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历史挺靠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这个历史挺靠谱-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白和杜甫的创作水平是不一样的,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不一样。李白的黄金创作期是国家最强盛的时候,到处莺歌燕舞,他写他看到的东西,大部分就是花、酒、剑、歌、月,洒脱无极限。杜甫最有名的那些诗,创作的时间就惨了,“安史之乱”八年,一年没差全赶上了,所以特别忧国忧民。他说“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收蓟北关你啥事儿,他心系国家,看这个仗终于打完了,高兴到哭。李白一写诗就特别浪漫,“飞流直下三千尺”,高兴!杜甫一写就“卷我屋上三重茅”,郁闷!总的说来,李白的诗虽然也发过牢骚,但基本上都是写自己高兴的,这小子没什么发愁的事儿;而杜甫就是动不动伤感到掉眼泪,见到老同学了,也掉眼泪,见到花瓣落了,也哭。这就好像现在的人喝酒喝醉了,有文醉武醉,李白是一醉就乐,乐了就掀桌子;杜甫一醉就愁,愁了就哭。

但是,这两个人厉害的地方并不是个人情绪,而是那种气度。并不是任何掀桌子和掉眼泪的诗人都能写出这些诗来。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俊逸洒脱,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抱负,一般人哪及得上!

中唐代表作是白居易的讽喻诗,讽喻诗要损人,你要损人的话,最起码得让他能听得懂。你损了半天他都不懂,你有什么劲儿?我刚在中学教书的时候,特别搞笑,一帮孩子特淘气,我骂他们寡廉鲜耻,孩子们一个个睁着眼睛看我,什么意思老师?我说臭不要脸,这下才明白了!老师不能骂脏字,好不容易找个文词儿来表达心情吧,他们还听不懂,搞得我特郁闷。而白居易的诗用的都是劳动人民的语言,但语言虽俗,意境不俗。

白居易去给李白扫墓,六句诗:“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第一句能当导游图使;“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就这六句,谁敢说我写李白比白居易写得好,你看着都是大白话,把要点都说出来了:别看这破地儿,破坟,埋这么一个伟人。所以白居易的诗意境很高,在日本、韩国广为流传(因为太复杂他们学不会)。

晚唐杜牧、李商隐的咏史诗很出彩。我个人认为,杜牧和李商隐把律诗发展到了极致,尤其是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些句子的情感很细腻复杂,没人能说清楚。别相信书上的注解,都是胡说八道。他感叹自己一生的境遇,不是感叹找对象没找着,小李子都是借事儿来说自己的事儿。

唐朝知识分子,感叹自己做不上官,写了一首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就是说一个穷女孩嫁不出去。“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懒把双眉斗画长。”你把眉毛画长了没有用,没有人娶你,你只能给人缝衣服。“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每年辛辛苦苦做的漂亮衣服,都是给别的新娘子穿。表面上看起来是写服装行业的,其实就是写他自己,因为他做不上官。古人写诗没有直说“我当不了官很痛苦”的,都是托物言志。比如说,那姑娘做衣服很痛苦,所以我很痛苦;那哥们儿电脑又蓝屏了,所以我很痛苦,都是这样表达象征意义的。李商隐也一样。

李商隐的咏史诗写得非常好,他写杨贵妃跟唐明皇:“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你唐玄宗做了四十年皇帝,国破家亡连媳妇都保不住,你算什么玩意儿啊!“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他不是损这个皇帝,但是意境在这儿摆着,所以诗歌写得好不好,就看意境。

【第五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五代,辽、宋、夏、金、元)】

第1节 什么都缺,就不缺皇帝

以前吃大米,现在吃大葱

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民族融合的高峰期。

先秦是第一个民族融合的高峰,第二个是在魏晋南北朝,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的时候,把五胡都给胡进来了。

第三个就是在宋元时代。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脉相承,其他国家很多古老民族都灭亡了,为什么我们中国这些民族发展到今天能够薪火相传、子孙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是不断融合的产物。我们的民族比较庞杂,比较杂就意味着相互学习的机会和各自文化交换的概率比较高,这样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就都比较聪明,遗传基因越来越优秀。

中国最大的民族汉族,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经历民族融合的产物,先吸取少数民族更合理的知识和优点,然后再用自己的文化把他们同化。就像南方人来我们小区住仨月,我学习你优秀的地方,学完了之后顺便给你同化了,你以前吃的是米饭,我把你弄得和我一样吃面条烧饼,吃香菜大葱和包子。中国经过前面两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现在迎来了第三次香菜大葱同化法。

