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敌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的敌人-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恩达拉宣誓就职的那天,荷枪实弹的美国士兵就站在恩达拉身后,这是对恩达拉的保护,更像是对恩达拉的威慑。恩达拉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新的巴拿马政府将是一个致力于复兴巴拿马和平解放事业的政府。美国政府马上对此发表声明,支持以恩达拉为首的新政府。     
恩达拉一上任就宣布实行宵禁,可在很长时间里,巴拿马依旧处于动荡之中,恩达拉的官邸也被一伙暴民洗劫了,一个匪徒还扛走了恩达拉的总统椅。     
美国的〃正义事业行动〃的影响并不仅局限在小小巴拿马。以扫毒为名,美国在拉美派驻了大量〃缉毒部队〃,以避免交还巴拿马运河权后出现在拉美控制力变弱的状况。而1989年年底,冷战又步入尾声,美国在全世界的强烈反对下入侵巴拿马,无非是在暗示,美国将以更强硬的姿态来维护冷战后的世界秩序。1989年6月,也就是进军巴拿马前半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律,授权美国军队在海外捉拿贩毒分子、国际恐怖分子和其他逃犯。美国不单可以在〃合法〃的情况下,到巴拿马去捉诺列加,日后可以继续在〃合法〃的情况下,武力干涉其他国家。     
美国以打击贩毒为名,将诺列加送上了美国的审判台,并判处了其40年有期徒刑。恩达拉政府在毒品一事上也并非纯净无瑕,对此美国倒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苛责什么。     
对诺列加的审判,开创了一个国家审判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先例,不管诺列加多么罪大恶极,这样的情况都让人感到忧虑。毕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别国的指挥棒挥到自家头上。     
1999年12月,在全世界的关注下,美国履行了《新运河条约》,将巴拿马运河的权力交还给巴拿马人。美国无法再通过直接占领巴拿马运河来维持自己在巴拿马海峡的战略优势,但美国的影响力依旧横亘在巴拿马运河上。从2003年开始,美国就联系包括巴拿马在内的一些拉美国家,在巴拿马运河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而巴拿马运河上的随便什么消息,都会牵动美国的神经,2005年巴拿马政府打算扩建运河,美国总统布什就马上到巴拿马进行访问。     
2007年9月,在美国监狱里表现良好的诺列加获得假释,提前出狱。巴拿马政府强烈要求美国将诺列加引渡到巴拿马,听到这个消息,那在1989年悍然下令对巴拿马动武的老布什坐不住了,担心遭到诺列加的报复。为了运河,美国曾把小小巴拿马当作大敌一通狠打,没想到10多年过去了,诺列加还是老布什的〃噩梦〃。           

第135节:索马里心有余而力不足(1)         
第十三章 索马里心有余而力不足     
1991年对美国来说是春风得意的一年。在这一年年初,海湾战争硝烟散尽,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等政府官员返回科威特本土,开始了国家的重建之路。美国海湾战争的目的已经达到,令其头疼的中东问题开始出现缓和的趋势。     
这一年的年末,美国的对手苏联土崩瓦解。山姆大叔挺直腰杆对世界宣布,美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国际事务有着不容置疑的发言权,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有着重大的责任。     
然而,就在美国为自己的地位沾沾自喜,夸夸其谈的时候,非洲一角,一个国土面积不足67万平方米的小国,给超级大国、〃国际宪兵〃着实上了一课。究竟这个小国给了美国怎样一个深刻的教训,让向来自大的美国承认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呢?那就要从一个叫索马里的国家说起。     
一 世界上最为悲惨的〃死亡之地〃 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上。它东临印度洋,北靠亚丁湾,是亚非两大洲的交界之处,是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海上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于它像一只巨大的牛角插入太平洋,因此又有〃非洲之角〃的别称。     
索马里的经济主要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索马里拥有非洲国家最长的海岸线,渔业资源非常丰富。这里交通很不发达,没有铁路,内陆交通主要靠汽车和骆驼。     
20世纪初,阿卜杜拉·哈桑领导索马里人民进行反殖民斗争,20多年的斗争终于在1960年结出了胜利的果实。这一年英属和意属索马里相继宣告独立,南北索马里合并,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索马里共和国。     
索马里人民同属一个民族,讲同一种语言,都信奉伊斯兰教,基本上不存在什么民族矛盾。但是索马里国内存在很多原始部落,有北部的伊萨克部族、中部的哈威依部族和南部的达鲁德部族。这些大的部族下面又繁衍出了很多小部落,每个部落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都形成了一个小社会,由此产生了部落之间的矛盾。有时,部落之间的斗争经常是你死我活,成为索马里战火不断的主要根源。     
