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逐鹿- 第3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淮南到江东,盛大的送葬队伍,项羽夫妇葬礼的规模隆重程度有目共睹。如此一来,越国的一番说法可信度就大大提高,让人不由地不信。

一时间对汉王刘邦的指责和仇恨一浪盖过一浪,越王尹旭则被称赞为有情有义,宅心仁厚之人。对比清晰,天下有目共睹。

随着项羽和虞姬的遗体运回江东,楚人心中的悲伤再次被点燃,从淮南到江东全都沉浸在一片愁云惨淡之中。楚人心念项羽者甚多,现在尹旭相救项羽,又如此隆重处理身后事,让楚地百姓很满意和感激。加之本身就处在越国的统治之下,现在更是感恩戴德,归心忠诚。

还有许多青壮年要去参军,更有甚者前往洪都请愿,请求越王发兵,参与征讨刘邦,为项羽报仇。一时间楚国故地群情激愤,民怨沸腾,当然全都是针对汉国的。

一切都按照预料的那样发展,尹旭在路上听到消息,很是满意,安心地返回洪都。

………………………………………………………………………………

听到这个说法时,汉王刘邦怒不可遏。毫无疑问,这是被尹旭摆了一道,很惨地摆了一道。

明明是汉越两国联合起来对付西楚国的,现在变成了是他刘邦一个人背信弃义,卑鄙可耻。尹旭还以救命恩人和正义代表的身份自居,显得那样的高尚。至于项羽走投无路自刎,越国也是有责任的,但是现在完全推卸到了汉国一边。

现在完全可以肯定,尹旭来淮水北岸的目的,竟然有如此深意。有些事情想要否认已经难了,毕竟汉国撕毁和谈盟约,偷袭楚军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天下皆知。已经先入为主地,对汉国产生了不良印象。

与西楚国作战的主要还是汉军,越国并未有太多和楚军交战的,就连桓楚也被说成是汉国奸细。越国出兵淮南是为了营救西楚国。理由是那么的冠冕堂皇。却让人难以反驳。毕竟汉越当时是秘密结盟,尹旭似乎防着他,并未签订任何可以作为证据的盟约。

加之尹旭收养了项羽之子,还加封为楚王,如此厚待,并且厚葬项羽。明明都是一些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事情,可是天下人却不这么看,成了收买人心的好手段。又有西楚国诸多将领出现发言,很容易放人相信。

越国完全站在了一个道德制高点上,完全坑了汉国。现在可以这样说。越国是做了婊子还立了牌坊,重要的是人家成功了。汉国在这件事情上,可以说是黄泥巴落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虽然没有多少实际利益上的损失。但是在道义上却是广受指责,对于汉国的形象和下一步的行动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而越国则是不费吹灰之力,名利双收,将楚地民心尽皆收复,还博得美名,得到天下颂扬,不经意间成为最大的赢家。

到了现在,刘邦算是完全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和尹旭结盟就是一件蠢事。在他眼里,尹旭比自己高尚不到哪去。只是人家做的滴水不漏,每次都将自己算计进来。对此刘邦是恼怒异常,却没有办法,这会子只能是干着急。同时心中也生出一丝不满和疑惑,此事是张良一手主导的,难道这些问题,张良就事先就没有注意到吗?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张良知道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刘邦带回来淮水岸边的最新消息时,他已经预见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没想到果然就出事了,毫无疑问。汉国有被算计了,而且算计的很惨。

张良处于一种深深的自责中,很多事情虽说是越国方面太狡诈,可实际上也是自己没有考虑周全,以至于越国落入现在的这样不利局面。可是现实就是如此。有时候也是多有掣肘,顾及了一边。疏忽了另一边,也是无可奈何。

