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唐驸马-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安史之乱后,朝廷衰微,四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对朝廷时反时从,这便是唐王朝的结症所在。因为一次次的反叛,朝廷已经没有可信任的人,可信任的武将。生怕今天领出去的兵,明天回过头来再打自己。

    至于鱼恩说的趁机撤掉节度使,改成郡县制,哪个节度使是傻子?没有兵权在手,哪有他们的逍遥王侯?到时候就是一边收下王侯的封号,一边找各种借口推脱交权。

    如果真如那般,他还真是弄巧成拙,皇帝付出许多爵位,却没收回权力,鱼恩还能讨得好么?

    当然也可以想让节度使进京收权后再封王,只是这样的空头支票不知道会不会有人买账。估计买账的,充其量也就是朝廷还能控制的地方。

    让鱼恩感觉欣慰的是,老狐狸说了句:“还好陛下深知这些人的秉性,对这一点并未应允。”

    事情到这里,鱼恩才发现自己真的大错特错,险些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错,急忙躬身行礼,说道:“多谢叔父指点,鱼恩险些酿成大祸!”

    “得了,得了,你也不用谦虚,你那些骚主意也确实有可用之处,不然咱家也不会任由陛下降旨。”

    说完话又拿出一本奏疏,与上一本不同,奏疏已经泛黄,一看就是陈年旧物,老太监能保存至今,显然也是认为它颇为重要。

    鱼恩也不客气,直接翻看起来,随着目光移动,鱼恩的脸上也跟着冷汗之流,如果说刚才的计策是他异想天开的笑谈,那么这个计策连笑谈都算不上,简直是帮倒忙的猪队友。

    奏疏上写的是门阀士族如何利用天灾兼并土地,如何将百姓变成家奴,如何逃避赋税,如何成为大唐最大的蛀虫。

    每逢天灾,百姓缺粮之际,门阀士族便哄抬粮价,将本就虚高的粮价抬的更高,让百姓买不起,只能倾家荡产以求糊口。门阀士族要做的,就是在百姓倾家荡产之时收购他们手里的土地,再等到他们难以为继之时,伸出援手,将他们变为家奴。

    还未等他看完,鱼弘志忽然问道:“太宗贞观十三年,大唐有户三百余万,人一千两百多万。武周神龙元年,大唐有户六百多万,人三千七百多万。玄宗天宝十四年,大唐有户将近九百万,人口五千多万。而至文宗,只剩不足五百万户,你可知这些人口都哪里去了?”

    面对这个问题,鱼恩的第一反应就是土地少了,战争多了,国家衰落,人口自然就会锐减。只可惜他想的远没有老太监多,更没有些奏疏的人全面。

    继续往下看鱼恩才恍然,原来人口少这么多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失去国土与土地,而是黑户。

    奏疏上写的明白,百姓土地被兼并过后,为养家糊口只能去门阀士族家里做客户。可是客户需要缴纳高额租金,一旦年景有个风吹草动,田地未能丰收,家里仍旧难以为继。

    反而那些甘愿变成家奴的百姓,无论风调雨顺,还是天灾人祸,门阀士族都会让他们吃饱。而且家奴还有一个好处,不用交税。百姓甘愿沦为家奴后,一般都会销户,由户主统一缴纳赋税。若是户主嫌家里的家奴太多,想偷税漏税怎么办?那就少登记些家奴,让那些家奴变成黑户,没有户口,朝廷自然无从征税。

    两下一比较,许多失去土地的百姓宁愿选择当家奴,也不会去选择当客户。

    怪不得那些老家伙都把他的文章奉若至宝,在皇帝面前使劲儿夸赞,原来自己正中那些人下怀,给他们名正言顺收拢家奴的机会。

    见他这幅模样,鱼弘志也不好过于责难,只能轻声安慰:“陛下金口玉言,事情已经拍板,为今之计只能严加监管,莫让那些人做的太过分。”

    说完又叹息一声:“家奴也总比饿死好。”

    最让鱼恩吃惊的事情还在后面,奏疏看到最后,落款上的人名居然是郑注,那个素未谋面的便宜父亲。

    “叔父,这,这”

    看见他吃惊的表情,鱼恩笑着问:“很吃惊是不是?咱家说过七宗五姓是你父亲最强力的支持者,为啥你父亲还会写这篇奏疏?”

