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起- 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知道什么原因,皇帝竟然同意了刘焉的建议,不把百姓的起义(叛乱)原因归结为治理不当,而是归结于镇压、安抚不到位。并派出九卿、尚书出任州牧。从此州刺史从御史、监察官,开始逐渐向相当于省高官、高官一把抓发展。

    汉末的混乱,就此展开。

第357章 做汉高祖第二() 
或许是因为之前刘虞以两千石出任幽州刺史,有州牧之实而无州牧之名,可算试点,刘焉的奏章显得并不突兀。

    在东汉,交州疫病、毒障横行,何况大汉只是占据部分平原、河流和一些关卡要冲,交州不服管束的越人不少,随时可能发生暴乱。在雒阳诸人心目心中是流放的代名词,没几个愿意去。

    皇帝刘宏在批准时,思考的不是地方不听中央号令,而是收多少钱合适。

    叫价两千万,刘焉会不会退缩?

    皇帝授意张让询问刘焉。

    刘焉回答,交州牧最多五百万,否则宁可不去。

    皇帝刘宏:“五百万?当朕是叫花子?!一个关内侯也要五百万,刘焉也太小家子气了。”

    张让说:“交州的赋税都都花在平定地方叛乱上了,不仅好几年没怎么给朝堂上交,还依赖扬州、荆州还转移支付不少。”

    换句话说,交州和凉州、幽州一样,是财政入不敷出的老少边穷地区。

    皇帝扔下奏章:“五百万就五百万。反正无论六百石还是两千石,俸禄都在交州拿,不花朕一文钱。”

    。。。

    侍中董扶听到消息,私下找到刘焉说:“听说大人求为交州牧?”

    刘焉:“天下盗贼四起,刘氏宗亲在地方为候王的多被废弃,州刺史镇压不住郡县,所以我求牧交州以避世。”

    董扶:“作为侍中,我关注很长一段时间了,发现皇帝身体不太好。昨日占卜一卦,若山陵崩,大将军何进出身低微、乏治政之能,而皇子幼弱,京师将乱。”

    刘焉:“这也是我远离雒阳的原因啊!”

    董扶:“交州偏远,怕不是好地方。

    昔日秦国派遣50万士卒壮丁南下,高祖与项羽争霸中原,而赵佗偏居交州,无能为力。

    我想赵佗不是不想逐鹿中原,而是岭南气候炎热,丈夫早夭,壮丁匮乏,内有豪族不听号令,外有山越侵扰不断,人无战心。一旦中原有变,相隔三千里,如何能襄助王室,讨伐不平?”

    刘焉听到逐鹿中原、讨伐不平,眼睛就是一亮:“我本汉室宗亲,早有劝谏君王,匡正朝纲之心,只是皇帝信任奸佞,志向不能伸张,故而常常叹息流涕。

    我不是不知道交州瘴气弥漫、野人横行,可既已求了交州牧,就担负皇命,也只有以一死报效国家。

    况且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大人大志,令人佩服。我观益州分野有天子气,昔日高祖据汉中之险、巴蜀之富饶,出成仓故道,拥关中之固,收北地、陇右、羌胡之骑兵,出关向东争天下。

    益州,户口数百万,有铁有盐,王者之资,汉室之所以兴也!”董扶敏锐地发现了刘焉眼中的精光,心里大喜。

    董扶是益州广汉人,见官吏贪腐,盗贼横行,家乡混乱,心有不忍,而自己力所不及。于是欲托庇于刘焉,故而以占卜为名,加以试探。

    不论开发程度、地缘政治,汉代的益州都比交州好得多,刘焉极其动心:“好是好,可如何让陛下改变决策呢?”

