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的责任。而已经存在的苏伊士运河和将要出现的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性则集中体现了
当前变化的本质特征,与此同时这两条运河的使用又是这些变化的促进因素。无疑,麦
哲伦海峡的地位将由巴拿马地峡取代,而地中海的顶端则取代了好望角。
这样,新的形势导致了非洲和美洲南端的相对孤立和重要性的下降,它们过于远离
作用于各国政策的当前变化趋势。这些地区对于交通要道的意义已经较小,它们的重要
性只能来自于自身的物产了。因此,是否还有国家利益上的缘由促使我们运用门罗主义
去支持那些对我们并无好感、地理上又处于对巴拿马地峡有效影响范围之外的亚马孙流
域以南的美洲国家?这样做究竟是出于认真的政策考虑,还是出于情感或纯粹的习惯?
现实是否证明我们应该保持对上述地区的责任,即使这可能干扰我们在更至关重要的地
区采取有效行动?一言以蔽之,尽管门罗主义所依凭的观念并未过时,反而还由于最近
的变化而被强化,门罗主义的运用难道不可能需要变革,以加强它在某个区域的作用,
或减少它在另一个地区的运用?
西班牙殖民帝国的瓦解和东亚危机的临近导致的另一个影响重大的情形是两个伟大
的英语国家的接近。这个事实鲜活可见,而且由于英、美清晰可辨的当前和未来的利益
一致性,正处于客观的发展之中,虽然双方间还有着不少由不愉快因素导致的瘤疾。英
美接近不仅仅是一个情感上的过程,虽然双方间由来已久的情感适逢其时地发挥着非常
强大的作用。起首要作用的依然是物质因素——利益的一致;紧接其后的是感情上的互
助,从美西战争的起源中双方都看到了这一点。这场战争明显地表明这两个国家都有着
支持被压迫的受苦者的理想,只不过相对的孤立淡化了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这种同情。
在美国,人们已睿智准确地看清了上述情形。不过,存于人们心中的一些简单的迷
惑又不无道理地影响着对于正在南非进行战争的英国人的同情,因为南非战争所围绕的
问题正是当初的美国革命为之战斗的,而且一旦人民没被给予代表权,向他们征税就是
粗暴的压迫。这个原则其实为英国和我们所共知,只是英国暂时的违背令我们反感。由
于英美两国都认识到彼此间有着共同的观念和理想,在美西战争和南非战争中都有着一
方对于另一方的同情。这也表明了整个人类正趋于统一,这将在时机成熟时得以实现,
而不能为强力或急躁所驱使。美国内战的结局、意大利的统一、新的德意志帝国的倔起、
大不列颠帝国联邦思想的活力都说明了人类正趋向于集合为更大的集团,并进而形成或
多或少正式且范围清晰的政治同盟。而战争则在推动并巩固这些进步方面起着首要作用。
借助于战争,美国的团结得以维护,意大利的政治统一得以实现,而德国人则拥有了共
同的情感和一致的利益,这是德意志帝国的存在基础。战争也促进了英国和其殖民地之
间的心心相印,从而使帝国联邦设想能尽快转化为具体行动。没有战争,这个转化是不
可能的。同样,为了将英国与美国间的相互同情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并使美国乐于欢迎
并报答由此而来的英国给它的无价支持,也需要战争的压力,需要在一国受外来干涉威
胁时,它的姐妹国家能予它以支持。
当然,战争肯定是一种灾难,给人类带来最多痛苦的灾难之一。不过,此时需要认
识到,虽然‘仲裁’这个词颇为人所喜爱,但这仅是因为这个词的美好内涵,而不是因
为人们对于当前形势已经有了全面、理性的分析。在两年之中已经发生了两场战争,而
任何一场战争所关系到的正义目标都不可能依靠温和方法得以实现。当美西战争爆发时,
西班牙的殖民地区已有四十万人死于悲惨的长期饥饿,这很大程度上是西班牙人为镇压
由自己几个世纪的压迫和一次又一次的违背诺言激起的反抗而采取的重新集中政策造成
的。进行对西班牙的战争的理由在于我们有权出于简单的人道原因进行干涉,以及西班
牙业已不可能以对被统治者无害的方式来管理它的殖民地。用不着再相信西班牙人的新
允诺,这不一定是出于对他们的诚实的怀疑,而是因为持续的失败已证明他们根本不具
备实行正义的、健康的统治的政治能力。
英国进行与南非的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战争的理由既在于与以上相似的解除压迫的干
涉权利,也在于一个多世纪之前我们的先辈为之而与宗主国开战的普遍原则,即‘不是
以代表权为基础的征税就是暴政’。一般地,英国并不为住在海外且处于不良统治之下
的英国臣民强行索取公民权。不过,德兰士瓦百分之九十的收入由英国居民所创造,为
此英国主张德兰士瓦国家给予后者平等的待遇以作为回报,但这被拒绝了。需要记住的
是,在南非,不仅英国和美国的首要信条自由遭到了践踏,而且曾鼓励外国人前往德兰
士瓦的五年内可获公民权的法律竞在五年期未到之时就被修改了,于是应有的权利遭到
了剥夺。
说英语的英国和美国分别参加了上述两次战争,而且参战的一方都从没有参战的另