    见鱼恩点头,老狐狸目光远眺,似乎陷入回忆中。

    “那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写这篇奏疏的时候,你父亲还不是封疆大吏,只是节度使幕僚,咱家也不是太监,只是个落魄书生。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两个走上两条不同的路。你父亲想借七宗五姓的力量登巅,再回过头来治理门阀士族的隐疾。咱家则认为他有些异想天开,多半会偷鸡不成反蚀米。所以咱家选择向皇家靠拢,只有皇家为统治千秋万代,才能有彻底根治的决心。只可惜,事到如今咱家也不知道究竟是他错了,还是咱家错了。”

    从回忆中回过神,正视鱼恩,老狐狸终于问出他最关心的问题。

    “现在咱家只关心一件事情,你所说占城稻之事是真是假?光是真腊国这个名字便让咱家苦寻许久,你是如何知道的那么清楚?”

    脸色很端正,完全没有笑意,声音也很正式,这还是鱼恩第一次见到他如此正襟危坐的模样。

    “西市有许多胡商,鱼恩落魄时最喜欢听他们谈论各国风土人情来消磨时间。占城稻之事,鱼恩有绝对的把握。只是有一个难题,如今南诏不臣,运送良种恐怕有些难。”

    胡乱编撰的借口,显然没有太大说服力。听到后面的时候,鱼弘志甚至双目微眯,直视鱼恩,仿佛要看透他的心。

    鱼恩哪里能不明白老狐狸心中想的是什么?他是害怕自己以运送艰难为借口,造个占城稻谣言画饼充饥。

    “叔父自可派人去查证,只是有一点要注意,需找真腊国人,或安南以南商人才可。”

    说完忽然想起来这种商人长安城还真不太好找,急忙又补充:“广州或许能多一些。”

    也许是目的已经达到,也许是真的困了,听完这句话,鱼弘志打了个哈欠,随口说道:“你先回去睡吧,咱家也困了。”

第51章 我们便是祖荫() 
按照规矩,科举第三天将要考的是诗赋,一篇赋,两首诗,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赋是由翰林院出题,题目倒也简单只有两个字:劝学。至于两首诗,一首由唐武宗亲自命题,以求贤为题,显示他现在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一首由国子祭酒柳公权出题,题目是雪化千山瘦,颇有些文人的雅气,算是今天考试最正常的题目。

    诗赋之间盘根错节,文体很是相似,可以用诗的格式来写赋。

    鱼恩用的是宋代一首诗做开篇,写了一首励志赋。

    朝为田舍郎,幕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太公钓渭水,尽数笑癫狂。一生不弃舍,得遇周文王。

    寒窑虽贫贱,自古出豪强。汉初有两杰,韩信与张良。

    陈平力不逮,矢志仍难放。但以得时机,依能扶汉皇。

    卧龙居草庐,经纬心中藏。有贤昭烈帝,慕名寻子房。

    武子贫囊萤,积学可斗量。一朝借弱势,得以助沧桑。

    早立鸿鹄志,勤学把苦尝。读书争旦夕,如愿终以偿。

    一首赋写完,剩下两首诗对于他来说十分简单,有大把名作排着队等他抄袭。

    求贤诗就借用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至于雪化千山瘦,注重的是一种意境,讲的是春雪融化,山也像是瘦了一圈。这首诗可以写雪,但必须是春雪。可以写春,但必须是早春。忽然想起一副对联,便也毫不客气的借来用用:雪化千山瘦,风吹万树高。溪流得潺潺,大江浪涛涛。

    因为没有过多的东西让他借用,今天花的时间自然有些多。等鱼恩交卷的时候,已经日薄西山,晚霞盈门。走出考场,鱼恩本想乘车直接回家,却不料有人将他的去路拦住。

    “给驸马见礼。”

    看见来人鱼恩一愣,不明白王铎在这里等他有什么事情。出于礼貌,拱手回礼问:“昭范可是在等我?”

