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断的乡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剪不断的乡愁-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巷”中。署袜街,布袋巷,好乡土的街名巷名。我一到成都,就问大家,知不知道这条街这
条巷?谁知一问之下,布袋巷虽然没有了,暑袜街却依然存在,连这土土的名字,都没有
改!

    我脑海中,就为署袜街勾出了一幅图画。古老的石板小路,路两旁老式的四合院,院中
有合抱的大槐树,枝桠伸出了有小花窗的矮墙。每户人家,都有两扇油漆斑驳的红门,门上
嵌着褪色的铜门环。当然,这条街一定在郊外某处,因为,街的旁边,应该是大片大片的油
菜田。

    于是,有一个下午,我们驱车到了署袜街!

    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条街居然在成都闹区,是条又宽又阔的交通干道。街上车水马龙,
好不热闹。来往行人如织,脚踏车穿梭不断。街边的建筑,都是楼房,至于斑驳的红漆大
门,窄窄的石板小路……都在我梦魂深处,如今是无迹可寻了。找不着旧时庭院,我又想去
找我笔下的“茶馆”。

    四川除了“滑竿”这项特产外,还有一项特产,就是“茶馆”。在我的小说《几度夕阳
红》中,我曾描写过这些茶馆。事实上,我对茶馆的了解,也是从朋友处听来的,一知半
解,再加上想象力,笔下的茶馆,非常诗意。后来拍成电视剧,在水边搭出一座茶馆,一半
在岸上,一半在水中,就更加诗意了。现在到了成都,茶馆当然不能不去。陈主任听说我要
去茶馆,又特别安排了一番。他说:

    “茶馆里有许多民俗表演,现在都成为绝技了,因为年轻的一代不肯学。所以,这些表
演的人,已轻易不出场表演,你要去茶馆,我们一定要请这些演艺人员,为你特别出来表演
一场!”结果,那晚,我们一伙人到了“茶馆”一看,与我想象中的茶馆,或是笔下的茶
馆,以至于电视剧《几度夕阳红》中的茶馆,都完全不一样。这家茶馆在一个闹区的小巷子
里,像一座学校的大礼堂,但已十分陈旧。里面早已坐满了人,原来都是听说要表演,全部
“老客人”都来了,座中白发苍苍的不在少数。大厅前面有舞台。座位是长板凳,板凳前有
简单的木桌,桌上有茶碗茶碟。

    我们进去才发现,最前面两排的位子,全为我们面空着。有李培根先生和女作家何洁,
特别来陪伴我,真是不好意思。我们才坐定,就有一位短小精干的瘦削老头,前来为我们
“冲茶”。何洁坐在我身边,对我解释说:“这冲茶也是一项绝技了,老师傅可以干净利落
地把一叠茶杯茶碟,一字摔开,然后茶壶老远地对着茶杯注入,滴水不泼!这位冲茶师傅,
也很久没有出来冲过茶了,今晚,特别来表演给你看!”说着说着,那位老师傅已经拿起一
大叠茶碟(以前的茶碟大约是磁的,现在已改成铝制),扬起手来,就这么一摔,按理说,
这些茶碟会整齐的一字排开。但,不知怎的,老师傅似乎有些紧张,茶碟乒乒乓乓地摔下
来,滚了满桌子。老师傅不服气,抓起茶碟,再表演一次,又摔了满桌子。老师傅更不服
气,抓起一大把茶碟左摔右摔,怎么摔都摔不好,他叽哩咕噜,开始抱怨茶碟太轻,太不合
手。女作家何洁在我耳边悄悄说:“昨天晚上,我们就通知他,要他来表演。他一听说是表
演给台湾同胞看,紧张得一夜失眠,所以今天表演失常!”

