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唐驸马-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做完这些准备工作有,鱼恩又开始着手做最后一步,塑型用的模具。

    现代人制作玻璃,通常都是吹,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却需要极其高超的技术,不是一时半刻能掌握的东西,鱼恩当然不会选这种方法。他要用另一个古老的方法,虽然做起来繁琐,但是对技术的要求更低,那就是沙芯法。

    等他把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忙忙碌碌的一天也就过去了,本就疲惫的身体,又被压榨一番后,他才得以休息,等待第二天的到来。

    时间又过去三天,这三天里石匠们回来了,带回来一个让鱼恩大为振奋的消息,他们在一处山崖上找到了长石。兴奋的驸马爷马上命人勘探线路,绘制地图,好为以后建作坊选址做准备。

    第四天寻找石英砂的人也回来了,可惜他们并没有带来好消息,只是粮食用尽回来补充些食物而已。

    鱼恩并没有责怪他们,因为他知道以现在的条件寻找石英砂是多么浩大的工程,估计四五天来这些人都走不出一条大一点的山谷。

    时间就这么来到了第五天,一大早鱼恩就兴奋的把怀里的懒虫从被窝提起来,迫不及待的想在她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点石成金的本事。

    从普通石头里砸石英和长石是个很白痴的行为,费时费力不说,所得还少的可怜。还好现在的玻璃还属于暴利奢侈品,不然光砸石头这一项的花费就已经亏了。

    砂锅里的碱早已结晶,石英和长石也有了,石灰石昨晚也到了,熔炉也就就位,模具也准备好了,制作玻璃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现在鱼恩要做的,就是指挥工匠们制造玻璃。

    其实材料准备好,制作的过程并没有多大的难度,唯一的技术难点就是温度。大唐的冶炼行业特别发达,这点难点自然也就不算难点,熔炉轻而易举的就能达到要求。

    当瓷器里的石英在纯碱的帮助下完全融化,鱼恩就命人取出来,倒进准备好的模具里,再晃动模具,让液态的玻璃尽可能均匀的附着在模具上。

    随着工匠晃动的动作,鱼恩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他虽然能肯定自己做出来的是玻璃,但是少了很多现代的添加剂,他不敢保证玻璃的品质。

    如果做出来的东西,和胡商贩卖的如出一辙,甚至连人家的都不如,那他只能放弃这条路,因为他实在想不出在现在的条件下,还能怎么提升玻璃的品质。

    当工匠已经可以徒手晃动模具的时候,鱼恩吩咐他停下手里的动作,把模具带到自己面前。

    看着眼前的模具,鱼恩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以后国库的收入,大唐的宏图伟业,可就全在这里了。

    等模具变得冰凉,他颤声对着工匠吩咐:“轻轻地,轻轻地打开它,请尽量轻一点,别碰坏了里面的东西。”

    随着那双颤抖的双手把陶制的模具一点点剥离,所有围观者的眼睛都变得大大的,因为他们都不敢相信,长安城里那些天价的玻璃制品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诞生了。

    推一推身旁目瞪口呆的朗宁公主,鱼恩小心翼翼的问:“怎么样?和你在宫里见过的琉璃比,哪个更好看?”

    “你又骗我,你这不是琉璃,分明就是颇黎。而且还是最好的颇黎,浑然一色那种。鹞儿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颇黎。”

    虽然是抱怨的话,可是说话的语气可不是抱怨,而是带着机械化的呆滞,因为她已经被眼前的东西震惊到呆滞。

    其实这事儿也不怪鱼恩,他只记得古代有琉璃的称呼,却不知道玻璃是由颇黎转变来的。所以,他一直以琉璃称呼玻璃,而不知道颇黎这个音译,更不知道琉璃和颇黎之前的区别。

    当然那是以前,现在他知道了。在别人惊叹的同时,他也激动,他也自豪,他也想多欣赏一会儿。只是他的理智终究占了上风,现在他想要的,是更多的玻璃。

第225章 预热() 
皇帝陛下今天高兴极了,因为他得到一件宝贝,一件泛着淡淡的绿色,近乎透明的颇黎杯。不对,现在他要叫玻璃杯,因为鱼恩告诉他,这东西比颇黎高级的多,也贵的多,只有玻璃这种美妙的名字才能配得上它。

