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近在咫尺的娇美面容,邵震宇突然感到自己有些意乱情迷。
“震宇,你怎么有白头发了?”夏妍皱眉道。
“啊?最近太累了,有多少?”邵震宇疲惫的一笑,的确,最近压在这位中国人名解放军军备整编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肩上的担子的确有些过重了。
“七、八根呢,我来帮你拔掉好不好,还有,震宇,你现在看起来好憔悴呢。”夏妍伸手抚摸着邵震宇明显消瘦了很多的面颊,语气关切地说道。
“好啊”邵震宇微笑道。
“来,坐下”夏妍让邵震宇坐在自己面前的沙发上,伸手在邵震宇的头发中寻找起白发来。
“对了,震宇,你最近……震宇?”太过疲劳的邵震宇刚刚入座,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夏妍无声的拿过一条毛毯,轻轻的盖在了邵震宇的身上……
自2006年台海战役后,中国进一步加快了军事现代化的过程。在台海之战后爆发的西方对华经济制裁更直接导致了中国国策的转轨,将国家工作中心由“经济建设”调整到“以一切手段缓解民族危机,维护国家安全”的中国政府正式将军事工作摆到了一个自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6年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运作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备整编委员会同时成立。出乎外界预料,身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被公认为中国军内少壮派势力领袖的令羽中将并没有出掌负责全军整编,炙手可热的“整军委”。而是出任了相比之下冷清的多的战略运作部部长。
“整军委”成立当日,中国中央军委主席胡松波签署命令,正式任命军委副主席江泪上将为“整军委”主任。原任北京军区空军代司令的邵震宇少将由少晋中,担任江泪的副手,具体负责“整军委”的日常工作。
在21世纪,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武装力量之一。但和它那总兵力高达253万人的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他那臃肿的行政机构和数目巨大而技术水平落后的武器装备。
在负责军队整编的机构正式挂牌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机构改革和陆、空军的整编工作被划归了“整军委”。
“整军委”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就是全面削减解放军的文职官员和军官数量,两者都遭遇了军内军官,尤其是削减数目最大的校官阶层的强力反弹。但在江泪这位军内头号大佬的强力支持下,邵震宇通过降低将校军官退役年限,积极配合地方解决军人再就业等措施,硬着头皮顶风而上,大规模的“精官简政”。但是,即使有江泪这样人物作为后盾,该项工作依然举步维艰。更是让邵震宇为之焦头烂额!
与此相比,同样邵震宇负责的,陆空军常规力量的军事现代化及训练改革工作进行的则要顺利的多。无可否认,中国人民解放军常规部队的以自己的边境为最大军力投送距离的范围内的作战能力世界第一。但长期以来,解放军一直缺乏支持军队远程作战的技术和后勤力量。为了实现“打赢国家战略需求的各类战争”的全新战略目标。在邵震宇的主持下,中国空、陆两军展开了全面的军事现代化建设。
作为空军系统出身的青年将领,邵震宇对于中国空军的现状及其软肋有着全面的了解和极为清楚地认识。
虽然经过了15年的长期建设,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强大苏式战斗机机群”的中国空军在装备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装备的系统性、训练水平、尤其是后勤保障和作战理论上,中国空军和世界先进空军依然有着较大的差距,有着太多的课需要补。
空军整编的第一刀就砍向了空军的后勤系统,虽然中国空军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先后装备了歼—10、歼—11(苏—27SMK)、歼/轰—11(苏—30MKK)等先进战机,最先进的歼—10A(在歼—10基础上强调隐身性的双发大改型,后正式定名为歼—12)也于2006年正式定型,并开始小规模装备部队。但在作战部队已经开始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后勤保障部队的装备水平却还停留在20世纪7、80年代的水平。
举个例子,在中国和俄罗斯达成了引进苏—27系列战机的协议之后,俄罗斯方面提供给中国的相关图纸足足有8节火车皮!这就意味着,习惯于看图维修的空军地勤部队,在每个装备有苏—27的机场都要备齐全部的图纸,在战机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在这浩如烟海的图山中找出自己需要的那一张,来进行战机的维修,这将会是怎样的低效率!所以,西方媒体不断报道的“中国空军先进战机事故不断”绝非空穴来风!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国内唯一的国营软件开发公司——中国国家软件集团曾专门派员和空军联络,提出了为空军开发新型的战机维修电子图板系统,以实现空军战机维修工作的“无纸化”。但这一仅需耗资3亿元人民币即可完成的工程建议竟然被空军高层以“经费不足”为由婉拒。以至于在空军送别该公司谈判代表的晚宴上,刚刚得知空军在训练中由于维修保养不利又摔了一架苏—27的中软首席谈判代表,面对着满桌的山珍海味,怒骂了一句“你们就是拆下来一个机屁股,也够我们为你们开发出这个系统了,真是败家子”后拂袖而去!
