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夫人生活手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狄夫人生活手札-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娘……”蜀光见她翻陈年老帐,心中顿生郁气,难受得紧。

    “夫人……”见她动了气,蜀和氏的老婆子忙轻喊了她一声,扶了她。

    “无事,”蜀和氏推开她,深吸了口气,吩咐道,“带着人走远点,我跟大公子有话要说。”

    “是。”老婆子担心地看了她一眼,无可奈何地带了一干下人离两个主子远了些。

    “夫人她待我一向不错,这个就没人跟你说过?当年严氏要逼死我的事,不就是她为我出的头?”蜀和氏沉住了气,也能好好说话了,但也不愿跟儿子提及陈年往事太多,免得母子俩又吵了起来,当下尽量不带任何火气地道,“这次我也仗着点往日情份求了点话,狄家还是没改变心意,只是确实不想这几年就把长怡嫁给你,这是因何我不知道,但你爹让我跟你说,如果你还想娶,就自个争气点,你大了,该独挡一面了。”

    “孩儿知道。”

    蜀和氏闻言看了这两年变得已喜怒不形于色,城府深沉的大儿一眼,心中五味杂陈。

    她是偏爱她这个大儿的,可惜儿子自小就与父亲亲近,把他当英雄,与她疏远,母子俩这几年心才贴得近些,可往日感情错过就是错过了,她为他做得再多,怕是也得不了与他父亲一道的好。

    **

    这晚狄禹祥回来,问妻子与蜀夫人说了什么。

    女儿回她的小院后,萧玉珠就倚灯看女儿这两天写的事薄,丈夫回来就放下了,刚服侍他褪去外衣就听他问,便笑道,“还不是长怡的事。”

    “你怎么与她说的?”狄禹祥又问。

    “就说想多留长怡几年……”

    “哦?”

    “蜀家怎么说?”狄禹祥坐下,拿过了妻子刚才看的薄子,他一页十目扫过一眼,不晌又翻过一页,随即笑道,“写得也算工整详细,光这点,也能当好一个家了。”

    “嗯。”萧玉珠随着坐下。

    “长倚他们的事,我处置了一下,放他去军营中历练几年也好,有没有出息,就看他的个人造化了。”

    “你手轻点。”萧玉珠劝了一句。

    “呵。”狄禹祥轻笑了一声,不知道妻子这个从不道婆家一字半句不是的本事,女儿以后能不能学了去。

    “圆圆的婚事,早前我与她母亲商量过一次,回头我写信过去,让他们家跟再与娘说说,回头就定下了。”萧玉珠道。

    “圆圆不小了,该嫁了。”狄禹祥点头,没有异议。

    “嗯。”她急着嫁,那就如她的愿。

    “木棠呢?”狄禹祥道,“也是定了?”

    木棠年长,也该定了。

    “我心中刚刚定的,”萧玉珠淡道,“宁通李知州的二子,之前李夫人与我说过,就等我们家的信了。”

    “去年中举的那个二子?”

    “是。”

    “极好,他那篇文章写得不错,皇上都调去看过。”

    “嗯,也是一个自律之人,想来对棠儿也不会错。”萧玉珠点头。

    “嗯……”说到自律,狄禹祥沉吟了一下,问妻子,“怎么就没想过与怡儿找个知分寸,严己自律的?”

    “不成的,”萧玉珠摇头,“找个那样的,怡儿的日子就是一滩死水,蜀光再不济,也有点好,他能带长怡走得更远。”

    如有人心向山野,那就有人志在庙堂,长怡适合跟后面的人一起过日子,一生才不乏味无趣。

    “那圆圆的?”

    “她父母看上了淮南守城将军的大儿。”

    “是么,靖南将军闻都之子?”

    萧玉珠颔首。

    “人品如何?”

    “听说不错。”

    “着人打听过了?”

