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的逆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秀才的逆袭-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参将,督帅他老人家可待你不薄啊!”听了任思齐的话,王鳌永派到李士元军中的监军惊慌的叫道。

    “爹爹,您不能一错再错下去了!”李鼎再也忍不住了,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泣声对李士元叫道。

    听了儿子的叫声,李士元知道,即使自己选择回到清军,可以后也说不清为何儿子会在明军那一边。

    他回过头来,眼睛扫过惊慌的监军,在自己属下士兵身上一一扫过,一千五百士兵,其中有一半是自己在胶州时的老部下,另一半是自己回到青州后招募的。若是自己举兵反正,他们应该会跟随吧。

    “我李士元,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以前降清不过是权宜之计尔。我堂堂七尺男儿,岂能投降鞑虏?”李士元慷慨激昂的话语听在一千五百名目瞪口呆的士兵耳中,对这些士兵来说,大部分人分不清对错,他们只是当兵吃粮而已。主将降清,他们跟着降清,主将回明,他们以后就还当大明的士兵,无非换个东家而已。

    可是对于王鳌永派往李士元军中的监军来说,李士元的话却等同宣布了他的末日。

    “兄弟们,别听他的。你们已经投降了大清,明军不会放过你们的。”这名监军凄笑一声,厉声大喊,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李士元狠狠挥下手去,一百弓箭手调转弓箭,松开了扣着弓弦的手。

    “啾啾啾”连绵不绝的声音响起,近距离弓箭的攒射根本无从躲闪,那监军以及他的十来个手下,全身插满了箭矢,如同刺猬一般。

    。。。。。。

    黄凤舞一马当先,杀往胶水河岸。

    一场大水,三千清兵主力被河水卷走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则惊慌的站在河岸上。

    冲到河岸时,黄凤舞突然发现自己的水攻之策出现了极大的漏洞。

    放水攻敌完全没有问题,问题是埋伏军队时,把所有军队都埋伏在了河水东侧。

    而此时站在东岸的清兵仅有数百,剩下的一千多人却尚未读过胶水河!

    懊恼之余,黄凤舞一声不吭的带头杀去,银枪挥舞把还处在惊慌之中的清兵杀了个屁滚尿流。

    几百个慌乱之中的清兵根本挡不住士气高昂的明军,片刻的功夫就被杀了个一干二净。

    派出两百手下顺河追杀,杀光所有试图爬上河岸的清兵,并追寻伪清总督王鳌永的下落。

    然后黄凤舞呆呆的看着河对岸的清兵,却发起了愁。

    架在胶水河上的桥梁已经破损,没法带兵从桥上渡过,这可怎么办?

    其实这时的洪峰已经落了下去,上游拦河的堤坝也就修筑了两天时间,胶水河本身就是不太宽的河流,蓄的水并没有多少,开闸放水之后,蓄的水已经流过,河中的水位已经降了下去。

    以此时河水的宽度,来自江南的明军每个人都能轻松的游过去。可问题是对岸还有上千清兵,他们怎么会允许明军轻松游过去?

    黄凤舞并不知道,对岸的清兵其实已经胆寒。正在欢快的喝水渡河之际,忽然有洪峰从上游落下,瞬间卷走了一半的士兵,总督王鳌永下落不明。然后又有大股的明军从对岸杀出。这一切都让所有的清兵胆颤。

    好在汹涌的河水也阻住了明军,让河西岸的清兵惊慌的心放了下来。官衔最高的一名游击将军连连呵斥,使得清兵稳下心来,这名游击将军一边指挥着大伙儿布防在河岸上,一边匆匆派人去寻找总督王鳌永。