    皇帝陛下不是傻子,高祖的兴盛过程,作为刘家皇帝,再怎么不努力学习也可以背诵,否则就是不孝。

    三公也都是明白人,不会考虑不到益州道路偏远,四塞可守,有独立之资,分裂之险。

    董扶笑道:“可如此如此。”

    。。。

    几天后,雒阳盛传益州刺史郤俭在益州大肆聚敛,意图积累钱财买官,造成益州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谣言远闻,不知所起。

    昔日,并州羌胡杀刺史张壹,凉州韩遂杀刺史耿鄙,这都是刺史威望轻,不能服重的血淋淋例子。董扶贿赂宦官,请他们以这些例子说服皇帝,吹好耳边风。

    之后,刘焉求见皇帝,改请为益州牧。

    皇帝张口要两千万钱,刘焉说家贫,愿意再交三百万,并之前五百万,一共八百万,纳入西园。到了益州,一定再补一千二百万。

    张让等人都知道刘焉虽然家富,却也一次性拿不出二千万,之前郤俭就是花千万钱买了益州刺史,上任之后横征暴敛,闹得益州民怨沸腾,因此劝皇帝不要涸泽而渔。,

    终于,皇帝封刘焉州领益州牧、监军使者,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此侯并非县侯,而是关内侯,昔日,刘焉曾在雒阳附近的阳城山教书授徒,故求为阳城侯。

    。。。

    雒阳东门,看见送别刘焉的庞大队伍,刘备颇为羡慕:“益州是大州,人口五百余万,东西、南北都超过千里,又有秦岭、巴山相割,为什么刘焉能够获得皇帝陛下的信任,得到益州牧的地位,其他人却不能呢?”

    一旁站着从县令改任大将军掾的荀攸:“其一,刘焉有清正之名,担任过宗正、太常、郡守等职务,符合任职条件。其二,刘焉是荆州江夏人,距离益州是邻州,便于就近发动荆州力量平定益州之乱。其三最重要的一点,兄长比不上他。”

    “除了年龄,我有哪点比他少?”刘备颇不服气。

    荀攸:“刘焉本人年纪较大,且有四子,三子都在朝中为官,名为官,若刘焉敢有异动,就是人质!兄长可有符合条件的人质?”

    刘虞之子刘和,现在已经被召回洛阳,新任豫州牧黄琬的家人也如此。刘焉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幼子刘璋皆留在雒阳,只有三子刘瑁随行。皇帝并不愚蠢,皇帝才三十出头,而刘虞、刘焉、黄琬年龄都在五十上下,即使叛乱,在一个在四十几岁就可称‘老夫’的时代,皇帝也不怕他们能乱几年。

    可惜,皇帝刘宏没想到自己的身体比想象中更加脆弱。

    “确实没有。”刘备的孩子还小,除了苏媚生的在雒阳,其余都在幽州,转头对荀攸说,“州牧不行,争取个郡还是可以的,兄弟我最不缺的就是钱!

    刘焉想做高祖第二,可惜,可叹。他以为别人眼睛都是瞎的,脑袋都是傻的么!”

    秦依靠函谷关而望关东,最终扫六合,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天才。

    汉高祖皇帝得萧何、张良之助,西据关中、巴蜀,亲自东守荥阳对抗项羽,而令韩信攻于北,彭越奔驰于南,方略亦高于众人。

    刘焉第三个,依然打着汉高祖同样的算盘,皇帝虽被蒙蔽,难道朝中众人没有对付的后手么?

    第一个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刘备,绝不会走一条周、秦、汉代前人走过的路!

    。。。

    正当刘备打算走宦官门路,买官时,卢植转来幽州的消息,公孙瓒于辽西郡讨伐丘力居,初期大胜,解救被掳掠汉人数万,之后,深入追敌人百里,反为丘力居等所围于辽西柳城附近,现下已过去月余未能突围,刘虞组织了两次营救,也没能救出来,于是向雒阳求救。

第358章 河套之失() 
进入中平五年后,大汉益发风雨飘摇,雒阳不停收到各地传来噩耗。

    除了之前白波军活动于河东、并州南部外,并州刺史张懿为反叛的屠各胡所杀,使匈奴中郎将丁原败逃入雁门郡,公孙瓒被围困辽西柳城附近,汝南黄巾复起,益州农民起义,个个消息都令朝中重臣们食不甘味。

    如果说辽西、益州远在三、四千里外,河东就属于司隶,与雒阳只有数百里,汝南跟雒阳则只隔着一个颍川郡,以至于河南尹、河内、弘农、颍川、陈留等腹心之郡一日三惊,直接导致雒阳流民遍地、物价上涨。

