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太小,就是不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台地,从地质学的意义说,它们是台地,但从几何学的意义上来说,它们却并不是台地。
此外,正象我们已经指出的那样,对于小部队来说,山地防御阵地的那些不利条件会减少,其原因是小部队占领的空间较小,需要的退却路较少,等等。单独的一座山不算山地,也没有山地的那些不利条件。但是,部队越小,就越可以将其配置局限在一些单个的山脊和山头上,而没有必要把自己束缚在密林覆盖的山谷的罗网里,这个罗网是上述一切不利条件的根源。
第十六章 山地防御(续)
现在,我们来研究前—章所谈的那些战术上的结论在战略上如何应用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1) 山地作为战场;(2) 占领山地对其他地区的影响;(3) 山地作为战略屏障所产生的效果;(4) 在给养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山地作为战场。对这一点,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还必须分别谈谈:(1)作为进行主力会战的战场;(2) 作为从属性的战斗的战场。
我们在前一章已经指出,山地在决定性的会战中对防御者多么不利,因而对进攻者又是多么有利。这种看法是同一般人的见解恰恰相反的。要知道一般人把很多事情都弄乱了,他们很少把极不相同的事情区别开来。他们看到次要的小部队在山地具有异常强大的抵抗力,便认为一切山地防御都是异常强有力的。当有人认为防御中的主要行动,即防御会战在山地不是这样强有力时,他们就感到惊讶。而另一方面,他们总是把山地防御中每次会战的失败都看作是单线式防御的缺点所引起的(其实他们并不真正理解单线式防御的缺点),而看不到事物的性质在其中所不可避免地发生的作用。我们不怕提出与一般人截然不同的看法,而且还要指出,我们非常满意地看到有一位著作家抱有同我们相同的观点。这位著作家对我们来说在许多方面都是值得尊敬的,他就是卡尔大公。他是在论述1796年和1797年战局的著作中提出这种见解的,他是一位优秀的历史著作家,一位优秀的评论家,更是一位优秀的统帅。
如果一个兵力较弱的防御者,费尽千辛万苦集中了他所有的军队,企图在一次决定性的会战中向进攻者显示自己对祖国的忠诚,显示自己奔放的热情和机智沉着,并且又受到了人们焦急、殷切的关注,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竞把军队配置在一个迷障重重、昏暗得象黑夜一般的山地,使自己的一切行动都受到地形的束缚,以致处于一种可能遭到敌人千百次优势兵力的袭击的险境之中,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说这种处境是十分可悲的。这时他只能在一个方面充分发挥他的才智,那就是尽最大的可能利用各种地形障碍,这又会促使他采取有害的单线式防御,而这却又是他应该竭力避免的。因此,在企图进行决定性会战的情况下,我们完全不认为山地是防御者的避难所,我们愿意奉劝统帅尽最大可能避开山地。
当然,有时的确不可能完全避开山地。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会战必然同在平原上进行的会战有显然不同的特点,这时阵地的正面要宽得多,在大多数场合比在平原要宽一两倍,军队的抵抗要被动得多,还击也无力得多。这是山地带来的无法避免的影响。但是,尽管如此,仍然不应该把这种会战中的防御变为单纯的山地防御,这种会战中防御的主要特点应该是使军队在山地集中配置,也就是说,应该使所有的部队在一个统帅的直接指挥下进行一个战斗,并保持充足的预备队,以便使会战成为一次决战而不致于变成单纯的抵御,变成只是在敌人面前举起盾牌。这是山地防御会战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人们很难做到这一点。这种防御很容易变成单纯的山地防御,以致司空见惯而不以为怪。但是,这是极为危险的,因此,理论应该竭力警告人们不要使防御会战中的防御变成单纯的山地防御。
关于主力在山地进行决定性会战的问题就谈这些。
同上面所谈的情况相反,山地对从属性的和次要的战斗是极为有利的,因为在这种战斗中不会进行绝对抵抗,而且也不会带来任何有决定意义的结果。我们只要把进行这种抵抗的目的列举出来,就可以更清楚地理解这个问题了:(1) 单纯为了赢得时间。这一目的是极为常见的,每当我们为了及时了解敌人的情况而设置警戒时,就经常有这个目的;此外,凡是等待援军的场合,也都有这个目的。
(2) 为了抵御敌人的单纯的佯动或小规模的次要行动。如果一个地区有山地掩护,山地又有军队防守,那么不论这种防御多么薄弱,总是足以阻止敌人的袭扰和为了掠夺而进行的其他小规模行动的。如果没有山地,这样薄弱的防线是无济于事的。
