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起-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到了渤海太守甄俨、长史牵招的热烈欢迎。

    局面大好之际,内部却生了分歧。

    故治中从事李历认为,已经将韩馥次子韩昭送到安全之地,他希望返回故乡赵国,李家是大家族,没法完全一走了之。

    故别驾从事关纯道:“昔日你最反对投靠袁绍,如今却要背离我等?”

    “事既至此,如何能返回?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故长史耿武,巨鹿人,“云台二十八将”耿纯之后,与东汉朝廷休戚与共,反对袁绍极为坚决。

    潘凤:“总共就万人,分开就弱了力气,谁走我跟谁急!”

    李历:“那我便与公子暂留渤海。”

    留在冀州拥众?亦或是逃到青州或幽州去?作为冀州人,到青州当然安全,可就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漂浮之萍,这也是几人分歧焦点。

    刘子惠:“分头行动,我与耿君面见青州刺史刘备,潘都尉、李君、闵君留在此处安顿家眷,如何?”

    潘凤:“带上我族弟潘宫,他与刘青州有旧。”

    。。。

    袁绍夺冀州,从事赵浮带军北上常山与刘虞、公孙瓒密谈,刘子惠、耿武东来青州对刘备也是大好事,尤其潘宫还是自己故吏。

    刘子惠说:“袁绍夺韩方伯之冀州刺史,凭借他的声望,应该很快能掌控局面。其人封赏官将文书,不以朝廷的名义,不以刺史的名义,却写着承制封拜,自以为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窃以为,袁绍若是忠于先帝,但先帝已去,如何分辨?若是忠于当今皇帝,由如何会举兵西向?”

    张飞:“袁绍承制诏拜,承得是哪门子制,承的是谁的旨意?”

    耿武:“承的是他自己的意。所谓汉贼不过如此。”

    刘备:“诸君所言甚是。”

    刘子惠:“桓、灵二位皇帝行党锢,所以士人不依附朝廷。现在皇帝幼弱,董卓暴虐,不能服众。以至于诸侯并起,互相征伐,巧取豪夺,短时间内国家难以安宁。正需要将军这样英勇善战的刘汉宗室,举起义旗,平定祸乱。”

    “天下糜烂,刘备为中山靖王之后,敢不为汉家天下肝脑涂地。”刘备突然想起什么,“子惠君是中山人?”

    “正是!”刘子惠取出族谱,两人略一比对,刘备是涿县陆城亭侯刘贞后裔,刘子惠是安险(安熹)县后刘应后裔,两人排了年齿,刘子惠年长10岁。

    刘备大喜:“原来是同祖兄弟,上好酒、上好菜,今日与几位兄弟不醉不归。”

    刘子惠、耿武亦喜,潘宫恭恭敬敬站起来:“属下敬君候一杯。”

    刘备:“坐下喝,今日无高低之分,别那么拘束。”

    酒过三巡,

    刘备说:“二袁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董卓拥有雍、凉强兵十数万。我只恨自己兵少将寡,屈居齐地,无能救助,让韩刺史和诸位兄弟受难,让苍生百姓皆受苦无已。”说罢满饮一樽酒,泪湿衣襟,分不清酒水和泪水。

    “我亦怨自己无能,无胆量。”耿武亦是一杯饮下,“当时若不是子惠兄、李历阻挡,我与关纯早就帅兵伏杀袁绍,哪里有如今这些事!”

    张飞:“说这些干嘛,来喝酒。”

    刘备忽然记起,历史上袁绍入雒阳,原本好像耿武、关纯已就是伏击被反杀,急呼:“不可!袁绍兵将精锐,士民多被四世三公、旷世孝子、党人领袖之名所骗与其通风报信!若是行动了,怕是已做了枯骨。”

    耿武:“说的也是,沮授、田丰、审配等皆投靠袁绍。”

