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生活的,多是阿拉伯人,和南苏丹人在文化、宗教信仰上有很大差异。苏丹的南北矛盾就在这时悄悄埋下伏笔。
英国占领苏丹以后,在苏丹实行了南北分治政策,南北苏丹的差距进一步加大,终成为两个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地区,南北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平衡。
1956年苏丹独立,南北两边依旧处在敌对状态,属于北方势力的苏丹政府曾和南方进行多次协商,却收效甚微。南方想独立出去,建立一个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行使民族自决,北方则力保国家统一。冷战时期,美国为了更好地和苏联对抗,站在苏丹北部,支持还是将军的巴希尔攻打南方。1989年,巴希尔发动政变,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由于巴希尔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统治,美国对巴希尔渐渐由支持转为敌对。南方对国家的构想,更合美国的心意。冷战趋于尾声,美国不用再联合巴希尔对付苏联了,于是它一把将巴希尔推开,转而帮起了苏丹南边的反政府武装。
第68节:苏丹美国口里的〃失败国家〃(6)
美国的介入,让本来就非常复杂的苏丹内战更加复杂,尽管非洲其他国家也出面为南北调停,但仗着美国撑腰,苏丹南军士气大增,坚决不肯退让,不推翻巴希尔政权誓不罢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发现,将苏丹政府当成完全的〃敌人〃对美国也没有好处。
〃9·11〃事件后,布什发现,苏丹在好几年前就提醒美国注意的几个恐怖分子,参与制造了〃9·11〃事件。美国的一些要人很为当初没有重视苏丹的提醒感到后悔。
苏丹在1999年开始出口石油,美国也想和苏丹建立石油贸易。苏丹南方是否能实现独立还是个未知数,就算能实现,也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如果和苏丹政府缓和关系能得到切实好处的话,倒不如和苏丹缓和一下。〃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对巴希尔政权的态度依然强硬,但相比过去,已经出现一些缓和的迹象。
2002年,美国将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伊拉克上,反战的呼声一浪接着一浪,布什的威望持续下降,哪里都有人指责美国故意挑起事端,用心不良。为了多少挽回些面子,布什决定好好利用下苏丹问题,他开始高调地插手苏丹事务,借为苏丹结束内战重塑美国形象。
2002年,美国派负责苏丹和平事务的大使帮助苏丹解决内战问题,美国大使提出〃一国两制〃的方案。苏丹南部对美国态度的变化感到吃惊,美国一次次向南部代表施加压力,在美国强力斡旋下,苏丹南部终于软了下来。
2002年7月20日,苏丹的南北双方握手言和,在南方实行民族自决、宗教信仰及国家统一等重大问题上达成一致。苏丹人终于看到了和平的曙光。
2002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苏丹和平法》,要求苏丹的南北两方必须在《苏丹和平法》生效的半年内签署和平协议。否则,美国就会对苏丹进行惩罚施加制裁。
美国关心苏丹,也只是因为苏丹和美国存在利益关系,美国的利益需要苏丹动荡,美国就会想办法让苏丹动荡起来;美国的利益需要苏丹和平,美国又会努力促成苏丹的和平。美国在苏丹所做的一切,并不以苏丹的利益为考虑基准。
之后由于忙着伊拉克战争,美国倒也不着急苏丹签署和平协议的问题,南方和北方由此多了些时间相互磨合,为和平协议的签署创造了更成熟的条件。
2003年6月初,美国邀请苏丹外长穆斯塔法访问华盛顿,就苏丹的和平进程与双边关系问题进行了会谈。这是苏丹外长10多年来第一次访美,不管美国出于什么目的促进苏丹和平,和平都将成为苏丹的财富。
2003年6月18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要求苏丹政府和反政府武装都要积极地创造和谈的良好气氛,争取早一些签署和平协议。美国还特地邀请苏丹总统巴希尔和反政府武装领导人加朗在美国白宫庆贺这次签署仪式的成功。如此一来,美国也从一个侧面暗示全世界:美国很友善,并非是大家想象中的蛮横警察,美国也会为实现和平尽心尽力。
四 石油:美国对苏丹的外交取向 从美国盯上苏丹的那天起,苏丹就成了案板上的鱼肉。美国要它乱,它便乱;美国要它静,它便静。在发展的轨迹上,苏丹很有些不由自主。
20世纪90年代,苏丹发现丰沛的油田,1999年8月苏丹出口了第一船石油,从此渐变成一个石油出口国。苏丹和一些国家在石油上展开合作,美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对一个石油出口国来说,社会的安定格外重要,石油安全若得不到保障,石油出口量也会大打折扣。况且,一旦苏丹摸清了美国对能源的渴求之心,便可以像欧佩克一样和美国大搞石油外交。
石油,会为一个国家引来美国这样喜欢制造麻烦的大国,也可以成为小国牵制强国的手段。苏丹成了石油出口国,也是促使美国和巴希尔政府缓和关系的原因之一。美国也知道自己在苏丹人心中的形象并不好,如果再和巴希尔政权紧张下去,美国要控制苏丹的石油,就要麻烦多了。
第69节:苏丹美国口里的〃失败国家〃(7)
美国战后的历届总统都十分注重能源,他们一方面努力确保美国能以较低的价格得到外国能源,一方面要用石油来牵制别的国家。同时,美国的霸权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美元是世界第一储备货币〃这个前提下的。美国需要用石油美元来巩固美元的地位。而为了确保没有其他什么货币来抢〃石油美元〃的风头,美国必须尽可能地将全世界的石油捏在手里。
