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孟夫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人孟夫子-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浩然兄见字如晤:
夏日来函,已然收悉。知兄一切安好,弟心甚慰。
自从兄离开长安,远游吴越,数年杳无音讯。吾等京邑好友,无不惦念。摩洁心中犹其牵挂,无日不在思念。自吾二人京城相识,一见如故,素来心心相印,‘忘形到尔汝’,可谓知交。吾等都是高雅之士,然仕途不顺,多有不测,屡遭变故,命运相通矣。世间不平,呜呼悲哉:
我年一何长,鬓发日已白。
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
惆怅故山云,俳徊空日夕。
何事与时人,东城复南陌。
我还要告诉你两桩喜讯,其一:少伯兄汜水任县尉秩满,又入京应博学宏词科殿试登第;迁职秘书监校书郎,执掌书写、校勘事务。其二:集贤院学士张九龄已经被皇上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了。大唐有幸,吾等有荐矣!
浩然兄,纸短情长,临书仓促,言不尽意。盼你再度北上,吾等把酒晤谈,共谋良策。
尊意如何,请即示知。顺颂大安!
弟摩洁顿首
“蕙玉,张九龄当丞相了!”孟浩然挥动着手中的书信,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情。
蕙玉道:“看你高兴得象个孩子。张九龄当不当丞相,与我们何干?”
“彼是吾忘形之交。吾求仕有望矣!”
“这下可好,官人可大器晚成也!”蕙玉也为丈夫感到高兴。
开元二十二年,四十六岁的孟浩然下决心再次赴京求仕。他感到,这是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博了。
临走时,善解人意的妻子柔声安慰他:“官人,万一求仕不成,盼速速归来,不必留念京城。咱这田园风光犹如世外桃源,比长安要好上百倍。”
草木凋零,寒风阵阵,长安的深秋,已渐渐变冷了。此时孟浩然的心里却热乎乎的。
王维夫妇还住在老地方。孟浩然一到京城,便直奔布政坊。久别重逢,又见到自己的知心朋友,王维欣喜不已。
“我下厨去给你们弄几个好菜。”王夫人兴奋道。
王维道:“夫人不用忙乎。我和浩然兄下馆子,吃羊肉泡馍去!”
“今日外头可冷得很哩!”
“这会儿,我俩热乎着呢!”
只一会儿功夫,两人便来到西市,找了一家僻静的餐馆坐下。
王维呼来小二:“给我们一人来两块馍!”
“一人来两块?吃得完么?”
“少罗嗦。快去!”
“好哩!”
须臾,小二过来,一人面前放了个大海碗,两块上好的白面饼。两人一面细细的掰着,一面聊起来。
“浩然兄,你说,少伯真走运。每年殿试登第者可谓凤毛麟角。他居然高中了。”王维叹道。
“其实,少伯跟你一样,是个才子哩!”
“浩然兄,难道你不是吗?”
两人相视一笑。
馍掰完了,王维吩咐小二拿去上汤料。
“这羊肉泡馍真是又鲜又香呐!”孟浩然尝了一口。
“浩然兄,我还要告诉你个好消息。”王维很兴奋。
“啥好消息?”
“我被任为右拾遗了,不日即将到任。”
“恭喜你呀,摩洁兄!”
“多亏了张丞相。没有他的推荐,我还不知空叹白发,赋闲到何时。”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谁说不是呢?浩然兄,张大人可是位贤相啊!他敢于谏诤,主张任用‘智能之士’,援引一些有为之人。”
听王维这么一说,孟浩然仿佛从张九龄身上看到了求仕的希望。
第二天,孟浩然和王维来到中书省。真凑巧,中书令张九龄正好散朝回来。
一见到孟浩然,张九龄很高兴:“听说你到吴越漫游了一圈,那里的山水很美吧?”
