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化了亘古不变的坚实冰盖,在冰岛各地引发了大洪水——这个倒是无所谓,反正挨了那么多核弹之后,冰岛上已经没剩下多少活人了。而与此同时,两座火山喷发出的数百万吨火山灰颗粒、尘埃和烟灰,在热力的作用下一直窜升到大气层,然后在风的推动下飘向四面八方,形成了一个直径覆盖整个冰岛的巨型尘埃云团,并且还在向着南方漂移,让任何原子弹的蘑菇云都显得相形见绌。
一直到现在,冰岛上这两座火山的喷发都还没有结束,而北大西洋的空中航线也因此被完全切断。如果是在不列颠沦陷之前,这或许会对美军的后勤运输造成不良影响。但在美军已经撤出欧洲,与红色阵营隔着大西洋对峙的眼下,却无异于多了一道天然屏障,堵住了苏联轰炸机从北冰洋突防侵入北美洲的进攻路线。
不过,虽然斯大林对已经提前撤出冰岛的美军毫无办法,但却并不影响到他把复仇的火焰投掷到艾森豪威尔率领的中东美军头上——艾森豪威尔设置司令部的耶路撒冷,作为人类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宗教文化历史价值实在太高,就算是斯大林这位钢铁大叔也不敢轻易摧毁。所以,苏联人转而核爆了伊拉克的巴士拉,这个承担了中东美军主要后勤任务的港口,企图让困守在耶路撒冷的三十万美英盟军给养断绝,不战自乱。
于是,无奈的艾森豪威尔上将,也只得跟那些穿越撒哈拉大沙漠逃出北非的盟军一样,踏上了南下跨越沙漠的艰难旅途——幸好,阿拉伯沙漠的宽度要比撒哈拉沙漠窄得多,而且还有红海可以作为便捷的补给通道。三十万美英盟军就这样丢弃了重装备,从耶路撒冷来到红海岸边,随即沿着红海东岸一路南下。
相比北非那些被迫冒死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平均三个人才能活下来一个的倒霉同僚,从巴勒斯坦地区沿着红海东岸南下的这三十万盟军的旅途要舒适得多。盟军东非司令部设法组织了六百架运输机,给他们空投粮食和药品。此外还紧急改造了两艘三万吨的油轮,从厄立特里亚和也门装运淡水,拉到红海东岸,给南下部队设置了一系列补水站……因此,在付出了损失一千多人的轻微代价之后,艾森豪威尔终于带着这支硕果仅存的盟军骨干力量,在四月初陆续抵达了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再一次在阿拉伯半岛的南端站稳了脚跟。
至此,隔着广袤的大沙漠,美苏两大阵营再次转入对峙,三战初期发生在旧大陆上的军事行动,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虽然以美国为首的白色阵营,在这一阶段被打得丢盔弃甲,一溃千里,狼狈不堪,并且被歼灭了数百万的有生力量,但好歹是通过大踏步的撤退,以空间换取到了时间,稳住了整条战线不至于崩溃。
※※※※※※※※※※※※※※※※※※※※※※※※
当旧大陆战场各条前线趋于稳定的同时,美洲大后方内部的局势,也在向着对美国有利的一面发展。
首先,在乱糟糟地混战了三个月,把几十座城市杀得血流成河,前后死了十几万人之后,加拿大的局势总算是勉强平静了下来。根据美国政府的调停,英国流亡政府被迫释放被拘押的加拿大议员,并且与加拿大地方当局就地停战、协商和解,最终达成以下和平方案——加拿大联邦从大英帝国分离,不再对温莎皇室效忠,英国皇室成员和丘吉尔流亡政府被加拿大政府宣布为“不受欢迎人士”,限期一个月内离境。
——眼看着加拿大遍地游击队蜂起,已经变成了吞噬兵力和物资的泥潭黑洞,甚至这场战事还有蔓延过国境线,把战火烧进美国本土的架势,杜鲁门总统自然不愿意再赔本折腾下去,一心只想着尽快息事宁人。