哪有能源,哪就有美国,美国在全世界布下那么多据点,今天挑这家麻烦,明天找那家别扭,无非是为了掌握能源推进霸权。
美国外交官拜访产油国的次数明显比拜访非产油国的要多,美国的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在那些石油丰富的国家身上打量。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油价稍有个风吹草动都能让美国紧张上半天。
美国总统布什老家在得克萨斯州,一个石油公司多如牛毛的地方,布什家族在美国声势赫赫,和这些石油公司有密切的利益联系。巧合的是,美国副总统切尼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开发公司〃哈里波顿〃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布什和切尼身后,站着的都是财大气粗的石油公司,他们不可能不为这些公司的利益考虑。
美国原本将石油战略的重心放在中东地区,那里堪称目前世界最富有石油的地方。但同时,中东也是纷扰不断的〃火药桶〃,经常发生战争,石油的出口便随着战火飞扬大起大落,让美国不得不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来稳定脆弱的油价。
美国当然不想将所有石油赌注都砸在中东这一块地方上,中东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注定要背负〃火药桶〃之名好长时间。因此,尽管世界多出现一个石油出口地,美国就要多分出一部分精力,美国还是满心期待着像中东地区一样的石油宝库能够多起来。
非洲和世界的战略中心欧亚大陆相距甚远,和中东比起来可谓〃油水寡淡〃,美国在非洲投入的关注比较有限。但苏丹石油的开发,则多少改变了这一局面。若干年前,美国也曾在开发苏丹石油上下了不少工夫,看着其他国家都和苏丹顺利展开了石油贸易,美国心里也痒痒的。美国一眼就看到,非洲石油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由中东战乱引发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震荡。
苏丹是很有实力的石油出产国,据不完全统计,苏丹的石油储备量为100多亿桶。苏丹政府下定决心要靠石油告别贫困,苏丹石油部长很乐观地告诉大家,苏丹的原油产量每年都在快速提升。苏丹在2000年的原油产量为1040万吨,到了2001年就猛增至1980万吨,几乎增了一倍。2000年苏丹出口了49。5万桶原油,2001年这个数字就变成了56万桶。2000年苏丹从石油上赚了13。5亿美元,2001年则赚了13。7亿美元。此外苏丹还拥有丰富的天然气。
不单是苏丹,非洲其他地方也发现了丰沛的油田,非洲日产原油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比重强劲上升。世界银行业认真地在非洲筹划起铺设石油管道的项目,待管道铺设完毕,非洲石油在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地位还要上升。
美国曾经计划借苏丹南部的反政府武装推翻不听话的巴希尔政府,然后通过操纵苏丹新政府来操纵苏丹。但在2001年,美国已等不及要看到苏丹石油输送到美国了。因此,当美国向全世界炫耀其在苏丹和平中的重要作用时,苏丹人颇有些不屑一顾。苏丹若没有石油,美国还会充当〃和平使者〃吗?苏丹内战一天不结束,美国就一天无法到苏丹开发石油。
2001年2月,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向美国政府提交了《美国结束苏丹内战的政策》,在这份〃政策〃中,该中心建议美国尽快让苏丹内战的双方达成和平,以便苏丹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政策〃论述道,石油的出现正在改变苏丹的内战形势,苏丹政府可以利用从石油上获取的利益购买更新、更多、更好的武器。如此一来,苏丹南部的反政府武装就处于劣势了。苏丹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中等水平的石油出口国,美国可以从中得利。
起初,考虑到美国先前的所作所为,苏丹政府并不接受由美国做〃和事佬〃的和谈,可为了石油,美国暂时忍了,在2003年9月宣布取消对苏丹的制裁,并表示会将苏丹的名字从〃恐怖黑名单〃中删去。
但是,还是在2003年,苏丹最穷的达尔富尔州发生武装叛乱,这本是苏丹内部的事。随着达尔富尔叛乱的逐渐升级,美国政府意识到这是一个〃敲打〃苏丹的好机会。2004年7月,美国国会将达尔富尔问题定义为〃种族大屠杀〃,扬言要恢复对苏丹的制裁。苏丹又被美国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士兵越来越多地驻进苏丹。2007年美国还说如果达尔富尔的情况不见好转,美国将单独采取行动。
石油可以推动苏丹的经济,却没法让苏丹得到和平,苏丹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美国的威胁,因为石油,美国已不能将目光从苏丹身上移开。
第70节:叙利亚被美国不断〃敲打〃(1)
第七章 叙利亚 被美国不断〃敲打〃