“吴越山水奇美,果然名不虚传!可惜吾少小学书剑,秦吴多岁年。归来一登眺,陵谷尚依然。岂意餐霞客,溘随朝露先。因之问闾里,把臂几人全。”孟浩然叹道。”。
“唉!世事变迁,恍然如梦,时不我待呀!不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娓娓劝道。
“大人儒雅开明,宽和仁恕,品节高尚,入朝为相,乃大唐之幸甚,国家之幸甚也。”
“最近又有什么新作呀?”张九龄又问。
“浩然今有新诗一首,正欲上书呈请丞相不吝赐教。”
“哦?快快念于吾听!”张九龄欣然道。
孟浩然朗朗吟曰: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
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
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
张九龄听了,略思片刻,安慰道:“浩然,你的心事我知道。以尔之才学,可堪造就也!尔切莫灰心丧气,只要有机会,老夫一定鼎力相荐。”
“谢谢丞相知遇之恩!”孟浩然感激莫名,俯首便拜。
30、口蜜腹剑小人得志忧心忡忡大人伤神
    30、口蜜腹剑哥奴小人得志忧心忡忡子寿大人伤神
午后,张九龄正在中书省处理公文,忽闻皇上召见。他不敢怠慢,慌忙整了整官服,便急急忙忙赶至宫中。
此时,唐玄宗正倒背双手在便殿之上度着方步。
“臣张九龄叩见皇上。”
“张爱卿不必拘礼,平身吧!朕闲来无事,找你来是想和你杀两盘!”
原来皇上不过是想和自己下棋,张九龄高悬的心总算落了下来。皇上这些年殚心竭虑处理政事,身心疲惫,自己应该陪皇上好好散散心。但他近来也发现,皇上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渐渐滋长了骄傲怠惰的情绪。不愿再为国事操心,追求起享乐的生活来。想到这里他不禁忧心忡忡。
高力士摆好棋盘,唐玄宗和张九龄君臣二人摆开阵势,一递一着,对弈起来。
半日过去,明皇连输两盘,龙颜有些不悦,起身推开棋盘。
高力士低声道:“你这个张九龄,就不会让皇上赢两盘?”
张九龄实话实说:“皇上既然让臣来作陪对弈,臣就要尽心尽力,不可弄虚作假。如为了阿谀圣上而臣曲意奉迎,那样圣上赢棋还有啥乐趣?”
明皇思忖道,这张九龄敢于直谏,不曲意奉迎,对朕倒是一片忠心。可他是头不知转弯的犟驴,不会讨朕的欢心,有时也令人心烦讨厌。
“算了,不下了。张爱卿!”玄宗忽然道。
“臣在。”
“朕有一事相商。”
“皇上有事尽管吩咐,臣一定尽力!”
“国事繁忙,尔虽尽心尽力,但一人毕竟不抵二手。朕想清静无为,再提一位宰相,尔觉如何?”
“能多一人为皇上分忧当然好。但不知皇上意中何人?”
“吏部侍郎李林甫如何?”
李林甫,小字哥奴,与大唐皇帝一脉相承,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第五代孙。若论其辈分,李林甫还比唐玄宗李隆基高出一辈。他初为千牛直长,开元初,靠其舅舅功臣姜皎的帮助,迁太子中允,后宇文融引为御史,现任吏部侍郎。他性沉密,多猜忌,城府深阻,能阴中人。
张九龄早就看出李林甫不是正路人,犯颜直谏道:“宰相之地位,关系到国家之安危。李林甫素寡学术,其题尺奏章都由手下的郭慎微、苑咸代为起草。且一向阴险狡诈,口蜜腹剑,妒贤嫉能。陛下如果拜李林甫为相,臣恐异日为社稷之忧!”
这李林甫虽不学无术,却有一套溜须拍马的本领。他和宫内的宦官、妃子勾结,探听宫内的动静。唐玄宗在宫里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他都先摸了底。等到唐玄宗找他商量什么事,他就对答如流,简直跟唐玄宗想的一样。唐玄宗听了挺舒服,觉得李林甫内圆外方,既能干,又听话,比张九龄强多了。
唐玄宗本来很尊重张九龄,可这会儿一听就发火了,厉声道:“危言耸听!难道朕什么
事都得听你的吗?”
