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这事你是怎么想的?”
里正平日有事是极少寻常喜乐商量的,主要是怕耽误他的功课,可现在常喜乐空闲了,就会想听听他的意见。虽说常喜乐年纪不大,可有学识还一直在县里上学,见识肯定和一直跟土地打交道的人不同。不得不说里正是个有见识的,但是也跟很多人一样有些过高的看待常喜乐。原身若在,这些庶务还真没什么概念。
常喜乐想了想道:“若朝廷不是胡乱作为,这条运河能修成,于我们桃源村是件大好事。有一句话叫:要致富先修路。若这条运河建成,我们桃源村想要出去可就方便多了,想干啥事也容易。”
这条运河是为了南北流通,加强京城对南边的控制,方便运输粮草等。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要求,所以才要修建这条运河。如此一来,只要修通,来往船只必然不少,那样一来处处都是商机。虽然距离那个时候还很长,却给桃源村的未来铺平了一条道路。
里正没有想到常喜乐会想得那么远,他本意只是想问问发钱的事是不是靠谱。
桃源村是从前战乱时难民逃到此地,当时见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群山围绕,通往外头只有一个崖口,易守难攻,所以才选择定居。当时不满百人,可经过几代之后,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多,成了个大村庄。
人口的暴涨让土地变得不足,而桃源村四面环山很难开荒,无法向外扩张只能守着从前祖先留下的田地。所以桃源村里有可以脱离田地到外头做工的壮丁,但桃源村与世隔绝,距离城镇非常远,外出的成本非常高。且苦无门路,像常老三那样能闯出来的,桃源村这么多年以来就出现了几个,一巴掌都能数得过来。而且常老三当时回来的时候也很是狼狈,要不是跑得快,只怕就要卷入行会纠纷里出不来了。
现在有这个机会,作为里正,他当然动心了,可也怕朝廷又是说一套做一套,到时候不发钱还把人卡在那,那就得不偿失了。可一听常喜乐说这话,里正也深思起来。
288()
“你这话说得有道理,咱们想要干活只能去那稻香县,那里能有啥事干?要是通船了,咱们能去更远的地方!李捕头刚才不是说要是通船了; 从这到京城不到十天; 到府里也就一天的工夫,而到县里只需两刻钟!这么说来; 这运河早一天建成,咱们桃源村也早一点有盼头!”
常喜乐笑了笑; 好处可不止这些。不过常喜乐现在并不打算多说什么,不是怕里正不明白; 而是他现在对这个世界了解得太少了; 而且什么事都没开始做呢,说出来的话,他自己都觉得是吹牛。况且那些还远,得先做好目前的事。
“挖河道是大事; 要招的人肯定会很多。钱不归县里管; 却让县里的衙门将文书一一告知民众; 料想是圣上故意为之; 是让管事的官员不敢嚣张; 否则到时候民夫闹起事来可就麻烦了。”
里正点了点头,“说得也是,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刚开始还是每家只出一人为宜,省得有变故。”
常喜乐也赞同,挖河道虽然可以赚钱,但是也不能投入过多人手。桃源村现在穷是因为人口多,但是以后发展,人口多也会变成优势。在运河开通之前,桃源村必须发展起来,以后才更好利用这运河。
不过目前他还没法把盘弄得那么大,现在最先要解决的是怎么让常家三房的人有饱饭吃。
挖河道是个机会,他必须牢牢抓住。
第9章要是发钱还不去干,这不是傻吗?
