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陛下的意思是…”看李世民如此大有兴趣的样子,李业诩心里有些兴奋,好几年没开战了,这皇帝是不是想趁火打劫,在突厥各部相互攻击时,趁机派军队到西域去,把那此部落一股脑儿都消灭了,顺便把那块地方占过来。
安西四镇,难道就是这几年建立的吗?李业诩真后悔没熟读历史,搞不清历史上大唐是何时消灭西突厥,也不是很明白安西都护府何时建立。但听李世民如此说,想必这皇帝肯定动了这方面的心思了。
“如今突厥各部都还兵强马壮。我们介入尚早,待他们各自打得筋疲力尽了,我们再去收拾残局,!”李世民很得意地说着这话,“西域之地,各派势力众多,分害的小国数量也不少,我们要从长计议,待时机成熟了,再一举摧毁那里的主导力量,取而代之!”
李世民说完这话时,脸色已经是异常严肃了。
“陛下高瞻远瞩,想得是异常周到,!”李业诩顺着拍了一记马屁。
“要让突厥各部愈加的乱才好,这个如何做就由你做安排,!”李世民睨了一眼李业诩,“还有吐蕃的事儿呢?”
“吐蕃人看似将有大动作!”李业诩兴奋地说道,所传回来的情报中,吐蕃的事儿更多。
“你与朕细细讲来!”
“冯德遐所传回的情报,吐蕃赞普弃宗弄赞对我们的使团是礼待有加,多次亲自询问关于我朝的情况,且问的很仔细,无论是国计民生。军情布防都很是有兴趣…”
“哦?”李世民露出疑问的样子。
“冯德遐以自己乃一鸿胪寺小官为由,推说诸事一概不清楚,没有透露出任何情况!”
“那就好,想必冯德遐不会让朕失望,!”李世民松了口气,不过也明白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如此之人,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怎么会把这些事和盘说出,且冯德遐也没多少知道的事儿,“弃宗弄赞对吐蕃大军在柏海一带遭袭之事。没有什么责难我们使团?”
“情报中没有说,但从另外一件事上来看,应该没察觉是我们干的,!”李业诩想了一下道,“我朝使团即将回国,不知弃宗弄赞从何处听到消息,说皇上近段时间将公主和宗室女许与突厥及吐谷浑的归降,弃宗弄赞听后大怒,去我使团处责怪陛下看不起他,许婚于突厥及吐谷浑人,而不许其婚,并没质询其他事儿…”李业诩停了一下,再接着说道,“此次随我使团而来的,还有一吐蕃使团,依然由禄东赞率领,再次向陛下请婚…”
从收到的多分情报上分析,吐蕃人并不知道此次在柏海一带袭击吐蕃大军的是汉人,而是怀疑当地的党项诸羌,或者是羊同人所干,也在积极准备着进行报复行动。
而冯德遐将要率使团回长安时,吐蕃大论禄东赞突然找上门来,说大唐皇帝许婚给突厥人和吐谷浑人,而当初吐蕃使团入朝请婚时,却被拒绝,吐蕃赞普震怒,要求大唐使团在回京时,转告皇帝,也要同意吐蕃人请婚,不然吐蕃大军将抵至唐境,逼迫大唐允婚。
冯德遐却丝毫不为所动,却斥吐蕃人没尽到礼节,所带礼物数量少,式样差,且还派武士挑衅大唐武士,如此不诚心,怎么会得到大唐皇帝的许婚。并列举了诸多属国请婚时所带的礼物,被冯德遐形容的简直要用山堆起来一样,但大唐皇帝照样不允婚。
如今允慕容诺曷钵还有其他几名突厥将领的婚事,是因为慕其内附,并愿到长安居住,才得到恩准的。若吐蕃表示更大的诚心,那有可能大唐皇帝会许婚。
冯德遐也是没法,不然还真怕吐蕃人扣住使团不让其回。
弃宗弄赞听了后决定,让禄东赞再率一个更加庞大的使团,带着更多的礼物到长安来,向大唐皇帝请婚。
“哦,那就让他们来吧,朕上次没好好招待禄东赞,也不知道他的具体身份,这次朕会多留待一些时日,让他在长安住些时候…”
“陛下,更大的事还在后面,据情报人员在使团从逻些城出发后所发回的情报,吐蕃军队又有异动!”
