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虚祖师早已洞察一切,轻声喝道:洪云,你在做什么?
洪云就乘机向祖师问道:祖师说的可是靺鞨国涑末部的小王子大祚荣?
祖师双目微合,缓缓说道:既已知晓,还不速去,若再迟疑,就会误了大事。
洪云急忙应道:徒儿即刻出发。
洪云法师丁令威领了灵虚祖师法旨,出了灵虚洞,化作一只仙鹤,振翅而起,向长白山方向飞去。转眼间飞过了千山万水,来到了辽阳府上空。洪云透过云层向下望去,只见故国乡土历历在目,熟悉的乡音阵阵入耳,不禁动了思乡之念,当即收翅落在城南华表柱上,向城内眺望,希望能看到熟悉的面孔。洪云张望了许久,看不到往日的人和物,不禁有些伤感,眼前就浮现出秦汉晋隋数百年来的风云变幻。正当洪云默默张望之际,华表柱下面已经聚拢了一大群人。原来是城门外有一群闲人看见天降大鸟落在华表柱上,便争相上前围观。人群中有两个好惹事的青年人竟然张弓欲射。大鸟鸣叫一声,展翅飞起,在空中徘徊唱道:
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廓如故人已非,仙人笑他冢累累。
洪云唱罢,振翅而起,高冲入云,越过龙岗大岭和长白山峰,直向海兰江畔显州府飞去。到了显州府上空,张开法眼向下一望,只见涑末王府大仲象家中正在举行拜师仪式,小王子祚荣已经向萨满大巫师跪了下去。洪云心中暗叫一声:哎呀不好,我在辽阳府只不过停留片刻,竟然险些误了大事,看来祖师的安排是天衣无缝,却被我忽视了。试想这洪云是接受了祖师的法旨而来的,他绝不能让小王子祚荣拜萨满大巫师作老师,就赶紧施了个小法术,把小祚荣弄得昏睡过去,然后降落在王府门前,摇身一晃,现了真身,直向府中走去。府门前的卫士见一个白毛道士冒冒失失地闯入,就呼喝连声,欲上前阻截,却被洪云用拂尘轻轻一指,一个个似脚下生了根一般动弹不得。
洪云飘飘洒洒进入王府中,高声唱道:
王子不是病,是在等明师。
吉时尚未过,贫道稍来迟。
这时府中正乱作一团,大仲象正在焦灼不安,见有道士闯进来胡闹,顿时大怒,向外吼道:卫士何在,快把这妖道哄出去!
洪云不慌不忙,上前笑道:善哉善哉,请王爷息怒,听贫道一言。贫道不是胡闹,是专程来救小王子的。
大仲象正为无法救治小祚荣急得团团转,听了洪云的话,像溺水者看见了一棵稻草,赶紧转色问道:道长这话可是当真,你果真能救得我的儿子么?
洪云笑道:王爷没有听清吗?贫道已经说过了,小王子并非有病,只是在等待明师到来。贫道是从世外仙山专程来收纳这个弟子的。
大仲象道:道长能救我儿,我自然是感激不尽,可是收纳弟子这话可有些不妥。道长有所不知,我们靺鞨人遵循的是萨满神教。按照萨满教规,小王子都要拜萨满大巫师为师,我不敢坏了这个规矩。
洪云道:王爷放心,这个不难。无论祖训还是教规,都是对活人而言的。现在趁小王子还没有活过来,贫道愿与大巫师打个赌,谁能让小王子活过来,谁就作小王子的师长,不知王爷以为如何?
大仲象不敢作主,回头去向萨满大巫师问道:大巫师以为如何?
大巫师这时救不活小王子,已经羞愧得无地自容,正巴不得有人替他接过这个烫手的山竿,就赶紧应道:萨满法术已经救不了小王子,不如就让这白毛老道试一试吧。他若真能让小王子起死回生,就证明小王子与他有缘,命中注定该作他道家的弟子。
大仲象得到萨满大巫师的允许,转身对洪云说道:请道长快快救醒我儿。
洪云念了一声无量天尊,把拂尘向小祚荣头上轻轻一扫,口中唤道:徒儿醒来!师父来了。
洪云话音刚落,只见小祚荣抬头睁眼,伸腿扬膊,从母亲怀中一跃而起,跑到洪云面前,跪倒在地,欢声叫道:师父你可来了,让徒儿等得好苦!
