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帝国(月兰之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血帝国(月兰之剑)- 第4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到这里,布朗上校总算放下了手中的教鞭:“谁还有问题?”

众将面面相觑,交头接耳,却没人举手提问。

布朗向会议桌那一头叉手以待的杰利科点点头:“那么就请司令官训话。”   

第一百九十六章:启航!命运的对决!(三)

美国西海岸,西雅图港,美国海军最新锐的“爱达荷”号战列舰。

主甲板下的司令官公务舱中,须发皆白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官本森上将接过副官呈上的电文,稍一浏览,即刻撑案而起,激动地吩咐副官:“快,通知罗宾逊将军和各分队指挥官,尽快到我这里开会。”

一小时后,阿拉斯加军团司令官威尔…罗宾逊中将,第2战列舰中队司令施罗德中将、以及两支巡洋舰分队、三支驱逐舰队的五位指挥官,相继走进这间被办公桌、文件柜、小黑板和简易钢架椅挤得满当当的狭窄舱房。

待众人到齐,本森起身宣布:“总统命令我们,立即发动阿拉斯加战役,把日本鬼子从我们的国土上驱逐出去。”800小说网 

小小的船舱里,极短暂的沉寂之后,骤然爆出一片激烈的,兴奋的,欢快的,甚至夹杂着口哨声的响亮掌声。

本森微笑点头,将刚刚接到的电文递给大家传看,电文在一双双白手套间,在斗志昂扬的谈笑与叫好声中迅速传递,没过几分钟,又回到了本森手中。

“这么说来,东亚联合舰队的主力应该已经开到印度洋去了,英国人要头痛了。”精明强干的施罗德中将耸肩评论道。

罗宾逊中将摊手接道:“大英帝国皇冠上的宝石,约翰牛们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让他们跟中国猴子好好玩去,我们正好有机会去收拾那些更下贱的日本猴子。”

“好了,现在不是关心那些动物的时候,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将要面对的敌人。”本森挥挥手,对着黑板上早已挂好的战区地图讲解起来。

“根据那些一贯不确切地情报。截止8月底,日本陆军和海军在阿拉斯加主要占据了三处据点——阿留申群岛东部的乌纳拉斯卡岛、阿拉斯加湾以西的科迪亚克岛,以及阿拉斯加湾以北的基奈半岛。主要补给基地为乌纳拉斯卡岛的荷兰港,科迪亚克岛的科迪亚克港,以及基奈半岛南端的格雷厄姆港。”

“敌人在以上三处据点的驻军,总兵力估计在1万人以上,其中科迪亚克岛驻有超过5000人,乌纳拉斯卡岛,超过3000人。基奈半岛,2000到3000人。”

“支持这些驻军的海军舰队,是以日本北部以及勘察加半岛各港口为基地地所谓北海方面舰队,通常兵力为四到六艘装甲巡洋舰,四到八艘防护巡洋舰,以及若干艘驱逐舰。非常情况下,可能会得到四到六艘前无畏型战列舰的支援。”

“如果东亚联合舰队确实是在全力进击印度洋,应该不可能调出更多的兵力投入这条次要战线。就算敌人真的加强了四到六艘旧式战列舰,也不足以对抗加强有爱达荷号的我军舰队。”施罗德中将信心十足地分析道。

的确,作为开战后才姗姗完工的新墨西哥级三号舰,标准排水量三万二千吨,最大航速二十一节,装备4座三联装14英寸(356毫米)主炮且主装甲带最厚达13点5英寸(343毫米)的所谓“超无畏型”战舰“爱达荷”号,对上那些一万多吨、最大航速十七八节,主要装备2到3座双联装12英寸(305毫米)主炮且主装甲带最厚不超过12英寸地东亚联军旧式战列舰,想来。就算以一挑四,甚至以一挑六。恐怕都是砍瓜切菜,不在话下。

何况施罗德的第2战列舰中队本来就编有8艘前无畏型战列舰:三艘舰龄不过八九年“康涅狄格”级。两艘舰龄十年左右的“弗吉尼亚”级,以及三艘1904年以前竣工的“缅因”级。其中“康涅狄格”级和“弗吉尼亚”级采用两级主炮配置,不但首尾各安装1座双联装12英寸主炮,还在两舷安装总共4座双联装8英寸(203毫米)二级主炮,康涅狄格级更是罕见地使用12门7英寸(178毫米)速射炮作为压制轻型舰只的副炮——而不是先前各级战舰惯用的6英寸(152毫米)速射炮。