“什么异动?”
“吐蕃人更多的军队在集结,但情报发出之日,还未探知其动向,臣想会不会如当初禄东赞率领使团到尼婆罗一样,以大军威逼陛下允婚?”
“让那些隐在逻些城的人员,无论如何都要弄清楚情况,以待我们采取防备手段!”
“陛下,从逻些城传来的情报,到长安需要近二十天,想必如今吐蕃大军的动向应该明了,过些时候会有更详细的情报传来!”李业诩说道。
虽然用上这个时候最先进的情报传递手段,信鸽,但速度还是不太快,从逻些城过来要近二十天,情报才能到手上,而且,带到逻些城的信鸽数量虽然多,但还是有限,奇Qīsūu。сom书这次使团出发时候也带有一批信鸽,但总有放完的时候,接下来也将要使人带着信鸽到逻些去,以传递情报之用。
这也是让李业诩颇为头疼的问题,信鸽只认回家的路,不能双向传递情报,从长安发出的指令要过很久,经中间分部的人员接力传递,才能送抵逻些城,若紧急情况,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变。
“若有进一步的情报,马上报知于朕,看来吐蕃人上次吃的苦头还不够大,他们想玩,朕就陪他们玩玩,!”李世民有些咬牙切齿,“若吐蕃人敢来挑衅,朕要让他们有去无回…”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零一章 新的军队管理模式
李业诩听了李世民如此说话。也不禁心里一凛。
若吐蕃人真敢如设想的那样,用胁迫尼婆罗下嫁公主般手法来要胁李世民许婚的话,那大唐与吐蕃之间直接大规模的武力冲突将不可避免。
放眼大唐四围,敢如此威胁大唐,要以武力逼迫大唐应允什么事儿的部落或者国家,还真没有。如今生生地跳出一个吐蕃来,定是让李世民恼恨。
若两军要交战,那战场将会在大唐西部的高寒地带,地理、气候环境比青海周边之地更是恶劣,相比较,长期在高原上生活的吐蕃人在适应环境方面占着优势,这对长期在平原地带训练的唐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而且要想控制或者兼并吐蕃,必须将吐蕃打得无还手之力,那需要大量能适应高原环境的将士,征集原吐谷浑族人入伍是个不错的选择,但眼下要应对吐蕃可能的侵犯,还是主要依靠汉军将士。汉军将士们要适应一下高原的环境,才能在与吐蕃人大规模的作战中,不至于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李靖不是正吩咐自己领军出去训练吗,这是个好机会。
李业诩想到这些。当即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吐蕃人长期在高寒之地上生活,对西部高原环境已经很是适应,而我军长期处于平地上,若要与吐蕃人对仗,恐怕大多的将士们都适应不了那种环境,会有很多军士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影响战力,连特卫军都不一定能保持良好在战力。不若由臣带着特卫军,到岷州、叠州一带进行适应性的训练,以期能与吐蕃人不会因适应不了高原的环境而降低战力…”
李靖建议李业诩能领兵到外地进行训练,以增加战力,也能暂时避免不由自主地牵入太子和魏王之间的争斗中,如今这样说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借口。
李世民想了一会,点头同意:“唔,此言甚是有理,朕同意特卫军到这一带进行训练,以期能在与吐蕃人的作战中能适应环境,同时令青海一带李大亮和段志玄所领之兵不可松懈,加强战备布防,!”李世民接着瞟了眼李业诩,眼神很是怪异,“只是不必由你领兵出去,由苏定芳和郑仁泰两位带领即可,你还要在长安负责监收可地的情报,以做出必要的安排,朕还有诸多事儿要问询与你!”