1969年10月21日,索马里国民军联合警察部队发动政变,成立了以西亚德·巴雷为主席的全国最高革命委员会,改国名为索马里民主共和国,并停止一切政党活动。西亚德在处理各部族关系方面采取了〃利益均等〃政策,所以直到80年代中期以前,索马里的政局都非常稳定。1985年以后,巴雷开始走向独裁,对本部族的人委以重任,而排挤其他部族人,这样就打破了部族平衡的格局,使部族矛盾逐步激化。西亚德政府逐渐失去民心。           

第136节:索马里心有余而力不足(2)         
1988年5月,索马里北部的伊萨克族首先发起大规模的反政府武装斗争,南部的大路德部族也在年底发动了进攻。位于中部的哈威依部族在1990年成立了〃索马里联合大会〃组织。1990年8月,3个部族的首领召开了一次协商会议,最终决定成立一个联合大会党,对政府军采取一致行动,并成立一个联合指挥部以协调三方部队的行动。经过激烈的战斗,1991年1月26日,巴雷政权垮台。2月,临时政府成立,改国名为索马里共和国。10月改组,迈赫迪担任共和国总统,总理是维奥马尔·阿尔特·加利卜。     
新政府的成立原本应该为索马里内战划上一个句号,但是,索马里又再次陷入了权力争夺战中。     
索马里临时总统迈赫迪和索马里联合大会党主席艾迪德发生内讧,新的战火再次点燃。联合大会党夺取政权后,宣布成立完全由哈威依部落组成的临时政府。新政府偏袒一族,不顾其他部落的想法,引起了其他部族的不满。其他部族又联合出兵攻打首都摩加迪沙。从此,首都摩加迪沙市区枪炮声不断,大部分市民流离失所。     
临时总统迈赫迪和身兼联合大会主席、议长、军队参谋长3职的艾迪德成为两大政治对立势力的领头人。为了争夺权力,两派大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到9月份已经到了公开冲突的地步,双方在首都激战3天,动用了包括机枪、火箭、大炮在内的各种武器,造成300多人死亡,700多人受伤。迈赫迪是临时政府的首脑,对国家的稳定有一定的责任,因此,迈赫迪做出了让步,同意在政府中为艾迪德留几个职位,但是艾迪德并不满足。11月双方冲突再起,并发展成了大规模的军事作战行动。12月,战争再度升级。     
1992年1月4日,迈赫迪集结部队反攻摩加迪沙。经过多次战斗,艾迪德武装控制了首都以北地区,迈赫迪控制了首都以南地区。两派矛盾尖锐,联合国和欧共体曾多次想让双方坐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但是都未能成功。     
战争严重破坏了索马里的经济,加上旱灾屡降,导致经济崩溃,人民生活状况日益恶化。战乱和饥荒让大量武器流落民间,打家劫舍的人逐渐增多。据统计,从1991年到1993年期间,有30万索马里人死于饥荒,有200万人受到疾患的威胁,每天有1000人濒临死亡的边缘。在此期间,有100万人逃往邻国。索马里成了无政府主义者的乐园,成了世界上最悲惨的〃死亡之地〃。     
索马里政局不稳,社会动荡,连年战乱和灾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呼吁交战双方停止冲突,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萨利姆也呼吁双方结束战斗。但都没能让生活在索马里的人民免遭战火的摧残。     
1992年1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对索马里实行武器禁运的决议。经过多方积极斡旋,迈赫迪和艾迪德于2月14日在纽约达成了停火协议,但是隔天,双方又重开战火。联合国决定派国际观察员对索马里进行监督停火,实施维和行动。     
二 美国的责任:〃大规模人道主义行动〃     
1992年,全世界都在电视上看到了干涸的土地和骨瘦如柴的索马里人,在非洲其实很多地方都和索马里差不多,如果记者没有拍到的话,世人也许就觉得没有责任,但是美国人看到了,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国际社会开始认为应该为索马里人做点什么。于是联合国出面试图阻止索马里内战的继续,解决索马里面临的〃人道主义危机〃。     
联合国向索马里派出了由20人组成的技术小组和50名军事观察员,去监督停火。另外,大量的救济物资开始运向索马里。8月,美国宣布提供14。5万吨的食品,并派出10架飞机将食物从肯尼亚的蒙巴萨港基地运到索马里。之后,法国和英国也加入了进来。9月,不结盟运动设立特别委员会开始动员其成员对索马里进行捐助。     
然而,索马里没有有效的政府,没有统一的军队和警察,救援物资到达索马里之后,根本到不了正受饥饿煎熬的妇女和儿童手中。军阀们不在乎平民百姓的死活,他们只想养活自己的战士以夺取更多的地盘。于是各派军阀和各地的盗匪将救援物资作为抢夺的目标,很多地方武装更是用枪炮轰击救援车队和船只,救援人员被枪击,粮食被抢走的状况时有发生。救援人员不得不离开了索马里。           

第137节:索马里心有余而力不足(3)         
联合国不能眼看着用于〃人道主义救援〃的物资落入造成索马里人道主义危机的〃罪人〃之手,最后联合国决定派兵保护国际救援物资到索马里,保障人道主义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联合国的决议遭到了索马里一些人的反对。但是经过各方的努力,索马里各派同意联合国派500名士兵护送救援物资。9月中旬,由巴基斯坦士兵组成的和平先遣队来到了索马里,然而面对一个有几十万平方公里,有几百万人口的国家,一个军阀混战,盗贼横行的国家,这区区500人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美国一直十分关注索马里局势的发展,索马里局势恶化,正是冷战结束,美国政府提出〃地区防务战略〃和全球战略的时候。苏联解体,美国失去了与其争夺世界霸主地位的最大竞争对手,开始将国际战略由针对苏联的全球挑战转向了对付地区冲突。     