    不管它是颇黎还是玻璃,唐武宗只知道它美极了,自己的皇家高品位藏品中,从此以后又会多一件天下第一的珍品。

    有些人得到宝贝生怕别人惦记,藏的死死地,恨不得这辈子都不让宝贝见光。对于这种小家子气的行为,皇帝陛下当然会嗤之以鼻。在他看来,宝贝之所以叫宝贝,就是因为要有人来鉴赏。他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看看自己的宝贝,见识下自己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出于炫耀也好,出于显摆也好,皇帝陛下在得到玻璃杯的第一时间就宣布大宴群臣,让大家都见识见识自己的尊贵气质与新宝贝。

    用鱼恩的话说,圣上得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威名远播,当然最好捎带上玻璃杯,因为只有这种天选之物才能衬托出您尊贵的气质。

    他感觉鱼恩说的很对,所以宴请的就不只是三省六部的头头脑脑,甚至连那些声名远播的名士,国子监的博士都请来了。

    唐武宗也是个很善于展现自己的人,他把宴席特意安排在晚上,再把自己周围弄的灯火通明,别人那里稍微昏暗一些,这趟他的一举一动就都能被所有人看的清清楚楚,并且把玻璃的完美品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用玻璃杯装上一杯上好的葡萄酿,杯子轻轻地摇一摇,让粘稠的葡萄酿挂在杯子的每个角落,本来还有些绿的杯子,瞬间就变成红的。再随着时间的推移,葡萄酿一点点的向下滑落,红色的玻璃杯又变成绿色,在烛光的映衬下宛如霓虹灯一般美轮美奂。

    在众人惊叹这份美丽的同时,皇帝陛下再轻轻抿一口葡萄酿,满足的闭上眼睛,满脸幸福的回味嘴里的清香,一切都显得那么优雅,映衬出他的天生丽质,唯我独尊的气质。

    众人看完他喝酒的姿态,再品尝自己杯中的酒,一切都显得索然无味。此刻,在他们心中,似乎只有那玻璃杯中的葡萄酿,似乎只有用这种姿态喝酒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文人骚客多了就喜欢写诗赞美,尤其这种时候还可以顺道拍一拍皇帝马屁。也不知道是谁提议作诗的,好好的晚宴瞬间就变成了诗词大会。也就是在这种时候,那些名人雅士的作用瞬间就被彰显出来,什么声威耀千秋,浮华乱人眼之类的华章锦句,一瞬间就填满了整个殿宇。

    皇帝似乎很受用这种马屁,一边满足的听着大家的赞美,一边小口小口的抿着玻璃杯里的葡萄酿。

    看见圣上如此受用,文人雅士的吹嘘也就更卖力,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当晚宴落幕,第二天的旭日出生以后,长安城里的大街小巷瞬间就被各种赞美之词所充斥。

    或者有心,或者无意,散落出来的诗篇,无一例外的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赞美玻璃杯的华丽,优美,装上葡萄酿的美轮美奂。

    有些聪明的胡商看到这种风潮以后,瞬间就决定把葡萄酿的价格提升一倍不止。因为长期经商的直觉告诉他们,这种风潮肯定会推高葡萄酿的价格。就算是如此卖酒的胡商还是不满足,因为他们知道,最大的受益者将是那些贩卖颇黎的人。

    第二天,是长安城里司阍们最忙碌的时候,主家官人的一声吩咐,让他们险些跑断腿。可惜的是,就算是跑断腿,他们也没能买到让家中官人满意的玻璃杯。

    遍寻长安城,遍访胡商,他们看到的都是带着杂色的颇黎杯,如老爷形容的那样纯色玻璃杯,他们还真是没有发现。

    就算偶尔有两个实在没办法,想凑合着买个颇黎杯,也无一例外的被主家退回,因为这个品质和唐武宗的相差太多了。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就算是真有比皇帝那个还好的玻璃杯他们也未必敢买,但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他们又怎么会接受?

