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做法非常不解,问皇后为什么?马皇后回答:“帝王不应以自己的一时喜恶决定刑罚封赏。陛下你在大怒之时判罪,只怕宫女所受处罚会过于畸重。交给宫正议罪就会合适些。也希望陛下你在朝堂之上不要凭一时情绪就决定臣民罪罚,将论罪之人交给司法机构会更好些。”
可惜,朱元璋虽知妻子谏言的用意,但是他仍然不愿改变自己的处事方法。马皇后不得己,只能趁着他退朝还宫时,抓住少得可怜的机会劝说。亏了马皇后的力量,总算还是有好些人的性命得到了缓救。
曾经有人向朱元璋报告,说参军郭景祥的儿子企图谋杀父亲,朱元璋立即暴怒,下令处死这个儿子。此事幸亏被马皇后听见,她立刻拦住,说:“郭景祥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万一人言有误,你这不是把郭家的后代都给绝了吗?!”朱元璋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召回杀手,派人去调查,果然是有人企图借皇帝的凶暴性子坑害郭家。
李文忠是朱元璋早死的大姐的儿子,自幼跟随在朱元璋身边,做了他的养子,十九岁便成为一员骁将,为明王朝第三大功臣,于洪武二年封曹国公。他后来奉命镇守严州,有人告他行止不法,朱元璋也立即听信,打算将他召回来处治。马皇后劝说道:“临阵换将不宜,何况文忠多年紧随,一向贤能,难道别人一句话就可以这么相信?”这才救了李文忠的性命。而事实不久大白,果是诬告。
宋濂是明初大儒,被公认为是世间第一才子,不但是太子老师,还主持编撰了《元史》。他本人也一向小心谨慎,总算平安退休。偏偏他的孙子宋慎被牵连进了“胡惟庸案”,倒霉的宋濂明明毫无过错竟也不能幸免,朱元璋非要把一大把年纪的他捉来处死不可。
面对老师的悲惨结局,太子朱标伤心欲绝,苦苦向父亲哀求,马皇后也去求情:“老百姓对子弟们的师父,尚且要礼敬终身,何况天子之家?再说宋濂早已无官无职隐居乡里,也不可能被人网罗谋逆。”朱元璋却不肯听从。丈夫对无罪的老臣如此无情,马皇后感到非常悲愤,于是当朱元璋吃饭的时候,她摆了满桌素菜,一点酒肉都没有。朱元璋问妻子为什么?马皇后回答:“妾要为宋先生做福事。”朱元璋见妻儿如此场面,没了办法,饭也不吃,丢下筷子就走了。
第二天,朱元璋终于下令免掉宋濂的死刑,改为谪配茂州。只可惜老迈的宋濂难以面对家破人亡子孙丧命的惨境,到茂州后不久还是忧愤而死了。
作者:招福 日期:2006…09…17 23:54
沈秀是中国富豪史中的一个奇迹,此人出身贫寒却白手起家,在明初时已经成为富可敌国的人物,以致于人们传说他拣到了一只“聚宝盆”,又说他挖到了逃亡的元将元帝藏财,称之为“沈万三”。在修筑南京城墙时,初建的明王朝财力有限,沈万三主动提出要出三分之一的费用,又愿意出钱犒军。
沈秀的表现若是遇到了汉唐宋各朝皇帝,多半能得到嘉奖,现如今遇上节庆,百姓们也一样能来个“军民联欢”,送些慰劳品。可惜沈财主偏偏遇上了朱元璋。这位出身赤贫的皇帝对于“富人”有一种近乎畸形的痛恨,听了汇报后立即借题发挥:“一介平民竟敢来犒劳军队,莫明其妙!得要立即杀掉。”马皇后虽然明知丈夫是在胡扯,也只得顺情劝说道:“我听说法令只用于诛杀不法之徒,而不能用于诛杀不祥百姓。沈秀做为不祥之民,自有上天降灾于他,您何必动用刑罚?”朱元璋这才悻悻然地改判沈秀流放云南。
朱元璋又下令犯罪的囚徒筑城,马皇后说:“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认为犯人已经疲惫不堪,若再服苦役只怕不免丧命。朱元璋听从了劝告,赦免了众犯人。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当朱元璋以极端的方式大火力猛治家国的时候,人们只有在马皇后这里,才能找到一丝安慰,看到一些指望。
可惜的是,马皇后不是神仙,她也是一个生死病死的普通人。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马皇后卧病。八月,皇后的病情逐渐变重,群臣都请求广觅良医。而朱元璋的情绪也随着妻子的病情起伏不定,他对着各处召来的名医大发雷霆:“如果救不了皇后,我就要你们的命!”
