今看着已是大好,贫道恭喜公子了,”孙道长上下打量了一番,笑着说道。
“多谢道长,”李业诩有些惊疑,这孙道长和自己很熟?
孙道长双眼盯着李业诩的脸,笑着说道,“哈哈!刚刚前些日子,贫道还上代国公府为你诊治呢!”
李业诩猛然明白过来,自己坠马昏迷不醒,就是眼前这位孙道长把自己救过来的,“翼多谢道长当日救命之恩,”说罢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大礼。
“公子莫要客气,贫道从医多年,如此异症也是第一次遇上,这也是贫道的福份,”孙道长呵呵地笑道,“不想几日后,公子即以一首《出塞曲》而名震长安,今日再见,风姿与以往大为不同了,当是有奇遇,快请进内说话,”又命小道,“流云,上茶!”
“当不得道长夸奖,那也只是随感而吟,不入流的歪诗而已,”李业诩淡然一笑,压住自己有些震撼的心,和苏定芳随请入内。
李业诩醒来后隐隐听府里人说起过自己昏迷的事,但没有人详细和他讲,大家都把这事当作府里的一大忌讳,没人敢随便说,也就不知道到底是哪位名医把自己治好的。
如今终于知道,眼前救治自己的这位孙道长---就是千百年来被人称颂的一代名医,药王孙思邈。
只要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孙思邈的大名。
孙思邈不只是医术高超,且医德高尚,尤其重视对医德的推崇,他把“大医精诚”作为自己行医的规范,为后世的习医、从医者传为佳话,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医学名家。
中华传统医学,经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一些历史上名医的不懈钻研,医学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提高,他们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流传千年,受到后人的敬仰。
后世的一些所谓医者,早已经丧失了作为医生起码的准则,不关心病人的疾苦,技术低下,道德败坏,昧着黑心,只为一个钱字。
“翼本该早就来此向道长道谢,只是道长仙踪飘忽不定,很难遇上,今日真是凑巧了!”
“公子客气了,贫道与李靖将军相识几十年了,当是挚交,且治病救人乃医者本份,公子请坐,”孙思邈率先在案几旁坐下,异常有神的双眼不停地在李业诩脸上探看着。
“孙道长和我祖父相识了几十年了?”李业诩心里很是吃惊,眼前这孙道长看着才二三十岁左右的年龄,竟然和李靖有着几十年的交情,难道从娘胎里就认识了?
“我师父已近花甲之年了,”边上小道流云抢着说道。
“啊,这…怎么可能?”边上的苏定芳张大着嘴巴惊叹道。
这太不可思议了。李业诩面上虽然没有表现惊异的神情,但心中的吃惊程度已是不轻,这孙思邈莫非是神仙不成,真的有长生不老之术了,花甲之年看起来才二十来岁的样子?!
“道长驻颜有术,乃得道高人,他日翼定要讨教一番养生之道,”李业诩不露声色地说道。
“不愧是李靖的孙儿,公子不仅一表人材,气度不凡,心境也如此沉稳,大异于常人,甚是难得!”
“道长过奖了,听说道长医术甚是高超,乃当世神医,翼深是敬佩,他日有求之时,还请道长多多帮忙,”李业诩说着又起身一礼。
“贫道只是喜研医道,不忍见百姓受疾患之苦,诊伤治恙,除病救人,也常自制些方药,赠于染病之人,家境尚好者,收些钱物,家境贫困者,刚分文不取,”孙思邈呷口茶,目光平和,“贫道只是方外之人,在民间虽略有薄名,但却不敢当此神医称号。”
“孙道长过谦了,道长勤研医术,治病救人,造福苍生,恩泽黎民,那是百姓之福,万民之幸啊,”李业诩拱拱手,“常听闻道长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这神医的称号,当之无愧,”自从进屋,李业诩发觉孙思邈一直盯着自己看,那目光看着,竟然有种让人无处躲藏,一切皆被对方洞悉的感觉。
“呵呵,李公子过誉了,治病救人,乃医者之使命,名声与钱财一样,乃身外之物!”
“道长心境之高,让我等汗颜,翼日后若有医学上的难解之处,定会来此叨扰,请道长赐教!”
“李公子也曾研习医术?”唐代崇文尚武,其他各行业都普通被人看低,从医也被认为是不入流的行业,孙思邈想不到李业诩这个贵公子对医术也感兴趣。
“略知一二!”
“哦,能否与贫道论之医理?”孙思邈平和的脸上出现一丝惊喜。看来这孙思邈对医学的研究已经很是痴迷,遇到李业诩这种年轻小伙,听闻懂医,都想着一起讨论一番。
李业诩在部队时曾学过一些伤病方面的急救知识,但要系统地与眼前这位钻研医学几十年的孙思邈论道,又不知怎么说。只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定是要被眼前这位名医看轻,还不如先发制人,问几个不一般的问题,看看人家显摆什么,再作决断。
很多学术大家都喜欢在人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学问,说不定眼前这位外表年轻的老妖道也是如此。
“翼能否问道长一个问题?”李业诩以平淡的口气问道。
“李公子请说!”
“道长何时开始研习医理,又因何钻研医术?”
孙思邈有些惊讶地看了看李业诩,还从没人问过他这个问题,“贫道自幼体弱多病,需常请医生诊治,汤药之资,罄尽家产。看周边贫苦百姓,也都如此,常因病而穷困不堪,甚至因无钱医治而悲惨死去。贫道年十八时立志习医,研习医理已经四十许载了,是因病而学医!”