张九龄伏地叩头道:“陛下不知臣愚,使待罪丞相,事有未允,臣不敢不尽言。”
高力士也道:“天子大权不可以让他人掌握。李林甫权势咄咄逼人。一旦他大权在握,朝臣之中有谁还敢议论政事!”
“大胆!”玄宗听后更不高兴,越发火了。
高力士见状急忙叩头谢罪,说自己是一时头脑发昏,口出胡言,罪该万死!
高力士是皇上极宠信的宦官。他尚且如此害怕,自己还有什么办法呢?张九龄无奈,只得告退。
回到家里,张九龄一直烦躁不安。
想当初,自己初任宰相;恰遇安禄山入朝奏事,便对待中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
胡也。”果然,安禄山任平卢节度使,兼柳城太守、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时,不遵守军令,以致损兵折将,在讨伐契丹时失利。此罪按军法不能不杀。边境守将张守珪把他解送到长安,奏请圣上斩首。可唐玄宗不听劝谏,却说安禄山挺能干,欲赦免他。
张九龄遂拱手奏曰:“穰苴出军,必斩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张将军说的有理。禄山不宜免死。”
唐玄宗有些不耐烦,终未准奏。还是赦免了安禄山。
安禄山性情残忍,狡诈多智,善于揣度人意,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百计谀媚,又多出金钱收买其身边人,对过往的使者也不放过。御史中丞张利贞为河北采访使,安禄山暗中加以贿赂,以结私恩。张利贞入朝后一再称赞他,极力为他美言,因授任营州都督、平卢军使、顺化州刺史。更加受到唐玄宗的青睐,
想到这里,张九龄忧心如焚,当晚夜不能寐,预感到日后大唐必生不测。
不久,阴险狡诈,口蜜腹剑,不学无术却长于拍马溜须,的李林甫被拜为黄门侍郎兼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加赐银青少禄大夫,登上了相位。从此,李林甫权倾一时,声势显赫。虽然是与张九龄同时为相,但深得唐玄宗宠信,实际是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日朝庭议事,李林甫对玄宗谏道:“凉州都督牛仙客以吏治见长,在理财方面,也很有点办法。可提拔为相。”
张九龄听了急忙谏曰:“此人乃边隅小吏,目不识丁,一向专横跋扈,无德无才。若担此大任,恐不合众望。”
为自己当宰相的事,李林甫早已把张九龄恨得咬牙切齿:“皇上,像牛仙客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人选。张九龄不识大体也。”
听信了李林甫的诽谤,唐玄宗觉得张九龄越来越讨厌,遂一锤定音:“二位不必相争。李爱卿,就依你之见,提牛仙客为相吧!”
张九龄无奈,想起一事,又道:“皇上,襄阳孟浩然,德才兼备,诗名天下,可纳朝中为仕。”
李林甫听了心有不悦,哼!这孟夫子仗着能写几句酸诗与张九龄过从甚密,根本不把老夫放在眼里,遂有意作梗。他眼轱轳一转,笑曰:“孟浩然诗名虽高,却无吏治之策,是个书呆子。他只会游山玩水,不可朝中为仕也。”
张九龄还要争执,唐玄宗似乎累了,有些厌烦:“彼善诗,朕亦素闻此人之名,很欣赏他的文采才思。只可惜他中怀怨望,恐非用世之器。不过此等小事,就由二位爱卿决定吧。”
圣上宣布退朝后,李林甫趾高气扬一甩袖走了。张九龄闷闷不乐。他感到,李林甫这厮还把持着吏部,掌控百官选补,实权在握。孟浩然进仕之事恐怕难成了。
31、游终南山寻经问道访翠微寺静心向佛
    “浩然兄,我有个好去处,想不想一起去玩玩?”王维故作神秘状。
“我也正想散散心哩!上哪儿?”