这一夜,桃源村注定无法平静,家家户户都在说这挖河道之事,常家三房也不例外。
“小五,你今天在里正家,听到什么消息吗?”常老三问道,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投到常喜乐身上。
常喜乐将今天和里正说的话一一告诉给大家,“李捕头说这事不归县里管,我打算过两天去县里一趟,看能不能打听到一些消息。”
李捕头肯定没有全说实话,有些消息也不好经他之口说出。常喜乐本就想要去县里一趟,正好顺道打听消息。
常喜旺听这话来了劲,“爹,那天我跟喜乐一起上县城吧,要是这事靠谱我想去挖河道。咱们家的活现在的活也没有多少了,要真能一个月拿三百文,咱们日子也不用过得这么紧巴。”
老大常喜兴也道:“要真能发钱就好了,这活没个几年干不完吧?一个月三百文那一年一个人就能到手三吊多钱,还能省口粮。咱们只要农忙时候回来帮忙,平时都去挖河道,没过几年欠的债就能平了。”
常老三却摇了摇头,“你们以为这钱这么好赚,那活可比地里的活累多了。”
常家三房的日子之前过得还算不错,虽说常喜乐读书花了很多钱,可在常喜乐出事之前,他们家这些年没有人服过徭役,都是用钱代役的。常老三年轻时候去过,知道里头的苦,所以只要有条件就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受这苦,家里的钱也不是完全只放在常喜乐一人身上。
常喜旺却不以为然,“我啥都没有就一把子力气,累就累点,况且不是一家必须得去一个人吗。我家里孩子少,事也没有那么多,就让我去吧。”
丁三嫂听这话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只是低着头抱着孩子,看不出什么表情。
常喜兴道:“爹,还是我去吧。三弟就一个闺女,这活一时半会儿怕是回不来,会耽搁要孩子。槐子现在也长大了,也能帮衬事了,不需要我操心。”
常喜旺听这话不乐意了,两个兄弟都争着想要去挖河道。
一直没有说话的常喜盛这时开口道:“要真发钱,咱们可以一块去,不是说了自个也能报名的吗。咱们家里的活平时也还罢了,只要播种收割的时候回来就成。”
曹二嫂也十分感兴趣:“不知道女人能不能去?我力气可比不少男人要大呢,不用给我三百文,只要管饭给我两百文也成啊。”
大家七嘴八舌的发表意见,都很想赚那三百文钱。
“可要万一就是不发钱呢?咱们找谁理论啊?”一直没开口的丁三嫂幽幽开口,大家瞬间安静下来。
桃源村的祖上都是经历过战乱,而且都是被当地官员逼得没法才逃到这山沟沟里来,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可那种对官府的不信任一直传承到现在。况且从前也确实被黑心的官员坑过,所以对官府的决定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他们虽然也相信常喜乐的推测,可只要钱没到手都觉得悬。
常喜乐一直没说话,看着大家的表现,又结合这几日的观察,他可以肯定的是,不管这家人个人性子如何,共性就是都非常的勤快。常喜乐一直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找对方向,这日子就能过得红火。
见大家都不说话,他才开口道:“就算发钱,咱们家也不用去挣这份辛苦钱。可能刚开始需要一个人去干一段时间,等过一阵就花钱请人代替吧。”
曹二嫂不乐意了,“五叔,咱们家现在啥情况你现在又不是不知道,要是发钱还不去干,这不是傻吗?”
曹二嫂的嗓门大声音又有些尖锐,说这话的时候好像要吵架一样。
常喜盛瞪了她一眼,“怎么跟五弟说话呢,五弟,你别生气,你二嫂就这急脾气,不是对你有意见。”
曹二嫂也连忙道:“五叔,你别多心,我就是想多给家里挣点钱。”
常喜乐并不在意,笑道:“我知道大家的心思,我也不是光觉得这活辛苦所以不让你们去,而是想到另一个法子,若是能成一样能挣钱,还不用担心不发钱。”
“什么法子?”