    点头表示肯定,然后满脸疑惑的问:“驸马可是想回家?”

    鱼恩点点头,不明白他为啥要这么问。

    “莫非不知道敬天的规矩?”

    “敬天?”

    鱼恩还真不知道什么是敬天的规矩。其实这也不怨他孤陋寡闻,敬天在科举的历史上流传过一小段时间,自然不会被他这个后来人所熟悉。

    所谓敬天,取的是富贵在天之意。意思是科举考完,考生的努力已经尽到最大,剩下的事情便交给老天爷来决定。为了讨个好彩头,考生们考完科举,都会找一家酒楼,邀三五好友,摆上一桌丰盛的酒席,然后敬天三杯酒。流传到后世都知道考完试要犒劳下自己,却把先敬天的规矩给忘了。

    疑惑的转身看向郑粹,得到肯定的点头后对着他说:“家老,你先回去知会管家一声,莫让叔父久等,我与昭范去讨个彩头。”

    吩咐完,邀请王铎一起上车,然后奔着王铎的指引而去。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京城总会出现一处名叫状元楼的客栈或者酒肆。一到科举之时,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那里总是人满为患。倒不是因为状元楼出过多少个状元,只是因为大家都喜欢听这个名字,讨个好彩头。

    作为大唐第一次秋闱最大的受益人,状元楼这些天是赚了个盆满钵满,今晚一众举子考完最后一科,老板当然要有所表示。无论你点的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老板都会送上一份喜登科意思意思。

    状元楼并没有雅间,而是那种类似于戏院的布局构造,因为一楼设置戏台,经常请些名妓,戏子登台表演,为才子们助酒兴,算是那种古老的音乐酒吧。

    等众人坐定,身为发起者的王铎开始给大家介绍:“诸位兄台,这位便是义昌驸马鱼恩,今日应小弟之遥,与我等一同敬天。”

    虽然不被人熟知,但是鱼恩在权贵圈子里的名头可不小,因为他有个不安分的媳妇。听见义昌公主驸马的时候,很多人的脸上都不自觉的看向李玉,显然对于他们的风言风语都是知之甚详。

    假装没看见众人脸色的变化,王铎接着介绍:“驸马字本正,若是驸马原因,大家可以以本正相称。”

    这句话更多的是在征询鱼恩的意见,见到他点头后,王铎才接着介绍:“本正或许声名不显,但是他所做水调歌头相信大家都没少听吧!”

    听到水调歌头的时候,众人起身行礼,都说,本正大才,小弟佩服。

    介绍完鱼恩,开始给鱼恩介绍同桌其他人。

    李玉,司徒令,王诚自然不用多说,另外几人也是大有来历。

    一唇红齿白,眉清目秀,脸色蜡黄的清秀小生名叫郑从谠,出身荣阳郑氏北方,乃是节度使郑瀚的儿子。

    本来素未谋面的两个人,点头示意的时候,脸色却都有些不自在。为何?因为鱼恩的父亲冒认荣阳郑氏的事情可不是什么秘闻,现在两人见面多少会有些不自在。

    另一人名叫崔毅,字德才。当日在雅集上与鱼恩有过一面之缘。崔毅也不是普通人,博陵崔氏,父亲乃是礼部尚书崔蠡。崔氏有崔半朝的美誉,说的是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入朝为官的人,占到朝堂上一半。虽然有些夸大的成分,但是清河崔氏着实显赫,博陵崔氏只是稍弱一筹。

    还有王欢鱼恩也见过,出身也是世家门阀,乃是山东琅邪王氏。

    最后一人名叫卢盛,字文昌,出身也是名门大户,乃是范阳卢氏。

    一番介绍,让鱼恩明白,这些人都是豪门望族出身,代表的自然是门阀士族。看众人自得意满的样子,能让自己坐在这里,不像是一种肯定,更像是一种恩赐。

    不只他明白,有人更是明白,甚至已经把这些刻印在骨子里,这人就是王诚。与以往一样,率先向鱼恩开炮的总是他。

    “昭范,此等聚会怎能随意请人?与寒门为伍,岂不是丢人?”