    “他们家那边打听过。”

    她原本还想细细打听的,但想想狄圆父母长辈愿意就好,她这个当叔婶的就不多插手了。

    狄禹祥闻言看了妻子一眼,点头未再多说。

    怎么说来,闻都是皇上重用的亲将,闻家也是门好亲事了,从身份和名声上来说不比给木棠说的亲家的差。

    只是四海收复,大易现在是四方来贺,再有战事也不是这些年的事,武将再被重用,也是权势有限,不过行镇守之职罢了。

    现在的朝廷,重农重商,再过些年,文臣就要取代武将代之了。

    作者有话要说:一更。

第261章() 
长怡生辰这天;狄家来了快马,来者是来报丧的:珍王与珍王妃一同更新等着你哦 百度搜索 乐文 就可以了哦!

    狄禹祥得讯后;把事压到了晚上;等两人一同回了卧屋;才告知了萧玉珠。

    累了一天的萧玉珠坐在妆凳上;半晌才回过神来继续摘刚才未摘下的另一半耳环。

    狄禹祥在另一边椅子上坐下,低声与妻子商量;“长南那知道的应该不比我们晚;怕是赶去大冕了。”

    “收到他的信没?”

    “没。”

    “王爷何时去的?”

    “七月十一。”

    “京里应是也得了信了。”萧玉珠说到这;无端地叹了口气。

    狄禹祥沉闷地嗯了一声,夫妻俩半晌无语,好一会,狄禹祥道,“我想去大冕一趟……”

    “去罢。”萧玉珠想也不想点了头。

    他该去,珍王对他们家不薄。

    “我想带你一同去。”狄禹祥看向妻子,这时他说话的声音越发慢了,“带你去送送他。”

    萧玉珠看向他,见丈夫定定地看着她,她踌躇了一下,才点了头。

    她就那么一会的犹豫,狄禹祥眼睛眯了一下,眼光徒然犀利。

    萧玉珠有点觉得受不住,别过了眼神,随即她听丈夫沉声道,“你一直都知道?”

    她低下头,去摘头上的钗子,没有说话。

    “何时知道的?”狄禹祥再问,声音越发深沉起来。

    “南海大冕援军来那些,捎带给我送了两箱东西,里头有些珍贵之物,我便心中有了数。”萧玉珠把玉钗摘下,淡道。

    “何物?”

    “交给桂花了,你去问她。”

    她语毕,就听她那大郎起了身,大步往外去了。

    萧玉珠这时抬起头,就着油灯往镜中的人看去,镜中人面目朦胧,脸似有悲意……

    **

    狄禹祥在库房深处找着那两箱子东西再回来已是子时,回来见到她还没睡,卧在床头,手上拿着本书在看,他一看到她,就又转身去了外屋,吐了好一阵气,才重回了屋。

    再回来时,她手中无书,眼睛一直望着他,等他坐下,她招呼了丫头送水进来,他未阻拦她。

    直到洗漱完毕,丫头把水也端下去了,他躺到她身边,卧在了已被她暖热了的外侧,感觉到了她的体温,他这才苦笑道,“送你金缕衣,他怎么想的?”

    那实在不像是珍王所做之事。

    萧玉珠没说话。

    金缕衣乃当时的江南第一织纺上贡皇后之物,花了二十余年所制,古易灭亡后,这价值连城,金镶万玉的衣裳也就下落不明了。

    收到珍王给她的这箱子东西,萧玉珠也是想了好一阵,以往珍王那些暗晦不明的眼神也逐渐分明了起来,最后她决定把此事压下,再也不提。

    “还要我随你去吗?”她问了一句,头靠向他。

    “去,”狄禹祥伸手揽住她,闭目摸了把脸,道,“把东西也还回去,就是随珍王妃入墓,也比放在我们家好。”

    “嗯。”

    这夜半夜,狄禹祥在梦中惊醒,一醒来猛然往身边看去,黑暗中他什么也看不到,他伸手探去,碰到了她的体温,随后紧紧抓住了她的手,五指交缠,这才暗舒了口气。

    珍王这些年间到底想了什么,他无意再深究,只要她还在身边就好。

    **

    自从萧玉宜被珍王软禁起来后,萧玉珠就再也没得知过她这个族妹的消息了,她跟着珍王一同去了也不奇怪,现在她堂弟萧池武在朝得势,萧池潜掌握着温北大半的钱号,珍王要是要走,也是留不得她。