在场的人齐齐问道。
常喜乐道:“本来我打算到县里打听清楚才说的,可今天既然提了我就跟大家通个气。挖河道肯定需要很多人,而且距离我们村还不远,那活不好干应该要费挺长时间。离咱们村近的时候,我们就在那做吃食卖。小本生意不起眼,但是还是很有赚头的。大家刚开始可能没想到这个,咱们先一步就不怕没钱赚。”
常喜乐说完这话,大家均摇头,就连最捧常喜乐场子的孙婆子都道:“喜乐,你主意是好的,可这事难办啊。文书上不是说了,那里是管饭的,谁又会愿意花钱吃东西呢?即便是糠野菜,不要钱大家都乐意吃的。”
曹二嫂也道:“可不是吗,要是管饭这事都是假的,工钱更不可能发了,更没人愿意买啦。”
虽说大家都觉得常喜乐是个聪颖的,常常会盲目顺从,但是也觉得他不通经济之事。
“爹娘,哥哥嫂嫂你们别急,先听我说。咱们卖的东西不是针对干活的民夫,而是那些小管事们。他们比民夫有钱,也更舍得花钱,嘴比普通民夫刁,又不像又没有那些官老爷们那么讲究。
大锅饭总是不好吃的,他们要在那监工,没法离开去县里开荤,嘴里肯定馋得很,咱们这就有机会了。而且我们又不是做填饱肚子的,而是喂馋虫的,挖河道这么累,普通民夫也会有个把乐意掏钱当做犒劳自己,就更不怕没有客人了。”
这话一落,大家眼睛一亮,孙婆子拍了拍大腿,“这么说兴许还真能成呢,那些没婆娘没孩子的小年轻最存不住钱,嘴上最是贪吃。”
常喜兴却没有那么乐观,“可咱们该做啥吃食啊?舍得花钱的嘴也刁,能看上咱们做的东西吗?”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常喜乐笑道:“大哥,你放心我心里已经有点谱了。嫂子们都是灶上工夫顶顶好的,只要有方子有食材就能做出一大桌子美食来。我在外头知道些吃食方子,到时候和嫂子们试验几次,肯定能做出来的。过两天我到县里买到食材,咱们一起研究。”
大家一听这话又选择盲目信任常喜乐了,觉得他虽然没干过灶上的活,可在外头时间长了,知道的东西多,肯定能想出好法子。
曹二嫂一脸骄傲道:“小叔这话说的是,我的手艺算是媳妇里最差的了,可我做的吃食不比县里那些小摊味道差。”
常喜盛依然摇头,“做生意要本钱,咱们家现在一文钱都没有啊。”
这话点到题上了,常喜乐之前最愁的也是没有本钱,本来他并没有打算这么早就开始做生意,可现在机会就在眼前,要是不赶紧抓住,那实在太令人惋惜了。
不过生意有大小,一切刚开始他要求也低,只要能有点收入就行,倒也不是太难办。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所以咱们家刚开始恐怕还是得出个人去干活,但是要不要多出几个人,就等一个月后看我这小生意能赚多少,那边是不是发钱再做决定。
我这个月的廪米不是没有领吗,过两天我到县城里领了卖掉,也能有个几百文钱,虽是不多,可省省也能够刚开始的开销。我打算做的吃食都是咱们家里地里种的,应是花不了多少本钱。刚开始咱们也就是小打小闹,毕竟咱们没本钱不说啥状况也还不清楚,这样也不怕赔。”
常喜乐说得那么谨慎,而不是夸夸其谈,更让大家信服了。
要是别家突然说要做生意兴许会不那么顺利,觉得有点天方夜谭,毕竟这世的现状是典型的龙生龙凤生凤,父母做什么孩子不管乐不乐意也会跟着做什么,很难跳出固有阶级。可常老三之前是闯荡过的,所以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虽说常喜乐是这家里特殊的存在,可真正拍板的人还是常老三,大家都纷纷望向常老三。
常老三沉吟,久久才开口道:“既然老五说了,咱们就试试吧,要是真能成也是一条出路。我这还有两吊钱,是老五看病剩下的,原本想存着还债,可现在老五有这主意就先拿来用吧。挖河道这事不容易,咱们家出一个人就够了,先从老大家开始,一人去三个月,轮着来大家都能歇歇。要真发钱两百文钱给你们老娘,剩下的自个拿着吧。”
大家听这话都愣住了,从前家里产出都是存入公中由孙婆子管的,小家没有私房钱。只要没分家,基本都是这个模式。
常喜兴有些慌了,还以为是老爹觉得他们对家里偏宠常喜乐有意见,所以才故意这么做,连忙开口道:“爹,这钱我不要,咱们又没分家,怎么能还存私产。”
常喜旺也道:“是啊爹,您这是想干啥呢?外人听了还以为咱们家闹矛盾呢。”
常老三不欲解释,板着脸道:“让你们拿着就拿着,嫌钱烧得慌啊?”
