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舰队-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类已知的冰的晶胞结构从冰-i到冰-ii一共二十多种,就拿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冰-ih,也就是六方晶系冰一来说。冰-ih的结构中,每一个氧原子的周围都有呈四面体状配位的四个氧原子,氧-氧键长约2。76埃(一埃等于十的负十次方米,也就是零点一纳米),在氧-氧连线上只有一个氢原子,键长约氧--0。96埃--氢--1。80埃--氧。氧原子周围的氢原子的分布可以是无序的,也可以是有序的。如果氢原子分布无序,则一个氧周围分布有四个占位度为0。5的氢原子,此时结构的对称性较高(为p63/mmc空间群);如果分布有序,则一个氧周围有两个氢,对称性为p63cm空间群。

    再来看看金刚石,是碳的共价晶体,等轴晶系。实际上,金刚石的晶胞可看作是面心立方晶胞与沿体对角线向下平移四分之一的自身的复合体,所以金刚石达到了几何上的稳态,碳-碳共价键强度和稳定性又高,硬度自然就大了。在这两点上(几何稳定性和化学键强度),都是完爆冰的,硬度自然比冰高了。何况在温度不够低的时候,冰的晶格内会存在一定数量的液态水,这些还未被冻结的液态水破坏了晶格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所以,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冰确实是温度越低,硬度越大,因为随着冰内部温度的降低,晶格内的液态水也会逐渐被冻结,所以硬度会越来越高,可当温度低到把晶格里的绝大部分液态水冻结的时候,这句话就不对了,因为已经没有液态水再破坏冰晶格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所以此时的冰已经是最硬状态了,即使温度继续降低,也不会再有任何的意义。

    简单来说,冰并非温度越低硬度就越硬,这是有一个度的,不是无限的,它的硬度与温度的关系应该更像是一条幕函数的曲线。

    (以上都是胡诌,看不懂就算了,区区九百字花了我2个小时)

    虽然工程进展得异常顺利,但一想到之前在穿梭机上星璇那一抹笑意,他就恨得牙痒痒,明明知道结果却不告诉自己,害自己白担心一场,这不是成心欺负人嘛?船上的人毕竟不全都是个专业的顶尖人才,要做到什么方面都有大师级人物那是不可能的,或者说,除了星璇这种非人类,压根就没有大师级人物的存在,犯下这种“常识性”错误也就再所难免了。而且到现在为止,他都还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可没人跟他讲解晶胞结构的问题。

    在七百公里以外的一片岩石地壳上,美国人也开始了他们的殖民地建设。他们的设计与李寒云的有点不同,他们是真打算直接在地表建立起一个穹顶式生态圈来。对于过量的地表辐射,他们也有着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案,那就是辐射地热系统。通过铺设厚厚的防辐射基座,利用地表辐射来为整个生态圈提供一定量的热能,不足的部分则由核反应堆提供。同时采用低热导的隔热材料,来锁住生态圈内热量的散失。无论人力、物资、科技实力都比中日连盟丰富的美国人,他们有能力这么挥霍。

    “上面现在怎么样了?”正在复核新一批运到的物资的李寒云朝负责运送这一批物资的驾驶员问道。

    隔着宇航服,驾驶员语气中有些愤然,又有些无奈地答道:“还能怎么样,老样子呗,那些白皮猪也是一根筋,放着那么多人不去建设殖民地,非要和我们玩对峙,真是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呵呵”对此,他也只能笑一笑,那些希望国出来的年轻人脑子正常才有鬼了,等着吧,等我们有了自己的舰队的时候

    正在他暗中发誓的时候,突然感觉地面一震,随即一阵巨响,伴随着剧烈的地面振动传来,等到震动平息,随后耳边便收到了一个带有明显哭腔的女孩子通信,“寒,寒云姐,你,你快下来看看。”

    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是下边的施工现场出了什么事故,她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儿,赶到冰层下的施工区。

    已经挖掘的通道都铺设了用于交通的四条轨道,平时可以作为盾构机上下的移动轨道,以及运送挖掘出来的冰渣的运输通道,等到整个工程完成以后,还可以被改造为一条自动轨道平台,与第二期新挖掘出来的通道一起,组成一个一上一下的单向循环轨道系统。

    当李寒云从停下的轨道车上下来的时候,只见现场狼狈不堪,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大量穿着宇航服的人,但是她们的宇航服现如今已经出现了破损,毫无疑问,此时的她们已经死了,低温与缺氧的环境夺走了她们的生命。

    走到一个还能动的人面前,他询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呜呜呜,す,すみません、私は知りません。”

    他有些皱眉,现在当务之急是要赶紧弄清楚眼下的情况,偏偏星璇现在又不在。她替自己回船上去应付那些烦人的家伙去了,不就是个殖民地么,随便取个名字不就得了,比如新北京,新上海,新广州什么的,需要吵上一周也吵不出个结果来么?现在连影子都没有,争那个虚头叭脑的东西有什么用啊!