    耿武、潘宫酒喝得猛,又有张飞做陪,不久就躺下了。

    刘子惠慢条斯理,倒不曾醉,两人登上高台。刘备只见月色朦胧,海天一色,不由叹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好诗。”刘子惠见左右无人,低声道,“窃为将军谋划:先高祖斩白蛇起兵,取关中、汉中、巴蜀为根本,征战数年,终有天下。王莽篡汉,光武先战于昆阳,后以河北为基石,遂有天下。高祖和光武,都是稳固根基,然后徐徐图之,才能一统。

    将军虽然地不过半个青州,兵不过数万。但却是朝堂所封的刺史青州,堂堂正正,以中二千石出任刺史,有节制地方的权利。

    青州东面是大海,北有黄河、济水之天险,西有泰山可驻守,唯有南面无险可守。青州物产丰富,有鱼盐之利,有铁铜矿石,昔日管仲治齐,齐桓公因此而为春秋霸主。若是做贸易,通过车辆和船运,可西通司隶、冀州、兖州,北通幽州,南抵徐州、扬州,此齐桓公、晋文公之资。

    现在所忧虑的,我想不过是青州黄巾和袁本初、臧洪。将军一向有善战的名声,又与公孙瓒、陶谦、甄俨有旧,将军可去信,联合他们,共同出击黄巾和济南臧洪、泰山应劭,济南一定,则西守历城、泰山,北收大河之南的平原,青州下辖的各个郡县,定然望风影从,如此青州可定,齐桓公之业可期。

    进而出兵冀州或兖州,规划天下。耿武、关纯、潘凤、李历等人皆能为将军所用,做讨伐冀州之先锋!”

    刘备:“备见皇纲失统,百姓流离,民生艰苦,天下割据,未曾不痛哭流涕。日间勤于政事、练兵习武,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欲申大义于天下,只恨德薄才潜,怕力有所不及。今日得兄长来投,大喜过望。”

第472章 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不悌() 
耿武欲回巨鹿举事,以争夺冀州。

    刘备制止他,表示虽然冀州人心不定,但魏郡太远,袁绍部下经过一年战争,变得精锐而强健。袁绍名声大,袁门故吏遍布冀州高层,冀州大族不少会偏向他。而且青州目前经济拮据,实在不适合发动大规模战争。

    刘备内心深处还有不得已的苦衷:现在,冀州并未完全归附袁绍,若刘虞、公孙瓒、刘备、韩馥旧部能够合力进攻冀州,多半能击败袁绍。及时不能完全击垮,至少能瓜分大半个冀州。

    可胜利之后怎么办?刘虞、公孙瓒、刘备之间很可能爆发严重冲突。不论是两个刘姓子孙动武,亦或是幽州军打幽州人,或者师兄弟相残,都是刘备极为不想看到的后果!

    刘备于是表刘子惠、耿武、李历、关纯、潘宫、潘凤、韩昭皆为青州刺史从事。拟留刘子惠、韩昭在青州,拟遣耿武兼领清河都尉、潘凤兼领平原都尉、李历为高唐令、关纯为平原丞,以抵挡黄巾为名,帅军争夺平原、清河。至于济南,臧洪与刘备之间互相都有犹豫,没谁愿意先动手。

    这种种打算,如果刘子惠、耿武、潘宫不能说服李历、关纯、潘凤、韩昭以及他们所率领的万余冀州百姓,都将是镜花水月。

    。。。

    刘子惠赶回南皮,对儿子刘子楠说:“韩方伯不走,我也不强迫他走。他不走比走好!他死比不死好!”

    刘子楠:“为何?”

    “我原本以为,袁绍意在光复汉室,所以当初竭力鼓动方伯起兵讨董。可袁绍不西向讨贼,却向东夺韩方伯之地,可见意在割据河北,走光武皇帝的老路。”

    “那我们走哪里?回中山归葬?”

    “笨蛋,乃公还没死!”刘子惠一巴掌打儿子头上:“你你忘记我们姓什么了?”

    刘子楠:“明白了,中山地近幽州,投靠光武之后,冀州牧刘虞?”

    刘子惠又一巴掌打上去:“乃公自付智谋,如何生了你这么笨的儿子!中山在刘虞公孙瓒与袁绍之间,必有大战,我们父子不善统兵,回去找死么?”