    原来如此。在何洁解释的时候,老师傅总算把茶碟弄妥当了。就开始“冲茶”,谁知这
“冲茶”也不太顺利,水花溅得到处都是,茶杯盖也盖得不利落,老师傅当然更不服气,茶
水全倒掉,又重来一遍!就在老师傅左摔杯右冲茶的当儿,表演节目开始了。实在让人意
外,也实在太精采了。有乐器演奏、有正宗川剧,有地道的“莲花落”,有独角的讽刺剧,
有“道情”——水漫金山(一人饰四角,有男有女),最难得的是“金钱板”,表演的老先
生年事已高,听说身体也不太好,早已退休,今晚破例出场,博得满堂喝采。表演“断桥”
之后,又应观众要求,再唱了一段,全场气氛,越来越热烈,座中掌声不断,喝采声此起彼
落。我放眼看去,座中的“老客人”都如醉如痴,而茶馆外面,还挤了无数的年轻人,也在
作“场外观”。

    这场热烈而精彩的表演,足足表演了两个半小时。表演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杨洁又吼又
叫的喝彩,最后技痒难熬,又在我们这“疯疯癫癫旅游团”的怂恿下,居然跳上台去,表演
了一段“京戏”,赢得全场掌声。可见,我们“热烈”及“忘我”的程度了!所有节目结束
后,夜色已深,可是,演员们的情绪十分高涨。他们把我围在中间,要求我签名与合照。我
看了这么精彩的一演,像是一场盛宴。当然乐意和大家合影留念。知这样一来,茶馆外围观
的群众忽然一拥而入。刹那间,我就被围困了。无数的纪念册、笔记本、小纸片……都往我
面前送,要求我签名。还有很多人拿了我的小说来,我被挤得东倒西歪,签名都无法签。可
是,我仍然握着笔,愿意为每一个人签名。我飞快地签,纸条却越来越多……就在此时。我
听到一声震耳欲聋的大吼:

    “够了!到此为止!不能再签名了!”

    我抬头一看,杨洁又像那天在北京机场一样,用她那两只又长又壮的手臂,把人群往两
边“拨开”,她就这样一面拨,一面杀入重围。我知道她又来要“捉”我了,赶快低头再多
签几个名。一个“琼”字才写了下来,胳膊已被杨洁一把抓住,只听到她大叫着:“说不能
签了,你怎么还签!快走快走!”

    要不走也不行呀,杨洁握着我的胳臂像一把铁钳,我简直没有动弹的余地。我就这样被
她一路拖出茶馆,李惠及黄福扬又把人群左右拦住。好不容易,我上了车。好不容易,车子
才开动了。“哇!杨洁一上车就对我一凶。”“你怎么学不会对人家说‘不’字!”我无奈
地笑了笑。不是学不会说不字,是不忍心说不字。今晚,能和我在成都的茶馆中一聚,不论
是谁,总有缘。过了今晚,谁知道,再相逢是何年何月?我想起青城山上,有人大把大把地
卖牡丹花,显然,这是牡丹盛开的季节,但是,“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剪不断的乡愁29/42

二十四、勋姨

    远在北京的时候,我的舅舅袁行云就告诉我说:

    “你的勋姨在成都!”勋姨在成都!所以,成都之行,不止寻根,不止旅游,还有“探
亲!”勋姨。在我小的时候,因为母系的亲戚人数众多,我总是闹不清楚,这是那位姨妈,
那又是那个舅舅。据说,我两三岁时,只要看到女士,一律喊“阿姨”,看到男士,一律喊
“舅舅”。可见,我的阿姨和舅舅,实在不少。十一岁来了台湾,我对大陆的舅舅姨妈,印
象都渐渐淡了,唯独对于勋姨,印象深刻。在这儿,必须提起一段往事。

    抗战胜利那年,我七岁。和父母一家辗转从湖南逃难到四川重庆,全家人都只剩下了身
上的衣服,说有多狼狈就有多狼狈。虽然胜利了,我们却连栖身之处都没有。此时,我的勋
姨和姨夫,刚在四川乡间,办了一所私立中学——泸南中学。勋姨就力邀我母亲去泸南中学
教书,母亲立刻应允,于是,我们三个稚龄的孩子(那时小妹尚未出生,我的小妹妹就是生
在泸南中学的,是我勋姨亲自接生),就跟着母亲,去住在泸南中学,父亲另有聘约,去李
庄教书。