李业诩有些傻眼,如此让苏定芳和郑仁泰带兵出去。那他在长安不是没什么事儿可做,更有空闲时间了,真是有偷鸡不着蚀把米的感觉。看李世民的眼神,觉得这皇帝似知道自己的心思一般,当下也不敢再说,只是应道,“是,陛下!臣这就去做安排,!”想告退了。
“贤侄,你稍候,朕还有事要问你,!”李世民皱了皱眉头说道,“你有没有考虑过,若全部以募兵代替府兵,诸军如何布置,各地边境之军如何调防?朕这些日子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却没有异常好的解决之道!”
“陛下,这事需要您和诸位朝中大臣们做决断,臣心智尚浅,所虑不周,不敢妄议!”
若府兵全部退出现役。以募兵所得补充兵员,那唐军的战力必将提到大力的提升,特卫军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如今特卫军已经进行了几年的试验,左右卫也进了了尝试,效果是异常的不错,李世民要大力推力募兵,那也是正常不过的事儿。
但也不可能整个大唐的武装力量一下子就全部转换为募兵制,从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过渡,也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朕知道你有主意,你说来听听,无论是对是错,朕都不会怪罪于你!”李世民眼中有精光在闪,“朕不信当初你提出以募兵取代府兵,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李世民这段时间一直为这个问题头疼,从左右卫及左右领军卫部分士卒的试验性结果来看,以募兵所得的士卒经过训练,单兵素质可是大大的提高,纪律方面更是差距明显,这也让李世民下定决心要将募兵制在军中大范围地施行,并按李业诩当初的建议,逐步将府兵作后备兵员使用。
如今江南经过多年的开发,使得朝廷所储备的粮食是异常的充足,赋税收入更是大增,已经基本有能力供养一支庞大的常备军队开支。
但如何设置军队模式,在保持军队战力的基础上,又不使领兵将领专权,使各军队都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却是个困扰李世民的问题。
后来一想募兵之道是李业诩大力提倡的。想必李业诩定是考虑过这个问题,也早就想找个机会问问他了。
“陛下,那臣就说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或有说错之处,还请陛下勿责怪!” 对于采取募兵制后如何管理军队,李业诩心中自有一些想法,后世以大军区管辖军队的模式是现成可用的。
在全国之内设置几个类似军区的主管军事的机构,每个军事机构下面辖几个类似集团军编制的军卫,应该是个不错的方法。只是如今军队的基础、将领的组成和任命,及后勤供应与后世完全不同,不可能全部照搬。
当然,以现在十七卫模式管理募兵所得的军队,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十七卫的管理机关都在京师,不可能将全部军队都置于长安之近。不说这么多的军队放在周边无用武之地,光这些人的各种消耗都供应不起。
也不可能十七位所辖的军队在各地,而管理机关在京师,那军队没有有效的管理,还不乱成一窝粥了。
“朕说了,无论说得对与错,朕都不会怪你的,!”李世民再次皱皱眉,仿佛有些觉得李业诩如此婆婆妈妈。
既然李世民如此说。李业诩也把他所理解的后世一些朝代的军制,及解放军还有其他国家的一些军队管理模式,讲给李世民听,也说了各自的利弊…
李世民仔细地听着,并不插嘴。
讲了大半天,李业诩最后说:“臣觉得,可以在兵部管辖之下,在每道内设置一主官兵事的分支机关,如现在各边州的都督府,管理驻防在此道内的军队,各级主将设置也可以如同现在各卫军。负责其所辖军队的日常管理及训练,但只有管兵权和练兵权,没有调兵权,遇有战事,兵部奉皇上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将领,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将领缴印回朝,军士各回卫所,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
“而且隔二三年,各主将进行互换,且武将不得干预地方事务,避免武将专权,所领的士兵也可以在各地间进行调防,每处的兵员由朝廷指令兵部安排各道统一招募,招募所得士兵由兵部重新分配…”
“军需供给军队的武器、铠甲、马匹、粮食,均由朝廷管理和供应,这些战略物资的供应可由地方州府与各道的军事分支机关共同主管…”
“军队组成可以分京军与地方军,还有水师,京军为全国军队之精锐,平时宿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地方军包括各道所辖之卫军、都督府边兵及作为后备兵员的府兵…”
“各卫军可施行军事屯田,可作军用,特别是边军,以军卫在所驻之地能长期驻屯,稳固我新占之地的治理,!”这点是李业诩最为上心的,后世那生产建设兵团的模式,是对西北那最大的省份进行有效治理的极佳模式。
李业诩讲得口干舌燥,也不知这皇帝听了会如何想。
李世民听了似有所悟的样子,对李业诩道,“你说得,甚是在理,朕会仔细考虑,他日与诸臣们商议此事时。朕也要你发表自己的看法,你回去后,写一份这方面的详细奏折,交与朕!”
