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迪尔沙阿 ( 1747年 1748年 )
… 沙阿·;鲁赫 ( 1748年 1750年 )
… 易卜拉欣沙阿 ( 1747年 1748年 )
桑德王朝
… 卡里姆汗 ( 1750 1779 )
… 阿布·;法塔赫汗·;本·;卡里姆汗 1779
… 穆罕默德·;阿里汗 1779 , ( 1782 1785 )
… 阿里·;穆劳德汗 1779
… 萨迪克·;汗 ( 1779 1782 )
… 加法尔汗·;本·;萨迪克·;汗 ( 1785 1788 )
… 卢特夫·;阿里汗 ( 1789 1794 )
… 赛义德·;穆劳德汗 ( 1788 1789 )
卡扎尔王朝 (高乔里耶王朝)
… 法塔赫·;阿里汗
… 穆扎法尔…丁·;沙阿 ( 1896年 … 1907年 )
… 阿迦·;穆罕默德…汗 ( 1796年 … 1797年 )
… 法塔赫·;阿里…沙阿 ( 1797年 … 1834年 )
… 穆罕默德…沙阿 ( 1834年 … 1848年 )
… 纳赛尔…丁·;沙阿 ( 1848年 … 1896年 )
… 穆罕默德·;哈桑汗
… 穆罕默德·;阿里…沙阿 ( 1907年 … 1909年 )
… 艾哈迈德…沙阿 ( 1909年 … 1925年 )
塔巴列斯坦的乌拉维扬王朝
哈桑·;本·;载伊德 ( 864 883 ) 穆罕默德·;本·;载伊德 ( 883 900 ) 哈桑·;本·;阿里 ( 913 916 ) 哈桑·;本·;考赛姆 ( 916 928 ) 阿布·;侯赛因·;阿赫默德·;本·;纳赛尔·; 比尔 ( 916 923 ) 阿布·;考赛姆·;贾法尔·;本·;纳赛尔·;卡 尔 ( 916 924 ) 阿布·;阿里·;穆罕默德·;本·;阿比·;侯赛 ·;阿赫默德 ( 924 927 ) 阿布·;贾法尔·;哈桑·;本·;阿比·;侯赛因 ?阿赫默德 927 公元900至913年间为萨曼王朝统治时
萨珊波斯与中国
萨珊波斯与中国
中国史籍关於萨珊朝波斯的记载﹐当以《魏书》为最早。《魏书&;#8231;西域传》已佚﹐今本系用《北史&;#8231;西域传》所补﹐但《北史》是摘抄《魏书》﹐故其来源仍当是《魏书》。其後﹐《周书》﹑《隋书》﹑新﹑旧《唐书》都有记载。5世纪20年代﹐自阿尔泰山南下的厌(代用字)哒(悒怛)人侵入波斯﹔30年代﹐哒人征服贵霜王朝的残馀势力﹐佔据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此後哒人多次参预萨珊王朝内部争夺王位的政争。563~567年﹐萨珊朝波斯与突厥并力击溃哒﹐但此後又受突厥的侵扰﹐特别是在619年以後西突厥统叶护称可汗时期。6~7世纪之间﹐萨珊朝波斯与西突厥为争夺欧亚内陆的丝绸中继贸易而进行著激烈的斗争。
萨珊朝波斯与中国早有往来。5世纪40年代北魏曾派韩羊皮出使波斯﹐波斯王遣使献驯象及珍物。史籍又见北魏太安元年(455)波斯使臣来北魏的记载。此後歷西魏﹑北周﹑隋﹐两国使者往来相继。
632年﹐萨珊朝波斯王伊嗣侯(Yazdgard Ⅲ或Yaz…dagird Ⅲ)立﹐次年﹐崛起於阿拉伯的大食人侵入波斯。637年和642年﹐大食人连续大败波斯军﹐波斯为大食佔领。伊嗣侯奔吐火罗﹐未至﹐为大食人所杀﹐其子卑路斯(Prz)栖身於吐火罗。661年(唐龙朔元年)﹐求援於唐﹐唐以其为波斯都督府都督。7世纪70年代﹐卑路斯亲自入朝﹐唐高宗授以右武卫将军﹐遂客死长安。长安醴泉坊之波斯胡寺﹐即卑路斯请立﹐为波斯人集会之会馆。卑路斯之子泥涅师(Narses)志图復国﹐679年(唐调露元年)﹐唐命吏部侍郎裴行俭平定西突厥阿史那都支的叛乱﹐便道送波斯王子回国﹐行至碎叶城(Syb)﹐行俭以都支已平而波斯道远﹐遂遣其自归。泥涅师不敢单独返国﹐居吐火罗二十馀年﹐其部下离散。707年(唐景龙元年)再来长安﹐不久病卒﹐与其父同埋骨於中土﹐此外﹐波斯人中也有入仕唐廷者﹐如阿罗憾。阿罗憾﹐本波斯国大酋长﹐入唐﹐领右屯卫大将军﹐充使拂菻国。有些萨珊王朝灭亡後流寓长安的王室成员和贵族子孙後来曾被编入神策军中。1955年西安发现了祆教教徒苏谅妻马氏墓。墓志为汉文﹑婆罗钵文双体合璧﹐苏谅就是神策军中的波斯後裔。