    记忆中的泸南中学,是很有趣的。这学校由一幢大庙改建,教室里还有许多菩萨。我们
住的房间,是以前和尚们的住处,简单极了。学校里的学生,都是乡间孩子,往往十八、九
岁,才“被说服”,来念初中一年级,一班学生里,高高矮矮,大大小小,参差不齐。

    我那时已稍解人事,逃难时的惨状一一在目(我的《不曾失落的日子》一书中,曾详述
我的童年)。到了泸南中学,我真快乐极了。那段日子里,我初次接触唐诗,跟着母亲的那
些学生,一起背“慈乌夜啼”和“梁上双燕”。我第一次开始养蚕,会为了蚕宝宝的死亡而
哭泣,为它们的成长而雀跃。在大雨滂沱的日子里,为了蚕儿的桑叶,奔走好几里去采桑
叶。我开始交朋友,和学校里的学生、表妹,其他老师的孩子们一起放风筝。勋姨那时才二
十几岁,是活泼外问的。印象中的她,总是匆匆忙忙的,有用不完的精力,跑出跑进,常常
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样的勋姨,要管学校中的各种事情,要为经费操心,她应该不太注意
我。事实上,她也确实没有什么精力来注意我。

    但是,就有这样一次,勋姨注意到了我,这次“注意”,却让我终身难忘。原来,有
天,勋姨发现我瘦骨嶙峋,脸色苍白。她把我拉到身边,左看右看,对母亲说:

    “这孩子营养不良,一定贫血!我去买猪肝来给她吃!补补身体!”勋姨说做就做,当
天,就煮了好大好大的一碗猪肝汤,要我“全部”吃下去。我年纪虽小,已能体会勋姨的一
片爱心。我“拚命”的吃那碗猪肝,吃得胃都撑了,还是吃不完。勋姨看着我吃,我在那样
慈爱的眼光下,是不能不吃的。我吃啊吃啊,一碗猪肝汤吃了大半天,终于把全部的猪肝都
吃完了。但是。从此,一直到现在,我都不吃猪肝了,因为那一次吃伤了。“猪肝汤”的
事,在我的记忆中永远鲜明。每当回忆起童年,勋姨的脸孔就浮现眼前。如今,和勋姨离
散,已数不清是多少岁月,我那健康、明朗、活跃的勋姨,别来无恙否?

    当我初抵成都,政协的陈主任就问我:

    “有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我们帮助的事?”

    我立刻说:“请帮我找我的勋姨,听说她在中医学会服务!”

    “没问题,一定帮你找到!”

    第二天中午,作协请我在“龙抄手”吃饭,席间,李培根先生告诉我:“你勋姨是我的
好朋友,当初,你们一家人离开泸南中学之后,我就去泸南中学教书,住在你当初住过的那
间房间!”

    也间真有这么巧的事!我大喜过望,立刻询问勋姨现在的住址,李培根说就在附近,李
蕙、黄福扬马上说,你们去把勋姨接来,共进午餐。我好兴奋,可惜,李蕙扑了一个空,说
勋姨出去“逛大街”了!看样子,我这位姨妈,爱动的个性依然未改!那天晚上,我在旅馆
中,房间里正高朋满座,忽然有人敲门,我打开房间一看,一位白发苍苍的妇人“冲”了进
来,对我只紧紧地盯了一眼,就把我一把抱住,嘴里喃喃地喊着:

    “是我的小凤凰吗?真的是我的小凤凰吗?”

    凤凰是我的乳名,这么多年来,没有人叫过我“小凤凰”了。因为“小凤凰”早已“老
了”。这时,被勋姨这样一叫,往事齐涌心头,我眼眶一热,泪水夺眶而出。而勋姨早已老
泪涟涟了。好一会儿,我们才平息了心底的激动。我把勋姨推开,扶着她的肩,去找寻年轻
时代的她。我的勋姨虽然老了,却依然漂亮!身材苗条如故。双目明朗如故。我面对着她,
又一次感到,千言万语,都不知从何说起。两人就这样彼此注视,我喊了一声“勋姨”。声
音就硬化了。勋姨的眼泪却扑簌簌落个不停。连同来的表妹都愣住了,满屋宾客,都为我们
红了眼眶。那晚,和勋姨、和表妹,真有谈不尽的往事,当我问勋姨还记不记得给我煮的猪
肝汤时,她却完全忘了!对勋姨来讲,那只是件生活小事,她自己都不知道,对童年的我来
讲,那碗猪肝汤里,盛满了多少“爱”!