53年蹦出14个皇帝

公元907年,李唐王朝被他的藩镇宣武节度使朱温所灭。朱温灭唐之后,建立了梁。17年后,梁被后唐代替。后唐之后是后晋、后汉、后周。黄河流域53年的时间换了5个朝代。梁、唐、晋、汉、周这五个朝代最长的是后梁,17年;最短的是后汉,只有4年,还换了俩皇帝。

后人写诗说:“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四帝,播乱五十秋。”53年14个皇帝,那你想这些皇帝大多数都是怎么死的?都是非正常死亡,被人做掉的。如果是盛世王朝,汉武帝在位就长达54年,比五个朝代加起来还多1年,康熙爷是61年,乾隆爷要算上太上皇63年,辽朝还有好几个皇帝在位四五十年的,西夏也有。一朝的一位太平天子就堪比五朝,可见这五朝有多乱。

为什么这么乱?就是因为五代每一个开国皇帝都是前朝的大将、藩镇。手握重兵,打仗的货全在手里,干吗不抢位子?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公开讲:“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这不是说当皇帝的没种,而是说,当皇帝的难道天生就是当皇帝的吗?还不是谁胳膊粗、谁拳头大谁就当老大呗。这样一来,国家不像个国家,倒像个帮派,谁能打谁当头儿,当然更替得就很快了。

禁军大将成了皇帝佬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在今天的河南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年号建隆,都东京。这个东京不在日本,而是指开封。宋朝有四个首都,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应天(商丘),另一个是北京大名。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时候,中国还在五代十国这种分裂局面下,北宋建立之后,宋太祖削平了南方。宋太祖也是因为做了禁军大将,手握重兵,才能篡权换代,削平南方。

削平南方之后,公元979年,宋太宗消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

太祖皇帝驾崩之后,皇位采取兄终弟及,由他的弟弟赵匡义(后改为光义)即位,就是宋太宗,北宋经过太祖太宗两代皇帝才算把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结束,但是并没有完成中国的统一。

与北宋并存的政权有北边的辽、西边的西夏、云南的大理,另外还有回纥和吐蕃。

这些政权里边,地盘最大的实际上是契丹人建立的辽。今天俄语里边“中国”这两个字,就是发契丹的音,KIDAYI,念不好就听成是“你大爷”。北宋连传统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部分都没有占全。

第2节 开国元勋纷纷辞职

赵普的“治国策”

宋太祖陈桥兵变之前是后周禁军的最高统帅,他篡权的时候那叫一个水到渠成。贼吧Zei8。COM电子书下载

当时正好后周世宗柴荣驾崩,柴荣英年早逝,儿子恭帝柴宗训即位,年仅七岁。赵匡胤是欺负人家孤儿寡妇,篡夺政权的时候几乎兵不血刃,没有遇到什么障碍。当然,他篡权之后得保证自己的政权长久。自己是造反派,当然怕造反的人,所以他就问宰相赵普,之前的政权为什么不能长久。

赵匡胤本人是高干子弟,他爸爸和他爷爷都是军区司令一级的干部,曾祖也是知州、知县,就是地委书记或者县长之类的干部,他是军区大院里长大的孩子。

赵匡胤从小就不好好念书,整天打架,打到进公安局。公安局一看这是军区赵司令的儿子,不敢管,把他放了出来。他又是一个比较豪爽的人,精通武艺,今天中华武术里还有太祖长拳、64路盘龙棍,这都是当年赵匡胤发明的。

赵匡胤认定了一个谋臣叫赵普,这老哥天资聪颖,是一个典型的无师自通型知识分子。怎么个无师自通?赵普这哥们儿不看书,据说一共就看过半本《论语》,所以人们才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嘛,物尽其用的话,天才看半本就够了。一天,赵匡胤跟赵普聊天,问:“为何唐季以来,帝王凡易八姓?”为什么自从唐朝末年以来,帝王换了八个姓。“吾欲为国家建长久之策,卿谓计将安出?”你给我出个主意,咱们怎么才能将国家政权维持得久一点?赵普一听非常高兴,马上跪下回答:“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此非他故,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老大,你说这话是天下所有人的福气,前面的政权更替那么快,其实没别的原因,就是藩镇权力太大的缘故。他们比皇帝的权力还重,故而助长政权更替。“今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削夺其权,收其精兵,制其钱谷。则天下自安矣。”你现在要想治他们,也没别的,就夺他们的权,收他们的兵,控制他们的钱粮,天下就肯定没事儿了。宋太祖听到这儿非常高兴:“卿勿复言,朕已喻矣。”你不用再说了,我听明白了。所以他就开始这么做,从三个方面入手治这帮人,权、兵、钱。一个藩镇没权、没兵、没钱,能干个甚?谁还听你的,这不就完了嘛,问题解决了。