    “子信休要胡言,驸马乃是皇家人,皇家乃是陇西李氏一脉,怎能算是寒门?倒是一身旁这位司徒令,似乎并非望族。”

    身为鱼恩的邀请人,王铎这时候肯定要替鱼恩说话。只可惜他还是用出身反驳,看来高高在上的门阀身份已经融入这些人的骨子里。

    听见王铎这番话,司徒令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另外两人也跟着笑起来。

    等三人笑够了,李玉开口:“想不到昭范也有孤陋寡闻的时候。”

    原来司徒令本姓虺,乃是李唐皇族一脉。因为反对武则天而被赐姓虺。后来安史之乱时司徒令的祖父立下大功,位列三公,官拜司徒,被赐姓司徒。

    弄清缘由后,众人与司徒令从新见礼,虽然是同样的礼节,却比与鱼恩见礼正式许多,显然是把他当做自己人对待。

    酒桌上众人你来我往推杯换盏,唯独把鱼恩落在一边,在王铎请了两次酒后,鱼恩再想喝酒,似乎只能一个人喝闷酒。倒不是他们讨厌鱼恩,而是这些人聊的话题鱼恩插不上嘴。这位恭维太原王氏如何如何,某某年怎样怎样,那位客气,博陵崔氏教子有方,如今这般这般。

    其实这些人并非一无是处的富二代,相反他们也很努力,算是富二代中那些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人。只是他们都沉浸在家族的辉煌中,以家族为荣,以血统为贵,看轻一切门阀士族外的东西。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楼下传来唱曲的声音,唱的正是鱼恩那首水调歌头。只是曲子并不是鱼恩的曲子,而是水调歌头的古曲。听起来古韵盎然,心灵格外空灵,让鱼恩尽扫刚才的阴霾,心里轻松许多。

    本来心情听愉悦的一件事,却因为唱曲者的一句善意的祝福,引起一番轩然大波。

    “多谢诸位郎君赏,小女子祝诸位郎君金榜题名,光耀门楣。”

    少女绝对是看人下菜碟,凭赏送祝福。一楼人给赏,她当然要说两句吉祥话。只是她这些吉祥话,听在二楼众人耳中有些辣耳朵。因为一楼都是贫寒出身,二楼都是士族子弟。

    “哗啦,哗啦”

    一连好几串铜钱砸在戏台上后,二楼有人质问出声:“他们金榜题名,那我们呢?”

    大唐已经形成两个圈子,一个是士族圈子,一个是寒门圈子。他们指的当然是寒门,我们指的自然是士族。

    一边捡起铜钱,一边赔笑道:“诸位郎君当然也会金榜题名。”

    只是场面上的赔笑与客套并未让她解脱,对于某些人来说,两面不得罪的客套话已经得罪他们了。

    “金榜可就那么大,都题名可写不下。你告诉少爷,是我们题名,还是他们题名?只能选一个!”

    寒声质问让少女不知所措,她只是个卖唱的小丫头,哪里见过这种场面?

    或许是有人良心未泯,或许是看不惯他这番做派,只听楼下有人高喝:“金榜题名靠的是本事,而不是钱!”

    “一群穷鬼能有什么本事?”

    “你等不过是运气好,托生个好人家,我等纵然没那么好的命,但也不负十年寒窗,怎就不能高中!”

    一句话瞬间赢得楼下满堂喝彩,让发难的人脸色一连变几变,一时之间找不到言语来反驳。

    作为士族子弟中执牛耳者,王诚他们哪能就这么看着自家人丢面子?

    眼睛略微一巡视,便发现那个胖胖的身影,瞬间换上一副胸有成足的模样,笑呵呵的回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