(3) 为了自己进行佯动。要人们对山地的作用都有正确的认识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在人们还不能正确认识山地的作用以前,总有些敌人害怕山地,不敢在山地作战。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主力进行山地防御。在战争的威力和运动不大的战争中,常常是可以这样做的。但是,这样做永远要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既不打算在这一山地阵地上接受主力会战,也不致被迫进行这样的会战。
(4) 一般说来,山地适于用来配置那些不准备进行主力会战的部队,因为各个小部队在山地都比较强而有力,只是整个军队作为整体来看是比较弱的。此外,军队在山地不大容易遭到奇袭,也不大容易被迫进行决定性的战斗。
(5) 最后,山地是真正适合于民众武装活动的地方。但是,民众武装必须经常得到正规军的小部队的支援,如果附近有大部队反而可能对民众武装产生不利的影响:因而,支援民众武装这个理由通常不能成为派大部队进入山地的原因。
关于山地作为从属性的战斗的战场问题就谈这些。
二、山地对其他地区的影响。正如我们在前面谈到的那样,一些兵力不大的部队,在便于通行的地区也许无法立足,会不断遭到危险,而在山地却很容易确保广大地区的安全;此外,当山地在敌人手里时,在山地的任何推进都比在平原缓慢得多,也就是说不能以在平原上同样的速度前进。
正因为这两个原因,山地为谁占有的问题比同样大小的其他地区归谁占有的问题要重要得多。在平原,地区为谁占有可能天天都有变化;我们只要用强大的部队向前推进,就可以迫使敌人让出我们所需要的地区。但是,在山地,情况就不是这样。在山地敌人的兵力即使很小,也能进行出色的抵抗,因此,如果我们需要占领一片山区时,经常必须采取为此目的而专门计划的行动,常常要消耗巨大兵力和很多时间才能达到目的。因此,既然山地不是进行主要军事行动的场所,那么我们就不能象在比较便于通行的地区那样,通过主要的军事行动来占领这些地方,不能把取得和占领山地看作是我们前进的必然结果。mpanel(1);
由此可见,山地具有大得多的独立性,对山地的占有是比较稳定的,很少会发生变化。如果再看到,山地就其自然条件来说,可以使人们从山地边缘很好地俯视开阔地,而山地本身却始终象隐藏在漆黑的夜里一样,那么人们就可以理解,任何一片山地对没有占领它、但却位于它附近的一方来说,永远可以看作是不断产生不利影响的源泉,可以看作是隐蔽敌人的场所。如果山地不仅为敌人所占有,而且是在敌国的领土上,那么这种情况就更为明显。一股一股人数很小的勇敢的游击队在遭到追击时,可以逃到山地躲避,然后又平安无事地在另一地点出现。一些极大的纵队也可以在山地隐蔽地推进。我们的军队,如果不想进入受山地瞰制的地区,不想进行一场不利的战斗——遭到敌人的袭击和打击而无法还击,那么就始终必须同山地保持相当大的距离。
每一山地对一定距离内的较低的地区就是这样地发生一定影响的。至于这种影响是立刻在一次会战中发生作用( 例如1796年莱茵河畔的马耳希会战,还是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对交通线发生作用,这要看这个地区的地形状况。至于这种影响能否被在山谷或平原发生的有决定意义的行动所抵销,则取决于双方兵力对比的情况。
拿破仑在1805年和1809年并没有对提罗耳山区考虑很多就向维也纳前进了;但是,莫罗在1796年,所以不得不离开施瓦本,主要是因为他没有控制地势较高的地区,而要监视这个地区又不得不使用很多的兵力。在双方势均力敌而形成拉锯的战局中,我们应该摆脱敌人占领的山地不断对我们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设法占领并守住为保障我们进攻的主要路线而必需占领并守住的一些山地。
在这种情况下,山地通常成为敌我双方相互发动小规模战斗的主要战场。但是,人们不应该过高估计山地对附近地区的影响,不应该在任何场合都把这种山地看作是解决全部问题的关键和把占领山地看作是主要的事情。当一切取决于胜利时,胜利是主要的事情。一旦胜利到手,胜利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要需要来安排其余的一切了。
三、山地作为战略屏障。在这里,我们必须分别谈谈下面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又同决定性会战有关。人们可以把山脉看作象江河一样,是一种带有有限的通路的屏障。这种屏障把前进中的敌人军队分隔开,使它们只能在某几条道路上行进,我们因此能够用集中配置在山后的军队分别袭击敌人军队的各个部分,这样,这种屏障就给我们造成了取得战斗胜利的机会。进攻者在山地前进时,即使没有任何其他顾虑,也不可能成一个纵队,因为这样做可能会陷入极大的危险,会在只有一条退路的情况下进行决定性会战。因此,这种山地防御是以敌军分开前进这个十分重要的情况为前提的。但是,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山地和山地通路,因此在采用这种山地的防御手段时一切取决于地形情况,这种手段也只能认为是可能采用的一种手段,而且还应该记住,采用这种手段还有两个不利之处:第一,敌人在遭到打击时,可以很快在山地找到掩护;第二,敌人占有较高的地势对防御者说来虽然不是什么重大的不利,但毕竟总是个不利。