另一边,对于这样一个丧权辱国的调停结果,丘吉尔肯定是极度不满意的,甚至大发谬论,宣称要凭着英国流亡政府自己的军事力量,还有加拿大铁杆保皇派的支持,把“加拿大殖民地平叛战争”打到底。无奈白宫和五角大楼已经没心思陪他继续玩下去,更不愿意被他拖着引火烧身,直接给这个瞎折腾的胖子发出了最后通牒——在美国方面公开威胁要否认丘吉尔流亡政府的合法性,无偿没收其全部海外资产,甚至要派遣美国陆军将流亡英军集体缴械的情况下,这个胖子最终还是可耻地怂了,灰溜溜地认栽放弃了加拿大。
眼看着加拿大是没法待了,但丘吉尔的流亡政府总得有个落脚地。按照杜鲁门总统的打算,本来是打算把他们踢到南非的开普敦,去组织一个“大英非洲帝国”,隔着撒哈拉大沙漠继续对抗苏联布尔什维克。不料南非联邦那群心中毫无忠义廉耻的反骨仔,一看大英帝国已是这般的落毛凤凰不如鸡,居然对丘吉尔的流亡政府闭门不纳,然后宣布经过“全民公投(仅限白人)”决议,仿照加拿大的前例,完全脱离大英帝国的版图,同时宣布英国皇室成员和丘吉尔流亡政府为“不受欢迎人士”,不得进入南非境内。
而英属非洲的剩下各个殖民地,也都跟在南非当局的屁股后面起哄,虽然他们的底气不足,本钱不够,暂时还不敢直接宣布独立建国,但也相继发出公开通电,拒绝这招灾的英国流亡政府搬到自家地盘上来——他们的地盘普遍太破太穷,根本养不起这么大的一个流亡政府啊!只要十天半个月就能把他们给吃垮喽!
很显然,杜鲁门总统既然不愿意替丘吉尔镇压加拿大叛乱,更不会有心思在三战的紧要关头发扬雷锋精神,出兵渡过大西洋劳师远征,替这个作死的胖子收复非洲殖民地——丘吉尔又不是他爹!反而还要约束丘吉尔流亡政府,不许他们出兵南非,以防这帮废物从背后瓦解白色阵营的非洲战线。
面对美国表弟顶在后脑勺的枪口,已经沦为亡国奴的丘吉尔,这会儿真的是再不想怂,也只能继续怂了。可是怂归怂,落脚地还是得找的。总不能真的跟那些欧洲小国的流亡政客一样,在纽约租个房子当寓公吧!这也太掉大英帝国的逼格了不是?而且也安置不下跟着丘吉尔逃过大西洋的几万忠臣义士啊!
幸好,全盛时期的大英帝国,实在是家大业大,虽然如今已经落魄得不成样儿了,但在拉丁美洲居然还有几块零碎地盘,其中最大的一块英属圭亚那,地名在印第安语中意为“多水之乡”,位于加勒比海南岸,巴西的北面,论国土面积,有二十一万五千平方公里,倒也不比大不列颠岛的英国本土小多少。
于是,丘吉尔和玛格丽特女王就带着六万多从大不列颠岛撤出的本土军民,还有加拿大和南非的十万多名铁杆保皇派平民,搬家去了英属圭亚那的首府乔治敦市——也是当地唯一像样的城市,暂时安顿下来。
不过,虽然英属圭亚那这块地盘有点儿寒碜和荒凉,但丘吉尔和玛格丽特女王在圭亚那绝对不会感到太过于寂寞,因为在隔壁的荷属圭亚那(苏里南),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和她的荷兰流亡政府已经搬过来挂牌很久了。再隔壁的法属圭亚那,还有差不多同时搬来的戴高乐先生,以及他领导的法国流亡政府……这三家过去在欧洲是扎堆过日子,如今到了南美依然是扎堆过日子,当真可谓是孽缘天长地久了……
※※※※※※※※※※※※※※※※※※※※※※※※
总而言之,在杜鲁门总统看来,自从成功核爆苏联本土之后,一切事态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对抗苏联的正面战场总算是稳定了下来,双方的大军都被海洋和沙漠分隔,暂时脱离了接触,也让之前被揍得喘不过气来的美军,有了调整和补充的闲暇。盟国之间虽有骚乱,却也更加忠实地团结在美国的周围。国内的民意也稍有振作,至少各种反战游行的数量已经减少了很多——当然,这更有可能是戒严令的功劳……
当然,民意什么的,对于掌权的利益集团来说,根本就是渣渣……只要利益集团内部没有分裂的话。
最近这阵子,给杜鲁门总统带来最多烦恼的事情,实际上却是冷得过了头的倒春寒天气。