    接下来的一星期中,我和勋姨又见了好几次。谈过去,谈现在,谈隔在海峡两岸的亲
人,谈我的爸爸妈妈。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五月五日晚上,勋姨带着表妹和儿媳再
来看我,因为我第二天一早的飞机就飞昆明。勋姨又掉眼泪了,坚持第二天要送我上飞机,
我坚持不允许。我们又紧紧抱在一起了。我的童年,勋姨的青春,都早已成为过去。人生经
不起几次别离呀!勋姨哽咽地说了一句:

    “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

    是的,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我紧紧紧紧地攥着勋姨的手,注视着她那满头白发。心里
想着,勋姨这一代,和我这一代,都经历了中国的苦难。我们都渺小,在这大时代中,像两
粒沙,被巨浪一冲,就冲散了。从此天各一方,注定要分散三十九年!这两代的中国人,就
是这种命运吧!

    别哭,勋姨。我们总算还有相聚的日子,比起那些当年一别,竟成永诀的人,仍然幸运
了好多好多!至于今日再分手后,相见是何年?我们已经可以承诺,可以期待,比起那些没
有期待的日子,又幸运了好多好多!人,能活在“期待”里,生命才这样鲜活,心灵才有喜
悦,不是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剪不断的乡愁30/42

二十五、初抵昆明,行程皆变

    五月六日早上八点十分,我、鑫涛、承赉三人搭剩中国民航,从成都直飞昆明,九时二
十五分,飞机安然抵达昆明机场,航行的时间仅一小时又十五分钟。

    写到这儿,我必须补说说明。首先,我们这一行四人的基本队伍,来昆明时已增加为七
人。除了杨洁和扬扬以外,李蕙和我们相处一周,同甘苦,共患难,实在依依不舍。最后,
在我们力邀之下,也加入了队伍。所以,四人队伍已扩大成七人。但是,离成都前,鑫涛忽
然宣称:

    “我不乘火车去昆明了!我改乘飞机!想想看,飞机只要飞一小时,火车要走二十三小
时!我不管火车多么舒服,我宁愿坐飞机!”“我也是!”我立刻跟着声明。

    “可是,兄长。”初霞急急插嘴:“安全第一呀!你不记得有人说,民航机里有云飘进
来吗?”

    “这是不可能的事!”鑫涛侃侃而谈:“喷射客机里怎么可能有云?如果他看到的真是
云,他早就没命了,还能平安落地,来对大家形容一番?这种传言,不必去相信!”

    “我说也是!”承赉居然也接口了,他一向对初霞的决定,都不反对,此时,有我们提
异议,他就忙着发表意见:“他看到的云,八成是后面的旅客在抽烟!”

    “可是,”初霞又急急说:“火车票都已经买好了呀!接火车的人也安排好了呀!飞机
票也没订呀……”

    “别忙别忙!?杨洁插嘴,瞅着我们直摇头。“我早料到你们花样百出,不改变是不可
能的事!反正,我已经亲自下山,本领队别的本领没有,应变的能力还有!好了!现在到底
有几个人要乘飞机?”我和鑫涛举手,承赉也跟着举手,初霞呻吟着说:

    “我不要坐飞机,我要坐火车,又可以睡觉,又可以聊天!又安全可靠!”“我跟你
说!”我对初霞“开导”着:“飞机的安全率,是所有交通工具中的第一名,比乘计程车还
安全。你看,公路上几乎每天有车祸,飞机却一年也轮不到一架!”

    “我不乘飞机!飞机里有云!”初霞对“云的传说”,实在“心中怕怕”,怎么说都没
用。我、鑫涛、承赉开始你一言,我一语,要说服初霞。最后,还是杨洁很有权威性地作了
一个决定。“简单简单!你们三个要坐飞机的去坐飞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