当伊拉克战争成为热门的时候,中东的另一个国家也随之热了起来,这个国家名叫叙利亚。叙利亚是个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国家,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伴随着叙利亚的是不断的被入侵、征服,国家疆域不时地发生变化。叙利亚的利用价值连同它的民族精神一直保留到今天。作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的国家,叙利亚连同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一同构成了〃肥沃新月地带〃。
当今的叙利亚在中东的政治舞台也占有一席之地,正在从过去弱小者的壳子中蜕变出来。可是与此同时,叙利亚也已经〃光荣〃地上了美国的黑名单,并成为美国口中的〃无赖〃。
一 与叙利亚有关的恐怖主义 美国与叙利亚的关系一直不能稳定,有时候会频繁来往,有时候却冷若冰霜。但是叙利亚的独立曾得到美国的鼎力支撑,而且美国是冒着得罪法国的风险。当初罗斯福总统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法国不让叙利亚和黎巴嫩独立的话,美国决不放弃用武力的方式帮助他们实现独立的愿望。这份感情看起来似乎十分真挚,然而要知道,美国感情等式的另一边就是利益。
叙利亚不是不谙世事的孩子,它清楚地明白美国帮助自己为的是什么。显然,美国希望能借助叙利亚完成自己的中东计划,可惜的是,美国小看了叙利亚,这块〃中东坚冰〃不是那么容易融化。1948年美国和叙利亚达成铺设油管的协议,遭到了英国和叙利亚的民族主义者的一致反对。美国策划的中东军事集团和巴格达条约也被叙利亚一口否定,与此同时,美国试图用经济援助来束缚叙利亚手脚,也被拒绝。叙利亚的高傲让美国大失所望,在〃六五〃战争之后,美国便断绝了与叙利亚的关系,从此两国陷入僵持状态。
20世纪70年代,叙利亚和以色列的胶着状态给叙美关系创造了一个缓和机会。美国适时的参与,让叙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叙利亚与美国的关系,开始从冰点逐渐回升。70年代是美叙两国的〃蜜月期〃,双方你来我往,不亦乐乎。叙利亚接受了美国高额的经济援助,美国则在叙利亚获得了不错的商品市场。
可惜的是,这种甜蜜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给摧毁了。当《戴维协议》和里根的《中东和平方案》签订的时候,美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关系瞬间崩塌。
1988年以来,叙利亚发现丧失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对叙利亚也存在着不利,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时候,就给叙利亚提供一个很好的时机来恢复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当时国务卿贝克和总统布什先后都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举行了会谈,商讨科威特的问题,1991年在美国发动海湾战争的时候,叙利亚决定出兵干涉此事。
然而,叙利亚在戈兰高地上的固执,让美国无法放开心怀去接纳它的示好。经过长久的谈判,以色列单方面承认叙利亚对戈兰高地的拥有权,并且主动退兵,但是以色列的退兵必须与两国关系正常化挂钩。叙利亚却并不同意此看法,叙利亚认为只有以色列主动退兵之后才能谈论两国的和平问题。
1967年,在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展开的〃六五〃战争中,戈兰高地被以色列占领,收回戈兰高地对叙利亚来说是多年的宿愿,可是一直都没有实现,叙利亚则宣称,一旦以色列把戈兰高地划到自己的版图里,那么叙利亚则坚决不会放弃戈兰高地,同时叙以双方的仇恨会更深。
第71节:叙利亚被美国不断〃敲打〃(2)
2002年,美国对不听话的叙利亚采取了一贯的打击做法,以叙利亚支持恐怖主义的名义将其划进了〃恐怖主义黑名单〃中。叙利亚,〃荣幸地〃成为美国最为关注的国家之一。此后,无论是布什,还是白宫发言人,都把叙利亚当作了炮轰的对象。尽管叙利亚在打击〃基地〃组织以及其他伊斯兰极端恐怖分子方面做出了努力,也给予了美国应有的配合,但还是被牢牢钉在了国家恐怖主义名单上无法翻身。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叙利亚在美国官方口中出现的频率直线上升。美国在2003年5月4日结束了对叙利亚的访问之后指出,如果叙利亚在伊拉克和巴以和平进程中不去发挥应有的责任,而还是像以前一样,那么美国将对大马士革实施一系列措施,叙利亚将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还警告叙利亚,希望叙利亚关闭同伊拉克的边境,关闭那些支持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大马士革办事处。美国其实非常希望叙利亚有合作的态度,萨达姆的政权被推翻之后,中东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叙利亚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态站在美国的面前,是白宫时时提醒叙利亚政府要谨慎考虑的。美国〃苦口婆心〃,劝叙利亚不要做不明智的选择,鲍威尔口水都说干了,但这块〃中东坚冰〃岿然不动,一直保持沉默。
2003年10月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叙利亚停止对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的支持以及对生化武器的研究,同时还要求叙利亚撤出驻扎在黎巴嫩的军队。美国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