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队靠拢。
蒋超英中校发现了正向南败逃中的日军本队残余诸舰,在测算过敌我航速差后,调整了突击队航向,由向东北改为正东,并下令舰队加速到20节。这样,突击队7艘巡洋舰就可以从日舰本队前2000码左右横向通过,舷侧火力可以发挥到最大,而日舰则只能动用少数火力还击,这便是所谓“抢占T字横头阵位”。
日军打头的“比睿”、“金刚”先遭厄运,清军突击队转向右舷的总共12门210毫米主炮和21门150毫米速射炮的强大火力全部集中在这两舰身上,轰击持续了25分钟,直到清军突击队远离了日舰,超出火炮射限才暂时罢手。
就在这25分钟里,“比睿”舰的上层建筑被打得稀烂,舰首断开,滑入海中,舰身被烈火浓烟紧紧包裹,直至全舰烧毁,才于十四时十六分沉没,舰长樱井规矩之左右少佐以下二百八十六人无一生还。“金刚”则在弹药库爆炸后向右舷倾覆,即使如此,清军炮弹仍不断落在其翻过来的底壳上,直到沉没为止。
与此同时,清军本队的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也没有闲着,305毫米和210毫米主炮相继轰响。“巨弹所中,樯倾楼倒,铁碎钢裂,骨肉飞溅,以至舰体断折,水兵欲弃舰逃生而不可得,随船沉之旋涡没入海底。”
标准排水量水吨,速度仅12节的三艘小炮舰摩耶、鸟海、爱宕很快成为清军舰队正餐后的小甜点,连同总共三百零三名舰员一起被炮弹炸碎。
日军本队残剩四舰由标准排水量1502吨的“大和”舰率领,拼了命向南逃去,然而,无论是巡洋舰大和、武藏、海门还是大型炮舰“扶桑”,没有一舰速度超过13节,而清军本队中速度最慢的战列舰“定远”、“镇远”也能开到14点5节,突击队的“风”
级巡洋舰最大航速更可达到21节,日军根本没有成功逃脱的理由。
十四时二十分,清军突击队完成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后,向日舰本队左舷拦腰冲去,遭到敌军舷侧火力的拦射。日军最后一艘大型战舰——标准排水量水量吨、配备4门240毫米主炮和200毫米炮塔装甲的“扶桑”号炮舰发挥了重要作用,犹如人之将死前的回光返照,连续两发240毫米炮弹击中突击队旗舰“疾风”号,弹片飞进指挥塔,重伤清军突击队司令官蒋超英中校。“疾风”舰长杨天止少校立即接过指挥权,下令升起令旗:“各舰右满舵,与敌舰平行对射。”
“龙威”号上的刘步蟾见“扶桑”凭借装甲重炮,嚣张一时,为减少突击队的压力,命战列舰队对“扶桑”齐射,而装巡队则集中攻击敌殿后的“海门”舰。
十四时二十五分,清军战列舰队的第一次齐射削去了“扶桑”的主桅和指挥台,两分钟后的第二次齐射砸烂了其左后的一门240毫米装甲炮塔,三分钟后,使用九三式穿甲弹的第三次齐射将“扶桑”送入了海底。
一切那么简洁而有效,战列舰主炮集火齐射的威力,决不是那些吵吵嚷嚷的速射炮可以比拟的。
十四时四十分,装巡队使用305和210毫米主炮解决了排水量?吨的老式铁骨木壳巡洋舰“海门”号,于是,曾经浩浩荡荡开出佐世保军港,并制造了“仁川神话”的联合舰队至此仅仅剩下了“大和”、“武藏”两艘单薄的巡洋舰。
“快结束了。”
萨镇冰站在总司令身边,手中的望远镜已经交给了一名参谋。
“这才刚刚开始。”
刘步蟾应道,手搭在军帽帽檐上,凝望着被硝烟战火污染后的天空,似乎已经看到了下一场战争的情景。
“到那时候,对手会强大得多,而我们则要变得更强,直到超过我们的老师。”
萨镇冰随着总司令的目光望向天空,若有所思。
突击队七艘巡洋舰终于完成了转向,并将速度减为13节,以便增加火力接触的时间。
事实上,屠杀性的轰击进行了三十分钟,“大和”、“武藏”由军舰变成蜂窝,再由蜂窝变成火炬,燃烧殆尽后又彻底解体,分裂成几个扭曲而畸形的部分没入水中。
它们本可以投降,清军也可以选择俘获它们。
但是双方都选择了不同的路。
投降,多么可耻啊,那些死去的军官和舰员也许是这么想的。
那么中国人是怎么想的呢?