“道长研习医理数十载,怪不得医术高超,名传天下了,”不论爱不爱听,一顶高帽上去,定不会让人生厌的,“翼倒觉得,习医者,但求一个爱字,为医者,需有一颗热爱之心,爱医,爱民,以救治百姓疾患为已任,才可学医。修身、养性、立德、存志,医者之根本…”
李业诩款款而言,喜欢医学,喜欢为人民服务的人才可以去学医,才能当个好医生,“医者不仅要行医,且要行善,更是一种自我奉献…翼觉得,道长正是有这么一份爱心,才会习医,把医治万民作为己任,行善天下,把自己的昭华交付与提高医术之上!”
“公子此言绝佳,学医者正是要有爱民之心,才会想着去医治天下疾苦患者,”孙思邈心中有些感慨,这李业诩所说的一个爱字,真正为医者能有几个做到。
即使是他自己,虽然说热爱医学,却也不敢说会去爱每一个病人,很多时候,只是把病人看作一个施药的对象。自己所做行医布道之事,虽然说是想着为百姓解除病痛,但也是有为自己博一个名声的目的在里面。
“只是行医者心性已定,很难改变也,也无法去强求每个人都如此这般想法。贫道倒觉得,为医之道,方为医之根本,想问公子,何种方法是从医者最好之道?”
“那在下就说说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请道长指点,”李业诩拱拱手道,“翼觉得,病患一旦发生,治却是个难题,更要让万民习得预防疾病、身体保健调理之法,以使疾病未发生时,防患于未然…”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后世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古代民间很少有养生保健、预防免疫之类的方法,更不要说让目不识丁的百姓在日常间如何去预防疾病。
“而且,国之疆域,异常广大,以一人之力,何以解救天下疾患者?翼觉得,习医者,不但要自己治病救人,还要把自己掌握的医术,著书,授人,使医术广播天下,流传光大于后世,医者之爱的传递,会让这份爱遍及华夏国土,恩泽天下百姓!”
中国之大,人口众多,岂是世间几个名医能救治过来的,应该把医学知识普及到普通百姓中间,人人有了卫生保健,那才是医学上的奇迹。
只是现在讨论这项工作好似太久远了,即使二十一世纪,也没有很好地做到。
“公子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贫道茅塞顿开,请受贫道一拜,”孙思邈长久不语,仔细思量一番,起身对李业诩施一礼道…
第二卷 磨剑 第二十二章 论理
“
“不敢当道长此礼,翼只是随口胡言…让道长见笑了。”李业诩慌忙起身回礼。
李业诩想不到自己这些并不精辟的言论,竟会让孙思邈如此动容。
他不知道孙思邈听了如此这番言论,却是触及了长久以来困惑孙思邈的疑难问题,如何以医术治天下百姓之疾苦。
孙思邈想着自己自幼聪颖好学,人称圣童,只是体弱多病,以至到长大时,因病而家境贫寒。幸好从小还有机会博览群书,青年时就已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了,本也想在仕途上有一番成就,为官一方,造福百姓。但看透了统治集团之间相互勾心斗争、彼此倾轧杀戮的本质,加之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鄙弃仕途,专研医术和道学,以求尽自己一份力量,为天下百姓除病造福。
本以为自己看透世间百态,心性已经非常之高,但听了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公子一番言论,足见此人心境也不比自己低了…
眼前这个,就是当日自己医治过的昏迷少年吗?当日这个人昏迷时出现了那么多奇象,是不是真的是异人?听如今一番话,确实不像一个十多岁的少年郎能说出来的。且这个少年公子眉宇间所蕴含的气势,也是从未见过的。
“贫道一心想着尽一已之力,尽多地救治疾患病者。公子一席话让我明白,一人之力,微薄也,”孙思邈说道,更是仔细地盯着李业诩看
“道长心中本有此念,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在这位千古名医面前,李业诩不敢太放肆,还是很恭敬地说道,“翼还有一事相询,请道长详解。”
“公子请说!”
“道长行医的准则又是什么?”
“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论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李业诩再次起身恭敬行礼,“道长医德之高尚,非坊间平常医者可比也,”不论贫贱富贵,一视同仁。放在后世的医生身上,又有几人能做到?但古代这些著名的医者却能做到,奇Qīsūu。сom书他们不在权贵前屈膝,不为钱财折腰。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非我之高尚也,”孙思邈也站起身,异常恭敬地回了一礼道,“公子气度与心智,非常人可比,公子虽身怀绝学,却藏而不露。贫道此生经历多年,阅人无数,如公子般俊杰,却是少又之少见,但公子能否听我一言…”
“道长请讲!”
“公子身怀非常之术,却不想让旁人知之,能在平常间隐之,却是非常之人,可公子只一弱冠少年,这份沉稳实与外表不相符,公子可明白贫道的意思?”一段时间观察下来,孙思邈已经断定李业诩定非平常人,但一些东西太过于异常,那就容易让人猜忌,自己必须提醒一下这个少年人。
“在下明白,”李业诩猛然一惊,或许是自己这份与年龄不相称的从容,暴露了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个年龄的少年郎,正是轻浮、狂妄,喜欢冲动的年纪,不该有这份淡定的。
“公子少年,但所知之事,绝非在贫道之下,贫道甚是不解,公子能否告知一二?”一向以相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