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位老将的笑谈之后,和硕贝勒济尔哈朗却是微微皱眉,开口温声说道:“……慎言!这话可不能这么说,要不是靠着那些汉人官员搜罗到的铸炮工匠和西洋传教士,咱们哪里来的这种军国利器?”
被济尔哈朗这一番呵斥,那老将顿时有些脸皮涨红,但他也清楚,如今皇太极一心要率领女真八旗入主中原,正是要大肆招降纳叛、重用汉臣的时候,万万容不得有人刻意挑起两族矛盾,所以连忙躬身答应了下来,“……和硕贝勒教训的是,确实是俺失言了,以后一定记着改过……”
抬头看看一队队的士兵不断顺着那缺口涌进沛县,济尔哈朗便知道大事已定,随即淡然地开口吩咐说道:“……操炮的这些士卒,都是我大清的有功之臣,吩咐下去,今晚这些操炮的,都要赏酒肉!记功!
那边有士卒把话传过去,刚才被驱赶开的那些汉军炮兵,立刻都是一阵欢呼,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谢恩。而济尔哈朗则是举起马鞭,得意洋洋地对身旁那位老将教训说,“……你看,只要给这些奴才一点儿好处,他们就感激的要命,有他们操炮,有他们在前面冲锋陷阵,咱们八旗的健儿就可以少牺牲几个。”
“……和硕贝勒说的是,可咱们八旗在打进中原之后,分给那些汉官的好处未免也太多了点儿吧!”
那位老将先是点了点头,但接下来却又继续发起了牢骚,“……且不说别的,光是划给吴襄和祖大寿他们几个败军之将的封地,比咱们旗人的哪一个贝勒都要更多!我就看不明白了!大汗为啥一定要把山西赏给了祖大寿,居然就连洛阳这等帝王都城,也封赏给了吴襄,让他们一个当晋王,一个当周王!
哼,反正我是怎么想也都不服气,当初在大凌河擒获他们的八旗勇士,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封王的。可祖大寿和吴襄这两个俘虏却先封王了!大汗领着咱们一路打生打死地杀进中原,到底是为了谁啊?!”
听了这一通牢骚,济尔哈朗忍不住张了张嘴,但最终还是没有说话——谨言慎行、轻易不得罪任何人,乃是舒尔哈齐一贯的做人原则。要知道,他父亲舒尔哈齐是被努尔哈赤给圈禁致死的,他兄长阿敏到现在也还被皇太极圈禁着,而舒尔哈齐却非但没有遭难,反而步步高升,这其中的难度自然是可想而知。
至于那名看起来口无遮拦,总是不停地发着牢骚的女真老将,名叫爱新觉罗。阿巴泰,乃是努尔哈赤的第七个儿子,算起来还是皇太极的哥哥——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不过,女真一族素来都有子凭母贵的传统,阿巴泰因为是庶出,母族较为卑贱,所以地位很低。在皇太极当初登基的时候,他以为自己会被封为和硕贝勒,谁想到仅仅被封了个普通的贝勒衔头,结果惹得阿巴泰大为不满,明里暗里都是颇多的怨言,传到皇太极的耳朵里之后,自然很是让这位大汗感到不高兴。
不过阿巴泰好歹是有着皇族的身份在,而且因为地位低贱的缘故,对皇太极的宝座构不成威胁。所以皇太极虽然明知道这厮对自己怨言不断,但还是捏着鼻子予以任用。这一次南下试探闻香教妖人的战力,也是让阿巴泰和济尔哈朗负责领兵,以免让两白旗的多尔衮三兄弟再立新功,弄得八旗势力无法平衡。
另一边,面对如狼似虎的八旗大兵,沛县城内疏于戒备的闻香教众根本没有坚持多久,便是死的死,降的降……片刻之后,喊杀之声便已平息。而一串串灰头土脸的俘虏,则被五花大绑地押了出来。
看着战俘被押送出来,城内城外的清军士卒都是齐声欢呼,而济尔哈朗和阿巴泰看着这番气势如虹的局面,自然也是连连点头、满脸微笑……正在这一派上下同乐之间,济尔哈朗却突然转身说道:
“……阿巴泰,不要老是只把八旗当作自己人!你看看那些汉军的奴才,不是也在一起欢呼吗!”