    看着混乱的现场,除了死者,有如同之前那位被吓得脑子一片空白的,也有四处乱走脑子根本就一片混乱的,还有趴在死者身上似乎在哭的。没办法,他只得跳到高处,令自己处于显眼位置,并且打开了全频段广播,“大家先不要慌,冷静下来。”他尽量用柔和却又不失沉稳的磁性声线坚定有力却又语气缓和地说道,见有不少人都将视线集中到了自己身上,还有些人则茫然地想要寻找声音的来源,他继续说了下去:“我是李寒云,你们的队长,不要怕,有我在,你们会没事的。”

    仿佛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人群渐渐聚集到了他的身边。

    听着公共频道里左一句寒云姐,右一句寒云姐,立志要变回男儿身的他虽然有些郁闷,但此时也不能计较那么多了,他一一走上前去,和幸存者拥抱,并说一些鼓励她们的话。虽然隔着厚重的宇航服,但这份心意却是切实地传递到了,人群在他的安抚下渐渐安静了下来,虽然还能听到公频里的抽泣声,但至少情绪基本算是稳定了。

    见时机成熟,这时候他才问道:“谁能告诉我,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一边询问着,他望隧道深处,那里有一个巨大的洞口,从射入里边的探照灯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里似乎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冰窟。原本应该处于正前方的盾构机已经消失不见,负责往外运冰渣的传送带变得七零八落。

    “寒云姐!”人群中突然冲出来一个人,不由分说地便抱住了他,“姐姐,姐姐她呜呜呜”

    仔细辨认了一下声线,李寒云还能认出,这个女孩儿是队中最小的一个,叫做张雨婷,今年才19岁,比他还小两岁,她姐姐叫张雨倩,比她大四岁,她上船的时候才16岁,自从到了安娜号上以后,一直和姐姐相依为命来着。

    “不要哭,告诉姐姐,到底怎么回事?”虽然不是很喜欢姐姐这样的角色,但习惯了其实倒也不是很排斥,队中的女孩子大多喜欢找他倾诉,他名为队长,其实还担负着政委与牧师的职责。

第八节 木卫三水晶宫计划 三() 
“璇,这种时候我该怎么安慰人啊?”

    接通了与刚返回地面的星璇之间的联系,李寒云赶紧向她求助。

    “你们不是抱在一起吗?就这么抱着好了。”说罢,星璇便单方面切断了联系。李寒云有些闹不懂,就这么抱着就好?可为什么直觉告诉自己,她虽然语气平淡,但其实是生气了呢?真是奇怪。

    不过星璇的建议倒是很好用,虽然隔着厚厚的宇航服,但是在他的“安慰”之下,张雨婷总算安静了下来,与周围的其她人一起,断断续续地说明了这里发生的事情。

    其实真的说起快也不复杂,就是挖着挖着就发生了一场大爆炸,当场就炸死了好几人,而离得远一些的人,也被四散飞溅的冰渣给伤到,因为宇航服破损而失去了生命。李寒云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统计数据,现场本来应该有21人,但是现在聚拢在他身边的只有8人,也就是说有13人不幸遇难。不知道为什么,他忽然很想感叹,生命有时候就是这么的脆弱,大自然只要轻轻碰一下,就会瞬间凋零。

    就在李寒云暗自嘀咕着“究竟是什么诱发的爆炸呢”

    这时候耳畔再一次传来了星璇的通信声,“这应该是氢气与氧气相遇而导致的爆炸。”

    “可我们根本没有明火啊。”李寒云看向入口处,此着星璇正从轨道车上下来。

    “没明火难道就不能发生爆炸吗?”李寒云知道,虽然此时看不到对方的脸,但肯定是给了自己以及白眼!

    “这个洞穴”说着,星璇打开了手中的仪器,“应该是存在时间相当长的自然冰窟,由于木卫三地表冰层长期受到辐射,由高能离子轰击水分子导致水分子发生电离化,释放出氢气与氧气,而氢气因为原子量较轻,所以在之后的时间中从木卫三上逃逸了,而氧气却留了下来。”

    仿佛知道李寒云要问什么一般,星璇自问自答地说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为什么氢气都跑了,还会发生爆炸,对吗?可这里是个例外,在木卫三地质长期的自然演化中,这个冰窟里充满了大量的氢气,当你们凿穿这个冰窟的时候,里边的氢气和外界的氧气发生了混合,而点火的罪魁祸首,多半是那台咦?盾构机哪儿去了?”