萨珊朝波斯人来中国最多的当是商人。唐代诗文和《太平广记》等文献中对波斯商胡有很多生动的记述。这一情况也为考古文物所证实。波斯萨珊银币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数量之多﹐至为惊人。建国以来﹐出土萨珊银币约三十起﹐计一千一百七十一枚﹐绝大多数发现於丝绸之路沿缐和京都附近。北朝时从波斯传入的祆教在唐朝进一步广为传布。随著波斯客商和侨民的增多﹐长安等地建立了祆祠﹐唐朝为之设置萨宝﹑祆正等视流内品官典守。景教与摩尼教也都在唐代先後由萨珊朝波斯传入中国。
萨珊朝波斯的艺术也对唐代有很大影响。唐代织锦图案(联珠纹﹑对鸟对兽纹)﹑金银器的形制(如八棱带柄杯﹑高脚杯﹑带柄壶﹑多瓣椭圆形盘)﹑纹饰(翼兽﹑宝相花﹑狩猎纹﹑忍冬花纹等)就是最具体的反映。
波斯萨珊王朝,由北魏到隋唐跟中国的关系都很密切。七世纪中,波斯为大食所灭。波王卑路斯及其子泥涅斯,先后定居长安,后皆客死唐朝。波斯虽亡,但其西部部众犹存,仍与唐保持着密切关系,多次来唐通好。当时有许多波斯人流亡到中国,在中国落户。波斯商人的足迹,遍于各地。在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城市中开设的波斯胡店,以经营宝石、珊瑚、玛瑙、香料、药品而驰名。晚唐著名的花间派词人李珣,就是留居在四川的波其商人的后裔,他编著的《海药本草》中介绍了不少波斯药材。在吐鲁番、西宁、西安、太原以及广东的英德都曾发现过波斯萨珊朝的银币,有的数量还很多,这证明唐朝和波斯的商业贸易是很繁盛的。波斯输入中国的东西很多,其中有菠菜和波斯枣。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联珠对鸟、猪头等纹锦和图案风格与波斯萨珊王朝的相似,猪头纹锦在织法上也受波斯织法的影响。波斯的马球运动在唐代流行。景教和摩尼教也由波斯传入中国。
萨珊波斯的文化
萨珊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国王号称‘大王‘或‘众王之王‘。王权在理论上不受任何限制,但实际上受制于教俗大贵族。国王之下设御前会议。议会由宗室成员、高级祭司和大贵族组成。御前会议之下是中央行政机构。中央行政机构的最高首领是宰相(称为哈扎尔帕特,也称为大弗拉马塔尔)。宰相之下设行政、税收、国库等官吏。另设掌管军队的统帅,称为伊朗薛波勃。军队的主力是由阿扎特(‘自由民‘)组成的重装骑兵,步兵仅起辅助作用。萨珊朝把祆教(琐罗亚斯德教)提高到国教地位,并设立最高祭司以执掌祆教大权。法庭由祭司管理,最高法官称为‘摸胡坛‘(《魏书》),即祆教的祭司穆贝德。阿达希尔分赠祆教祭司、军事贵族大量土地,并给与祭司向纳税人征收什一税的权利。祆教祭司、军事贵族与奴隶主集团是萨珊朝统治的支柱。
萨珊朝和帕提亚帝国(安息)一样分为许多属国、行省和地区。行省的数目和规模在不同时期也不相同。萨波尔一世时设有27个行省。各行省总督由国王任命。在名义上,总督听命于朝廷,但实际上有些行省由地方贵族任总督,有一定的独立性。为此,朝廷常派一些王室成员担任重要行省的总督。萨珊朝还设比行省更大的四大行政区,每个行政区管辖若干行省。
萨珊朝前期(3世纪至5世纪)还是一个奴隶制国家,但封建制关系已有很大发展。到公元5世纪末和6世纪初,奴隶制终于为封建制所代替。