一方,且仅从这一方得到了真诚的同情。相对而言,这种情形在德兰士瓦战争中显得不
是那么引人注目,部分因为南非的问题不是非常明朗,让人一目了然,但主要是因为美
国的许多生于异国的公民对他们的出生之地仍有着一股亲近之情,而不怎么受对于美国
利益的认识的影响。
不过,英、美之间依然有着坚实的联合基础。我们两国的相互理解已经开始,不仅
在利益和传统方面,也在平等和法制这些观念方面。只要这种认识日趋深入,两国之间
就会越来越为共同的精神所维系,并可能建立联盟意义上的联系。为使这个集团在种族
和精神上都更臻完美,其他的条顿大家庭成员也应加入,而德意志帝国尤为重要。对此
可以等待,人为强求这一过程的早早实现绝非明智之举。当然,需指出的是,英、美日
益接近作为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对于第三方的加入有着最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结论,可有如下的认识。当前的时代和行动的需要业已表明了英语种族之间进
行长期合作的可能,而且和我们有着同一的语言和种族起源的德意志帝国也可能加入共
同行动之列。充满希望的迹象已经出现在未来的地平线上。在过去的世纪中,各种因素
使欧洲拉丁国家的权力和影响与条顿国家相比显得相形见细,然而意大利的统一却使事
情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新的意大利在地中海上处于战略中心位置,而地中海对于欧
洲的重要性甚至远大于加勒比海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另外,政治考虑还使意大利和法国
分别位于了政治平衡天平的各一端。
意大利的上述态度和拉丁和条顿国家的根本需要是吻合的。后者要保证其在对其至
关重要的利凡特地区的主导地位,因为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对作为海上强国的它们必不可
少。颇具意义的是,形势使意大利这个最具传统的拉丁性的国家和条顿国家有着密切的
政治联系。这样就保证了我们能继续发展与对基督教文明的博大精深贡献甚多的拉丁文
明的合作。而且,对当今时代尤为重要的是,意大利这个伟大罗马的直系继承者已清楚
地明白了其利益所在,并且将以意大利为中心恢复拉丁文明的光荣,而这会增进已从拉
丁文明中获益甚多的各国的普遍利益。
4·日本、中国的变化及其影响
日本加入欧洲文明系统充分显示了它的优秀品质。为了普遍的利益,必须使中国
对欧洲和美国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开放,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
自写完上面的文字以来,作为对政治问题的长期性认识的分析预测已逐渐为对于当
前因时而变的局势的更具体形象的认识所取代。一场将导致巨大破坏的巨大灾难将要到
来的共同危险迫使欧洲国家去认清它们在亚洲问题上的利益一致性。到目前为止,由于
固守陈腐的保守观念,欧洲国家对其在亚洲利益的认识和我们在一个时代以来的进步之
中达成的行为标准是格格不入的。
作为其血缘和观念的直接继承者,美国人民无疑和欧洲大家庭紧密相连。更有意义
的是,日本也是如此,日本加入欧洲文明系统充分显示了它的优秀品质,因为诚心诚意
地实行这种转变实是一件不易做到、要求有很大决心的事。日本没有忽视或贬斥它自己
的种族特点和历史传统,与此同时它明智地看到了外来事物的优点并将其纳入了自己的
操作制度和思想体系之中。如果仅仅是明显的物质进步构成了日本发展的全部内容,日
本业已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只会让人有所不安。最好能认识到,日本已在逐渐的演变过程
中对于浸渗着我们的理性和道义的观念显示出了开放态度。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是否在日
本看不到适合芥末种子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大树的土壤。看到日本的变化,亚洲大陆的
国家也会寻求依靠同样的变革力量以使自己新生。
日本的转变是我们条顿祖先的经历的重现,对后者产生影响的是罗马的政体和基督
教。今天的欧洲文明给日本及我们带来的种种好处使人可以合理地认为这种文明并没有
进入政治和道德的衰败状态之中。这种衰败曾发生在罗马身上,而在当时已开始扩散的
基督教也未能明显地对其起到抑制作用。所以,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勃勃生机不仅没有减
弱,反而还正向好的方面发展,这对于我们和日本在亚洲发挥作用是再好不过的。不过,
和日本物质面貌的巨大变化相比,基督教世界的观念对日本的渗入还为时不长,因而也
就尚未达到完美的地步,从而可以独立地发挥影响。因此,日本仍需要借助人人可见的