    国难思良臣,皇帝、四府在这种危机关头,全盘接受了刘焉的建议,放弃了以重御轻、实中央虚地方的原有国策,将原本集中在雒阳有能力有名声有经验的重臣们,一个个派遣到地方上平叛,并且属于更大的权利。

    应汝南人、司徒许相,汝南人袁隗强烈要求,皇帝派遣下军校尉鲍出征汝南,任命名臣黄琬为徐州牧。

    太尉曹嵩,司空丁宫两人老家都在沛国,紧紧相邻汝南东面,非常担心汝南黄巾漫延到沛国,亦大力支持派遣西园军前往。

    袁隗、袁术有意举荐刘备为都尉,隶属于鲍鸿一同前往汝南,保卫其家乡。

    刘备此时想得是花钱捐个距离静海、涿郡近一点的太守,如幽州、冀州某郡的太守,即可营救公孙瓒,又为未来天下大乱早做打算,根本不想去豫州。

    可袁隗的意见又不能反对,令他左右为难。

    曹操担心刘备与曹家的恶劣关系,担心刘备会对谯县的老家不利,极力反对刘备到豫州,建议父亲将刘备推到其他地方。

    刘备因祸得福,免去了去豫州。很快却又陷入新的问题,一位打扮奇异的故人前来求援。

    这名故人,身上穿着羊皮衣,头上扎着脏辫,眼眶深、颚骨高,身材不算高大,牵着一匹高头大马,乃是一名匈奴人:“汉人的英雄,可记得草原上的雄鹰?”

    “去卑,我的好朋友!”刘备上前亲热的抱了一下,“你不是在幽州打猎吗,怎么到雒阳来了?”

    去卑:“年老的雄鹰被叛徒杀掉,年轻的雄鹰无处可归。”

    刘备安顿去卑到天上人间吃饭,听他慢慢讲过去的故事:

    在幽州牧刘虞要求下,皇帝下诏命南匈奴发骑兵幽州,单于羌渠遣左贤王去卑、右贤王于扶罗将骑数千前往。几年来,南匈奴多次被抽调参与平定幽州、凉州叛乱,长期的军队生活,让南匈奴人死伤颇多,积累的怨念越来越大。

    趁于夫罗、去卑率领的精锐不在,匈奴王帐空虚,南匈奴右部反,与杀掉张懿的屠各胡一起,共十余万人,共同攻打杀掉南匈奴单于羌渠,拥立须卜氏须卜骨都侯为新单于。

    此时,栾提羌渠之子,栾提于夫罗正在刘虞属下讨伐鲜卑、乌桓,于是其部下立即立于扶罗为持至尸逐侯单于。

    于扶罗对于杀掉自己父亲的匈奴右部贵族又恨有怕,对越过左贤王去卑当上单于,却是又喜又忧,于是立即帅部下返回国内争夺权力。

    然而须卜骨都侯宽厚得众人之心,势力广大,众十万人,贵族们担心于扶罗返回后算旧账,团结一致反对他。

    于扶罗只好将部属暂时安置在河东郡郡,他自己则前往雒阳求见皇帝,恳求大汉发兵助他归国。

    去卑受于侄儿夫罗之命,四处联络,以争取支持,首先就相当旧识刘备。

    刘备:“贤兄既然是左贤王,按照顺序应该继承大单于,为何继承者是于夫罗?”

    去卑脸上有些不自然:“贤弟知道我虽然是栾提家族一员,但祖上姓刘,栾提家只是我母族,他们信不过。”

    “来,喝一个!”去卑之前自称辽将军刘进伯曾孙,刘备曾有所怀疑,这下才真信了,心中隐约有些高兴:“当年鲜卑檀石槐也寄养在祖父母家,最终继承家业。兄弟既然能成为左贤王,才干、能力必定杰出,也一定受到羌渠和匈奴众部落认可,我说的可对?”