除了1796年对阿耳文齐的会战以外,我们还未曾见过采用这种手段进行的会战。但是,拿破仑在1800年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行动清楚地说明了,对方是可以采用这种手段的,当时,梅拉斯本来是能够而且应该在拿破仑的各纵队集中起来以前就用全力对他进行袭击的。
第二种情况是,当山地切断敌人的交通线时,山地作为屏障能产生哪些作用。在山地,不单是设置在通路上的堡垒和民众武装能发挥作用,而且不良的山路在气候恶劣的季节中能够使敌人的军队陷于绝望,敌人由于山路崎呕被弄得筋疲力竭之后,往往就不得不退却。如果这时又出现了游击队的频繁的袭击,甚至展开了人民战争,那么敌人就不得不派出大量的部队来对付这种局面,最后还不得不在山地设置一些强有力的防哨,于是敌人就会陷入进攻战中可能有的最不利的处境。
四、山地对军队给养的关系。这是一个很简单很容易理解的问题。当进攻者被迫停留在山地,或者至少不得不把山地留在自己背后时,山地在给养方面给进攻者造成的困难对防御者来说有极大的好处。
关于山地防御的这些考察,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山地进攻所作的必要的说明,所以这实际上是对整个山地战的考察。我们不能因为无法变山地为平原,也无法变平原为山地,不能因为战场的选定是由许多其他因素决定的,对战场似乎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便认为这些考察是不正确的,或者是不切实际的。如果进行的是较大范围内的行动,我们就会发现,对战场选择的余地并不那么小。如果谈的是主力的部署和活动,而且是在决定性会战时主力的部署和活动,那么,军队向前或向后多走几日行程,就可以摆脱山地进入平原,果断地把主力集中在平原上就可以使附近的山地不起作用。
现在,我们还想把上面分别论述的各点归纳成一个明确的观念。
我们认为已经证明: 山地无论在战术范围还是在战略范围一般说对防御都是不利的,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说的防御是指具有决定意义的、其结果关系到国土的得失的防御。
山地使防御者无法观察敌情,又妨碍向各个方向的运动;山地迫使防御者陷于被动,不得不派兵把守每一条通路,这样一来,这种防御总是或多或少地变成了单线式防御。因此,人们应该尽可能使主力避开山地,把主力配置在山地的一侧,或配置在山前或山后。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认为,对于完成次要目的和次要任务的部队说来,山地却是一种增强力量的因素。当我们说,山地对于弱者,即对于不敢再寻求绝对的决战的部队来说,是真正避难地,这同我们上面的论点并不矛盾。完成次要任务的部队可以从山地得到利益就再一次说明了不应该把主力用于山地。 但是,所有这一切考察都很难改变人们直接得到的印象。不仅所有没有战争经验的人,而且那些习惯于运用拙劣的作战方法的人,在具体场合也会强烈地感觉到,山地象一种密度大、粘性强的介质,会给进攻者的一切运动带来很多困难,因此很难使他们不认为我们的见解是最为奇怪的谬论。那些对上一世纪以独特的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做过泛泛的考察的人,象上述抱有直接印象的人一样,他们决不会相信,比如说,奥地利在保卫它的各邦时,在意大利方向上并不比在莱茵河方向上抵抗敌人更容易些。可是,在勇猛而果敢的统帅指挥下作战二十年之久、对自己勇猛而果敢的行动所取得的胜利总是记忆犹新的法国军队,以后在山地战斗中还会象在其他场合一样,长期地在运用熟练而准确的判断力方面有出众的表现”。
这样一说,就好象开阔地比山地更能掩护一个国家,西班牙如果没有比利牛斯山会更有力量,伦巴第如果没有阿尔卑斯山会更难接近,而平原国家( 例如北德意志) 比山地国家( 例如匈牙利) 更难征服了。这样的结论也是错误的,针对这一点我们想作最后一点说明。
我们并不认为,西班牙没有比利牛斯山会比有比利牛斯山更有力量,我们的意思是说,如果一支西班牙军队感到自己很强大,能够进行决定性会战,那么它集中配置在埃布罗河后边,要比分兵把守比利牛斯山的十五个隘口更好一些,而比利牛斯山决不会因此失去它对作战的影响。我们这种看法对意大利军队来说也同样是适合的。如果意大利军队分割配置在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上,那么它就可能被任何一个果敢的敌人所击败,它甚至会没有可能进行决定胜负的决战,相反,如果它配置在都灵平原上,那么它就象任何其他军队一样有获得胜利的机会。但是,人们也决不会因此就认为,对进攻者来说,通过象阿尔卑斯山这样的大山脉并把它留在背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此外,在平原进行主力会战并不排斥用次要部队进行暂时的山地防御的可能,在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这样的山地进行这种防御是很合适的。最后,我们决不认为,征服一个平原的国家比征服一个多山的国家容易,除非通过一次胜利可以完全解除敌人的武装。征服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