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欣清洗着饭后的盆碗,文子洋在一旁帮忙着她,一边给她说:“贝欣,你今天赌的一铺可真不小。”
贝欣停住了手,拿眼瞪了文子洋一下,道:“你怎么知道我是在押一铺大小?”
“你的那番话不容易说得出口来,除非你真的想小花好,希望她振作起来。”
“小洋,你真好,你明白我。”贝欣笑道:“你知道我婆婆的骨头在发痛,每天夜里,我总是祷告上苍,让她明朝一觉醒来,就完完全全康复了。”
贝欣歇一歇再补充说:“我的意思是,对于一些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的事,除了诚心祷告之外,我们不必让它骚扰着我们的生活。其实,我何尝不是顶担心婆婆的。”
“小花跟你的个性就不一样。”
“这有个很大的原因在。”贝欣说。
“什么原因?”
“家教。”贝欣昂起头答,一派志得意满的表情:“小花的娘从她小时候就离开了家,一直没有回来过,小花当她死了。可是她爹就一直诅咒她埋怨她,说她是当年小花出生时,熬不了穷,跟人家跑掉了。这也不去说它了,就说这十多年,小花是粗养粗大的,她爹对待她也真跟待家里的狗没两样,根本没有呵护她成长。我不同,我有个很可爱的婆婆,在我身边给我讲很多很多在书本上、在你爹的教学上学不到的道理。”
文子洋点点头,说:“小花一定是渴求有人好好地疼爱她,故而一旦遇上了金林,就死抓着不肯放。”
文子洋想了一想,得出了个以牙还牙的俏皮想法,便又道:“你可不同了,人见人爱,太多村里头的人喜欢你,你婆婆也宠你宠得什么似的,所以,你可不希罕别人对你格外的好,哪怕是把心肝掏了出来给你,也不过如是。我肯定你不会自杀。”
贝欣听得忽而鼓起双腮来,一时间不懂得回话,只抬眼瞪着文子洋,整张俏脸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有点怪模怪样,惹得文子洋忍不住笑出来。
“好,我不跟取笑我的人做朋友。”
贝欣扔下了手上的盆碗,打算掉头就走。文子洋拉住了她,道:“我哪有取笑你呢,我赞美你还来不及,不是说你人见人爱吗?”
“跟滑头的人做朋友更划不来。”
“不。”文子洋紧紧地捉住了贝欣的手臂,情急地说:“我是真心的。”
“谁知道是真心的还是假意的,你看,那金林前些日子也必是对小花说着比你说的还要动听的话,现在呢,就什么也别说了。”
贝欣低下头去,竟拿手扯住衫角,一副娇羞而又惶惑的表情,教文子洋更动心了。
“贝欣,你叫我怎么说才好呢?”文子洋忽然觉得整个人都笨拙起来,越急越感吃力,越是辞不达意。
贝欣便答:“那就别说好了。”
“可是,贝欣,有些话我早就想跟你说了。”
文子洋才这么说了,就听到叩门声。
“谁来了呢?”贝欣对文子洋道:“反正今儿个晚上就别说好了。”
跟着她赶紧开门去,来人竟是小花。
“小花。”
“贝欣,我来给你道谢。”小花微垂着头,讷讷地说。
“先进来吧!”
小花走进来,一眼见了文子洋,便道:“小洋,你也在这儿。”
“是的,小花,吃过饭了没有?”