    “掉掉下去了”

    “哦,点火的罪魁祸首就是那台掉进冰窟里的盾构机,应该是它摩擦产生的火花点燃了这里狭小空间之中充满的氢氧混合气体。不过多亏木卫三气压低的福,要是在地球上,爆炸威力肯定还会翻几十倍,现场一个人也别想活下来。”

    虽然遇到人员身亡事故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请,但,掘进工作依旧很快便再一次恢复,而且这一次到来的自愿者,反而因为事故发生的缘故而变多了。说起来可能有些匪夷所思,但当李寒云在闲暇时询问她们为何而来的时候,她们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但大体上却都是无法躲在安全的大后方看别人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甚至失去生命,自己却对此无动于衷,她们也想要做点什么。实话实说,李寒云无法明白这种心理,这种精神大爆发从白钟人挑起对黄种人的战争开始,他就绝对人类这种生物,本性上应该是自私自利的,这种行为准则应该是深刻入dna之中的才对。因为就他所见,无论是现在的黄种人领导层,还是白种人的领导层,都不可能有如此高的觉悟,自私自立在他看来其实才是人性更真实的体现。就算是她,也不是完全出于如此崇高的理想而在做着眼前这份工作的,她同样有着自己的私心。

    当人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上面去的时候时间总是会过得特别的快,李寒云感觉自己也没做什么,就是每天盯着盾构机往地底深处呈螺旋形不断向下挖掘,其间解决各种挖掘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冰层结构不稳定,需要加固,或者绕行,例如冰层内有之前那种巨大的天然冰窟,需要排除安全隐患并架设梁轨。正所谓熟能生巧,当大家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并齐心协力排除困难,一旦重复次数多了以后,工程进度明显加快了。

    花去了大概4月半月的时间,她们向冰层下挖掘了超过五百米,总掘进进度超过三百五十公里。这其实得多亏了木卫三的极端自然环境,还有人类处于灭亡边缘所爆发出来决心,换做是地球上,这样的工程进度不说不可能,但没有谁会做出如此疯狂的行为,大概也只有当年听说灯塔国和老大哥都准备在自己头顶上种蘑菇的时候,兔子才如此疯狂过吧,那还是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帮忙,仅靠人力的情况下办到的。

    也许很多人都知道,爱斯基摩人的雪屋不仅不冷,还可以保暖,甚至在里边生火烧水都不是什么问题。李寒云就听到过不少人夸他,说亏他想得出来,这样将殖民地建在冰层里,就不用担心木卫三外边严苛的低温环境了。

    说真的,曾经李寒云自己也人云亦云地产生过这种想法,可后来仔细想了想才发现,这又是惯性思维作祟的结果。爱斯基摩人的雪屋之所以能够保暖防寒,其实原理与冬季人们穿在身上的羽绒服一样。因为与冰相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而雪层是由细小的冰花堆砌出来的,冰花与冰花之间如同羽绒服的羽毛一般充满了空气,这些空气被固定而无法流通,这才是其保暖的诀窍,并非是冰学本身保暖。

    如此一来,在设计殖民地的时候自然就要考虑到殖民地内部热量的散失问题。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方法便是采用类似保温瓶的原理,用双层或者多层外壳,作为整个顶部和四周的隔热层,隔热层中间尽可能抽掉所有的空气,这样就就可以形成真空环境,做到最大程度的保温效果。当然,这只是想想,现在以他们的技术水平还没办法做出这么大一个双层甚至多层真空内胆来,最实际的办法,还是跟那些白人一样,采用高分子材料作为填充层。高分子材料说起来好像很科幻,其实就是一种强度高,且分子间密度还很大的材料,这样一来其重量自然也就降低了,最为人们熟悉的高分子材料就莫过于塑料了。

    基于这样的设计思路,殖民地的建设被李寒云做成了模块化结构,这也是受到安娜号的启发。即使是殖民地某一个区域出现了问题,例如外壁破损氧气泄露,空气失压,但对于整个殖民地而言,因为互相独立,所以损失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而且如此也便于规划和管理,尤其是在公共功能区块上,例如大型公园,教育区,商业区,工厂区等等,各个区域各自独立之后也不会互相造成噪音污染或者空气污染什么的。

    这么做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时间不足。隧道的掘进其实花的时间不算长,才四个半月,但是接下来殖民地空间的挖掘与建设才是一项更大的挑战。像是很多看起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其实才是最大的问题。

    “寒云姐,不行啊,这里重力太小了,冰面即使我们经过处理依然没办法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啊,挖掘机连站都站不稳,怎么可能加快进度嘛,你要求的工程进度我们肯定没办法完成的,”负责挖掘组的郭文婷找到了李寒云,当面向他诉苦。

    “文婷我不是让你们先打基座再挖掘吗?”他反问道。

    “可挖基座也难啊!”不提这茬还好,一提郭文婷又开始抱怨了,“这见鬼的木卫三重力太低了,我们朝下钻根本没法受力啊!”

    就在郭文婷正抱怨的时候,又跑来一个人,“寒云姐,你太强人所难了,我们上面现在已经堆出了一座环形山了,那可都是挖出去的冰渣!”

    “胡佳我记得两个月前就跟你说过要把冰渣往远处送啊。”李寒云有些不解地看着运输组的胡佳。

    “就是因为运力不足啊!你要是不给我们要来更多的运输机械,我们就只能继续加高环形山。”

    “不行,这样太危险了。”

    “那就给我们要更多的运输机械,什么都好!”

    正当他准备回答“我回头帮你问问”的时候,星璇也找了过来,“云,上头找你开会。”

    “什么事?”李寒云有些不耐烦,上头那些人真是好的不学尽学会坏的,三天两头的要开会,偏偏还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儿,烦都烦死了,没看她这里正忙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