    去卑傲然道:“那是自然,草原上的雄鹰,迎着风暴中飞翔,不是老鹰翅膀底下小鹰能比!论统兵作战,我不弱于羌渠,更不要说几个小鹰。”

    刘备:“好兄长,我欣赏你的才干,咱们祖先高祖皇帝,从亭长而起,怕过谁。你需要什么,尽管说,我能做到的必不推辞。”

    去卑:“大敌当前,目前不是内斗的时候,还请贤弟助我侄儿于夫罗一臂之力,给皇帝陛下美言。”

    谈到于夫罗,刘备立即不高兴了,

    。。。

    去卑、于夫罗等人在协助刘虞讨伐乌桓、鲜卑时立下不少战功,皇帝当然不能不管。

    须卜骨都侯此时己经控制的了形势,向北往河套进发,联络鲜卑人,互为婚姻,不可能轻易退位,要讨伐,就必须发大军前往。而目前四处乱起,兵力捉襟见肘,哪里有重兵可以帮助于夫罗归国?

    更严重的是,南匈奴北归、屠各胡叛乱,加上鲜卑南下,把河套地区的五原、朔方、云中郡等郡变成了夹心饼干,三郡人口稀少,加起来一共只有数万人,根本没有能力抵御。

    经过诸位重臣商议,只能放弃河套三郡,将百姓全部迁移到南面的西河郡、东面的雁门、定襄郡,命令使匈奴中郎将丁原和各地太守共同负责搬迁事宜。

    为了策应三郡搬迁,曹嵩向皇帝建议,董卓曾经为并州刺史,可以作为主帅,刘备曾在使匈奴中郎将臧旻属下为官,熟悉并州形势,于夫罗、去卑能够得到匈奴左部落的支持。可派遣董卓为主,刘备、于夫罗、去卑为副的平叛军,从南面威胁南匈奴,以策应三郡百姓撤离。

    曹嵩的建议,就意味着放弃河套!

    刘备当即表示强烈反对。可凉州的叛乱,牵制了皇甫嵩三万人,报告关中、西北六郡良家子为主的骑兵,幽州丘力居等人的叛乱牵制了刘虞、公孙瓒和大量乌桓骑兵,朝中缺钱、缺兵力,缺马匹,目前根本没有足够骑兵以平定南匈奴叛乱,也没有凉州三明、臧旻这样的良将可以派遣。

    河套,这个黄河流域的明珠,这片大汉掌握的最大草场,从此恐怕要从大汉版图中分裂出去,从中原版图中搞裂出去,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回来?

第359章 张辽的二宝骑兵() 
将军、都尉出征,自不可无兵,袁绍、袁术陪着刘备前往西园军中,挑选精锐。

    却见一骑营中,士卒悠闲自得,正晒太阳,不见操练。

    袁绍怒斥道:“哪里来的夯货,上官面前,竟如此松懈,谁是司马?”

    一个汉子磨磨蹭蹭出现,睡眼稀松,显然才睡醒:“属下张辽,拜见中军校尉和两位大人。”

    “在军中不思操练,到战场上怎生迎敌!还不退下”袁绍呵斥张辽,转头对刘备说,“可去下一营看看,终究能找到贤弟所求的精锐骑兵。”

    袁术:“走。”

    袁绍说道下一营,脚步却一点不动,只是东张西望,看着风景。

    刘备:“走。”

    一个文士走过来,在袁绍耳边小声说着。袁绍转头说:“大将军找我有急事处理,就由公路陪贤弟去找吧。”

    匆匆而走。

    刘备这会才恍然大悟,袁术、刘备都不是西园八校中人,哪里能找到哪支是精锐?就算找到了,没有袁绍说情,其他人未必会同意刘备把人领走。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看来,袁绍就是想把这支“惫懒”的骑兵交给自己,真不知道他是何居心。

    西园军一部分选自于北军、南军中之精锐,更多从各地骁勇善战之郡兵挑选而来:如凉州关中铁骑、并州狼骑,幽州弓骑,冀州大戟士,兖豫强弩,泰山之卒、丹阳之兵。。。

    西园军因此十分精锐,不是普通郡兵能比,刘备打算选些西园兵做属下郡兵的骨干。可惜,有人想让他摔跤啊!

    刘备心中充满愤怒,却有一个声音传来。

    “大人可是静海侯大名刘备、刘玄德?”那司马仿佛一点没发现刘备的尴尬和愤怒。

    刘备深呼吸:“正是,你认识我?”

    “下官张辽,从父张成,曾多次向下官谈起大人之威风。”

    “张大哥可好?”张成曾经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