    就在清兵渐渐安定下来之时,“砰砰砰”从对岸传来一阵枪响,几个清兵惨叫着落入河中,转眼间就没了踪影。

    看到正在整队的清兵,河东岸的岱山军火枪手耐不住了,纷纷对着对岸开火。

    看到明军开枪,清兵弓箭手也不甘寂寞,开始放箭还击。双方就在这胶水两岸你来我往,展开了对射。

    可是跟随出征的岱山军只有半个营五百余人,有一百多人跟着任思齐阻止清军前锋,这里就只有三百多,其中的火枪手不足百人。

    而对面的清兵弓箭手却有三百多,而且火枪射速远比不上弓箭,短时间的对射,明军就死伤了二十多人。

    形势不妙!黄凤舞紧皱眉头,正在盘算对策之际,忽然喊杀声从胶水河上游传来,扭头看去却见留在堤坝附近的两千新兵呐喊着顺着河道两岸冲杀下来。

    黄凤舞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别人不知道她可知道新兵的底细,除了少部分人拿的的分发下去的刀枪,大部分新兵手中拿的只是铁铲斧头各种工具,而且他们沿着两岸杀来,在河对岸的新兵仅仅千人,如何是清兵的对手?(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四章 岱山军的缺陷

    “泅渡过去,增援他们!”黄凤舞一咬牙,断然下了令。

    随着她的命令,舟山军士兵二话不说的跳入河水之中。他们都是生活在海岛上的人,水性一个个的都好的很。

    而岱山军的火枪手则不顾清兵弓箭手的射击,拼命的装填火药,开枪射击。

    黄凤舞的担心却是有些多了,对岸清兵的表现比她想的要差很多。

    受到洪水袭击,勉强逃过一劫的清兵本来士气就低,靠着河水拦阻勉强才能和明军对射,但是看到又一大股明军顺着河道杀来,这些劫后余生的清兵立刻就胆寒了,纷纷撒开脚丫子往后就逃,任是那清军游击阻拦也拦不住。

    当舟山军的士兵游过河水与顺着河岸杀过来的新兵汇合时,清兵早已逃出了老远。

    任丽坤带着一千余新兵以及几百舟山军长枪手追了下去,追出了四五里没有追上,倒是缴获了大量的辎重物资。

    清军的后军押运着粮草物资走的较慢,正好和败退下来的溃兵相遇,于是便跟着逃了出去,却把大量的物质丢在路上。

    河岸边,几百士兵沿着两岸追击,追杀落水的清兵。恰巧追上了抱着战马脖子在河水中起伏的王鳌永,几个水性好的士兵跳进河中,把王鳌永摁在河水中灌了个贼饱,然后拖着上了岸。

    断桥边,任思齐和黄凤舞汇合在了一起,正派人修理断了的桥梁。李士元正拉着儿子李鼎在远处窃窃私语,二里外的大路边驻扎着他的一千多投诚的士兵。

    “你拿他怎么办?带回岱山吗?”黄凤舞捅了捅任思齐的胳膊,悄悄指着李士元问道。

    “当然不会,反复无常之人,不会和我岱山军一心的。”任思齐摇头道,“就让他留在山东吧,以后是忠贞不二还是再次投降满清,就看他的选择了。”

    “那他的儿子怎么办?那小孩倒是不错。”黄凤舞说的是李鼎。

    “嗯,李鼎若是留在他爹身边,那就随他去吧。若是还愿意呆在岱山军中,那他就和他爹不一样,是个忠心为国之人,以后倒是可以委以重任。”

    。。。。。。

    “鼎儿啊,这两个月你胖了,也长高了。”李士元比划着李鼎的脑袋,宠爱的道。

    “爹爹,你可是瘦了许多。”李鼎很高兴父亲弃暗投明,看着父亲日渐削瘦身形,很是心疼。

    “孩子,回来吧,以后跟着爹爹,咱爷俩一起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李士元摸了摸李鼎的脑袋。

    可是李鼎脸上却露出了为难之色。

    “怎么,你不愿回到爹爹身边?”李士元的脸色沉了下来。

    “不是不愿,”李鼎慌忙道:“而是,而是我舍不得离开岱山军。”

    “你呆在岱山军又什么好的?现在不过是个小旗而已,回来后我立刻委任你为把总,以后你就是我军队的少将军!”李士元傲然道,手中的兵力让他心底很足,此时的李士元再非几个月前那个向岱山军求援的可怜巴巴的样子。