    “那还能投靠谁?兖州刺史刘岱?益州牧刘焉?荆州刺史刘表?”刘子楠接过父亲给的书信,“竟然是青州刺史刘备!父亲不会撞昏了头,他可是几人中名望最低的!”

    刘子惠又一巴掌打过去,这次儿子逃得快,没打着:“笨蛋,笨蛋就是笨蛋。过来让乃公打两下出出气。”

    刘子楠躲到门口,拉开门闩随时准备逃走:“不,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也怪我,之前只让你读儒书,读傻了。”刘子惠摇摇头,“韩非子说疑有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以今袁绍夺韩方伯之冀州,而朱汉打断方伯长子之腿,可见所谓不流血的禅让是不存在的!为父作为韩方伯旧臣,对袁绍已无价值,要升迁难于上青天!”

    刘子楠:“孔夫子不是说:尧见子丹朱不肖,而立舜。舜子商均不肖,而立禹。禹本欲传位于益,而其子启夺位,开始了夏之家天下。”

    刘子惠:“儒书就不要学了,这是韩非子战国策,你朝夕研究,白天则留心兵事,数年之后应有所成。

    还有,你与二公子相善,多敲敲边鼓。”

    。。。

    刘子惠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暂且说服了大部分人,但李历等数百人执意要归乡,刘备到南皮时,李历已走,只留下“他日有缘再见”等寥寥数语。

    刘备难免有些疑惑:“兄在冀州,虽然不算惬意,袁绍也许了实权县令。为何投靠青州呢?”

    难怪他疑虑,韩馥本不愿意起兵讨董,刘子惠屡次相劝,甚至因此被撤掉治中从事,从州刺史属下第一红人,割了头发,罚做扫地僧。之后兖州刺史刘岱以酸枣盟军威胁韩馥,韩馥这才加入盟军,重新启动刘子惠,并支持袁绍粮草、士卒。袁绍能入冀州,在外人看来,刘子惠是有功的。

    刘子惠:“鄙人本为治中从事,袁绍却任我为县令,既不是中枢的治中、别驾从事,也不是独当一方的郡守或都尉、校尉,可见袁绍心怀异志。”

    刘子楠低着头几乎要挖个洞把自己埋起来,二千石和一千石差距就这么大?父亲这个官迷!

    刘备点点头:“兄长有大功于袁绍,袁绍却用原本不得志的沮授、田丰,以及邺下大户审配等,可见他务求强大自身,不想兴复汉室。”

    刘子楠长吁一口,还好这个荆州刺史脑回路清奇,能跟父亲一条线。眼巴巴看着父亲,拉着他衣角,希望不要再吹牛。

    刘子惠:“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袁绍不尊皇帝就是不忠,夺盟友韩方伯之冀州就是不义,领冀州刺史后串通黄巾杀害本州士民就是不仁,害死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就是不孝,与弟弟袁术开战就是不悌!”

    刘备:“还请兄长作文一篇,就以‘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不悌之袁本初’为题,刊登于青州报,印发四海!”

    刘子惠咬着牙道:“好!”

    刘备大喜:“令郎仁善、忠直,这个性格不善于谋略或统兵,对取信、治理百姓却是助力!可一面在州中学堂读书,一面在胶州为令吏,过几年为州从事,之后外放县长、内为御史,累官不失去州郡。”

    刘子惠年长大喜:“明公知我心意。”

    回去路上,刘子楠依旧疑惑:“父亲只做了州从事,亦千石,何喜之有?”

    刘子惠心情尚好,这次没打儿子:“为父是为你欢喜,你以为那学堂是什么,那是青州书院!郑玄为山长、卢植刘备为荣誉山长!往日太学是关中第一学府,如今太学没了,青州书院就是关东第一学府。

    君候之子和官、将的杰出弟子也在其中读书,你要能表现杰出,就是君候之弟子,郑玄、卢植徒孙,乃是嫡系中的嫡系。而且过几年你为从事,为父不得外放郡守?”