病榻上的马皇后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劝说朱元璋:“人生在世,生死有命,祷祀又有何用?至于医生,也救不了命数当死之人!何必为我而罪连诸医?”朱元璋虽然应允了妻子,但是对丈夫的冲暴性子非常了解的马皇后却仍然从此拒绝服药,坚决不给丈夫在自己死后杀戮群医的理由。
妻子不肯服药,朱元璋虽然贵为皇帝也没有办法。很快,马皇后的病情急转直下,终于到了弥留的时刻。马皇后临终时,朱元璋守在妻子的身边,问她还有什么话要说吗?马皇后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就在八月丙戌这一天,五十一岁的马皇后离开了人世。九月入葬孝陵,谥“孝慈皇后”。
对于患难与共的妻子如此撒手,朱元璋十分悲痛,他不止一次当众恸哭。虽然他正在盛年,后宫又有许多嫔妃,但他从此再没有继立皇后。在他心目中,世上再没有其它女人配得上享有马秀英的地位。
对于后宫的女人孩子们来说,失去这样一位慈爱善良的皇后就更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从此再没有人能够在易怒好杀的老皇帝面前保护他们,也再没有人能够那样真正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们了。宫人们做歌以寄托难抑的思念,歌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也许是始终难忘夫妻之情,当十年后皇太孙朱允炆长大成人的时候,朱元璋为继承人选定的嫡妃是光禄少卿马全的女儿。在老皇帝的心目里,孙儿象自己一样娶姓马的女子为妻,应该是一件很值得安慰的事情。
永乐元年(公元1403),明成祖朱棣追尊母亲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明世宗朱厚骢再次追尊马秀英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史书多称马皇后为“千古贤后”,这样的称谓固然恰当,可是同时也多少让人觉得不是滋味。对于马氏来说,用这样的称谓恐怕既不合她的本意,而且扯上了权力意味,反而对她的品德是一种污渎。如果一定要说,那么马氏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中国女人。看起来似乎柔弱,实际却无比坚韧,平时柔顺无争,面对人世的一切风云变幻时却有无比的勇气充分的智慧明智的判断,能够承担许多大男人都畏葸不前的艰难困苦。最典型的中国女人还往往拥有最难能可贵的善良,即使自己都吃不饱,也要省出口粮怜惜丈夫养活儿女接济别人。而马氏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而她最与众不同的还有一点,正是这一点使无数人心服口服地称她为“千古贤后”。
——在中国皇后群里,出身贫苦的非常多,然而绝大多数在一朝登顶后都贪得无厌只知揽权享乐,从前的少少优点也往往荡然无存,显露出一副暴发户的丑恶嘴脸,对于自己出身的穷苦阶层翻脸无情。——而马氏,却将她的善良睿智克己为人从微贱时一直保持到了睥睨天下之后,并终身如此。
作者:招福 日期:2006…09…22 15:03
夙世情仇——明成祖朱棣徐皇后
一、 初入皇家
朱元璋的发妻马皇后谥“孝慈”,她也确实是一位出众的皇后,并且得到了众多儿女的一致敬爱。而《明史》中更明确地写道,她与自己的一位儿媳妇也有情同母女的感情。
史书所说的这位儿媳妇,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结发妻子徐皇后。
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据说她自幼文静好读书,声名远播,朱元璋因此亲自召见徐达,当面为自己的四子朱棣提亲:“朕与爱卿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契儿女结姻。听说爱卿有个好女儿,爱卿肯不肯将她嫁与朕的儿子朱棣?”