张良长叹一声,微微闭上眼睛。事已至此,想要阻止已经不能,现在到底该怎么办才是事情关键。怎样才能将汉国的损失降到最低,才能消除此事带给汉国的不利影响……

同时张良也有些疑惑,为何越国的指责和说辞之中绝口不提韩信和彭越呢?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现在张良已经有些神经质的敏感,毕竟这些人都不是善主,因此绝对不能调运清新,一分一毫的线索都不能放过。尹旭做事情想来滴水不漏,此二人是否是有意而为之呢?让张良不得不慎重思考,小心应对了。

………………………………………………………………………………………

山南水北为阴,淮阴城就是因为在淮水以北而得名。

淮阴乃是齐王韩信的故乡,自从当年离开家乡奔前程之后,韩信就很少回过淮阴。还是在几年前,彭城之战前想要回乡报恩和接走爱妻。

可惜那一次韩信扑空了,失望地离开了,也担忧了好多年。此番率军出征,来到淮水之畔,再次有了回故乡的机会。

韩信这是绝对的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当初是以汉军大元帅的身份回来,已经让人羡慕不已。而这一次则是以齐王的身份回来,裂土封王在这个时代是最大的荣耀。现在韩信成功了,当他回到淮阴的时候,得到了无数人的崇拜。

可是韩信心里并不痛快,身份的荣耀并未带给他太多的欢乐。毕竟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有些虚名就看的不是那么重了。何况他心里还有更为重要的人和事,此番回到淮阴故乡并不是炫耀自己有多么成功。

也许当年很在意,但是现在已经不怎么在乎了。他之所以回来,就是抱着一种侥幸,想要看看亲爱的香凝是否回来了?或者从这里是否能得到些许香凝和漂母的消息。至少来看看和香凝患难与共生活过的地方也好。不过睹物思人,触景生情,难免伤心!

回到故居,房舍已经破败不堪,显得已经很多年没有人居住了,香凝没有回来过,或许她不曾有机会回来。一想到这里,韩信心中就一阵阵刀割之痛,徒增一片伤心。

已经好几年了,多方寻找,可是一直未能有香凝和漂母的消息。虽然对不同的人选各有怀疑,可事实上并没有证据,因此完全无从下手。

韩信是个重情义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并未淡忘对香凝的情谊,反而这份感情和思念日渐的深沉了。这也是为何刘邦赐婚之时,他拒绝接受的一个很重要的缘故。

站在故居之前,很长时间,韩信都不愿意离开。脑海之中浮现出当年和香凝一起在这里渡过的快乐时光,一动不动,许久之后才是一声叹息。

离开吧!这里虽然是故乡,可是留给他太多的无奈,思念,担忧和叹息,留在这里似乎也没有多少必要了。到了这个地步,韩信已经心灰意冷了,想要离开这个伤心地。

可是就在韩信即将离开的时候,一个淮阴本地人跑了过来,交给一封帛书。看过帛书内容之后,韩信陡然间为之色变……()

第五九五章进退失据

楚汉时期的巴蜀不仅仅是那一片平原,包括了整个秦岭以南的巴山蜀水。

盖因为刘邦被册封为汉中王时,额外向项羽申请了天府之国的领土,正是凭此,刘邦才得以发家致富。

不过现在看来,当年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当越国大军进入巴蜀的时候,所有的土地全都落入了越军手中。汉越西部国界线也直接推进了到了秦岭山脉!

秦岭虽然群山连绵,山高路险,道路不通,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可以称之为天险。可是现在汉国人没有丝毫的安全感,尤其是对手是越国人,心里更是忐忑不安。

最初的时候,人们所知道的秦岭通道只有栈道。不过自从韩信开始,多了一条陈仓小道,事实上却是越王尹旭告知的。

也就是说越国人最先得知秦岭之中其他的通道。此事也不足为奇,毕竟当初的秦国元老李斯、尉缭和章邯都是越国,凭着秦国人几百年来对秦岭的熟悉和探索,知道几条密道似乎不足为奇。