在进入21世纪后,由于军内的“反贪风暴”,军内的财务工作开始逐步透明化,合理化。一些后勤开发项目开始逐步立项,在邵震宇执掌空军整顿大权后,这一过程更是大大加快!大笔的经费拨向了空军的后勤系统,以“新型战机无纸化维修系统”为代表的各种先进的后勤保障用软/硬件装备的开发被摆在了空军装备建设的首要位置。到2007年末,中国空军的后勤系统在装备和人员培训上都发生了飞跃式的跨越,真正达到了一支现代空军的要求。
在进行后勤系统的改造工作的同时,中国空军的理论建设也开始趋于成熟。在2007年开始下发空军全军阅读的《空军建设指导纲要》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为了“打赢现代化局部战争,实现歼敌于国门之外的诉求”,中国必须建设一支高强度、大力度、具备持久打击能力的空军。“积极发展具备中国特色的战略战术作战思想才是真正掌握制空权的最佳保障”。
为此,空军的战术编组将由原有的单一强调“国土防空”,改为“
第一, 国土防空,保障国家领空安全。
第二, 搭配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对敌后方战略目标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
第三, 掌握战场制空权,保障地面部队及海军舰艇编队有效发挥战斗力。
第四, 必要时,对敌国土发动战略轰炸。“
同时,在武器装备的发展上,中国空军将自己原有的“有什么装备,打什么仗”更改为“打什么仗,装备什么武器”。由强调“以劣胜优”,改为强调“以优胜优”,大力进行空军装备的更新换代。
但,虽然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的28年中,第一次将军费开支增加到了占政府财政收入的35%的程度。而且,由于本人来自空军的出身背景,在军队整编工作中,无论是经费还是人员,邵震宇都对空军采取了相当大的倾斜政策。甚至因此引起了陆军的强烈不满,但空军若想全面换装,经费仍显捉襟见肘。
面对这样的难题,邵震宇真正展露了他过人的智慧。
在空军武备的更新过程中,邵震宇将空军机载武器的更新改造摆在了首要的位置上,而非外界一致认为的战机更新。空军集中有限财力,重点进行了对中/远程空空导弹、新型格斗弹、战区外发射精确制导武器的研发。同时,大力进行对原有的老式导弹和无制导炸弹的改造,通过加装新型传感器等方法,将其改装为具备有限精确打击能力的新型航弹。
同时,大力进行“隐身/反隐身”技术的开发,通过为老式战机涂装新型涂料,来增强其隐身能力。
在空军的最基础装备——战机的更新上,邵震宇更是展现了极为灵活更是极为高明的手腕。通过协调空军的几个主要的装备提供商的关系的手段,在经费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对空军主战装备进行了更新。
作为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空军战机生产基地,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的历史可谓辉煌,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中国第一架超音速战斗机歼—6、中国第一架两倍音速战斗机歼—7……在沈飞的历史上,有着中国航空业太多的第一!
但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由于设备老化,技术人员流失,最主要是由于沈飞高层的思想僵化和经济体制的限制。沈飞的科研生产工作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滑坡,在1979到1992的十年间,除了一个一改再改,改无可改的歼—8系列外,沈飞竟然在没有为中国空军和海航研制出任何一种先进战机!要不是有苏—27国产化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沈飞几乎都要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了!但是,即使得到了这个机会,沈飞的表现也依然让人失望,在沈飞的歼—11生产线上,唱主角的竟然是沈飞雇用的俄罗斯工人,而沈飞自己的工人一旦走上生产线,结果只有一个——次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地处四川的成都飞机制造公司,在沈飞踟蹰不前的10几年里,成飞却在歼—7系列的改良和号称“东方战隼”的歼—10的严法中全面开花,硕果累累,更在中国空军的下一代战斗机的开发计划中成功击败了沈飞,获得了歼—10A的开发项目。
面对沈飞、成飞两大巨头的压倒性优势,西飞、哈飞、南飞、贵飞等其它飞机制造企业不得不另辟蹊径。西飞重点进行歼/轰—7的改进,哈飞将主要精力投放到了直升机的开发研制上,南飞集中精力进行电子战飞机的研制,最惨的是贵飞,传统市场逐步萎缩,又拿不出新的拳头产品来投入市场!