萨满大巫师在一旁惊得目瞪口呆,脸上的冷汗刷地一下就流了下来。
大仲象却象遇到了天神一般,既惊又喜,向洪云笑道:太阳闪烁光辉,乌云便会逃散。这位神通广大的仙长愿收我儿作弟子,真是我家天大的造化!请问仙长仙山法号?
洪云扶起小祚荣,向大仲象笑道:贫道洪云,是得到恩师灵虚祖师法旨,专程从灵波山前来收纳这个弟子的。
大仲象惊喜道:哎呀呀,原来洪云仙长是灵虚祖师的高徒,那可就是活神仙了!不知我儿是怎样的造化,竟能修得这样神奇的缘份。
洪云抚着小祚荣的头,笑道:你这位王子命中注定要作长白山胜国之王。贫道此来,就是要授他道家经典和盖世武功,教他济世救民之道,帮他成就旷世伟业。
大仲象此时已是欢喜若狂,把洪云扶上正座,招呼府中上下人等来给洪云叩头致谢。
洪云起身谦逊道:王爷不必多礼。贫道不过是按祖师法旨行事而已。凡事都有定数,一切都是天意。
大仲象道:真是老天保佑,居然让这么大的幸运降临到我家来了。不知仙师对本王还有何吩咐?
洪云道:如果王爷不介意,贫道现在就要把徒儿带走,十三年学成之后送还。
王妃曹葵英听说要把儿子带走,立时急出了眼泪,上前抱住小祚荣不肯放手,向洪云问道:不知仙师要把我儿带到哪里去?
洪云道:当然是带到仙山灵台,才好教他仙功道法。
曹王妃乞求道:我儿子还这么小,怎么能让他离开家人。求求仙师,就在王府中教他,或者过两年再带他走,好吗?
洪云道:请王妃放心,有仙人道法保护着他,绝不会有半点差池。十三年后,贫道一定会还你个出类拔萃的王子。
大仲象这时已对洪云崇拜得无以言状,爽快应道:母鸡总是喜欢把小鸡搂在翅膀下面。雄鹰却盼望小鹰飞上天空。我儿既然命中注定要作洪云仙长的门徒,当然一切都要听从洪云仙长安排。
大仲象从妻子怀中拉过小祚荣,交到洪云手中,说道:就请洪云仙长依道家规距严加管教,务必要使他学业有成。
洪云道:多谢王爷信赖。贫道就此告辞了。
大仲象夫妇还要再叮咛些话,却见洪云把小祚荣往背上一驮,说声:起!立刻就变成一只大仙鹤驮着小祚荣飞上天空,向西南而去,转眼不见踪影。
大仲象夫妇和王府上下人等,向着仙鹤飞去的方向,呆呆地望着,直到那仙鹤消失在兰天白云之间。
洪云仙师驮着徒儿祚荣飞过长白山群峰,飞过龙岗大岭,飞过七十二龙湾,飞过婉延曲折的太子河,来到千朵莲花山上空。洪云向下一望,只见山中轻云缭绕,鹤鸣应声,无峰不奇,无石不峥。最高峰上是一处十丈长二丈宽的平坦台地,正可作修道练功的场所。
洪云降落在千朵莲花山的最高峰仙人台上,对已经睡着了的祚荣叫道:徒儿醒来,咱们就在这里安家了。
大祚荣睁眼一看,只见脚下高台峙立,四周群峰拔地,八方千笏朝天,满目怪石嶙峋,身边云雾蒸腾,不禁欢叫道:师父,这是哪座仙山?