“终南山。”
“终南山乃道教名山,去拜拜老子,岂不一大快事?”孟浩然笑了。这些天上书无回音,他心里焦急。正想好好放松游玩一下。
两人高高兴兴骑了马,又约了王昌龄,不一会儿三人便到了长安城外,加速直奔终南山而去。
今日天公作美,太阳从厚厚的云层里钻出来,给西北大地送来了些许温暖。难得阳光明媚。九曲回转的黄河支流曲江之上,粼粼的波光托着江上的一艘艘舴艋小舟。岸边,婆娑的树影下,一个个发髻高挽翠钿摇曳的丽人三五成群,正在江边嬉戏。好一派秀美的景色。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武功,东至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三人顺石阶盘道,蜿蜒而上,来到山门前,只见两侧有钟、鼓二楼,对峙相望。
王摩诘崇尚佛、道二教,对这里很熟悉,介绍道:“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据传,周康王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所以,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于是楼观成了‘天下道林张本之地’。”
王昌龄指了指楼观台:“这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
孟浩然举头仰望,果见楼观四周紫气缭绕,叹道。“难怪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
“是啊,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唐太宗更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对楼观道特予青睐。”王维道。
孟浩然不禁又叹曰:“佛、道二教教博大精深,吾当效法矣!”
“圣上亦如此,何况吾辈乎?”王昌龄也道。
山门西侧不远处有一石砌泉池,内有一石雕龙头吐水不断,泉水清洌无比。
王维侃侃而谈:“这儿唤作‘上善池’,相传元至二年,周至发生瘟疫,无药可医,死者无数。当时楼观台的监院张志坚,晚上作了个梦。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泉水一眼,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可治民疫。’张监院醒来后觉得很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前寻找,果然在西边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张监院忙令人取水给患时疫的道士饮用,两个时辰后疫病神奇般地痊愈了。消息传出后,远近百姓都来取水治病,时疫遂退。三年后翰林学士赵孟瞓来此游览,闻听此事十分惊奇,遂索纸笔大书‘上善池’三字,取《道德经》‘上善若水’之意。如今每逢庙会,香客仍争饮此水以祛病延年。”
孟浩然叹息着:“善哉,奇也!”
“还有更神奇的哟!”王昌龄笑了:“经台的西边有化女泉,是老子教训弟子徐甲之处。传说老子西游途中将一具白骨点化成英俊少年徐甲。抵达函谷关后,老子将七香草点化成美女考验他,徐甲经不住诱惑,刚要有所动作,被老子用手一指,立即现出白骨原形。幸有尹喜为其求情,老子方又点化白骨为徐甲,并用拐杖怒触地面,美女遂化成一眼清澈的泉水。”
“为人遇诱不惑,难啊!”孟浩然感慨系之。
三人拾级而上,一片蓊郁青翠、苍劲挺拔的古柏映入眼帘。
王昌龄又道:“这古柏总共九株。当地群众尊称为‘楼观九老’。其中有一棵树传为老子当年系牛所用,被称为‘系牛柏’。西南隅还有三棵,树上结瘿酷似三只昂首展翅、活灵活现的苍鹰,人称‘三鹰柏’。”
不一会儿,来到老子墓,墓为椭圆形,冢方丈余。临观遗址,有一种肃穆感。三人屏住呼吸,平心静气,恭恭敬敬地一一行过三叩九拜之礼。
礼毕,王维问:“浩然兄刚才说佛、道二教博大精深,欲效法之。这附近还有个翠微寺,兄愿去否?”
孟浩然击掌道:“此议甚好。天色还早。我等去了翠微寺,佛、道二教都参拜到了,岂不善哉?”
三人即翻身上马,朝终南翠微寺奔去。
这翠微寺不大,可名气不小。当年唐高祖在终南山太和谷修太和宫,后废弃。唐太宗为避暑重新修建,改名翠微宫。后舍为寺,即翠微寺。
天上下起了小雨,有香客来拜,翠微寺主持空上人当然高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