听到这句话,阿巴泰赶紧转头一看,发现方才那些操炮的汉军士卒也是跟着欢呼,那股高兴劲儿,甚至比真的八旗兵都要更加热烈一些。他立刻就鄙夷地朝着地上吐了口吐沫,露出了不屑的神色,但仔细想了想,还是没有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毕竟眼下的时局,跟在辽东的时候确实是不同了。
然后,各路得胜的清军便纷纷涌入沛县,开始按照以往的惯例,对这座城市进行大肆劫掠。
在瓜分抢劫范围的问题上,诸位汉军士兵都很有低人一等的自觉,知道城里那些金银财宝、绫罗绸缎都是属于八旗大爷的,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把目标放在了厨房上——虽说如今整个中原的年景都不太好,但在闻香教诸位香主坛主的府邸厨房里,还是找到了不少悬在房梁上的咸鱼火腿、风鸡腊肉。
上述收获让诸位被饥饿折磨过太久的穷苦大兵们喜出望外,顷刻间就把厨房扫荡一空,没有放过一丁点肉末。很多人都用长矛挑着腊肉和咸鱼招摇过市,晃晃悠悠地勾引着附近所有人的视线。还有人在拼命地往嘴里塞着不知哪儿搞来的煮鸡蛋,星星点点的碎屑把他嘴上的胡须都染上了可笑的黄白色。
不过,作为这支清军的统帅,济尔哈朗和阿巴泰两位贝勒爷自然不会在意底层士兵的这点儿小小享乐,甚至对手下那些包衣奴才献上来的金银财宝、美酒女子,也同样是不屑一顾。
因为,一则最新从闻香教俘虏口中拷问得来的情报,彻底吸引住了他们的注意力。
“……闻香教大军现已倾巢南下扬州,徐州老巢的守备十分空虚,而城中积存的金银粮米却甚多?”
济尔哈朗跟阿巴泰两人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虽然脸色还算平淡,可心头却都是一片火热,甚至有些跃跃欲试起来——多尔衮不久前刚刚在河南立下的奇功,他们或许在南直隶也能办得到?
不过,作为大清忠臣,这种事情当然不能自作主张——“……此等军国大事,须得速速报与大汗才好!”
※※※※※※※※※※※※※※※※※※※※※※※※※
崇祯六年五月下旬,在扫荡干净了山东的明军残余势力之后,一支清军先锋沿着运河继续南下,进入南直隶的闻香教势力范围,并且偷袭沛县,随即一鼓而下,盘踞县城的闻香教妖人或死或降。
经过对俘虏的仔细拷问,得知由于最近明军放弃江北之地,缩回江南,使得闻香教主王可大喜过望,如今已率大军倾巢出动,南下扬州。而囤积着无数粮米金银的徐州老营,却因此变得十分空虚。
对于上述重大军情,清军先锋将领济尔哈朗和阿巴泰不敢自专,立即派遣使者飞马赶往济南,向皇太极报信。恰好此时的皇太极正急于赢得一场更加辉煌的大胜,以此来盖过两白旗多尔衮三兄弟的风头,故而在闻讯之后,便下令济尔哈朗和阿巴泰火速进兵,抢占徐州,自己亲率八旗大军南下,作为其后援。
六月十一日,三万清军包围徐州,在一日一夜的激战之后,彻底粉碎了城内闻香教众的抵抗,缴获金银上百万两,各色米麦近百万石。就连闻香教主王可的家眷子女都未能逃出,尽数被清军俘获。
稍事休整,皇太极又率领八旗精兵,马不停蹄地继续沿着运河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此时,闻香教主王可的“御驾”刚刚进入被明军放弃的扬州城,正忙着大肆搜刮、耀武扬威,不料却得知后院失火,一时间惊慌失措,只得火速纠集各路兵马,沿着运河掉头北上,企图救援徐州。
然而,虽然王可麾下的闻香教众,貌似兵多将广,号称五十万大军,实际则只有十余万人,其中真正能战的精兵老卒,更是仅有不过万余人。而更加要命的是,由于老巢被攻占,家眷积蓄全部落入敌手的缘故,这支反攻部队的军心异常散乱、士气更是低迷到了极点,一路逃散士卒甚多。