“都已经打成那个样子了,留着又有什么用呢。”
战后有位不愿意透露的姓名的舰长如是说。
“刘总司令的意思是全部击沉,不留一艘浮在海面上的日舰。”
也有人这么说。
最为流行却也从未被证实的说法是:“刘云总参谋长点名要求击沉‘大和’、‘武藏’两舰,为的是打击大和民族的自尊心。”
无论如何,决定朝鲜战争最后结局的大东沟海战终于在刘步蟾满意的表情映衬下落幕了。
四小时的激战过后,大日本帝国联合舰队几乎不复存在,全部八艘装甲巡洋舰中的六艘送给了水藻和鱼虾作大厦,全部十艘巡洋舰中最具战斗力的五艘化为废铁烂木,七艘炮舰中能远洋作战的四艘粉身碎骨,总计损失战舰十五艘之多,另有两艘装甲巡洋舰重创。舰员伤亡达4056人,其中绝大部分阵亡。
清军的损失在巨大的战果前简直微不足道:沉没、重创轻巡洋舰各一艘,伤亡336人。
从今日——1894年8月5日——开始,日本海军不再作为一支对中国舰队有威胁的力量而存在。
朝鲜半岛上的战局也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11:50
T5
T4
T3T2T1B4B3B2B1
J11J10J9J8J7J6J5J4J3J2J1
J12
J13
大东沟海战形势图之三(向上为正北)
说明:清军本队先(右舵左转)向东转,日军本队跟着急向东(左舵右转)转向,双方成战列线对轰。
松岛(J1)先被击沉,之后严岛(J2)、桥立(J3)、千代田(J4)相继被击沉,余下战舰企图逃脱(左舵向右)向南,被清军突击队阻截,清军本队在后奋力追击,
13:45
T5T4T3
T2
T1
B4
B3
B2
J13B1
J12
J11
J10
J9
J8
J7
J6
J5
V8V7V6V5V4V3V1
大东沟海战形势图之四(向上为正北)
说明:日舰本队残余遭到清军突击队和本队的两面夹击,领头的比睿(J5)、金刚(J6)和殿后的摩耶(J11)、鸟海(J12)、爱宕(J13)先后被击沉。
14:20
T5
T4
T3
T2
T1
B4
B3
B2
B1
J10
J9
J8V1V3V4V5
J7V6
V7
V8
大东沟海战形势图之五(向上为正北)
说明:清军本队追击中击沉日舰扶桑(J10)、海门(J9);突击队回转180度后,从日舰本队左侧突击。
14:45
V8
V7
V6
V5
J8V4
J7V3
V1
大东沟海战形势图之六(向上为正北)
说明:清军突击队再次转向南,追上日舰本队之残余,将残敌全部歼灭。
至15:10,战斗基本结束,日本方面有15舰被击沉,重创两艘。
清军方面一艘巡洋舰被击沉,一艘巡洋舰重创
第二十三章 计划
1894年8月10日,夜,大清帝国京师。
帝国的实际掌权集团——“次谋部”正在总参谋长刘云的府邸内召开常务会议,这样的会议,平时每周召开两到三此,而在战争期间几乎每天都开,从这里产生的决策影响着整个帝国的战略和运转。
次谋部会议上很少有废话,一切围绕效率进行,会议室简单的布置倒也与此相配。
府邸内廷一间普通的厢房内,安置了几盏简陋的电灯,正中摆一张长长的橡木餐桌,四边十几张有靠背的樟木椅,墙壁上有挂地图用的钩子和横条。一面墙边靠着几个黑板架,黑板架下面的一张几案上摆着绘图笔、粉笔、小木棒、粉擦等简单的文具。另一面墙边置了四个玻璃大立柜,装满文件和书籍,其中一个立柜上摆着的一座黄金自鸣钟是这屋里惟一的装饰品,这钟原本为英国公使祝贺光绪亲政时所呈献,光绪在京师政变后作为奖赏之一把它赐给刘云,刘云把它摆进次谋部会议室,使它有机会成为帝国无数秘密的见证者。
这天,那浮刻着马车和中世纪小市民形象的自鸣钟又在默默聆听橡木桌边传来的说话声。