小花点点头,道:“谢谢你们今天给我疗了伤,我特来道谢,兼且道歉,是我不好,让你们吃惊了,生气了。”
贝欣一把将小花抱住,说:“快别这么说,我们是从小到大的好朋友。”
两个相拥着的女孩子,一时间都眼眶温热起来。
文子洋站在一旁,很有点尴尬,于是便说:“我先回家去,你们俩好好地谈。”
的确,子洋走了之后,这对童年的好友作了竟夕的畅谈。
“小花,其实是我要说对不起。我不应该在你伤心失意之时,还对你这么严厉苛求。”
“贝欣,那就好比我们孩子时嘴皮上老是因为肠胃热气而起了个泡泡,不也是撒几粒盐在泡泡上面,痛得眼泪直涌出来,这之后,就痊愈了。”
三十四
“小花!”贝欣感动得紧紧握着小花的手。
她老是听村上的老人家在看到年轻一辈忽然由坏变好时,说:“真是转性了,会没由来地开了窍。”
一直执迷不悟的小花,是在这个时候真的开了窍,把一切都想通想透过来了。
小花说:“贝欣,你和我爹都骂得对,你们也真看得准,我不是个有勇气自杀的人。”
“可是,活着且要活得好,需要的勇气更大。你看我婆婆,以及中国几亿人当中的很多很多人,就明白这个道理了。小花,值得我们断送一条生命的理由不是没有的,可是,不是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
小花点点头,道:“是的。或者整件事就活像我们小时候,你帮着我把失掉的母鸡寻回来的情况一样,根本只是我过分大惊小怪,母鸡并没有丢了,只是爹闷声不响地就抓了一只去宰掉,跟他的猪朋狗友喝酒去。结果呢,他回家来发觉鸡栏内还依然是同等数目的鸡,还乐得什么似的。那时候要他归还那只多出来的母鸡,可不好商量了。幸好文老师是个明白人。”
是有这么一段故事的。
贝欣说:“小花,你知道从整个故事中,我们最应该得着的教训是什么?”
小花睁圆了眼看贝欣,等她给予答案。
“从哪儿去找一只母鸡回来都不要紧,根本连自己在内,谁都认不出那只鸡是代替品,因为都是那个样子的。”贝欣跟着紧握了一下小花的手道:“人之所以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能给予我们不同的爱护,于是我们的感觉就不同了。否则,又有什么分别呢?”
小花道:“这就是说,对方不爱我,人来了就去,去了又来,都没有大分别。”
“是的,除非他认同你,他爱护你。”贝欣轻叹:“就算爱你的人离你而去,都要忍着眼泪好好地生活下去,就像我婆婆。”
“贝欣,我是不是将来会遇到一个比金林待我更好的人?”
“唔!这个让我想一想,再卜算一下。”
贝欣故意闭上眼睛,又学着那些卜算先生,几只指头在点来点去,然后忽然的张大眼睛,道:“我说啊,一定会。”
小花也被贝欣那副表情逗得笑起来了。
“贝欣,你真好,难怪朋友这么多,我希望将来会有一个很好的男孩子把你照顾得妥妥贴贴。”
然后小花又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你笑什么了?”
“怎么还说将来呢!眼前就有那么一位。”
“你别胡扯。”
“哪里是胡扯。小洋是很不错的,他对你的心意都瞒不过明眼人呢!说实在的,小洋比我们村上其他的男孩子都棒得多了,书念得棒就不简单了。”
贝欣忽然沉默起来,似有隐忧。
第二部分
第3节 病况严重
“你在想什么?”小花问。
“这年头,谁说得准明天会有什么事发生了。”
活着的艰难跟五十年代末的全国饥饿贫穷不一样,前十多年是肉体上受不了沉重的折磨。现今这文化大革命的日子,却是精神上要承受极度的蹂躏,心灵被摧毁打击的压力,残酷而巨大得真使很多人想活也活不下去。
文老师也被关进牛棚里过了一段非人的生活。
每天大清早起来,就得集体唱一些编出来侮辱自己的歌,然后罚跪在空地上,思索自己的过错。折腾了一整天,人是疲累得不成话了,一躺下来睡熟了,耳畔就突然响起巨大的声响,吓得睁开眼来,但见四周乌墨墨一片,巨响可仍然持续。原来是红卫兵看不得他们有一觉的好睡,把个铜盆扣到他们头上去,然后拿根棍子拼命地敲,吵得连耳膜都几乎震裂。