六月二十五日,闻香教主力与八旗兵相遇,两军遂大战于清江浦。结果,在清江浦的战场上,闻香教众充分显示出了他们身为乌合之众的本质,几乎从战役初期就陷入了指挥失灵的状态,接下来更是相继溃逃、一败涂地,最终被皇太极杀得土崩瓦解、血流漂杵。甚至连教主王可本人都成了八旗兵的俘虏。
与此同时,多尔衮率领的八旗偏师,也从河南归德府杀入凤阳,轻易歼灭了闻香教的另一支主力兵团。
再接下来,凭着徐州、清江浦和凤阳三场大战全胜的赫赫声威,各地残余的闻香教势力,全都被八旗铁骑给吓得魂飞魄散。在得到了闻香教主王可被俘投诚后写下的招降信,有了一个体面的台阶可下之后,便争先恐后地向皇太极倒戈投降。原本被闻香教盘踞的两淮二十余县,竟在半个月内不战而下。
但也有少量闻香教众不肯投降,而是拥戴前教主徐鸿儒的幼女“圣姑”徐馨儿为主,纠集数千残党继续据守海州。盘踞登州的陈新大帅闻讯,也派人给这位圣姑送去了几船军械,鼓励他们在海州坚守到底。
不过,在皇太极看来,这些家伙毕竟势单力薄,构不成真正的威胁,而且各路清军此时正忙着接管闻香教散布在两淮的大片地盘和无数财富,所以一时间也没有顾得上出兵讨伐海州这些负隅顽抗的余孽。
七月初四,阿巴泰率领清军先锋数千人进抵扬州,整个扬州府尽皆望风而降。长江对岸的镇江等地顿时一片惶恐,尽管各地官府纷纷下令戒严,但民间仍是谣言四起,官宦缙绅更是一夕数惊。
至此,原本生活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八旗,在攻入山海关的短短一年之后,便实现了称雄中原、饮马长江的宏大野望。一时间震动天下、风头无两,俨然已经具备了天下霸主的气势!
而作为女真之君、八旗共主的爱新觉罗。皇太极,也即将迎来他最辉煌的人生巅峰……
※※※※※※※※※※※※※※※※※※※※※※※※※
PS:剧透:对比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的历史,总感觉中国人对称帝这事儿实在太矜持了一点儿。那些罗马将军经常是只有相当于中国几个县的地盘,就敢大模大样地称帝,甚至还名垂史册。所以我就设想着,如果在中国也弄出一个“二十皇帝之年”或者“三十皇帝之年”这种遍地皇上的时代,想必一定会很有趣。
452。第452章 、三帝对峙(下)
第一百四十三章、三帝对峙(下)
徐州城内,原属于闻香教主王可的“皇宫”,如今却成了皇太极的驻跸之所。
坐在一张青铜鎏金的奢华龙椅上,看着阿巴泰从前线发来的关于占领扬州的奏报,皇太极一时间感慨万千:去年的此时,他还跟几个兄弟在辽河畔钓鱼,而今年的此刻,他麾下的八旗劲旅却已经饮马长江了。
一切都美好得宛如梦幻。
而另一样更让他感到志得意满的玩意儿,则是手边一篇看起来颇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表文。
“……伏以泰运初享,万国仰维新之始,乾纲中正,九重弘更始之仁。率土归诚,普天称庆。恭惟皇帝陛下,承天御极,以德绥民。协瑞图而首出,六宇共戴神君,应名世而肇兴,八荒咸歌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臣等阙里竖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圣学之崇隆,趋跄恐后,仰皇猷之赫濯,景慕弥深。伏愿玉质发祥,懋膺天心之笃祜,金瓯巩固,式庆社稷之灵长。臣等无任瞻仰忻舞屏营之至。谨奉表上进以闻。”
虽然这篇辞藻华丽的《劝进表》本身算不了什么,自从进了北京之后,比这文字更加出彩的《劝进表》,皇太极也已经收到了好几份,但眼下这篇《劝进表》末尾的署名,却是足以令人侧目!