    玻璃杯的事情非但没有因为时间而变淡,反而因为某人的推波助澜在持续发酵,甚至在上柱国公请客吃饭后,又来到一个小高潮。

    作为朝堂上的常青树,大唐举足轻重的实权派人物,上柱国公请客,很少有人会拒绝。除了少数骂他是阉党,羞与他为伍的雅客外,皇帝晚宴的宾客基本都来了。

    在宴席上,上柱国公也和皇帝一样,有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杯。用着和皇帝一样的优雅的姿态,喝着酒杯里的葡萄酿。

    虽然很多人都在暗地里笑话他东施效颦,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有东施效颦的资格,因为除了当朝皇帝以外,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拥有玻璃酒杯的人。就算有人瞧不起他,就算有人从心底鄙视他,但也不能否认玻璃杯的魅力,否认宾客们对它那个垂涎欲滴的眼神与欲望。

    也正是在这次宴会过后,大家才知道,原来玻璃酒杯可以买到,只是自己没有找对地方而已。上柱国公明确的告诉大家,他的玻璃酒杯是从一个叫萨米尔汉的胡商手里买来的,只可惜这东西就算是在大食也是天价之物,这位胡商倾尽积蓄也只能买一个。

    正当大家因为上柱国公的晚宴而感到可惜的时候,又有一封晚宴的请柬送到自己的家门口。

    也不知道啥时候开始,皇帝很忌讳朝臣们私下结交,朝中重臣为了避嫌,往往也不会大肆宴请朝臣。可是这次因为玻璃酒杯,这个潜规则似乎就变的没那么让人忌讳,就连一向洁身自好的中书令都排队过来炫耀。

    首相李德裕素来贤明远播,他要设宴请大家吃饭,哪有几个人会拒绝?这场晚宴的规模甚至比皇帝的还要大,因为许多门阀俊秀都在受邀之列。

    当他也拿着玻璃酒杯,以别样的优雅将一杯葡萄酿一饮而尽后,老相爷笑呵呵的大喊一声:“果然别有一番韵味!”

    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可是正是因为简单,更让人对玻璃酒杯心生向往,想去体会那简单背后的复杂。

    李德裕不愧是门阀出身,晚宴准备的很丰盛,来的宾客无不对酒菜赞不绝口,如果不是他绝口不提玻璃酒杯的获得途径,恐怕大家会玩儿的更尽兴。

    相爷这次宴席,把长安城仰慕琉璃之风推向最高潮。因为他在宴席上有一篇大作:君子配美玉,丈夫赏玻璃。人正自有路,小人徒戚戚。

    简单的四句诗,却把玻璃和君子,丈夫划伤等号,甚至放了个群嘲,说是没有玻璃的人就应该是小人。这谁还能忍得了?长安城搜刮玻璃的风潮,瞬间就从势单力薄的司阍扩展到绝大多数家奴。

    在这种风气的带动下,大家打招呼的方式都变了,往日里见面会问一句安好,现在会说一句,小郎有福,必得玻璃。

    就在大家都批判李德裕敝帚自珍,骂他嘲讽自己的时候,又一封晚宴的请柬静悄悄的传遍整个长安城。之所以静悄悄,倒不是发请柬的人分量没有仇士良和李德裕重,只是柳公权一向洁身自好,不想落人的口舌,所以他没有宴请任何一个朝臣,只是宴请一些长安城的风流雅士还有国子监的少年俊杰,美其名曰雅集。

    当国子祭酒,神态盎然的用玻璃酒杯喝下葡萄酿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沸腾了,很多人再也安奈不住心中的好奇,开始询问他酒杯的来历。

    柳公权显然要比李德裕坦荡许多,对于自己这个不义之物的来历他也直言不讳。

    原来他的酒杯是被削官剥爵的鱼恩送的,目的就是希望柳公权能帮自己在皇帝面前美言,给自己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他还说,鱼恩当时拿出不少酒杯,请了不少重臣,无论是谁只要肯帮自己美言,都可以拿走一个玻璃酒杯。