在社会经济方面,建国初期农业因政局比较稳定和水利灌溉工程较前扩大而有所发展。手工业方面,以毛织品最为著名,并向外推销。两河流域生产的亚麻布则以实用和耐穿为特点。丝织业,特别是锦缎制造业已有较大发展。锦缎豪华绚丽,其上绘有鸟兽、狩猎和各种植物纹样,对拜占廷、埃及和中国都有相当影响。此外,金属加工、武器制造等都达到相当高水平,特别是以精美的金银细工著称于世。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和城市也较前发展。首都泰西封是工商业中心。离泰西封不远的玛哈扎城以及阿达希尔一世在泰西封对面被罗马人破坏的塞琉西亚废墟上建立的维赫…阿达希尔城,萨波尔一世(公元241~271年)建立的萨波尔城等,相互间都有经常的商业往来。帝国历代国王还铸造了大量货币(金币和银币)。金银币上的图案,一面是王像,一面是拜火坛图案,有的还铸有文字。在对外贸易方面,萨珊朝波斯与中国、印度、罗马都有频繁交往。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青海的西宁以及西安、太原、三门峡、洛阳和广东的英德县等地都发现过萨珊朝波斯的银币,而且有的数量很大,说明萨珊朝波斯与中国通商的昌盛。萨珊朝还利用在‘丝绸之路‘上的要冲地位,控制中国与罗马间的丝绸贸易,从中获取大量商业利润。
萨珊朝前期,奴隶制关系仍占重要地位。萨珊法典《判决千条书》含有许多关于奴隶的资料。宰相米赫尔·;纳尔西的绰号‘哈扎尔班达克‘,意为‘拥有成千上万奴隶的人‘。奴隶是买卖对象,一个奴隶的价格平均为500德拉克马。由于贩奴有利可图,有些商人还从非洲买进奴隶以转卖各地。战俘仍作为奴隶使用。公元260年,罗马皇帝瓦列里安为萨珊军队战败被俘,被俘的罗马人就被用于修建卡隆河上的堤坝和水闸,至今仍被称为‘班迪凯撒‘(意为‘皇帝水坝‘)。在国家和奴主土地上或手工业作坊中也使用奴隶。萨珊朝奴隶主阶级主要由贵族、军官、祭司和官吏构成,他们是国家的统治阶级。不过,萨珊朝时期已流行部分释放奴隶的办法。这些部分释放的奴隶实际上已在萨珊朝前期,境内还存在大量农村公社。农村公社成员、手工业者和普通商人是国家的纳税阶层。他们要向国家缴纳人头税,并分别缴纳土地税和商业税。此外,还有交给祭司的宗教费用。王室土地上的农民,由于赋税沉重,纷纷逃往大地主门下以求荫庇,逐渐沦为农奴,村社关系遭到破坏。反祆教思潮和摩尼教祆教成为萨珊朝的国教后,竭力维护萨珊朝的统治。为支持王权,祆教祭司编出新的教义,说只有萨珊家族才能承受光明之神的神恩,高居帝位。同时,祆教又改编其圣经《阿维斯陀》,加上新的注释。阿达希尔一世曾对其子说:‘国王的宝座是祭坛的支柱,祭坛又是国王宝座的支柱‘。因此,祆教祭司势力日益膨胀。他们利用各地寺庙监视劳动人民,利用祭祀和其他宗教仪式搜刮钱财,并用种种借口指责普通教徒违背教规、渎神,以勒索罚款。这样,就激起人民和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对祆教祭司集团的强烈不满,因而形成了反祆教思潮。
在萨珊朝前期,曾出现宣传无神论的‘光阴派‘。光阴派否定祆教宣传的神的存在,认为世界上一切物质的组合,各种矛盾的事物,都是光阴的各种表现的场所。它还认为除了物质,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没有神的奖赏和惩罚;没有天堂和地狱;没有不死的精神。光阴派这些朴素唯物主义的可贵思想,显然在当时有过一定的影响。因此,它遭到祆教祭司的坚决反对。与反祆教的光阴派同时存在的另一支力量是摩尼教。摩尼教不仅在萨珊朝波斯有过相当大的影响,而且曾传播到中亚、中国、印度与罗马等不少国家。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公元216~276年)出生于两河流域巴比伦尼亚的马迪努村。