洪云道:这座奇山可是有来历的。那是上古伏羲大帝时代,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人类面临毁灭。女大帝女娲娘娘采石炼浆,把天补齐,人类才得救。女娲补天时遗落的一抔五彩石浆,落地生成的九百九十九座奇峰,叫作千朵莲花山。我们脚下这个高台是千朵莲花山的主峰,叫作仙人台。在仙人台上远眺,北可见辽阳府,南可见白岩城,东可见摩天岭,西可见太子河,整个辽东尽收眼底。
大祚荣赞叹道:这可真是一派仙人福地景象!师父把我带进神仙世界了。
洪云道:这个仙山福地就是我们师徒的居所,这仙人台就是我们的修道场和练功地。你先把这台上打扫一下,明天我们开始上课。
大祚荣把台上打扫一遍,清除了乱石枯叶,更显平坦宽阔。
洪云站在仙人台上,向山林中呼喝一声,把手一招,转眼之间就从山林中奔来一熊一虎,到台下侍立两边。
洪云指着那一对野兽说道:这两只猛兽就是你的练功伙伴。它们会随着你的功力增长来配合你练功。等到它们使出十分野力的时候,你的功夫也就练到十分了。
大祚荣跑过去摸了熊头虎背,捋了捋虎须熊毛,笑道:在这里只有你们来两个来做我的好朋友了。不过朋友归朋友,练功归练功,等我练到十分功力,就会把你们这两个庞然大物象小狗小猫一样摔来摔去。
第二天清晨,洪云法师就把祚荣带到仙人台上,先教他下了一盘棋,再教他运气练功,使枪弄刀,再让他和狗熊摔跤,和老虎搏斗。祚荣从小就和大人们学过下棋,可是现在和洪云仙师对弈,就觉得那棋盘上有无穷的奥妙,忽而有风云飘荡,忽而有雷电轰鸣,忽而有刀光剑影,忽而有鹊唱雁鸣,一股神奇的气流从手指传向全身。那两只野兽更象是两个陪练的教官,轻轻地跳来弹去,慢慢地伸脚出爪,哄着祚荣玩耍,不知不觉之间就把祚荣引入功法套路。
从此,千朵莲花山的仙人台上,就成了云笼鹤集的仙人道场。洪云仙师和大祚荣一老一少师徒两人,每天在台上对弈论道,运气练功,舞剑抡枪,驯虎调熊。徒儿每天上午和师父下棋,下午就和熊虎较力比拼,练习擒熊缚虎的绝技。
第三章 高句丽兵败国灭 白山王慷慨赴义
上古时期,在东夷北部诸夷中,有一支夫余人,逐渐发展成夫余国。夫余国王谢夫娄有五个王妃,却没有生出一个王子。谢夫娄眼看后继无人,不禁焦急万分,就登上长白山行祭祀大礼,求山神赐子。归国途经鲲渊,所乘御马突然对一尊巨石驻足流泪。谢夫娄觉得奇怪,让侍从搬开巨石,见石洞中坐着一个金色蛙形小男孩。谢夫娄大喜道:这是上天赐给我的儿子。谢夫娄把这小男孩带回王宫,给小男孩取名叫金蛙,当做儿子,立为王储。
谢夫娄死后,谢金蛙继位成为夫余国王。这个国王喜欢游山玩水,有一次他巡游长白山南麓的优渤水,见一木筏中飘着一年轻美艳女子,便打捞上岸。那女子自称名叫柳花,是河中龙王的女儿,因为和天神私通,触犯了神规,被罚在河上飘流。谢金娃见她既可爱又可怜,就把她带回王宫,纳为侧妃,养在密室。不久,柳花生下一个肉球。谢金娃以为是不祥之物,让人丢到猪圈里,猪都来吐舌舔护;再丢到道路旁,牛马都绕道而行;再丢到荒野外,飞鸟都来遮护。谢金蛙想剖开内球看个究竟,却刀剑不能剖破。柳花把肉球抱回宫里温抚,不久肉球自裂,一个男孩破球而出。
这个男孩出世就会说话,七岁能自制弓箭,射鸟兽百发百中。谢金蛙给他取名谢朱蒙。谢金蛙的七个儿子都不能容忍朱蒙,暗中商议要除掉他。柳花对儿子道:凭你的才能,到哪里都能立业,为什么要留在这里让人谋害了才知道后悔呢?你赶快逃走吧!
朱蒙听信了母亲的话,带了三个亲信,离开夫余王城,向东南山区逃去。
朱蒙逃到长白山南麓的沸流河,河上无桥,受阻于岸边。
朱蒙对天叫道:我是天帝之子,河神外孙,今日逃难,受阻此河,恶人追来,该当如何?