    。。。。。。

    “咱们这次出兵问题很多啊,”黄凤舞眉头不展的道,“咱们应该在两岸都埋伏下军队的,而不是把所有的兵力都埋伏在河东岸。若非任丽坤率领新军增援,咱们差点控制不住局势。”

    “你说的对,除了这个以外,其他的问题也出现了不少。”任思齐赞同道。

    “首先就是咱们大部分士兵没有盔甲,以前主要是和海盗作战,海上海战,用不上盔甲。可是以后咱们主要和清兵作战,不仅仅是由投降的明军组成的绿旗兵,还会和满兵作战。以咱们的装备,恐怕根本不是满兵的对手。

    其次,咱们的兵种太过单一,我岱山军好歹还分火枪兵和长枪兵,你的舟山军就只有长枪兵一个兵种。咱们起码应该再训练出一批短刀盾牌兵,拿今天来说,若是有了盾牌兵,咱们也不至于被清兵射死射伤这么多。”

    在和清兵的短暂对射中,死伤的明军就要近百人,若是明军都装备盔甲以及大量的盾牌,就可以把伤亡减轻一大半。

    总而言之,就是现在的岱山军以及舟山军防守能力极差,遇到弱敌可以战而胜之,若是遇到强敌,则恐怕会吃大亏!

    谈话间,派出去追击的明军陆续回归,在河中俘虏了清兵两百多人,其中最重要的俘虏就是清山东总督王鳌永。

    胶水两岸,清兵丢下的武器旗帜无数,明军们正兴高采烈的打扫战场。

    几十个明兵从河岸附近伐下几棵大树,削掉枝干树头后,抬着架到桥墩上,然后再横着铺上细些的圆木,用绳子把它们紧紧的绑在一起,修好了坍塌的木桥。于是河西岸的明军便可把缴获的武器物质运送到桥东。

    正忙碌之时,追击清兵溃兵的任丽坤等人回归了,带回了几十辆装得满满的骡车,王鳌永五千大军的辎重粮草尽在其中,如此多的缴获让任思齐乐得合不拢嘴。

    经此一战,击溃了王鳌永五千大军,其中被河水卷走了一千多人,杀死俘虏了数百,另有千余人溃逃。清参将李士元率一千多手下反正,重回明军序列。

    。。。。。。

    “不知李将军今后如何打算?”胶水河边,任思齐微笑着问李士元。

    “末将但听将军吩咐!”李士元抱拳低头,以示唯任思齐马首是瞻。

    “那可不敢当,您是参将,我才是一个小小的游击。”任思齐呵呵笑了起来。

    李士元挤着脸皮赔笑了一下,他弄不清任思齐话里的意思,“任将军手掌如此雄兵,他日前途不可限量,封侯拜将,指日可待!”

    “借你吉言吧,不过倒是有个建议,不知李将军能否听的进去。”

    “将军请讲,末将洗耳恭听。”

    “如今清兵新败,高密城里的人还不知道你已投降,李将军何不现在就进兵,攻占高密,募集粮饷,直下青州。

    现在王鳌永的大军被击溃,整个山东再无一支有实力的清军,正是将军勇武之时啊,若是运气好的话,打下济南都有可能。”

    任思齐的话极尽蛊惑,听的李士元眼睛发亮。(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尔衮的反应

    “什么?五千大军被明军击溃,总督王大人被俘!”济南巡抚衙门,听到这个消息,山东巡抚方大猷惊得目瞪口呆,手中的茶盏“啪”的一声掉到地上摔了个粉碎。

    顾不得地下的一片狼藉,方大猷“霍的”站起身来,一把抓住报信兵丁的胸口,使劲摇晃着,再也没有了平素的温文儒雅。

    “你是不是在胡说,王总督统帅的可是五千大军,在山东谁能把他击溃?”方大猷双目圆睁,狰狞的面容吓得报信的兵丁惊慌失措。

    用力推开报信的兵丁,方大猷踉跄后退,一下坐进官椅之中。

    他知道,报信的兵丁没胆子欺骗自己,那么,王鳌永的五千大军真的被击败了!