徐达一听皇帝竟有如此美意,顿时心花怒放,当即“顿首谢”,应允了这桩婚事。
洪武九年(公元1376)正月二十七日,十五岁的徐氏头戴九翚四凤冠,身着青质九翟衣,在隆重的典礼之后正式成为十七岁的燕王朱棣嫡妃。从此开始了她尊贵而不平静的一生。
做为一位皇帝的结发妻子,史书对徐皇后的描述尽管不算少,但多是官样文章。不过点滴间也仍然能让我们看出她与朱棣伉俪情深,与婆母马皇后情同母女。
帝王家族虽然少见真情,但也史不绝书。夫妻情长婆媳谊重都不足不奇。只是当我们遍检书史,却不得不叹息,生在乱世长于富贵的徐皇后与丈夫朱棣的情谊,实在是来之不易,洪武九年那位小小亲王妃向丈夫盈盈四拜的场景,连起了几个家族横亘数十年的恩怨情仇。
二、 未来皇后的姨母一家
世人都知道朱元璋的马皇后善良慈祥,然而马皇后的善良并没有得到所有受惠者的回报。这其中最极端的例子莫过于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或者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也是另一类代表人物)
朱守谦对马皇后的恩将仇报说来话长。由于他的身份特殊,又与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有极深渊源,我们必须详细叙说。
朱守谦的父亲,就是朱元璋唯一的亲侄儿朱文正,即朱元璋死于瘟疫的大哥朱兴隆之子。朱元璋当初奉郭子兴之命第一次前往家乡招兵之际,就特意去找到了自己当年带着儿女回娘家的寡嫂王氏,以及同样守寡的堂嫂田氏,将她们母子都带回濠州城和自己一起生活。两位守寡多年的嫂嫂操行很好,朱元璋对她们非常敬重,后来不但封王氏为南昌王妃,田氏为蒙城王妃,还破格封侄子侄孙为亲王,侄女们为公主(王氏之女封福成公主,嫁福州卫指挥使王克恭;田氏之女封庆阳公主,嫁淮安卫指挥使黄琛),直到朱元璋去世后,其孙建文帝才把这一破格的册封降为郡王及郡主。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与马氏对朱文正一直爱抚有加。朱文正来到朱元璋身边的时候,朱元璋夫妇还没能生下儿女(长子朱标生于两年后即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455),对于朱文正这么个朱家长房长孙独苗苗格外看重,朱文正当时已有十余岁,俨然已可做叔父的助手,而在随后的战争年月里,朱文正也确实表现得格外出众,逐渐成为叔父最为得力信任的亲信之一。在朱元璋征“汉国皇帝”陈友谅的战役中,他率部在南昌城下拖住了陈友谅八十多天,立下了决定性的大功。因此,初立吴国时的朱元璋以军功封朱文正为从一品大都督,镇守江西,府治洪都(今南昌市)。
然而朱文正虽然统兵有方,性格却极其暴虐荒淫。镇守江西时他派心腹卫可达(一作卫达可)四处抢掠民女淫乐,又因害怕走漏风声触怒叔父叔母,将这些无辜女子一一杀死灭口。
江西按察使李饮冰闻讯大怒,誓要为治下小民讨个公道,遂想方设法搜集朱文正更多的罪证。
李饮冰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原来,早在建立吴国分封功臣的时候,朱元璋曾经问过朱文正,想要做什么官,想得到怎样的爵位?
朱文正自认军功盖世又是朱家长房长孙,不用开口也肯定能得到第一等封赏,何必多说显得自己小家子气呢?他做假做谦让以讨叔父欢心,答道:“虽然我功劳很大,可您如果把最好的位置留给我的话,只怕会使外姓属下有甚么不满,不利于您继续成就大业。先不要着急,等到一统天下,我这个亲侄儿还怕没有富贵吗?”