我当皇帝是被你们逼的

宋太祖决定改变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制的意思就是,没有职业军人。唐朝以前中国的兵都哪儿来的?就是农民,平时种地,到打仗的时候你就上,不用为了打仗成天在那儿练兵。府兵制的基层组织叫折冲府,一个折冲府是1800人,由一名折冲都尉管辖。如果有战事爆发,朝廷临时选将率领折冲府的部队去打仗,打完仗之后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比如这次打突厥,皇帝调山东的折冲府,由左卫大将军指挥。下次可能打回纥,还是左卫大将军指挥,但可能调的是陇西的折冲府了。这样的话,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相互有了短暂的感情也能转瞬分开,就不会造成叛乱。

折冲府的士兵是职业农民业余士兵,平时种地,打完就散,兵和将之间没有长期的磨合,大将都不知道派给自己的军队有没有战斗力,这样的军队战斗力肯定不强。所以到唐朝中期就开始搞募兵,将领自己招募军队,招募职业军人。职业军人一存在,战斗力是上去了,问题就是谁招的兵他就听命于谁,容易对中央构成威胁。

安史之乱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安禄山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管辖今天的河北、山西、辽宁三省,麾下精兵十五万,中央军才十二万,典型的君弱臣强,所以他一下就能掀起长达八年的叛乱。后来唐朝灭亡,就是亡在藩镇的手里。宋太祖一明白这个事儿,还能好吗?马上开始动手,从权、钱、兵这三个方面把叛乱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首先是要集中军权,要解除禁军将领们的兵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杯酒释兵权”。跟太祖皇帝一块儿打天下那帮人都是他哥们儿,什么政治处主任的儿子,参谋长的儿子,后勤部长的儿子,这么一帮人,原来都是军区大院的。公元961年7月,一天晚朝结束,赵匡胤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禁军将领留下来喝酒。喝到正开心的时候,赵匡胤一看喝得都差不多了,就让左右伺候的人退去,然后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做不了皇帝宝座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很难,还不如以前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

石守信等人很惊讶,心想皇帝都让你做了,你还睡不好觉?于是赶紧问原因,宋太祖心想就等着你们问为什么呢,于是继续说:“这不明摆的事嘛,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听了,都吓了一跳,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宋太祖说:“因为当初你们贪图富贵把这皇袍披我身上,让我当皇帝。你们想做开国元勋,才把我逼到这份上。你们虽然没有异心,但是你们的部下呢?如果有人想要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你说这话多不讲理,我当皇帝是被逼的……

一席话,软中带硬,这些将领知道自己受到了皇帝的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得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一条明路。

宋朝的皇帝宅心仁厚,贵族出身的皇帝对大臣一般都不错。穷棒子出身的皇帝全不行,像刘邦、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就更甭说了,要搁明朝这些人就全被干掉了。

赵匡胤长叹一声,继续说道:“人生很短暂,就像白驹过隙,你们不如多攒点钱,到地方上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些不动产。同时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姻亲,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一听这话,稍稍喘了口气,原来不是要我们的命啊!不但不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还能有钱、有房、有地,颐养天年,于是赶紧磕头谢恩,说:“陛下能这样为我们着想,真是给我们了一条生路啊!”

结果第二天,石守信等曾经去喝酒的人都声称自己生病了,我不能骑马了,脚有问题,骨裂了,或者前列腺出毛病了,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一看,心里这个高兴啊,瞧我的臣子多听话,让交兵权就交兵权,赶紧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于是,下了一道旨意:石守信等人各为大镇节度使,去掉军职。这帮大将悠闲在家,全得善终。

虽然他们到外地做节度使,但节度使的实权也被剥夺了。岳飞也是身兼三镇节度使,12道金牌一调,还不乖乖地回来?回来就干掉。所以宋朝的节度使只是一个虚衔,没有任何实权。

第3节 翻着花样儿巩固政权

收其精兵再分权

宋太祖“收其精兵”的第一步是把军区大院一块长大的哥们儿都办了;第二步呢,就是把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对皇帝直接负责;第三步是设立枢密院;第四步,实行更戍法;第五步,地方精壮编入禁军,强干弱枝。

枢密院的设立是为了和禁军统领互相牵制,调兵的不指挥军队,指挥军队的不调兵。禁军是什么?大家都认为这个禁军就是禁卫军,其实不是。北宋军队由四个兵种构成:禁军、厢军、乡兵、藩兵。禁军就是正规军,相当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禁军在中央和边境,地方上的兵被称作厢军,相当于各地的武警部队,乡兵,相当于民兵预备役。藩兵一般就是在边境上招募的少数民族士兵。

正规军的禁军统帅叫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