海湾战争的胜利让美国着实过了一把〃世界领袖〃的瘾,它打着联合国的旗号,靠着其他国家的参与和资助,赢了危害自己利益的小国。而面对索马里的严重局势,美国觉得再次彰显其大国地位的机会到了。在美国看来,任何无法有效制止的骚乱,都是对其领导地位的挑衅。索马里对抗联合国救援部队的行为,就是对其领导的国际新秩序的轻蔑和侮辱。     
而且,索马里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如果控制了索马里,就等于扼住了红海到印度洋的出口,就等于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再者,美国还可以通过干预索马里,巩固自己在东非的影响,并可以趁机打击索马里的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对不听话的该地区国家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除此之外,美国极力表现自己的〃领袖〃的身份,帮助国际救援工作,行善积德,有助于改变美国多次粗暴干涉他国的强权印象。     
索马里在全球的各个热点地区中,是一个好捏的〃软柿子〃。中东地区和谈,困难重重;独联体纷争又错综复杂,而且在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内,不好插手;原南斯拉夫地区问题要介入风险太大;而索马里国贫兵威,虽然武器不少,但是和美国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拿索马里开刀还可以为即将离任的布什总统创造一个最后的辉煌,即将接任的克林顿也乐得一个〃开门红〃。布什认为索马里是一群乌合之众,在美国大军压境的压力之下,会迅速投降,听从安排。利用这次机会美军还可以进行一次两栖作战的实战演习。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11月底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向布什总统提交了出兵索马里的计划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扩大联合国维和部队,派遣3500名美军协助在索马里的巴基斯坦部队;美国只提供空中和其他援助而不派遣地面部队;以联合国的名义派遣美军的一个师直接出兵索马里。     
布什在这三个方案中选择了最后一种,这就意味着几万美军将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对另一个国家进行武装干涉,挥舞着它的〃人道干预权〃大棒干涉别国内政。     
布什的决定引起了美国国内外的震惊和反对。前总统卡特坚决反对布什武装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国际舆论和政治家们纷纷谴责美国这种赤裸裸的干涉。有人担心美国的出兵会导致索马里局势更加混乱。美国国内也有人担心索马里将会是另一个越南,让美国身陷泥沼。但是布什坚持认为索马里不是朝鲜,也不会是越南。萨达姆的百万雄师都败在美军的炮火之下,更何况是索马里的一小帮乌合之众? 美国积极发动盟国和非洲国家联合干预索马里局势。在美国的提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于12月3日通过了第794号决议,认为索马里境内的冲突造成了人类的巨大悲剧,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了威胁,决定派一支多国部队前往索马里,恢复那里的和平、稳定秩序,以便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开展政治解决进程,争取索马里境内的民族和解。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94号决议以后,布什发表电视讲话告诉美国人,美军此次是作为和平军队进入索马里,目的是在索马里创造安全环境,确保国际救援物资的运送。因此,对索马里人民来说,这次出兵是送去希望的,这也是美军的使命。           

第138节:索马里心有余而力不足(4)         
1992年12月9日,2。8万美军和20多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共3。7万人开进索马里,开始执行代号为〃恢复希望〃的武装救援行动。     
三 美国人正在〃非洲之角〃玩火     
1992年12月9日凌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海滩上,海浪拍打着礁石,潮线一层压过一层逐渐涌上了沙滩,这正是开始涨潮的时候。突然,从水里冒出七八个人影来,他们猫着腰,悄然无声地冲上了海滩,然后转身向海面发出信号,随后又有3艘橡皮艇载着几十个人上了岸。这就是出兵索马里的美国海军的蛙人和陆战队尖兵。稍后,美军的3艘登陆舰载着1200名海军陆战队员也冲到了海边。随着舰首舱门打开,身着迷彩服的士兵手持武器跳入水中。登陆非常顺利,没有一声枪响。     
美国海军陆战队没有遇见扼守海滩的索马里军阀部队,却遇见了早就〃埋伏〃在海边的记者。顿时,闪光灯频频打在美军士兵涂满油彩的脸上,摄像机的聚光灯照得他们睁不开眼,播音员甚至现场解说起来。     
这也许是一个好兆头,在3个月前,来到索马里的500名巴基斯坦士兵组成的联合国维和先遣部队刚下飞机,就碰到了端着枪〃迎接〃他们的艾迪德,被迫在港口机场像人质一样待了两个月。这次美军出兵索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