仅凭这8艘旧式战列舰,施罗德就有把握与6艘舰龄相当、各装有3座双联12英寸主炮的华军“瑞祥”级战列舰打个平手。

除了以上9艘战列舰,此时集结于西雅图的第2舰队即阿拉斯加攻略舰队主要兵力还包括:第1巡洋舰分队的2艘“切斯特”级新型侦察巡洋舰。第2巡洋舰分队地“皮特斯堡”号大型装甲巡洋舰和2艘“哥伦比亚”级大型防护巡洋舰。第1驱逐舰分队的8艘“卡辛”级千吨型驱逐舰,第2和第3驱逐舰分队各8艘“保尔丁”级700型驱逐舰。以及水机母舰分队地“木星”号、“丹佛”号、“德梅因”号3艘改装水机母舰。

预定运载罗宾逊中将阿拉斯加军团的26艘运输船早已整装待发,待命于两百公里外温哥华港地加拿大海军“温哥华”号、“魁北克”号轻巡洋舰也随时准备中途加入攻略舰队。

万事俱备,只待令下。

在摩拳擦掌、急欲一雪前耻的施罗德等人催促下,本森上将终于丢开电文,背手下令道:“现在我命令,明早9时整,舰队全体出港,任务——向科迪亚克岛航进并发动登陆作战!”

太平洋的另一角,英属新赫布里底群岛(今瓦努阿图)维拉港,港外,晴空万里,碧水轻波,港内却是黑烟滚滚,钢林铁岛,一支飘挂米字旗的舰队正要自此出航。

其中一艘桅顶高挂中将旗的战舰上,中等个头、面貌平凡的皇家海军西南太平洋舰队司令官乔治…布莱恩爵士,正叼着他心爱的烟斗倚立于舰桥一侧地飞桥上,亲眼检视他麾下那一艘艘有着响亮名号地战舰,喷吐浓厚的煤烟,整队启航,踏上新地征途……   

第一百九十七章:潮起!钢铁的咆哮!(一)

潮湿的热带雨林中,方圆数公里的平阔场地上,数百具螺旋桨同时嗡响,北洋重工大马力引擎扇起的劲风,无情地卷刮着周围的尘渣与虫蚁。

跑道一侧,被裹挟着引擎废气的大风吹得啪啦作响的草棚下面,一位年纪在四十五六岁上下、帽檐上镶有蓝色翅纹的陆军中将,正毕恭毕敬地向一位不过二十四五岁年纪、身着黑底金镶纹禁卫军制服、肩披紫金绶带的年轻中尉解说着什么。

“……这边第7和第8侦轰炸联队的六个中队五十四架轻轰炸机,将在邻近基地六个中队七十二架战斗机的掩护下,集中攻击吉大港周围的目标;那边第52重轰联队的四个中队三十六架重轰炸机,将与其他基地的另外四个重轰炸机中队分批攻击加尔各答附近的目标……”

青年军官听着听着,突然摘下军帽,拢在腰间,点头向那中年将军致谢:“明白了,非常感谢,真是不好意思,耽误游司令官这么多时间。”

那位游司令官——华军陆军航空兵第三航空集团司令游缓中将——反倒愈发恭敬起来:“为皇储殿下服务,就是为皇上服务,殿下不必客气,有问题尽管问。”

这相貌堂堂、举止优雅的青年正是当今帝国法定皇位继承人,先太祖开宏武皇帝长子——刘平。

两个多月前,就在刘平为自己在决定国运的大战时期无事可做而愤愤不平之时,一道女皇御笔签署的敕令突然而至,特命他为大本营驻印度方面军联络官,并授近卫军中尉军衔。

得悉这一消息后,储妃朱馨以“受不了南洋潮热天气”为理由,要求独自回国。刘平没有挽留她,事实上,婚后的第三个月起,两人就莫名其妙地陷入了一种“冷战”状态。对此感到厌烦的刘平巴不得能“自由”一段时间。