——这可是山东曲阜的孔门圣裔,本代衍圣公呈上的《劝进表》!
尽管天下儒生不会服从衍圣公的任何号令,但山东孔府的恭顺态度,似乎也意味着如今天下士林的风向——这一影响重大的政治含义,才是真正让皇太极感到满意的地方。
于是,皇太极也投桃报李地颁发令旨,对衍圣公府予以嘉奖:“……先圣孔子为万世道统之宗。本朝开国之初,一代纲常培植于此,礼应敕官崇祀,复衍圣公并四氏学博之封,可保国脉绵长,人文蔚起。”
如果说,山东孔府献上的《劝进表》,让皇太极很是心花怒放的话,那么闻香教主王可在被俘投降之后,向皇太极敬献的“掌教信物”,就让他很有些哭笑不得了。
因为,那是一条长长的狐狸断尾!
——数十年前,闻香教的初代教主王森,在河北乡间传教之时,自称曾救一仙狐,该仙狐遂断尾相赠,有异香;王森以此狐尾号召众教徒,人多归附,称闻香教。
既然闻香教就是因为这条狐狸尾巴而得名的,那么这条“有异香”的狐狸尾巴,自然也就成了闻香教内最尊贵的圣物,其地位跟佛教的佛陀舍利子和基督教的“真十字架”差不多。
如果换成是别的君王收到了这么件玩意儿,估计最多也就是当成一个稀罕物。可对于本时空的皇太极来说,可就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耻辱了——因为在中原民间,他可是有着一个“妖狐妲己转世”的头衔!
——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之所以在本时空变成了狐狸精,总的来说还是因为穿越者带来的蝴蝶效应。
在本时空的大明,由于黄石、陈新等一干穿越者的反复搅局,导致女真八旗的战绩远不如另一个时空那么显赫。尤其是在辽东战场上,当气势汹汹的女真铁骑,被黄石手下的长枪步兵们反复用各种方法吊打之后,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战场神话,便彻底成了一个笑话。
等到黄石被调离辽东,南迁福建之后,尽管在皇太极的率领下,八旗兵马的势力再次复兴,先后几次兵临北京城下。但在世人眼中,辽东建奴的此番勃然兴起,并不是靠着女真铁骑的所向披靡,而是靠着大明督师袁崇焕的竭力资敌卖国。偏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事实还真是如此……
总之,直到皇太极去年破关入主北京之前,根据以往的经验,大明朝野都一致认为,所谓的女真铁骑,并无出众之处,我大明官军稍微用点心思就打趴下。而建奴鞑子这些年之所以能够闹腾得这样厉害,并不是女真铁骑太能打——事实上这些鞑子很不经打,经常是用骑兵都打不过黄石将军的步兵,完全是因为朝堂上一直奸臣罗列,不断有内奸卖国、陷害忠良,才导致了辽东前线这样一片糜烂的败局。
至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文臣武将被迷了心窍,居然前赴后继地投奔女真人当汉奸,甚至埋伏在朝堂之上当内鬼,哪怕破家灭门也在所不惜……嗯,估计是建奴之中有妖法高人,擅长蛊惑人心之术,就如汉末三国年代的黄巾道一样,能把人的魂儿给勾了去。
结果,在北京说书人的唱词里,女真贼酋皇太极就摇身一变,成了商朝妲己转世的九尾男狐狸精,天生长着一副勾魂桃花眼,一身媚功出神入化,不管是什么赤胆忠臣、贞洁烈女,只要被这皇太极看上一眼,马上就会筋骨酥软、目眩神迷,从此自甘下贱、给他为奴为婢……比如袁崇焕袁督师就是一不小心着了他的邪道,从此对皇太极百依百顺,不惜拼着身败名裂、满门抄斩,也要送粮送钱资助建奴、又矫诏斩杀毛文龙瘫痪东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