贝欣就曾听文子洋说过,他父亲在家人送进牛棚的饭菜盆内,暗藏了一张字条,请在给他送衣服去时,在衣服内偷偷放进一对护膝的软垫,让他每日在好天晒,下雨淋的情况下做那罚跪功课时,会得舒服一点。
牛棚的生活真不是不凄凉的。
这个时候,贝欣当然连最爱念的英文课,也无法继续念,根本不敢在人前再透露半句,她从前跟文老师学英文是学得多么的称心如意。
文化大革命对贝欣来说,还不是最令她心烦意乱的一件事,她到底还未曾身受到极大的伤害。
只一件事令贝欣的心情坏透了。
就是为了她心爱的外祖母伍玉荷,老犯骨痛的毛病,病况日益严重,几乎到了她老人家不胜负荷的地步。
前一阵子,伍玉荷还是每日上渔塘干粗作,蹲下来补网时,忽然腿骨就像被敲碎了似的,那种痹痛令她连眼泪也失控了,几乎是瘫痪在地上,被村民抬回家里来的。
自那天开始,伍玉荷算是失去了工作能力,只能躺在家里,跟那忽然而来,忽然而去的病痛搏斗。
她的呻吟声像冬日的寒风刮在贝欣的心上,让她觉得冰冷和刺痛。
文子洋为了贝欣宽心,重见她的欢颜,也帮忙着四处找医生。
三十五
诊断的结果,一致认为是老年风湿病症,并无特效灵药可以根治。
一向乐观的贝欣,也苦笑着对文子洋说:“我们现今惟一能做的怕只是祷告上苍,别让婆婆受这种痛楚。”
一天,当贝欣正陪伴着伍玉荷讲话,好分散她的注意,以减少她那种通体不畅快的感觉时,文子洋兴高采烈地跑来找贝欣。
“贝欣,有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我爹从前在美国留学时的一位同学回国来,探望他在湖南省病重的母亲,经过这儿来小住一两天,打听一下老同学的消息。这位世叔叫崔昌平,是个美国的名医,且听说他是专门治骨科的,正好把他请来给婆婆诊治。”
贝欣一听,高兴不已地拥抱着文子洋,嘴里叫嚷:“那真是太好的一个消息了。”
直到回转头来接触到伍玉荷欣慰而又惊骇的眼神望着她和文子洋,贝欣才刹那间觉得自己失仪了。
她立即放开文子洋,道:“小洋,请你这就赶快去把那位崔医生约来吧!”
头脑仍然清醒的伍玉荷也加插了一句:“小洋,别张扬,找海外来的医生来看我的病,恐遭非议。”
那个年头,其实什么事也有可能受到控诉和非议,视乎本身的运气以及碰上些什么人罢了。
文子洋走了以后,贝欣欢喜地坐到伍玉荷的床边去,道:“婆婆,你说得对,天无绝人之路。你看,我们的运气还真不错呢,这个时候难得有人回国内跑一圈,现今回来了一个文老师的好同学,还是个有名的骨科医生,也许他开一个什么药方,就能把你的骨痛治好了。”
伍玉荷拍拍贝欣的手,笑道:“你把世情看得太容易了,我的这把老骨头,能冒着多场风霜,熬到今日,已经很艰难,实在不敢奢望有什么奇迹出现。”
“事在人为,视乎你的意志力强韧到什么程度罢了。婆婆,这是你的信条,也是你给我的教诲,怎么一下子都忘了。”
伍玉荷说:“你看,我怕是老得不只骨头有毛病,连脑筋也记不牢自己的话了,不是吗?”
“婆婆,你真的可爱。”贝欣伏在伍玉荷身上,尽量地享受一下亲情,让伍玉荷身上发放的温暖传递到她的胸臆之内,实在舒服极了。
贝欣想,世界上没有人比自己的外祖母更好,更值得她为爱重她保护她照顾她而竭心尽力,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任何事。
伍玉荷轻轻扫抚着贝欣那柔软至极的头发,问:“你不是曾告诉我,子洋说过你的头发长得好看吗?”
贝欣说:“婆婆,你为什么这样问了?”
“你先答我吧。”
“是的,不过是很多很多年之前的事了,那时,我们还是了小孩子。”
“那是缘。”
“婆婆,为什么呢?”贝欣禁不住抬起头来问。
“你外祖父和你父亲都曾这么对我和你娘说过,我们祖孙三代的女人都有很好看很柔顺的头发。”
贝欣刹那间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伍玉荷的话。
“子洋是个很不错的孩子,最怕是你们有缘而无份。”
“那有什么分别呢?”