    总督和巡抚,一个管军一个管民,但是总督却是比巡抚高上一级。按说王鳌永被俘方大猷应该高兴,因为王鳌永的被俘使他有机会官升一级,坐上总督的宝座。

    可是此时的方大猷却是一点也不想坐,因为他知道总督的位置太过烫手。

    名义上整个山东都已归顺了清廷,可是各地明军的抵抗此起彼伏,就连顺军余孽也不甘示弱跟着凑热闹。兖州,青州,莱州,登州,大半个山东都不太平。

    方大猷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根本平定不了山东各处的明军暴乱,若是做上总督职位,很有可能落得个王鳌永一样的下场。

    “大人,咱们该怎么办啊?听说那叛将李士元已经攻占了青州,就要发兵攻打济南。”师爷在一边小心翼翼的说道,他的话让方大猷更加的惶恐。

    “快,快准备纸笔,我要向朝廷上书,请发真满洲大兵一万,平定山东的暴乱!”方大猷慌乱的吩咐着。

    。。。。。。

    北京皇宫,勤政殿。

    殿中的摆设一如既往,墙上还挂着崇祯帝最喜爱的图画《清明上河图》。这幅北宋张择端的名画,曾经辗转多人之手,在嘉靖年间落入奸相严嵩手中,后来严嵩罢官抄家,此图遂被收入皇宫之中,成为历代明帝的珍藏。

    崇祯把它挂在勤政殿中,每当闲暇时都会欣赏一番,寄希望于有朝一日能把自己的帝国建设的如北宋一般繁华。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繁华的东京被女真人攻陷,清明上河图中的人间天堂被摧毁殆尽。而此时,大明的都城也落入了女真人的后裔满洲人之手,文明再次被野蛮征服。

    景色依旧,人却不同,此时勤政殿的主人是满清的执政王多尔衮。清朝朝廷尚在盛京前往北京的途中,多尔衮此时是北京的主人。

    多尔衮端坐龙椅之上,看着墙上的《清明上河图》,北京并没有想象中的繁华,贫困的百姓,残破的房屋,清冷的市街,远不能和清明上河图相比。

    当然了,经历战火的北京虽然残破,却远比辽东苦寒之地要好的多,满清的都城盛京与北京相比,只能算是个偏远的村镇。这点,多尔衮没什么不满意的。

    让这位满清的睿亲王执政王忧愁的是,在北京城内发生了鼠疫,好些精壮的满兵病倒。这让多尔衮的征服大明的计划一下子搁置了起来,除了派兵镶红旗都统固山额真叶臣率兵攻打太原,派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石廷柱率兵收取河北山东外,再无派兵之举。

    出击的仅仅一个满兵镶红旗,一个镶蓝旗和一个蒙古旗总共不到一万人,大部分满八旗、蒙八旗、汉军旗都呆在北京。

    北京城内的汉人大部分被驱逐出城,鼠疫渐渐消减下去。可是北京夏天的炎热让习惯了东北的凉爽天气的满人颇不适应,夏天实在不是一个进兵的最佳时期。

    除了炎热的天气,北京城内的汉人也让多尔衮颇为恼火。刚入北京之时,原来投效大顺的明朝文官们主动投效的却很少,除了王鳌永方大猷等少数人以外,其他大部分官员却都在观望之中,满汉之别让很多人踏不出投降异族的步伐。

    熟读汉人典籍的多尔衮知道,要想真正占据大明的江山,必须得到读书人的效忠,所以进了北京后,多尔衮真正做到了礼贤下士,凡是愿意投降的明官,一律委任原先的职位。

    与降官相比,早就降清的范文程洪承畴等人却受到了压制,并没有直接担任要职。

    可是愿意投降的官员还是太少,好些人偷偷南下,去投奔了南明,难道这些人不知道大清是天命所归吗?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禀告学士范文程求见。

    范文程今年四十八岁,早在万历四十六年就投靠了满清,算是一个铁杆汉奸。现任学士之职,辅助多尔衮处理政事。

    “奴才拜见王爷!”范文程谦卑的跪地行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