——在一九四七年的这个春天,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天气实在是神鬼莫测,一言难尽。年初一月份的时候,天气冷得非同寻常,波士顿的大雪积了五米厚,把两层楼都给埋了,纽约的海峡居然结了冰,而华盛顿的波托马克河同样成了溜冰场。好不容易等到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了,上个月底又突然再次气温骤降,毫无征兆地下起了冻雨,那可真的是滴水落地即成冰,一场春雨过去,花园中的山茶杜鹃貌似火红一片,可是只要走近一看,就会发现每朵花都被冻在了整块的冰坨子里,死得是千娇百媚、栩栩如生,敲下来就是艺术品。
即使日历翻到了四月,华盛顿的天气也没有丝毫转暖的迹象,反而连续下了两场大雪,看着窗外白雪皑皑的草坪和灌木,冰冻的喷水池,这一派银装素裹的景象,让杜鲁门总统恍然觉得自己好像还在过圣诞节……但事实上,如今这个时候,距离去年的圣诞节,已经过去了将近四个月……
这个春天真是冷得邪门了!该不会当真是什么魔鬼的诅咒吧?感觉有些冷得杜鲁门总统猛地打了个喷嚏,然后撇了撇嘴,伸手将暖气调得更高了一些,便再次沉浸到了批阅文件的工作之中。
他不知道的是,发生在华盛顿的这一场恼人的倒春寒,仅仅是随后两年全球性气候异常的一个开端。
——再接下来,这个地球在战火弥天之余,还将要连续迎来两个阴森恐怖的“无夏之年”……(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章、这个算是核冬天吗?(中)
第一百二十章、这个算是核冬天吗?(中)
对于公元一九四七年的欧洲人来说,这一年的春天显得格外寒冷,简直是冷得令人绝望。
一月份的时候,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寒潮席卷欧陆,给这片因为饱受战火蹂躏而满目疮痍的欧洲大地,带来了持续一个多月的极寒天气——英国伦敦的气温降到了零下二十度,而东欧山区和乌克兰的气温则一下子跌到了零下四五十度,当真是滴水成冰,撒尿成冰柱……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北意大利的波河和英国的泰晤士河,在这一波寒潮之中全线冰封,船只都被冻了起来。就连素来几乎不会降雪的西西里岛,也在这个冬天下了半米厚的大雪。甚至连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阿拉伯人,也惊讶地看到了小小的雪花在撒哈拉大沙漠上徐徐飘落。而很多埃及人更是在有生之年里第一次看到,尼罗河上居然漂起了细碎的浮冰……
至于欧洲各大城市就更惨了,罗马和马德里的积雪厚达一米,巴黎和柏林的积雪厚达三米,刚刚挨了核弹的阿姆斯特丹,因为靠近海岸,水汽充足,积雪居然厚达六米,连屋顶的烟囱都被积雪给埋了,很多倒霉的荷兰人都被大雪活埋在了家中,没被活埋的则开始试着学习爱斯基摩人盖冰屋。水城威尼斯的气温也跌到了零下十五度,市民发现自己的城市被冻在了一个大冰坨里,可以不用划船,直接走在冰面上四处逛街了。
如果是在和平年代,政府肯定会竭尽全力,采取各种救灾措施,比如征用中小学教室和闲置的酒店舞厅,设立临时供暖中心,向遭大雪围困的村庄空投食品,出动扫雪车和撒盐车疏通道路,恢复交通运输等等。
然而,在三战时代的欧洲,却没有这样的条件:各国的城市普遍遭遇严重的战争破坏,公路铁路运输也都没有完全修复,等到特大寒潮一来,河流和港口冰封,连水运也跟着断了。更要命的是,马德里、巴黎、伦敦和阿姆斯特丹这些欧陆大都会,都是刚刚挨过原子弹(接下来要挨核弹的还有斯德哥尔摩、列宁格勒、赫尔辛基和塔林),还有不少城市遭到地毯式的战略轰炸。至少一千万人被迫栖身于废墟瓦砾之间,住在简陋的窝棚和帐篷里。此时的他们没有暖气、没有电力、没有燃料、没有房屋、缺少衣服,连食物供应都非常短缺。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天气里,除了绝望地冻饿成僵尸之外,似乎再也没有别的出路了——即使想要逃荒,在这种严寒大雪的天气里,又是长期缺吃少穿的单薄体质,怎么看是也走不了多远就要倒毙!