    “要是君候成不了事,这或许就是最大的错误!父亲为何如此相信君候能力?还劝告李、耿、潘家投靠青州?”

    “哼!你以为袁绍想效仿光武皇帝据河北,刘虞就没这想法?战略方向被摸透了,刘幽州有突骑、乌桓鲜卑胡骑、有名将公孙瓒,没五到十年,袁绍休想统一河北!

    到那时候,君候可不止占据青州!

    何况我们姓刘,有得选么?李历他们尚且可以投靠袁绍、袁术,累官不失州郡、都尉,二袁能信任我等?”

第473章 第一次经济危机() 
刘备遣王斌、赵云走海路,绕过臧洪防守的济南国,向耿武等运输大批兵甲粮草和各类器物。

    耿武,潘凤等人率领的万余冀州人,已挑拣士卒二千余,兵虽然少,但不少是老卒。对青州军无疑是重要的补充,尤其刘备的妻子王荣、女婿赵云都是冀州人,这支队伍更像“还乡团”。护东夷校尉府衙的计划是将青州冀州流民分散加入冀州兵,再加入少量幽州兵、青州兵,补充扩编为5营、五千人,由耿武、潘凤、赵云分统。

    然而,这一切有个巨大的问题:没钱!

    与雒阳贸易的中断,不仅导致青州缺钱,也导致青州、海东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粮食、手工制品暴跌,民间工坊、船队、马帮、田庄等出现至少数十亿的三角债等呆账、坏账,也导致静海钱庄面临挤兑压力!

    很显然,这是世界第一次生产过剩造成的经济危机。

    应对这类危机,一般办法是州郡县扩大投资、扩大政府采购、扩大出口、减少生产、恢复钱庄信誉等。可惜大部分的策略都需要青州刺史府、静海钱庄、刘备本人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前两者手握巨大债权、刘备手中粮食上百万石,却都缺少现金流。

    在乱世,竟然有一方诸侯愁粮食多、钱少,也是几千年历史闻所未闻的奇观!

    在历史上,战争最残酷的阶段,例如秦赵长平之战,秦灭楚之战,秦王都以升爵许诺发举国之丁。蜀汉后期亦穷兵黩武到了10口1兵,几乎把举国二十到五十的男丁都发往前线。

    青州目前既然未到达最残酷的战争阶段,也未到达这种兵民比率,工商业又十分发达,按理说财政不应该十分困难。

    然而,秦赵、蜀汉社会经济结构与青州有较大不同,基本上属于高层带头节俭、尽量压榨中间阶层的战时经济体制,崇尚严刑峻法,强迫百姓以耕战军工为业,以从商从工为末,即使有少量商矿工业,要么是国营,要么是军工,要么尽量提高税率。军队也采取强制义务兵役,很少或者没有军饷。

    因此出现了秦之军功爵名田,魏国世袭武卒,汉武帝为开边重农抑商、检举揭发隐匿财产,类似的体制机制,目的都是竟可能动员和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战争中。

    刘备在青州所采取的政策完全不同。

    例如,以静海钱庄为股东的各种作坊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从海东安置的流民到州郡县府衙都是钱庄的借款人,刘备本人就是最大的地主和资本家。刘备本人的私人财产也多次资助公库,用于建设、赈灾、百姓生产,发放给军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还不齐的先欠着,其本人的过度富有并不是问题。

    上行下效,领袖都有带动作用。随之而来亲刘备的世家豪族和商人们,在各地田地开发、水利建设、港口道路修筑、城市发展过程中,在海东的军事征服、政府机构建立、军事设施完善过程中,积累大量财富,也构建了整个汉代最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这种静海钱庄、政府投资为引领,亲近世家豪族、大商人们入股或跟进,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资金、资源、人力投入的模式,使得青州、海东的钱庄(金融)业、工商业、庄园经济、国有农场相当发达,可谓藏富于民,有着资本主义萌芽。

    在发生局部战争时,青州海东的体制比关东诸侯领地显得更加完美,更加富有,动员速度也更快。

    同时也是双刃剑!

    因为刘备不可能破坏原有的仁义名声,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