27岁的外交大臣次官张志高正在报告外交部方面的情况:“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今晨委托英国公使传信,要求与我国谈判,另,俄、美、法公使今日均发出照会,提出愿意调停中日争端,结束朝鲜战争——”
“外交大臣曾纪泽向翁总理请示,翁总理命我与总参联络商议后给他一个对策报告,明天内阁会议时呈上,所以今天我们就要作出决定。”总理大臣次官文易接道。
刘云双手相握在桌子上,环顾众人道:“大家对此有什么意见?”
“现在不可能谈判!”陆军大臣次官何新上校叫道,“大东沟一战我们虽然大败日本海军,但是如果不在陆上给予他们无法承受的重创,他们决不会按我们的要求签定条约。”
“而且在平壤一线,日军占据有兵力上的优势——”总参情报处处长朱涛少将接着说,“据今日北方军团钟司令官的电报,日军连日来不断进行侦察性攻击,就在昨日还以骑兵一个联队向平壤东北的新成川我军阵地袭扰,有切断我军补给线的企图。另外,除8月3日登陆的第七师团分散在釜山到汉城间的要地防卫补给线外,其他四个师团及禁卫第一旅团均集结在平壤周围。综合其他情报分析,日军是在准备一次大规模进攻,目标可能是一举攻占平壤,改变陆上战场态势,以便为谈判增添筹码。”
“这样正好。”说话的是桂林陆军学院出身的总参作战处处长,文质彬彬的杨正金少将,此时他起身走到墙上悬挂的巨幅朝鲜地图前,拾起几案上的小木棒指指点点:“日军已经失去了制海能力,他们如果不及时撤退,一旦我海军能够完全封锁朝鲜海岸,十几万日本陆军官兵就将失去可靠的补给,从而成为我军盘中之餐。当前我军在平壤已经集结了禁卫第一师之第一、第二旅和禁卫第二师全部,两个禁卫海军陆战团,按编制员额计四万五千余人,另外,从禁卫补充预备军中调发的五千预备役部队也已经送到平壤补充损失,减去开战以来陆军的损失人数,正好满编制员额,这样的兵力加上强大的火力和充足的补给,完全可以守住平壤不失,但是——”
杨正金手中的木棒端头从地图上的平壤一带移开,点在了标着“汉城”的大圆圈上。
“守住平壤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我军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争取在朝鲜半岛上歼灭尽可能多的日军,最大限度削弱日军防卫本土的能力,从而迫使日本政府满足我们所提出的要求。为此,作战处制订了‘灭丰’作战计划,准备在汉城以南日军设防松懈的牙山实施登陆,增加攻击点,与北方军团一起将日军一部合围在汉城一线予以歼灭。拟将禁卫第一师直属队及第一旅共一万六千余人作为首批登陆部队,8月20日上陆;第一批后续部队拟订为禁卫第四师之第十、第十一旅,9月1日登陆;第二批后续部队定为步兵第一师全部,9月10日登陆。以上部队计五万四千人,统编为南方军团,以第三补充预备师为补充预备队,拟定军团司令官为禁卫第一师师长丁介云少将。同时,继续向平壤方向增兵,禁卫第三师第七旅和禁卫骠骑旅拟8月22日前抵平壤;禁卫第三师直属队和第八、第九旅,以及正组训中的禁卫第五师全部,拟在9月3日前抵达;步兵第二师拟在9月10前开到元山附近。以上部队相继编入北方军团,仍由钟夏火少将指挥。具体的作战意图是,北方军团先以一个旅加强其他部队切断日军元山集团和汉城集团的联系,然后组织主力集群南下突破日军汉城集团的前沿,将敌军向南压迫,另以一部防御平壤,防止敌元山集团抄袭我军后路。与此同时,南方军团分兵北上,从南面堵敌退路,实现战略包围,力争围歼日军第三、第六师团大部于汉城一带。之后,北方军团主力返攻元山,争取歼灭敌元山集团第五、第八师团及近卫第一旅团所部。”