    还能留下世子易佑庇护她娘家,她这昔日的玉宜妹妹也不枉在这人世走一遭了——她算计了珍王一生,能跟着珍王一道走,老实说来也是有福气了。

    隔日狄禹祥就上书去京告假,在等回信时,萧玉珠就定起了堂侄女们的婚事,长怡听父母要去大冕,有点想去。

    狄禹祥在考虑之后,答应了女儿的要求。

    另一头,蜀夫人心中一紧,突然想起狄家现在无子在身侧,就去了萧玉珠面前,让儿子蜀光行随行护卫之职。

    “蜀光的武艺是得了大公子赞许的,他自小跟随他父亲长大,知道大人的习惯,有他在大人和您跟前听候吩咐,老实说我也觉得我为您尽了点心。”蜀夫人把漂亮话全说了出来,只望这一趟他们能带上他。

    “我问问大人。”萧玉珠本不想带女儿去,但丈夫答应了,她也就赞同了,现下蜀光要去,这事她可做主,但决定还是由丈夫下的好。

    回头萧玉珠问了丈夫,狄禹祥想了一下道,“一同去也好,由你所说,让他们再处处。”

    萧玉珠闻言笑了笑。

    崔山离京不远,不出十日,京里的来信就来了,这信是由萧知远,也就是现在枢密院主掌与考课院主掌萧王送来的,信中允了狄禹祥的假,另道他们途经暮山之时,去暮山一趟,代他们去祭拜先帝先后一翻,顺带告诉他们珍王之事。

    文乐帝与暮皇后,直至今年,已去逝三年。

    萧玉珠在走之前,把家中的两个堂侄女送了回去,又接了同在本城的八伯一家进了家来,倍伴公婆。

    另一厢,狄禹祥也把家中所住的侄子各自按了事情,暂且打发了出去,另一头,又把心腹重将调回了崔山,各分其职,在他离开之后代他掌管崔山。

    诸事安排妥当之后,夫妇俩告别父母,带着女儿前去大冕吊唁。

    这时离珍王去逝已有一月半有余,狄禹祥得信,珍王停枢三月下葬,如此算来,他们得在剩下来的一月多的时日里赶到大冕,途中还要绕一小段落前去暮山给先帝先后报个信,因此这一路他们需急马而行。

    急马十来日,这便到了暮山,一路蜀光领头,前后打点,这路赶得需急,但入夜有住,食膳皆还算妥当,狄禹祥见女儿看向蜀光的眼有些好奇起来,回头与妻子道,“得共经过事,有了一致的体会,这感情才交织得起来。”

    “人岂是一日一朝能了解的?”萧玉珠答丈夫的话,“人懂的道理再多,不临到身上,亲自体会一遍,那道理也是虚妄的,长怡的毛病你我都知道,这段时日你只管看着就是,别再给她留太多后路,这样许能让她更脚踏实地。”

    “知道了。”狄禹祥也知自己太偏心于女儿,遂很多事也做不到公正,这次既然选择了带蜀家的小子来,接下来还是睁只眼闭只眼,看小儿女他们自己来罢。

    这日一进暮山,暮山现在的家主暮光霖迎了他们一家,双方见过礼,听狄禹祥道他们只留一夜就走,暮光霖摇头道,“你们赶得太急了,多歇一晚再走,到时我派暮家马车送你们。”

    “霖兄,暮家可有人要前去吊唁?”