“有缘的人会相爱,有份的人会相投。”
贝欣立即回应:“有缘有份固然好,有缘无份总比有份无缘更胜多筹。”
伍玉荷点头:“生长在我们这个时代,人生聚散无常,不时有横来的风风雨雨,打乱了我们的计划,拆散了我们的情分。贝欣,能有你的那个想法就好了,也叫我不用为你老担心。”
“婆婆,你千万别为我担心,我从不认为日子会难过。每天都有新希望,只要睡过了能醒便成。”
贝欣是真的盼望着明天。
明天到来,便代表生活上某些情事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效应。从这各种的新情况之中,寄含着很多很多个可以实现的新希望,真是令人振奋的。
翌日,果然在文子洋的带领之下,把那位崔昌平医生请来了。
崔昌平跟文任斋是同期到美国加州大学深造的,年纪应该是差不多吧,可是,一眼望上去,总觉得崔昌平比文任斋起码年轻十个年头。
当年在美国深造完毕,一班五六个中国留学生,只有文任斋坚持回国执教。
同学们都劝他三思,论物质生活,当然是美国好得多;论个人事业的发展,也还是在海外比较易于把握。
但文任斋很坚决,他对好同学崔昌平解释:“我充实了自己,无非都是要教育下一代。”
崔昌平说:“在美国,你一样能如愿。”
“可是,教育美国年轻人的责任应该由他们美国人来肩负,我们不必为他们分担。反而是培植中国的下一代,我们责无旁贷,尤其家乡是穷乡僻壤,更要教育人才。”
崔昌平还不放弃游说的工作,道:“任斋,精忠报国是没有地域限制的,海外华侨一向都十分爱国,寄人篱下,纵有千般如意,也是有遗憾的。为此,绝少绝少有不认国家与家乡的华侨,我们一样可以多在海外赚钱,多为中国的教育作贡献。”
三十六
文任斋笑着拍拍崔昌平的肩膀,说:“你没有说得不对。不一定要留在中国才可以爱中国、为中国。但,有所谓‘各尽所能,各司职守’,我感到我回国去更能发展我的抱负。”
“任斋,”崔昌平说:“你在家乡执教是会非常清苦的。”
“谁说不是。就因为非常清苦,很少人肯干此活,我就更不能放弃这个机会了。”
最终,两个好同学拍肩互相鼓励,算是妥协了。
事隔多年,目睹山河依旧,人面全非,对着故人之子,崔昌平有说不出口来的难过。
他只能含糊而艰涩地对文子洋说:“你父亲很伟大,你应该引以为荣。”
话是不能多说了,否则,崔昌平恐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要在后生一辈的跟前痛哭失声。
这次回国之行,无疑是满目疮痍,满心惘怅。母亲在湖南故乡等待到游子回家来后就病逝了,再顺道来广东,探望多年好友,可又听到文任斋被关进牛棚去的消息,就更不敢相认探望了。
这种亲离友散的悲哀涌袭心头,真教崔昌平不胜负荷。
惟一的安慰是见着了文子洋,又发觉文子洋并不如目下一般的青年人,是个很有思想,且成熟的可造之材,才令崔昌平觉得此行微带畅快感受。
故此,当文子洋请求崔昌平为伍玉荷诊断症候时,他一口便答应下来。
固然是为了医者父母心,更为崔昌平从文子洋的紧张神态和语调中,多少能猜想得到文子洋对贝欣的心意,为此而有着非帮这个忙不可的心思。
崔昌平很彻底地给伍玉荷诊断,在结合了一番仔细的观察和他丰富的专业经验之后,他很慎重地对文子洋说:“子洋,我需要单独跟病者的至亲交谈一次。”
“伍婆婆只有一个孙女儿,她就是贝欣。”
“还是很年轻的姑娘吧!”
“贝欣她很懂事,而且有能力拿大主意。崔伯伯,你有什么关于伍婆婆的话都可以跟贝欣说。”
“这就好,我要赶快与她商量。”
在一个下午,文子洋嘱贝欣到崔昌平下榻的旅馆找他。
崔昌平招呼了贝欣坐下后,脸色凝重地对她说:“你仔细地听我讲述你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