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脏兮兮的兜帽胡乱地盖住了他的脸庞,让人无法看清面容。
片刻之后,这个男人终于走出了小巷,一辆马车飞快地从他身边驰过,溅起了大片污水烂泥,落在男人的身上,但他却没有发出任何的叫骂,只是颤颤巍巍地站在路中间哆嗦着,仿佛中了什么魔一样。
由于这个浑身脏臭的男人堵住了路,站在一旁的巡逻士兵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凑了过去想要把他赶开,不料还没来得及动手,这个男人就软绵绵地倒在了路中央,头上的兜帽随之翻落,露出了他的面庞。
——那是一张极为可怖的脸庞:苍白的皮肤犹如泡烂了的破纸,从脑袋各处脱落,露出下面同样溃烂不堪的肌肉。残余的皮肤上也遍布着破损的水泡,还夹杂着大片的焦炭状溃疡或斑疹。颈部更是肿胀得跟脑袋完全不比例,嘴角边还带着糜烂的肉芽。一股难闻的腥臭从他身上散发而出,使人不由得想要呕吐。他就这样躺着路中央,向行人咆哮着伸出了手,喉咙里的嘶哑声音如野兽般,让人听了就全身发麻……
于是,在几秒钟后,无论是持枪的士兵还是路边的行人,都发出了杀猪般的惨叫,忙不迭地往后跳开。
“……哦!上帝啊!太可怕了!是瘟疫!”
不知道是谁吼了声,顿时整条街上都炸了锅,有人丢下手中的东西,忙不迭地往远处亡命奔逃。更远处,几辆马车被混乱的人流堵住,不明所以的车夫忍不住挥舞起鞭子,高声喝骂。而另一些胆大包天的人却凑过来围观这个“怪人”,但也小心地捂住了口鼻,并且尽可能保持在最起码二十英尺以外。
然而,某些特殊性质的“瘟疫”,并不是靠着这样程度的戒备,就能防得住的……
——就在街面上乱作一团的时候,一条踉踉跄跄的野狗,也从浓雾弥漫的小巷里钻了出来。
只见这条狗的身上都是溃烂的伤口,双眼呈现出地狱火球一般的深红色,獠牙如同匕首般凶恶……这只危险而凶猛的变异生物刚一出场,就猛地扑向一个吓呆了的小乞丐,狠狠咬住了他的肩膀,鲜血伴着惨叫一直飞溅到了旁边的马车上,把某位猝不及防的年轻绅士喷了满满一脸!
尽管等到众人反应过来之后,这条形貌骇人的“疯狗”,很快就被无数棍棒七手八脚地打死。但之前那个躺倒在路中心的病人,却抽搐着踉踉跄跄站了起来,并且张嘴就咬向了身边最近的路人,惹起了更大的混乱和骚动……再接下来,在那条被雾气覆盖的小巷深处,又泛起了许多双通红的眼睛……
仿佛是一个预示着灾难与毁灭的信号,随着这一起袭击事件的爆发,越来越多的行尸走肉和腐烂动物开始在街头出没,袭击一切倒霉的路人和健康的动物,引发出愈演愈烈的恐慌情绪,教堂里一时间人满为患……整个伦敦乃至于整个英国都宛如被一块无形的巨石砸中,扩散出一圈圈激烈的波动。
——就在人们还不明所以之际,一场毁灭性的生化危机,已经被拉开了帷幕……得住的……
——就在街面上乱作一团的时候,一条踉踉跄跄的野狗,也从浓雾弥漫的小巷里钻了出来。
只见这条狗的身上都是溃烂的伤口,双眼呈现出地狱火球一般的深红色,獠牙如同匕首般凶恶……这只危险而凶猛的变异生物刚一出场,就猛地扑向一个吓呆了的小乞丐,狠狠咬住了他的肩膀,鲜血伴着惨叫一直飞溅到了旁边的马车上,把某位猝不及防的年轻绅士喷了满满一脸!