叫声刚落,河中鱼鳖浮出水面结成桥,朱蒙得以渡河。追兵到来,桥已散去。朱蒙潜入山林。
朱蒙自称姓高,收纳这一方民众,在长白山南麓筑纥升骨城,创建高句丽国,并逐渐将势力扩大到辽河以东、汉江以北,鸭绿江两岸数千里都是高句丽国的辖地。高句丽人以种稻和狩猎为业,在长白山和黄海湾之间繁衍生息,在鸭绿江上行船成了他们最快乐的行当。一首流传千古的鸭绿江船歌唱出了他们的心声:
绿水它绕过了九呀九道弯,
野鸭子飞到了船呀船两边。
九道弯十八滩是咱行船的路,
多大的风浪它挡不住咱的船。
高句丽国自从高朱蒙筑城建国,渐成规模,征服四方,雄峙辽东,国祚绵延,经历了七百多个春秋。到了荣留王高建武当朝的时候,莫力支(宰相)权苏文把持朝政,使高句丽国陷于动乱。权苏文专权的事还要从大唐与高句丽的战争说起。在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当朝执政的时候,高句丽国不顾大唐朝廷的警告,向新罗国发动战争,引发了唐太宗亲征高句丽的重大军事行动。在那场战争中,大唐军队虽然攻克辽东数城,却在安市遭遇高句丽国的顽强抵抗。这个权苏文,是当年抗击唐太宗东征的主将。由于他的顽强抵抗,唐太宗没有能够攻克高句丽都城平壤,再加上战争拖延时间太长,到了秋冬时节天气骤然变冷,唐军没有准备御寒的装备,在权苏文口头上做出认罪表示,实际上并没有屈服的情况下,不得不见好就收,草草罢兵还朝。战后权苏文凭借手中掌控着高句丽全国兵马,悍然起兵发动政变,杀了荣留王高建武,拥立高建武的侄儿高臧继位称宝藏王,朝政大权完全被权苏文家族操纵。
世界上有两个魔鬼最能毁灭人性和人伦,那就是权利和金钱。当这两个魔鬼附上人体的时候,就会演出父子反目、兄弟成仇,骨肉相残,血肉横飞的悲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专横跋扈不可一世的权苏文病死以后,长子权男生接了宰相之位,两个弟弟却不肯服从。兄弟三个为了争夺宰相之位,就各自拉起一支人马在平壤城外摆开战场,不分昼夜地厮杀起来,直杀得天昏地暗。后来长兄权男生被两个弟弟的联军打败,逃亡到鸭绿江西岸的高句丽故都国内城,朝政大权就落入两个弟弟手中,权男建和权男产分别担任了左右宰相。权男生在国内城无法忍受两个弟弟在平壤坐大,可是凭自已手中的三千兵马又无力打回平壤,就想出了一个借助钟馗来打鬼的计策,派出使节到大唐长安向中原皇帝救助。
高句丽国和靺鞨国一样,历来都是中原大国的外藩国。只不过高句丽国立国七百余年,自以为基础牢固,实力雄厚,常常做出一些与中原大国分庭抗礼的事来,与中原大国的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大隋朝炀皇帝杨广在位时,就因为高句丽国王不驯服,三次调集百万大军御驾亲征。可是隋炀帝运气太差,三次东征都不能使高句丽国真正屈服。大唐太宗皇帝也是因为高句丽国王不听招呼,坚持对新罗国开战,便龙颜大怒亲自率兵征讨,打了大半年,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也没有能使高句丽国真正的屈服。所以,高句丽国的不驯服,就成了从隋炀帝到唐太宗,历任中原大国皇帝的一块心病。
大唐高宗皇帝李治,接到高句丽国已故宰相权苏文长子权男生的救助表章,真是喜出望外,乐从天降。自从太宗皇帝东征半途而废之后,大唐皇室一直对高句丽王室耿耿于怀,一直想寻找机会加以惩罚。高句丽国逃亡宰相权男生的求助,给大唐提供了一个出兵惩治高句丽国的天赐良机和堂皇借口。唐高宗皇帝李治当即颁下诏命,答应权男生的请求,派遣镇守玄武门的右武卫大将军薛礼,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高句丽国。
薛礼大军离开长安,取道营州,越过辽河,用高句丽国流亡宰相权男生作前导,招降和强攻并用,一路势如破竹,连克高句丽国辽东重镇辽阳、白岩、盖牟等城。在安市城下遭到高句丽国辽东总兵杨万春的坚决抵抗。薛礼手握二十万大军,意在直取平壤,征服王室,灭亡其国,绝不能让安市牵住,当时就分出五万人马给副将王文录,把安市城团团围住,自已则亲率十五万主力大军直扑鸭绿江。
薛礼二十万大军来征讨,震动辽东。高句丽国宝藏王接到唐军入境的急报,立即召左右宰相权男建权男产两兄弟入宫商议对策。
左相权男建奏道: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