常喜旺道:“我当然觉得钱好啦,可”
“知道有钱好就闭嘴,这钱你也不能给我乱花,到时候都给你媳妇拿着,你这小子有点钱就翘尾巴。”
常喜旺被当面数落觉得失了面子,连忙辩解道:“爹,我咋会是那样的人”
常老三懒得理他,“这事就这么定了,老五那里要是能挣钱,他也留一份。他是个秀才肯定不能亲自去干这些活,但是主意是他出的,拿一份是应该,到时候谁也别嘀咕。”
这时大家才明白常老三做这个决定到底是什么用意,这都是为常喜乐着想,又不想伤了其他兄弟的心,所以在尽可能的平衡。毕竟常喜乐虽然每个月有廪米,又给家里带来不少好处,可家里的活是不管的,且读书写字开销又大。以前常喜乐要科考大家不在意,现在却不一定了,所以各自有私房钱干自己的事也就不用嘀咕别人了。
第10章我怎么能丢下你们自个逃命
常家三房的牛给卖了,只能借大房的牛车出行。这也是为了照顾常喜乐,怕他步行吃不消。
头天晚上,孙婆子就把常喜乐叫到自个屋里,给了他三吊钱。
“这两吊钱是之前你生病时候还剩下的,这一吊钱是娘平时攒下的,你明天别给你两个哥哥看见。尤其防着你二哥,他对媳妇藏不住话,他那媳妇又是个心眼多的。”
常喜乐心底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这孙婆子实在太偏宠他了。虽于他一片好意,可不利于一家人团结,他们家现在啥都没有,就指着拧成一股绳使劲。
常喜乐结果两吊钱,却把另一吊钱推了回去,“娘,这一吊钱您拿着,我有这两吊钱就够了。这么大一串,我往哪藏啊?”
孙婆子却没有接过来,“明天你少拿些不就成了,你读书写字要花钱,跟你三个哥哥不一样,况且你每次领回来的廪米都是大家一块吃的。”
“娘,真不用。一家人哪里有藏得住的,反而还会伤了哥哥们的心。娘你放心,我要真需要会跟你说的,这些钱你拿着吧。”
孙婆子见常喜乐态度坚决,这才收了起来。
家里的孩子们知道常喜乐还有常喜盛和常喜旺都要去县里,而且还赶着牛车,心底那叫个欢喜,都吵着要一起去。不过最后一个都不让去,说是那条道上现在出了吃人的老虎,孩子们只能讪讪作罢。由于平日里也不常带着孩子出门,主要怕麻烦和花钱,所以他们也就是吵吵没法去也没多失望。
出门前孙婆子每个人塞了十文钱,又对常喜盛道:“你一会记得到城里买些点心糖果回来,咱们还你大伯牛的时候送礼用。”
都是亲戚借东西一般是不会直接给钱的,但是礼尚往来,送还东西的时候都会添点东西。这样又不显得生分,又不会老借人东西惹人嫌,尤其是牛这种大件。
常喜盛还没说话,曹二嫂就不乐意了,“娘,您可真偏心,给一样的钱却只让杉子爹买还礼的东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