正是因此,才让汉国人提心吊胆。他们不知道越国人除了陈仓小道之外,是否还有别的通道!会不会出现越军突然越国秦岭,出现在关中的情景。

大山以北就是汉国的关中之地,关中对于汉国的意义不言而喻。肥沃富饶,物产丰富,是汉国崛起的一个基地。汉国的出资几乎全都是来自关中的支持,大量的汉军将士也是出自于关中。彭城之战失败以后。萧何尽发关中男子才得意让刘邦稳住阵脚,东山再起。

因此关中对于汉国非常重要,若是没有关中后勤支持,汉国只怕是支持不了多久。不止如此。还有一个战略上的考虑。要是关中丢失了,汉国的国土便只剩下河东,中原,以及淮泗的一部分领土。

越国将会从东南两个方向包围汉国,淮南和荆楚一带越军本来就虎视眈眈,若是再据关中而东出秦关,汉国将会面临万劫不复之境地。

因此关中对汉国实在是太重要了,绝对不容有失。否则汉国也就完了。

此番联合对付西楚国,争夺的焦点主要放在了梁楚九郡。本来汉军还妄图攻占淮南,可惜被越军抢先一步占领淮南。如今基本上形成了两军沿着淮水对峙的局面,越军堪堪不过八万人。汉齐梁联军有七十万,联军却不敢轻举妄动,实际上也无法渡过淮水向南一步。

同时背后还有一个巨大的隐忧,那就是关中。而越王尹旭很清楚,淮南这边越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守卫尚可,进攻是万万不行的。

因此他早就将注意力转向了别处,比如巴蜀和荆楚。

声东击西是惯用的手段,趁着刘邦的注意力在淮水。无法过多估计关中。汉军主力也尽数东出,关中那边防守薄弱。可以说是个绝好的机会。

而越国在巴蜀则已经暗中集结了七八万兵力,又有英布这等名将坐镇。行事也就方便的多了。因此在尹旭出发往淮南前线的时候,一封密令早已经飞速送达巴蜀英布手中了。

就在英布紧锣密鼓地做准备的时候,一山之隔的关中,萧何则是无比苦恼。

身为汉初三杰的萧何,对汉国的意义之大不言而喻。虽然不能向张良一样陪在刘邦身边出谋划策,也不能向韩信一样率军征战四方。但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认萧何的价值和对汉国的作用,若是没有他稳定后方,刘邦如何能在前线安心作战?

若是没有萧何打理内政,源源不断地送来粮草物资和兵员,前线的刘邦早就喝西北风饿死了。萧何作者最简单的事情,起到的却是最基础,最根基的作用。

留在关中这几年,萧何一直无比忙碌。经过他苦心孤诣的一番经营之后,秦末战争对关中的创伤总算是恢复了。如今的关中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富饶安定,使得汉军东征之路后顾无忧,而且还有着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

萧何的付出着实不找,尽管汉王看不到,他却一直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几年的付出和艰辛之下,两鬓已经霜白了。

本来汉军不断取得的胜利让他很是欣慰,也轻松了不少,灭掉西楚国对汉国而言是一件好事。可是偏偏又出现了一个越国,尤其是越国攻占巴蜀之后,萧何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完全处在一种担忧之中。

萧何乃是刘邦的心腹,他很清楚韩信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是怎么来了。如今越国就在山的那面,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过来了。这让他忧心忡忡,颇有几分枕戈待旦的意味。

汉军出征与西楚国最后一战之时,汉王刘邦特意送荥阳送来诏命,提醒他小心防备越军。这让萧何的压力更大了,这些年为了对付西楚国,几乎将关中的兵力抽调一空,关中防务是一片空虚,造成的压力着实不小。

萧何肩上的压力着实不小,不过还是按照汉王的吩咐,小心防备。巴蜀栈道成功重建,如今可以往来的也只有一条陈仓小道。准确地说是汉国方便只知道这一条路,至于是否还有其他通道就不得而知了。

秦岭山脉绵延,有无数的山口,总不至于每个地方都派军队驻守起来。因此即便是关中汉军枕戈待旦,却也是被动无比,有可能辛苦半天,却起不到丝毫作用。

这才是汉军最大的悲哀,是萧何最大的悲哀!