尽管等到众人反应过来之后,这条形貌骇人的“疯狗”,很快就被无数棍棒七手八脚地打死。但之前那个躺倒在路中心的病人,却抽搐着踉踉跄跄站了起来,并且张嘴就咬向了身边最近的路人,惹起了更大的混乱和骚动……再接下来,在那条被雾气覆盖的小巷深处,又泛起了许多双通红的眼睛……
仿佛是一个预示着灾难与毁灭的信号,随着这一起袭击事件的爆发,越来越多的行尸走肉和腐烂动物开始在街头出没,袭击一切倒霉的路人和健康的动物,引发出愈演愈烈的恐慌情绪,教堂里一时间人满为患……整个伦敦乃至于整个英国都宛如被一块无形的巨石砸中,扩散出一圈圈激烈的波动。
——就在人们还不明所以之际,一场毁灭性的生化危机,已经被拉开了帷幕……
第613章 、“红制服”的到来
第十三章、“红制服”的到来
当第一批丧尸即将在伦敦出笼的时候,二十五英里之外的朗伯恩村还依然是一片风平浪静。
捧着《傲慢与偏见》严阵以待的王秋等人,没等来那位漂亮活泼的宾利先生,以及另一位以傲慢著称的冰山男神达西先生,反倒迎来了一个从北方奉命移驻梅里屯的民兵团。
(前面已经说过,小镇梅里屯距离朗伯恩村只有一英里,是班纳特五姐妹经常闲逛的地方。)
——这个时代的英国陆军规模很小,全军总兵力加起来也只有非常可怜的五万人(把东印度公司雇佣的六千四百名印度土兵都算进去了),而且分散在从加拿大到印度的半个地球上。所以这支袖珍陆军只能以“团”为基本战略单位,团长的军衔是上校。而更上一层的“旅”则是临时编制,在需要的时候由若干个团构成,旅长循例由其中最资深的团长担任,临时授予准将军衔,在任务结束后,这个旅就重新解散。
至于再高一层的“师”和“军”……不算海外殖民地驻军的话,当时英国本土的全部陆军加起来,大概也就是一个师左右的规模,如果还要任命什么师长的话,岂不是等于抢了陆军总司令的饭碗吗?
英国本土的陆军团,大致上分为民兵团(其实也是正规陆军)和近卫团两种,后者常驻首都,护卫王室,前者分散全国各地,由地方供养,战时才会集结到首都伦敦或其它某个港口附近,等待上船出征。
而距离伦敦只有二十多英里的梅里屯镇,就是英国陆军各个民兵团时常出没的集散地之一。
(想想也是可怜,英国人凭着这么小的一支陆军开拓七海,征服世界,大清的百万兵马却在家里发霉。)
伴随着轻快活泼的《掷弹兵进行曲》,一队队扛着遂发枪的步兵从镇外鱼贯而入,身穿红制服的低级军官则骑着高头大马,神气活现地招摇过市,引来诸位太太小姐们的一片喝彩和痴情注目。
在这个时代的英国乡下,那些衣食无忧的太太小姐们,日常生活都是很无聊的,只能用社交来填补生活的空白。尽管所谓社交生活,也不过是相互交换一些人尽皆知的八卦绯闻、流言蜚语罢了。而随着这些“红制服”们的到来,乡下原本并不丰富也不够激动人心的社交生活,顿时掀起了一**狂澜。所有的小姐太太们全都兴奋不已,对着红制服们纷纷挥手致意,某些疑似“制服控”的家伙更是变得疯疯癫癫的。
伪装成柯林斯先生的王秋,站在梅里屯镇上的一家店铺门口,冷眼旁观着这一幕幕鲜活的场景。
通过跟街道两边那些围观居民的服饰进行对比,王秋不得不承认,这些英国乡下的太太小姐们,之所以会狂热地喜爱红军装,甚至变成一帮无脑的“制服控”,恐怕也是有着一定道理的。因为十八世纪末的英国上流社会服饰,真的是非常缺乏美型,淑女们的裙子一律都是高腰和直筒的造型,毫无曲线,仿佛把窗帘裹在身上似的。无论那姑娘有多么苗条,只要裙子一上身,就会活脱脱地散发出一股孕妇的气息。像《乱世佳人》和《茶花女》之中那种带鲸骨裙撑、裙摆宽大蓬松的长裙,都还没在这个时代的英国开始流行。