    “没有,”暮光霖摇头,淡道,“但紫王会与你们一道。”

    “紫王在?”狄禹祥看过去。

    “在,今年五月来的,一直未离去。”

    **

    在暮山守着墓碑喝了三个来月酒的易修紫见到出现在墓地的狄禹祥时哈哈大笑出声,抱过狄禹祥大拍他的背,“你这老小子,这精神不错,啧。”

    狄禹祥被他拍得胸腔振痛,也是笑道,“王爷也是英武不减当年。”

    “不比你,老喽。”易修紫哼笑了一声,道,“现在我那堂弟死了,大易那些掌权的老东西里,就剩个我了。”

    紫王口气不正经,听者之人也知作何状才好,狄禹祥叹着气摇了下头,“王爷此言差矣。”

    “少与我说那些酸词,”紫王不以为然,拉着狄禹祥在帝后的墓前坐下,拿起地上的酒坛倒酒,与狄禹祥道,“这是给先帝先后喝的,你既然来见他们,也喝两口。”

    “嗯。”狄禹祥接过酒,跪向陵墓磕过头,敬过三杯酒,这才饮了第四杯,与紫王说起话来,“我听暮山主说,你这次来了快四个月了。”

    “之前走了一来年,走的地方差不多了,就过来给她报报信,说说话,这次就守得久一点,本来十月打算回趟南海,但现在看来是回不成了,得送修珍一程。”紫王见他喝完,又给他倒了一杯。

    说着他回头朝山下望去,指着花海中一片小空地对狄禹祥道,“那是我今年从天山上带下来的野山花,那里的人说它随便在哪洒下,只要春天就能开得出花,我明年开春就过来看看,然后住在这就不动了。”

    “老喽,走不动了。”紫王伸长手臂舒展了下背,笑着对狄禹祥道,“以前见不到人,更是不能陪,这次就不走了,多见见她,我这辈子也算是彻底值了。

    他人是笑的,狄禹祥却觉悲切,他望着绵远的山峦,心生无尽凄然。

    故人一个一个地走,爱也好,恨也罢,都随着过去岁月消逝,等到知道他们过往的人都走了,不知这岁月里,还会留下关于他们的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几章,建议看不下去的勿追。

    如果不出意外,每天两更到完结。

    另外今天晚上九点左右开新文,古穿,王爷夺帝文,感兴趣的可以看。

    最近实在太忙太累,上网的时间少,又加晋江抽,所以更新不稳定,最近给大家造成的不便,还请大家谅解一二。

    本月的打算是把码字时间撸上正轨,下个月的话,估计大家又可以一天三更地看了……

第262章() 
萧玉珠随夫祭拜先帝先后;带上了更新等着你哦 百度搜索 乐文 就可以了哦!

    紫王吃宿皆在陵墓,在那才能见到他;萧玉珠带了小儿女与他施礼;紫王阻了她;笑道;“你大儿还在南海替我守城,我就不受他母亲之拜了。”

    萧玉珠温柔一笑;道;“那让小辈们给您行个礼罢。”

    紫王微笑点头;“也是。”

    大人的礼可免,小辈们就免不了了。

    长怡与蜀光向紫王施了礼,紫王看向长怡时看得仔细,遂后对萧玉珠笑道,“你这小女儿,是比我南海珍珠还要明亮的瑰宝。”

    说罢扒拉了身上之物,左右寻了寻,发现自己早已经不习惯携带贵重之物了。

    他没摸出什么来,朝萧玉珠惭愧一笑,“忘了准备见面礼。”

    “有您的话,就是大礼了。”萧玉珠温和道,嘴角柔柔翘起。

    紫王看着她温柔的眼点头,这狄萧氏,向来知道在什么时候抚慰人心,这也是永叔一直对他倾心之因,以前一起打仗的时候,他总说有她在的地方,就是他的家。

    紫王一生没尝过温柔的滋味,但他知道温柔的力量,因他也想给他心爱的女人一个家,让她知道有他在的地方,有他的怀抱在等着她回来。

    可惜心怀天下的她没有走天涯,反倒是他替走遍了这个山河。

    “小丫头,回头补给你。”紫王朝长怡笑,一笑带起了额上的皱纹。

    长怡一眼看过去,看到了满脸的沧桑,她鼻子冒出一阵莫名的酸涩,向来伶牙俐齿嘴甜的她这时竟无话可说,只朝紫王深深地行了一个礼。

    “这是你家那小子?”紫王朝蜀光看过去。

    “是,”紫王发话,长怡往后看去,伸出手拉了蜀光一把,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