在空军整编过程中,邵震宇旗帜鲜明地“抬成压沈”,空军采购的重点集中到了成飞的歼—10和歼—7F。而沈飞的歼—11和歼/轰—11则被挤到了第三、第四的位置。
生存的压力迫使沈飞不得不对自己的组织、科研、生产进行大手术,加大对熟练工人的培养,并集中精力开发具备短距起降能力的“13号工程”。
同时,贵飞开始承担部分歼—7F的生产任务,以缓解危机。并继续承担空军新型教练机的生产任务。
而南飞和西飞开始被逐步改建为中国的特种作战飞机生产基地。在空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特种飞机”的研发和装备工作被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由于经费因素,除了在西飞、贵飞开始批量生产全新的电歼/轰—7E和电运—8型电子战飞机外,中国空军还对相当数量的老式的强—5、轰—6和部分早期型歼/轰—7被改造后承担起反雷达、电子压制等支援任务,同时,中国空军的加油机群和预警机群开始快速扩大。时至2008年初,中国空军的装备改/换装过程初步完成。
全新的中国空军的战斗机规模由3400架缩编为不足2000架,并基本构成了“轻—中—重型”,“高—中—低技术水平”的装备结构。
作为空军王牌的最新重型战机歼—12因为造价昂贵,仅仅装备了北京军区60架。而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总数多达600余加的“苏”系列机群在经过更换和歼—12相同的矢量发动机、换装新型相控阵雷达,加装隐身涂料等改进后继续作为中国空军的主力。
而历经20载研发的“东方战隼”——歼—10在邵震宇的大力关照下,提前完成了350架的生产任务,并作为中国空军中型战机的主力,继续改进生产。
为了弥补空军装备数量上的巨大落差,有“米格—21最成功改型”之称的歼—7F作为轻型廉价战机在贵飞和成飞投入高速生产,并以每月50架的速度交付空军。
在这次空军换装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条是,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全面研发。在短短的一年内,中国空军中定型和确定购买意向的无人驾驶飞机型号达7种之多,为中国在不远的将来建设一支“无人空军”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而被邵震宇摆到了与装备更新同样地位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对空军军事训练的全面改良和加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中国空军的训练事故率居高不下!但同时,空军的战术素养也开始明显提高。
庞大的工作量让邵震宇的身体状况一直处于极度的疲劳之中,直到今天,在自己的恋人面前。他终于可以难得的放松一次了,他,睡着了……
第四部 铸犁为剑 第六章 整军经武(下)
(更新时间:2003…7…8 22:20:00 本章字数:5499)
有着“天下第一陆军”美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陆军部队,是一支拥有着极为辉煌历史的英雄部队。自1927年8月1日我军发动南昌起义,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我军基本上就是一支以步兵为主体的陆军部队。著名的“小米加步枪”就是这支军队历史最好的写照。
一位参观了中国军事博物馆的老将军在离开时曾经发出这样的豪言:“解放军陆军从来没有被任何人打败过!”
在这支军队的历史上,有着25000里长征的悲壮,有着8年抗战击败数百万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的辉煌、有着以“小米加步枪”战胜800万美械装备的蒋军,解放祖国大陆的光荣、有着在世界第一高原全歼入侵西藏的印度“大胡子兵”的骄傲、有着在珍宝岛痛击图谋染指中国东北的苏联“老大哥”的荣耀,在建国的头30年里,这支军队以其无可挑剔的表现证明了自己“天下第一陆军”的地位。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西元1979年,20万中国陆军越境进入越南,担负起打击忘恩负义的弟子越南侵略者,保卫祖国西疆安宁的神圣使命。这次战争的惨胜让中国军界不得不开始从新审视自己,连年的政治动乱和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让中国陆军这柄屠龙利刃明显少了几分“傲视天下”的锋芒。
1991年的海湾战争,给了中国军方前所未有的震动。时任主力野战军副军长的江泪在当年年底检阅所在部队编成下的主力“红军团”训练后,曾满怀信心的询问该团团长:“如果你们团在伊拉克,面对美军,坚守3个月怎么样?”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中国军队头号人物的江泪还清楚地记得,当时那名脸色黑红,浑身充满东北男子的朴实之气的团长在长时间的犹疑后艰难做出的回答:“首长,面对那种攻击,我们……我们连3天都守不住!”和回答后面对自己的质问那满面的泪水!
自此,和世界军事强国之间的巨大差距便成为了悬在中国军队,尤其是中国陆军头上的“达莫克利斯之剑”。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陆军通过裁军、缩编,为部分主力部队全面更新装备以增强部队的机动及战备能力。
在这次整编中,中国陆军已将大约100个师缩编为大55个师,许多师级单位降为旅级。到2006年台海战前,中国陆军已经改编为一支由24个野战集团军,47个机动师和43个机动旅,包括30万快速反应部队,整体水平已经提升到了世界80年代中期水平的“半机械化”的陆军部队。
2006年爆发的台海之战,虽然战争的整体情况不尽如人意,但其中成功的一面却让中国军队中长期存在的发展方向的争端宣告结束。解放军陆军在江泪、邵震宇的主持下,以“建设一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陆军部队”为目标,开始了中国陆军历史上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整编。
在新世纪初的反贪风暴中已经的备受震动的解放军中、上级军官层,在这次整编中再一次首当其冲,成为了整个工作的重点。
为了降低军官比例,尤其是将官数量,解放军通过了全新的《军官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