今日接到消息,项羽在淮水边自刎而死,对西楚国的作战是胜利了,似乎可以松一口气了。可是得知越国的一番作为之后,萧何之后汉国这次是被坑了,而且坑的很严重。

那么汉王下一步打算怎么办呢?萧何很关心这个问题。作为汉国丞相,负责调运粮草物资,对于国家大军的动向自然是需要了如指掌的。

同时心中也隐隐某种期盼,希望汉王及时归来,帮助自己守卫关中。

……………………………………………………………………………

身在淮水岸边的汉王刘邦也是焦虑不安,越国的指责让汉国处于一个很不利的位置,刘邦对此恼怒不已。

现在必须要尽快解决对汉国不利的舆论,不止如此,西楚国已经灭亡,汉国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了,必须要做出下一步的安排。

汉国的敌人自然是越国无疑,可是要直接和越国开战似乎有些……对此刘邦还是有些顾虑,有些犹豫。因此联军暂时还停留在淮水岸边,没有做出进一步的调动。

可是大军就这样驻扎每日消耗的粮草是非常巨大的,若是长久不作战,也是要出问题的,因此必须要做出一个决定来。

因此刘邦召集了属下的几位重臣前来商议此事,希望能够尽快拿出个办法!

“目前的局势你们也知道,诸位爱卿想想办法!”刘邦的情绪有些低落,火力也少了很多。

“汉王,索性直接渡江与越国人开战吧!”樊哙是个急性子,越国人的在此事上的做法已经让他恼怒不已了。早就想要直接和越国开战,出一出心中的恶气了。

“现在我们七十万大军集结于此,一道淮水拦不住我们的脚步。听说淮南的越国守军不足十万人,我们有与指责一战的实力!”

就连曹参就表示赞同出兵,足可见汉军之中军心所向。

“是啊,七十万大军渡过淮水,横扫淮南不是什么难事。项羽都挡不住我们的兵锋,更何况是越军!”

对此很多人表示赞同!

对此刘邦有些犹豫,但是心中也微微有些心动了,若是趁着这个机会一举击败越国自然是最好不过。只是能否成功,出兵之后会出现怎么样的后果,都让他很担忧的。故而不敢贸然行事,做出决定。现在被群臣这么一说,心理面又再次动起了心思。

不过见到张良一直站在一百,默不作声,脸色也颇为阴沉,刘邦问道:“子房先生,你以为如何?”

张良这才道:“淮南越军的实力可并不比楚军差,章邯未必不如项羽。楚军之所以败得如此之快,是因为没有准备,骤然间遇到袭击。而越国则是严阵以待,注意力高度集中,情况完全不一样。何况对方现在还有淮水这道天然屏障,开战能否成功还不好说,即便是取胜也是惨胜。

何况现在楚地百姓受到越国蛊惑,全都相信了谣言,越国有民众支持,很多事情都方便了许多,对我们并不是很有利。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不知道齐王和梁王是否愿意继续出兵?”

一个问题说到了问题关键,韩信和彭越是否愿意继续出兵?若是没有他们,单凭汉军的实力,刘邦并没有几分底气。何况张良也提到了,淮南越军的实力是何其强大,贸然行事根本不可能取胜。

难道就要这么放弃吗?汉国现在真有些进退失据了。刘邦有些不甘心,或许该问问韩信和朋友的意思!()

第五九六章条条小路通关中

彭越委婉地拒绝了刘邦,表示梁国大军不会在此时继续渡淮水和越军作战!

与越国和对付西楚国并不一样,灭楚之后,梁国可以得到实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