他的双亲都是伊朗人,父是安息的王公。据记载,摩尼精通天文,善于绘画,深晓幻术,熟知各种宗教教义,相传他在25岁时创立摩尼教,自称最后的‘先知‘。摩尼教教义是吸收祆教、基督教和佛教等思想资料而形成的,即二宗三际论。摩尼教思想基础和祆教一样,都是二元论思想,把世界看成是光明与黑暗‘二宗‘的斗争舞台。光明与黑暗的斗争要经过三个阶段或时代(三际)。所谓‘三际‘,即在没有天地之时为初际,这一时代只有光明与黑暗两界并存,不相干扰。中际为黑暗侵入光明的时代,光明与黑暗两种势力反复斗争。人的灵魂是光明原质,但被束缚在不洁的肉体里。因此,人类必须抛弃物质享受,恢复圣洁本性。为此,教徒应不杀生、不食肉、不婚嫁、无私产,以求死后直接进入天堂。后际是光明与黑暗经过反复斗争后永远分离,恢复到并存状态的时代。摩尼教认为明暗二宗斗争结局不过是永远彻底分开,因此,它表面上虽与祆教的二元论相似,但实际更为彻底,更为极端。摩尼的传教活动主要是在萨波尔一世统治时期。萨波尔一世曾一度支持摩尼传教活动,但当他发觉摩尼教将危及统治者的统治时,便下令放逐摩尼。摩尼曾到过小亚、中亚和印度游历与传教,相传他还到过中国的西藏和其他地方。公元273年,摩尼回到伊朗。公元276年,摩尼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摩尼死后,摩尼教在萨珊朝波斯仍有较大影响。同时,一部分教徒到了叙利亚、埃及、迦太基。汪达尔人后来也受到影响。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曾一度信奉摩尼教。公元4世纪末,摩尼教传入西班牙。另一部分教徒到了中亚,后来摩尼教成为回纥国教。公元694年,摩尼教传入中国,也称为明教、末尼教、明尊教。公元768年,中国始有摩尼教法堂,称大云光明寺。长安、洛阳、太原、荆州等地均建有摩尼教寺。后来中国的多次农民起义曾利用摩尼教作斗争工具。 (至于朱太祖和尚的起义到底是袄教还是摩尼教,偶是到现在都没弄清楚)
另一说摩尼被捕后,遭剥皮实草,悬挂在‘贡迪萨波尔门‘上示众。后来此门以‘摩尼门‘著称。
公元4世纪以前,罗马迫害基督教徒,萨珊朝则对基督教徒采取收容政策。公元313年,罗马颁布米兰敕令后,萨珊朝则采取迫害基督教正教徒,支持反对罗马官方教会和罗马帝国的异端的政策。巴赫拉姆五世(公元420~440年)迫害基督教徒,不少教徒逃入罗马境内。巴赫拉姆要求罗马交回,因遭拒绝而向罗马宣战。公元422年,双方订立和约,规定罗马不再迫害祆教徒,波斯不再迫害基督教徒。此后,在波斯形成基督教会,为排除罗马影响而与罗马教会脱离关系。菲鲁兹在位时期(公元459~484年),拜占廷基督教徒中出现教派之争,菲鲁兹支持聂斯脱利派反对正统派。从此,聂斯脱利派大行于伊朗、中亚和印度。基督教在萨珊波斯形成独立景教(聂斯脱利派基督教)。景教在唐代传入中国。公元635年,波斯景教僧阿罗本在长安传教建寺,先称波斯寺,后称大秦寺。公元781年唐德宗时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景教传入是中国受到基督教影响的开端。
公元5世纪,萨珊朝与罗马的斗争逐渐缓和,但在东方,与嚈哒人①的斗争却日趋激烈。公元5世纪30年代,嚈哒人在中亚建国,首都为乌浒河岸的吐火罗,后向西南发展,与萨珊波斯帝国发生冲突。巴赫拉姆五世与嚈哒人作战,取得重大胜利,萨珊军队曾越过乌浒河。但至5世纪末叶,由于萨珊朝内部动荡不安,萨珊朝已不是嚈哒人的对手。菲鲁兹五世为抵抗嚈哒人,曾发动进攻,结果因失败而与之订立永久和约。不久后,菲鲁兹背约率军东征,战败被杀。从此,萨珊朝向嚈哒交纳年贡,直到卡瓦德统治时期(公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