    联系之前李德裕的推脱,众人对柳公权的话深信不疑。想来李德裕是小人得志,害怕别人嘲笑自己,就反过来把大家都污蔑成小人。

    甚至有些心思快的人已经开始举一反三,大胆猜测鱼弘志的杯子也是鱼恩的,只是出于和相爷一样的难以启齿,随便编造了个萨米尔汉的借口。

    不少人开始暗自庆幸,还好柳祭酒坦荡,不然有些事情大家都会被蒙在鼓里。

    更多的人是惋惜,明知道鱼恩手里有玻璃酒杯,却因为人微言轻只能徒呼奈何。不然弄一个这东西,肯定会成为自己仕途的敲门砖。

    当然也不乏几个心思快的人,听到这个惊天消息后就借着各种借口离场。这些人是想去弄个酒杯,又或者想把消息卖个好价钱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当柳祭酒的晚宴散过之后,整个长安城的热门词语又多了两个字,鱼恩。

第226章 霸道() 
鱼恩是个善于搞事情的人,就算是已经变成别人眼里的小喽啰,他也能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倒不是他喜欢出风头的感觉,只是有些时候站到风口浪尖上,更容易看清周围的形势,可以更好的判断下一步你是该随波逐流,还是该逆流而上。

    丢出几个样品后,他的预热很成功,刚从骊山行宫回到长安,就有人旁敲侧击的表示,自己可以帮助他,但是作为回报,这个玻璃酒杯你是不是得送一个?

    敢找上门的人,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基本都挂着同平章事一类的头衔,在群相制的唐朝,他们都可以算作宰相。

    这些人本来以为鱼恩都已经落魄了,自己这个身份地位他还不上赶着巴结?哪知道心高气傲的驸马爷根本不吃这一套,居然跟自己翻老账,说是他之所以有今天,全是你们落井下石,现在还想要我的玻璃酒杯?简直就是做梦!

    面对这种不识时务的人,大家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心里祝福一句,活该他被剥官夺爵。

    就在所有人都失望至极的时候,长安城里终于出现了第五个玻璃酒杯。也正是因为这个酒杯的出现,重新燃气大家对它的幻想。

    从南方过来一个叫塔米的落魄胡商,因为在海上遇到风暴,货物受潮而血本无归。手里只剩下个祖传的宝贝,听闻长安是大唐最雄伟,最繁华的都城,就想来这里卖个好价钱,顺便领略一番盛唐的风采。

    本来塔米只是想随便找个买家把宝贝出手,卖个差不多的价格,再买一点丝绸,瓷器,三彩之类的回去,弥补一下损失就行了。可是他这个宝贝居然是玻璃酒杯,这就注定了他的想法与现实之间肯定会有很大的差距。

    当他拿出玻璃酒杯想在邸店出手的时候,瞬间就有好几个人争的面红耳赤。吵闹的声音吸引了更多的人,也就有更多的人加入竞价的行列。直到这时候塔米才直到,原来自己严重低估了玻璃酒杯在大唐的价值。

    作为资深大食商人,塔米知道该如何把好东西卖出好价钱。瞬间就决定办一场拍卖会,想利用公开竞价的方式,将这个酒杯的价值发挥的淋漓尽致。

    中国人都喜欢听故事,任何东西加上祖传两个字,瞬间就显得高大上,就算是本来没兴趣的人,也会去关注几眼。玻璃酒杯本就很稀有,再加上胡商祖传四个字的诱惑,还有塔米不惜重金的宣传,拍卖的消息瞬间就引爆了整个长安城。

    塔米不愧是远走四方的大食商人,见多识广的他,居然把拍卖会办的有型有色。高台上举着锤子的拍卖师,各个竞价者只见号码,不透露名字的手牌,再加上长安城最大的邸店,二楼极尽奢华的匿名包厢,飒然一副现代版拍卖的样子。

    距离拍卖会还有两个时辰,一脸指点江山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