“是,陛下!” 李业诩想着这又是一件苦差事,写那么多的繁体字真是累人的活。想着这次特卫军出去拉练,要把那能写一手极佳毛笔字的裴行俭留下,自己口述让他写,也省些功夫。
“只是军队兵员全部采用募兵所得,朝廷所花费定是巨大,虽然南方经过几年的有效开发,朝廷财力尚可,但要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还要支撑不断的战事,这点家底经不起折腾,贤侄,你有何法能使朝廷赋税方面的收入进一步的增加?”李世民问道。
这也是困扰大唐这位皇帝一个很重大的问题,若以后有不断的战事,国家还是不一定能支撑的起,汉武帝时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李业诩既然能在所有朝臣都没想到的时候提出开发南方,眼光一定异于常人,或许有更好的方法,因此也就有此一问。
“陛下,臣有个想法一直想与陛下说,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基础上,鼓励商业的发展,!”李业诩说道,“如今百姓都比较富足,社会也比较安定了,许多人不甘于守着那些田地过简单的日子,想谋一些其他的营生,因此,各级官府应该为百姓经商创造条件,支持百姓在农闲时候做些贩卖的生意事儿,并鼓励手工业的发展,重农兴商,并加大对外番的商业贸易,以我们所余的换取我们所需的,更一步促进商业的繁荣,朝廷可以从中收取更多的赋税…”
李业诩看李世民很有兴致地听着,继续说道,“而要促进商业的发展,使各地更加的繁荣,应大力修筑道路,使来往更加的方便。如今各地还有不少的战事,所俘之敌可以奴使其劳役,进行诸如修路,疏浚河道等方面的劳作,加以改造…”
唐代并不抑商,但各级官府也没有大力支持商业的发展,就现在长安还实施宵禁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李世民听了,沉思了半天,脸上有喜色,“贤侄,你所说的这些,朕听了是受益匪浅,当是可行之道!”
“谢陛下不怪臣胡言乱语之罪!”
“你去吧,朕到时会再召你商议这些事儿,!”李世民看着面前堆得很高的一叠奏折,苦着脸道,“朕还要披阅如此多的奏折!”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零二章 皇后之虑
李业诩从两仪殿内出来。想快速地穿过皇宫,以防被太子或者李泰的人相请,却还是被一名宫中的宦官拦住了。
“李将军,皇后娘娘有请,!”那名宦官尖着嗓子说道,并伸手做出请的示意。
李业诩想着真如自己所担心的,半路有人拦截,还好是皇后,不是太子或者魏王,也松了口气,跟着这名宦官来到皇后所居的立政殿。
李业诩本来也想找个时候见见长孙皇后,想看看现在的皇后身体如何了。
立政殿内,已经长得颇高的晋王李治正与一个长得异常可爱的小女孩在一道玩耍,长孙皇后在一旁笑吟吟地注视着。
在宦官通报后,长孙皇后示意李业诩进殿,并站起身相迎。
“微臣参见皇后娘娘,!”李业诩行一礼道。
“贤侄,免礼!本宫都好久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