物质成功来促进、鼓励对外来观念的吸收。这些观念就潜藏于物质表层之下,通过努力
才能认识、理解它们;不过只有依靠长期实践和新思想的变革力量才能使其能真正为我
所有。为此,日本必须虚怀以待,不是迫于外来压力,而是发自内心地愿意。如果日本
这样做,它会得到欧洲各国政府的善意对待。后者并不想在日本看到一个它们自己的翻
版——这只会是一个虚假的模仿,而是希望曾使我们受益无穷的力量也能让一个亚洲民
族从里到外获得新生。究竟是什么使一个国家不同于另一个国家?欧洲国家的持续、稳
定的发展显示了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国内的进步与个人的完善;二是对外来影响的积极
反应,缺乏这一点即使不表明衰败业已开始,也预兆着它的即将到来。
在日本,目前也仅在日本,我们看到了亚洲对欧洲文化的欢迎。如果可以根据所结
的果实来判断一棵树,那么在这种欢迎态度之中我们也可看到日本人民在实现最能增进
其幸福的条件方面的巨大希望。这个条件就是个性自由,它和适当的法律约束相结合就
能够满足增进普遍福利的需要。从日本的使其接纳性与大陆上的亚洲人迥然不同的特性
中,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岛国环境的影响,它促进了一种强烈的民族个性的演进。在同样
的环境中,还可找到一种令人振奋的力量。凭借这股力量,日本已经采纳并从中受益甚
多的新的政治制度可以在其他亚洲国家中得到扩展,从欧洲的发展中学到很多的日本也
会成为亚洲的榜样。只有岛国地位带来的安全和孤立才能使一个国家具备很强的个性,
而这比其他的品质对一个国家更具影响。不应将个性强等同于僵滞不前,更不能将坚定
和偏执混为一谈。但亚洲国家根深蒂固的社会保守倾向则是消极有害的。石头尽管可以
是坚硬无比,但风化却能使它趋于脆弱。石头没有生死也不用开花结果,但侵蚀却使它
们处于自我变化之中。
尽管在所有欧洲大国以及美国和日本都同样关注着中国,当前形势的紧迫十分明显
并且限制了列强为共同目标而采取行动,然而依然一清二楚的是,一直为各国所执行的
政策只不过在表面上看来有些偏离。在本质上,局势并无什么决定性变化。北京政府的
暴行和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遭受的不幸(指义和团运动。——译注)只不过以一种令人
吃惊的方式显露了潜伏在表层之下但为人所知的可能。更无可置疑的是东方无论就国家
还是个人而言没有什么变化。今年在中国发生的事件一千年以前也可能在东方发生,因
为东方一直止步不前。在我们身上也可能发生同样的事情,将人人潜藏的残忍之性暴露
于世。不过,和五百年以前相比,在我们这里,这类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小得多,而且更
不会得到宽谅,也不可能是属于政府以及我们社会中更具理性的部分的行为。它们更多
地是包藏在漠视之中的恐惧的产物,这种漠视即使在文明基督教国家的最落后的地区也
不完全罕见;不过,和古旧的、停滞的亚洲相比,这种漠视在这些地区的分布要窄得多,
也没有成为自政府以下的整个社会的普遍氛围。
尽管最近在中国发生了某些事件并对各国的行为产生了暂时影响,决定着各国政策
的根本形势并没有改变,这是因为它主要取决于中国之外的从东到西的全球范围之内的
状况。目前,共同遭受的不公正对待使各国为其荣誉不得不对中国的罪行采取切实的、
步调一致的反击行动,并要求得到永不再犯的保证。在采取这些行动之时,为通过实施
正义的惩罚来达到当前紧急局势下的共同目标,各国中止了利益竞争,并用共同的方针
遮掩了政治分歧。不过,一旦这些成为过去,各国又肯定不会对那些原先被更急迫的局
势所取代,而今又继续存在的事实视而不见。尽管如此,各国不无裨益的是不忘记过去
的经历,显然它有力地教导我们,相互对抗和利益冲突仅仅是事实的一部分。在当前形
势下,欧洲各国已认识到了它们在亚洲的利益是一致与冲突并存。这一致性就体现在各
国需要把亚洲国家纳入基督教国家的大家庭中,且不是诉诸于外部的锁链,而是通过内
部的进步。从思想和实践两方面看,这个设想完全具有切实保护各国利益的意义。它所
针对的是遥远的未来,其目标不是一个幻梦,而是和一个不断地因具体事态而调整的一
般过程相一致的。
美国政府不仅体会到了,而且最近还用书面形式说明了以下两个相互补充、但表面
上看来又相互矛盾的两个认识:一是必须强调我们的权利,保护我们的利益不受侵犯;
二是尊重中国政府以及中国的独立。这和下面这个看法完全一致:我们有责任以我们的
满腔同情和必要的积极帮助,而不是无道理的干涉来协助中国政府和人民改造并重新规
定他们国家的生存状况。美国政府发表上述内容的声明颇具意义,因为尽管该声明无疑
针对了最近的事件,但它的主要意图是表明不干涉中国的态度。该态度是对我国人民长
期以来的普遍倾向的强调,不过根据近来的新情况对其作出了具体的职责和政策规定。
在美国的立场中,可以看到超越过去和当前的理性的理想主义和务实才能的良好结合。
后者使前者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