朱元璋此时还仅仅是个“吴国”之帝,元王朝也没真正推翻,正是非常需要收买人心的时候,听朱文正这么一说,认为侄儿懂事之至,顿时心花怒放,立即将最顶级的空缺优先分配给了外姓功臣。
这一安排大出朱文正的预料,他没料到叔父竟将自己的话当了真,于是满腹怨气地来到江西上任。到任之后他越想越气:你不给我封王封爵,我自己来!于是他在自己的床榻用具上乃至夫妻俩的服饰上都统统弄上了龙凤图案,不但在府第里俨然王爷之尊,还违规占了大量民田蓄了大批奴婢。
李饮冰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了这些之后,马上狠狠地向上奏了一本,向朱元璋告发朱文正的这些罪状。朱元璋大怒,一面派人将朱文正狠狠斥责一顿,一面打算跟进惩罚。
朱文正异常恐慌,于是干脆孤注一掷,打算与叔父的另一死敌、在江南称“吴王”的张士诚联合(张士诚称吴王在公元1363年九月,为示区别,史书将张士诚称为“东吴”,朱元璋称“西吴”)。但是他没有想到,自从朱元璋对他起了疑心的那一刻起,他的身边就有了朱元璋的眼线。正当他做着各项准备的时候,朱元璋突然从天而降,带着大队人马抓了他一个现行,大骂道:“你小子到底想干什么?”
虽然是人赃并获,但看在死去兄长的面子上,朱元璋没有将朱文正当众杀掉,而是免官安置桐城。
然而到桐城没多久,朱文正就神秘地死去了。他是怎么死的,史书上的记载晦涩掩蔽。但是一个正当盛年,并且曾身经百战的男人是不可能如此迅速地自然死去的。因此唯一的解释就是朱元璋终于还是杀了这个作恶又背逆的侄子。
朱文正的嫡妻谢氏不久也死去了。也许是吓死的,也许是自尽的,但更大的可能是因为她和丈夫一起穿用了违制的龙凤锦衣,也被朱元璋处死了。
作者:招福 日期:2006…09…22 15:06
朱文正夫妇死的时候,他们的儿子、小名铁柱的朱炜才刚刚四岁。朱元璋虽然杀了侄儿夫妇,却收养了他们的儿子。现在这个乳臭小儿是朱家长房唯一的传人了,朱元璋希望自己能把这个小男孩调教得乖巧懂事,不要断了苦命兄长的香火。因此他亲自为朱炜改了一个意义很深的名字:朱守谦。
朱文正夫妇是被处死的另一个佐证,是朱元璋收养朱守谦时的一席话。面对那个虽然年幼无知,却对自己万分畏惧的小小孩童,朱元璋很是伤感,遂抚着他的头安慰道::“孩子,你不要害怕。你父亲落得那般下场,是因为他屡教不改,令我太过失望。你只要做个好孩子,我绝不会把你父亲的罪过牵连到你身上的。”——“儿无恐,尔父倍训教,贻我忧,我终不以尔父故废尔。”
朱元璋果然说到做到。当朱守谦长大之后,大明王朝在洪武三年分封的第一批王爷中,除了朱元璋自己亲生的九个儿子(朱樉为秦王,朱㭎为晋王,朱棣为燕王,朱橚为吴王,朱桢为楚王,朱榑为齐王,朱梓为潭王,朱杞为赵王,朱檀为鲁王)之外,另一位王爷就是朱守谦了,他被封为靖江王。
初封的时候,朱守谦做为侄孙,虽然被破格封为亲王,不过得到的待遇是“禄视郡王,官属亲王之半”。不过朱元璋对他仍然寄予了厚望:“稽古帝王抚有方夏,必茂建亲支,所以惇族固本,其来尚矣。朕以布衣,遭时弗靖,躬历行伍,秉运开基,艰难有年,遂成丕(王)业。是皆天地眷佑、祖宗积德之由。今朕既为天子,追念吾兄,以尔守谦,兄之孙也,俾王靖江,以镇广海之域。於戏!尔其思予创业之难,谨尔受封之制,毋忘训言,益修厥身,永为国家藩辅,尚慎戒哉!”
洪武八年(公元1375)八月,朱元璋为十四岁的朱守谦选定了广西都指挥使徐成的女儿为嫡妃(这位靖江王妃的姓氏值得再次注意)。完婚后的朱守谦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