“这样一来,北方军团的压力是不是大了点?既要在平壤顶住敌元山集团的攻击,又要与南方军团合围敌汉城集团,应该考虑到有限的兵力和司令官的指挥能力吧。”陆军大臣次官何新插了一句。
杨正金不紧不慢地答道:“计划调给北方军团的总兵力按编制总计达到十三万人,另外还有两个补充预备师的五万预备役部队专供北方军团补充损失之用,兵力上应该不成问题。况且,我军可以加强对朝鲜海岸的封锁,使日军的援军和补给无法上岸,敌军就将越战越少,越战越弱,北方军团的压力自然大大减弱。让钟夏火一个人同时应付两个方向上的作战的确有些吃力,所以总参已作出决定,特派禁卫教导旅旅长吴贝年准将担任北方军团副司令官,专门负责元山方向上的作战。还有问题吗?”
“没有了。”何新摇摇头。
“那么,正如杨处长所说,”刘云稳坐不动,平静地说,“我军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包围并歼灭朝鲜半岛上赖着不走的十余万日军,在这一陆上战斗结束之前,任何实质性的谈判都不可能进行。但是,列强即然找上门来要调停,那就不能不给他们点面子,况且,谈判也可以迷惑对方,让他们以为可以用和平手段取得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而不愿下决心撤出在朝鲜的部队,给我们提供将其全部歼灭的机会。海军当前的任务是支援陆军发起‘灭丰’作战,提供护航和滩头火力准备,待登陆场巩固后,则改为封锁朝鲜海岸,阻止日军向朝鲜半岛输送兵力和补给。而在海军能够彻底封锁朝鲜海岸直至日本重要海港之前,谈判是必不可少的烟雾弹,是我们能够全歼五个日军精锐师团的前提之一。所以,文次官明天可以明白地告诉翁总理,我们接受谈判的建议,但我们暂时谈而不判,用最苛刻的条件让他们无法接受,同时又不断用无足轻重的小小让步来维持谈判的进行,一个字,拖。”
文易点点头,翻出两张纸片,并排铺在桌上,先举起一张道:“大家听听,这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一,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二,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三,赔偿军费二亿两白银。四,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五,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存货。六,为保证中国履行条约,日军暂时占领威海卫。我以为,我们对日本提出的谈判条件,其实可以参照马关条约来制订。”
刘云直截了当地说:“文易,废话就免了,你一定拟好了谈判条件吧,快念。”
文易忙拿起另一张纸念道:“中方谈判条件要点。一,日本承认朝鲜为中国属国。
二,同意在中国帮助下恢复琉球王国的独立地位,并承认琉球王国为中国属国。三,割让对马、壹歧岛以及包括吐葛喇列岛在内的大隅海峡以南诸岛给中国。四,赔偿军费一亿两白银。五,中国租佐世保为军港,租期九十九年。六,中国军民船只可在日本各港口自由停泊,日本全境各海峡、水道对中国军民船只全面开放。七,中国货物在日关税最高不得超过2。5%,允许中国臣民在日本各地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物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存货。八,中国臣民在日本享有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