两个月来,刘平游历于南洋各地,会见军政官长,检阅驻军,体察民情。足足过了一回太子爷的瘾,直到一星期前才回到印度方面军司令部所在——新加坡,随即被方面军司令长官邓简大将“请”往缅甸前线巡阅,昨天刚刚抵达这座临近印缅边境的新建航空基地。

一到这里,正赶上驻扎在此的第三航空集团所部即将发动对英印目标的大规模突袭,刘平以“巡阅专使”身份受到集团司令官游缓的邀请,一起出席出击仪式。

与出击地官兵们一并饮下盛在青瓷小杯中的南洋米酒。刘平没有多说话,只是默默目送大家登上飞机,发动引擎,将那些神奇的、巨大的铁鸟次第驶上跑道。

飞行帽,护目镜,丝质围巾,散发亲切机油气味的引擎。黑黑白白地仪表盘,帆布或木片的蒙皮,机翼间交错的钢丝与支柱……眼前的一切,都曾是刘平固执坚持过的理想。
 。800xiaoshuo。
如果……早已没有如果,刘平觉得,自己的命运早在出生的时候就被无可更改地注定了,乘空飞行地简单梦想。在帝国的皇位传承大体之前,无聊得近乎可笑。

刘平还记得,皇姐,也就是女皇陛下,当初是这么训导他的:“如果皇储因为飞行的爱好出了什么事情。会给大家造成很大的麻烦,朕与太后更是会心痛得不得了,所以——请自重。”

剥去了理想的翅膀,刘平只能安静地呆在地面,以羡慕与失落混杂的心情,目送承载着他梦想地人们,迎风升空。向着无边无际的碧空云海。看似自由地翱翔远去……

“这之后,陆海军大部队都要动起来了。殿下,您正在见证的,是帝国战争史上最大规模进攻战役的开幕式。”

看天发呆中的刘平听到游缓这么一说,脸上稍稍添了些神采,点头道:“是啊,应该说是决定国运的一战,我们一定要打赢,对吧?”

“我们一定能赢——无论付出多大的牺牲。”游缓斩钉截铁道。

说话间,一名军官快步走到游缓身边,附耳低语几句,游缓点点头,旋即转向刘平:“殿下,有专线电话打到司令部找您,好像是宫里地人——请跟这位黄副官过去吧。”

刘平依依不舍,又抬头看了一眼天空中成百架战机编队出击的浩荡盛况,无奈地轻叹口气,回身再次向游缓致谢,便跟随那名军官急步走向机场一侧的丛林深处。

京师新华宫,大本营第一会议室,覆盖了整面墙的巨幅印度战区作战地图前,总参谋部作战处长苏三岭中将手执长长的教鞭,正为包括女皇陛下在内地大本营扩大会议成员报告战况:

“游缓的第三航空集团和马恒明的第五航空集团,今晨起拟出动五百余架次飞机,对吉大港、因帕尔、达卡、加尔各答等地目标展开连续突击……”

“北翼战线,宋兴的第21集团军,以3个轻步兵师配属印度国民解放军一部,约6万兵力,正分三路渡过钦敦江,计划穿越海拔两千多米的阿拉干山脉后,包抄围击敌北线补给中心——因帕尔。另以第158步兵师为基干组成雅鲁藏布支队,约2万兵力,正从钦敦江上游穿越帕特凯山脉,计划抄击位于藏印、缅印三角地带的丁苏吉亚等地,夺取该地域建于雅鲁藏布江(由中国西藏转入印度境内后被英印方面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的铁路设施。”

“南翼战线,刘海桥地第31集团军,以4个轻步兵师配属印度国民解放军一部,约8万兵力,正分批渡过加拉丹河,拟分三路围击敌南线补给中心——吉大港……”

讲到这里,苏三岭放下手中地教鞭,转向会议桌另一侧的海军参谋长严复上将:“接下来请严参谋长报告海军执行I作战地状况。”   

第一百九十七章:潮起!钢铁的咆哮!(二)

严复起身取过苏三岭放下的教鞭,在地图左侧广阔的蓝色部分上指点起来。

“袁锋中将的侦察部队,昨日已通过马六甲爱海峡,前出至安达曼海,现正经由安达曼群岛北部驶往孟加拉湾。”