事后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个多月空前凄惨的极寒天气里,全欧洲大约冻饿而死了三百八十多万人。好不容易熬到天气稍微转暖,虽然公路铁路还是不通,但至少没那么容易冻死人了。不料大洋彼岸的美国又来送温暖,给欧洲人民献上了一份名为原子弹的情人节大礼——这核爆的闪光,还真是……够温暖的啊!
但是,不管在冬天死了多少人,还活着的人都得为了生存和繁衍而继续挣扎。核爆之后又过了几个星期,欧洲大地总算是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了。饿得精瘦的欧洲农夫赶紧开始耕耘土地,播撒下种子……谁想到农作物才刚刚发芽,又是一场倒春寒带着鹅毛大雪呼啸而至,让气温再度回到了零度以下!
看着白雪皑皑的田野,想着颗粒无收的前景,欧洲各国的老百姓全都是欲哭无泪、愁云惨淡。
而更可怕的是,像这样噩梦般的日子,他们还得再经历好几回——前提是他们还能活得下去的话……
※※※※※※※※※※※※※※※※※※※※※※※※
五月十二日,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
虽然眼下正是一天中最亮的中午时分,但贝尔格莱德的天空却阴霾密布,宛如黄昏。
结束了对首都周边农村地区的视察之后,南共总书记约瑟普。布罗兹。铁托一脸憔悴地踏上了归途。
虽然已是四月下旬,但贝尔格莱德的街头还是纷纷扬扬地一直下着小雪,刮雨器费力地除去毛绒绒的雪片。公路上一片泥浆,汽车一过,泥浆就高高地溅射起来。望着车窗外迷茫的风雪,铁托不由得有些发呆。
今年南斯拉夫的天气十分可怕,一月份和二月份零下四十度的严寒暂且不提,三月份刚刚暖和了一点儿,可是从四月中下旬开始,各地气温就再次违反常理地暴跌,最冷的几天甚至跌到了零下十三四度,而现在也还有零下两三度。南斯拉夫全境的大多数地区下了冻雨,首都贝尔格莱德街头的积雪没过脚面。
在这样违反时令的寒潮之中,已经年纪不小的铁托总书记也不慎患上了重感冒,咳嗽得肺都快要咳出来了,哪怕吃了再多的阿司匹林,喝了再多的热茶也不见好,最后打了抗生素才稍微健康了一点儿。但是,尽管健康状况如此堪忧,铁托总书记还是拖着病体四处巡视极寒灾害的情况,然后越看越胆战心惊。
——遍数整个南斯拉夫,恐怕都没人见过这么寒冷的春天。五月的天气依然像冬天一样,天空中总是不时飘着雪花和冰屑,人们发现绵羊冻僵在了草场上,刚刚绽放的柔嫩花蕾被冻死了,水塘和河里结了十厘米厚的冰,地里新种的庄稼经受着酷寒的蹂躏,农夫们只得穿着厚外套,戴着手套在田间忙碌,企图尽力挽救一些残存的庄稼。然而,这样违反时令的寒冷,是这个纬度的小麦和玉米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哪怕依靠南斯拉夫农夫们的努力奋斗,今年的庄稼最终不至于颗粒无收,可最起码恐怕也是粮食减产大半的下场!
因此,在巡视的一路上,所有的官员都在向铁托诉苦,表示今年下半年肯定会有规模空前的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