——当然,这对于某些注重健康胜于美貌的女性来说,或许也是一种福音:不用束腰,不用节食,不用穿戴那种经常勒得女士们昏倒、勒得上流社会女性骨骼变形导致经常性难产的可怕紧身胸衣(到后来的维多利亚时代,可怕的紧身胸衣又变本加厉的回来了),甚至不用穿高跟鞋(当时只有法国女人普遍穿高跟鞋,英国淑女主要穿的是平底布鞋,类似现代女式运动鞋)……
至于绅士们的男装嘛……这年代英国绅士流行的男式大衣就更滑稽了,比膝盖还长的衣摆在后面开了叉,据说是为了方便骑马。上衣外套都是宽袍大袖,裤子更是全都松松垮垮,全靠皮带勒着才不会掉下来
在这个盛行暗色系宽松男装的时代,相对而言,英国陆军的笔挺红制服,的确已经是最养眼,最能体现男性身材的衣服了。至少在视觉效应上,远比那些循规蹈矩、服色暗淡的绅士们要帅气得多。尤其是套在那些相貌英俊、体格魁梧的年轻人身上,更是变成了一块块足以让痴情怨女们流口水的“小鲜肉”……
可惜,在敌人的眼中,他们同样也是一块块很容易啃的肥肉——比如身为日本警界优秀狙击手的南里香,此时就打扮成女仆站在王秋身边,以一名现代军人的视角刻薄地评价着眼前的这些“红制服”们:“……年纪大的身材痴肥臃肿,年纪轻的普遍油头粉面,肌肉也很松弛,几乎看不出有受过军事训练的模样……”
“……不必大惊小怪,谁知道这些人之前是干什么的?说不定在几天前才刚刚买了这个军官头衔呢。”
王秋淡定地说,“……据说这个年代的英国陆军,有很多军官从来都没开过枪,看不懂地图,甚至还有人不会骑马,这都是正常现象……真正上了战场的话,哪怕用同样的兵器,我也有信心一个打他们十个……”
“……买军官?”南里香不可思议地眨了眨眼睛,“……英国的军官职位还能花钱买?”
“……你竟然不知道吗?这年头的英国陆军各级军官,全部都是要花钱买的啊!”王秋答道。
※※※※※※※※※※※※※※※※※※※※※※※※
——虽然后世好莱坞拍摄的《爱国者》等电影,把十八世纪后期大英帝国红衣军的战斗力吹嘘得十分夸张。但事实上,眼下这个年代的英国陆军,在整个欧洲都是以战斗力垫底而闻名。由于英国政府长期侧重发展海军舰队,在海外殖民战事之中也乐衷于使用“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雇佣兵,结果,遭到严重忽视的英国陆军,就成了一支“让人怀疑能否有能力打败白雪公主的七个小矮人”的队伍。
当时,英国陆军的各级军官职位和军衔,居然都是直接花钱买卖的!任何军官只要有钱就能升职,跟军功和资历的基本无关!唯一的例外只有炮兵,因为炮兵的军官要计算弹道,懂得一系列复杂的数学知识,外行人实在干不来,否则就有可能把炮弹倾泻到自己人头上。所以,当时英国陆军有专门的炮兵学院,只有通过了考试的人才能当炮兵军官。不过,这也仅仅是提高了买官的准入门槛罢了,若是炮兵军官想要晋升的话,一样得自己凑钱去买官,而不是凭着成绩好或者战功卓越,就有官可做。
更不得了的是,跟中国清朝的捐班不同,充满商业精神的英国陆军军官,还可以把自己头上买来的官帽子再卖出去,依靠前后两次交易的差价来牟取暴利——各级军衔官职的售价,是会随着市场行情而剧烈波动的,比如某个团即将被派到什么太平洋荒岛去驻扎,那么这个团的军官价格马上就会暴跌。而若是这个团要被调动到首都伦敦这样的繁华地方驻防,这个团的军官职位的含金量自然就会相应升值。
结果,很快就有精明的金融家看到了其中的利益所在,开始像倒卖期货一样倒卖军官职位,借助他们的内幕消息,将一个个少校、上尉不断买进卖出,把军官职位变成了好像股票证券一样的投资理财产品……在这种交易最兴旺的时候,甚至还出现了地下的军官职位交易所,简称“官交所”。