“梁书铭上将的机动部队,昨日亦通过巽他海峡驶入印度洋,现正绕过苏门答腊岛,向预定截击阵位开进。”

“萨镇冰大将亲领的主力部队,昨日从新加坡港启航,今日已顺利通过马六甲海峡,前出至安达曼海,正跟随侦察部队开往孟加拉湾。”

“马升宇上将的支援部队和登陆部队,昨日从仰光港陆续启航,现已驶入孟加拉湾,正向预定登陆地域航进。”

“何凯中将的警戒部队已于昨日前顺利完成四道潜舰警戒线的布置,四道警戒线分别是:孟买港外,阿明迪维群岛和拉克沙群岛到印度西海岸之间,马尔代夫群岛北端到印度次大陆南端之间,锡兰海峡。此外,还有一道机动警戒线,将在9月5日前完成在孟加拉湾中部的部署。”

“凌翼中将的基地航空部队,尚奉命隐伏于缅甸沿海各基地,暂不参与陆军航空集团的作战,养精蓄锐,以待决战——以上,我的报告完了。”

点头示意严复落座后,稳坐于椭圆形会议桌一端御座上的千桦略略转头朝向总参情报处长苏蒙新:“参情处报告一下吧,英印方面是什么情况?”

苏蒙新应声而起,展开手上的文件夹:“是——首先报告英印方面的动向。据本处8月底汇总的情报,英属印度境内共驻有20到24个步兵师,另若干骑兵旅和独立守备营等单位。总兵力40到50万人,大部分军官职务由英国人担任,而绝大多数士兵都是印度土著。其军官来源复杂,以各类预备役军官和提前毕业的军校学员为主,与经过长期锻炼地我精锐军官团无法相提并论。士兵则强迫各封建土邦贡献,或在直属地征发、雇佣,来源更加复杂,民族、信仰、习俗各有不同,且文化程度不高,大多训练不足。作为殖民地被奴役的对象,尤其缺乏战争认同感,士气不易维持。”

“不过,经过上百年的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以印度土兵为主体的英印军队仍不失为一具有效的战争机器,尤其是在据守有利战线,执行补给充足的防御作战时。据悉,在印缅边境梯次展开的英印军当在12到15个师之间。装备最为精良,训练亦最为充足,且背靠铁路交通线,补给方便,并充分利用近几个月的战线沉寂期。占据有利地形,修筑了大量坚固工事。我军要穿越缅甸西部渺无人迹的数百公里绵密山林进攻以逸待劳、设防坚固的敌人,将面临难以克服地重重困难……”

“英印军的航空力量,自七月份遭到我军强力扫荡后,已主动放弃了印缅边境上制空权的争夺,大部撤回印度西部整补,估计其陆海军各部已恢复到各类作战飞机约300架的规模,其中可能有一些先进地截击战斗机和远程巡逻机。”

“至于协约国驻印度洋的联合舰队,6月份以来不断得到新锐兵力补充,粗略估计。至8月底,其主要作战舰艇已增加到各型战舰三十艘以上、战巡五到六艘、舰队航空母舰三到四艘、其他巡洋舰十五艘以上、驱逐舰七十艘以上的庞大规模,尤其可以确认的是——对方在无畏型战舰数量上压倒了我军。以上…

千桦挥挥手,示意他落座。

“杨总理,您认为提拉克和甘地领导地印度国民解放军能够在先期的作战中发挥多大作用?”

主持涉外事务委员会、同时也是直接负责印度国民解放军事务的战时内阁总理、五元老之一的武仁公杨正金,只在座位上向女皇陛下微微点了点头——这是他独有的特权。不紧不慢应道:“臣以为。作用有限,对印度地攻略。虽然可以说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但如果没能在军事上具体地体现出我方的优势,打出一两场精彩的决胜之战,这后面的政治操作就形同无源之水,无根之草,势必难以为继。”

“这样也好,反正缅甸方面军先期的作用不过是拖住印缅边境的敌军,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印度方面军的登陆作战,对吧?”

杨正金顺势接道:“皇上英明,但最具决定作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