所以,当时英国陆军军官的晋升正途就是在战场上拼命抢劫,凑足一大笔款子去买更高的军衔……而国王或首相想要提拔某个年轻军官的话,也得乖乖自掏腰包给他买官位,不能一纸公文下去就了事。
总之,这个时代的英国陆军军官,在经受拿破仑战争的考验和磨砺之前,基本都是一群花钱当官的外行。他们花钱购买军官职位,多半也不是为了在军界谋求发展,而是为了在社交场上有一个“某某上校”、“某某上尉”之类的体面身份,可以穿着一身耀眼的军服吸引那些太太小姐的注意力。(所以在那个时代的爱情小说之中,才会有那么多整天跳舞泡妞不做正事的军官,其实不过是一帮花钱买官的花花公子)或者是为自己的某些灰色生意寻求一顶保护伞。还有些家伙干脆是对某个军官职位的市场前景看好,故而抢先建仓屯下官位,等着升值之后抛掉大赚一笔,跟现代中国那些买了好几套房子等待升值的家伙类似……
如此一来,英国陆军的军官团,就变成了一个流动性惊人的交易场,所有军官都把自己头上的官帽子视为一种特殊股票,随时准备抛出。各级军官基本没有几个是称职的,绝大部分花钱买到职位的军官,都不具备最起码的军事素养,甚至根本不在岗。很多士兵从入伍到退役,都没从来见过自己所属那个团的团长——因为那位上校先生整天都在城里忙着跳舞泡妞,企图娶到一个富有的小姐呢!凡是每当某个团即将开拔出征的时候,总是马上就会有一帮养尊处优的军官急着低价甩卖掉自己的官职,以免上战场送命。而某些功名之心强烈的穷人则趁机一步登天,以极低的价钱买到军官头衔,憧憬着在战争中扬名立万。
十八世纪末的英国陆军军官,就是这么一个被整天倒卖的状况,那么士兵又是怎么样的呢?
当时的英国还没有建立起义务兵役制度,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想要募兵基本都只能靠抓壮丁,而绝大多数的征兵对象,都是遭到歧视的“社会渣子”,包括破产农民、城市贫民、无业游民、罪犯、黑帮分子等等——当时的欧洲各国普遍认为,工匠、农民、商人和学者,都是国家财富的创造者,所以各国在征兵的时候,都尽量不考虑那些有正经职业的人。而那些整天在城镇里晃荡的无业游民、在酒吧里饮酒为乐的酒鬼,以及在贫民窟里穿梭的小偷、罪犯,则成了军队兵员的最好来源。因为各国执政者都认为,这些不务正业的下等人,并不能为国家创造财富,反而是影响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与其留着他们在社会上作奸犯科,还不如就地征入部队,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份正当的职业,被打死了也是为国争光。
当这些“社会渣子”入伍后,可以想见那些阔佬出身的军官会对他们有怎样的负面印象。当时的首相就曾公开宣称:“你断不可在战争中培养他们,因为靠那个职业为生的人几乎不可能是个诚实的人或一个好的基督徒。另外,战争是一门用完就不再需要的学问,所以和平时期的战士就和夏天的壁炉一个样。”而指挥反法联军取得滑铁卢大捷的威灵顿公爵,则称他的士兵是“从全世界招募来的渣子,只知道喝酒。”
而将这些“社会渣子”训练成战士的办法,就是无休止的的鞭打、惩罚和操练——十八世纪的军官们深信,士兵不用思考,思考权属于军官。军官对士兵不用讲道理,只需严加管束,通过不停的工作和操练使他们无暇他顾,消耗掉惹事生非的精力,就已经足够了。至于晋升则是纯属做梦,穷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