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新基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学新基础-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战空前惨烈一日之间占死者有十五万之众……阿提拉见双方陷入了毫无意义的消耗战,于是领军回国。
次年,阿提拉率军突然越过阿尔卑斯山直攻意大利并摧毁意大利北部所有城市,压迫罗马。446年,军中大疫,阿提拉见西罗马已求和,东罗马援军已至于是回国,并与同年病死。次二役过后,西方人畏惧地称其为“上帝之鞭”。
阿提拉死后,强大的匈奴人内部又出现内讧,诸子争立为王,贵族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匈奴瓦解。日耳曼人乘时而起,把匈奴人赶回喀尔巴阡山以东。461年,阿提拉幼子邓直昔克企图重建霸权,不幸在于东罗马交战时战败身亡。这是西方史书上对匈奴人活动的最后记载。
在中国,此时正是北魏中期,南匈奴和其各分支在中国建立的汉、前赵、北凉、大夏等均在公元460年相继覆灭。
在亚洲和欧洲的匈奴人则分别与当地各民族混合了起来,一个彪悍而勇敢的民族从此消失了。匈奴在世界范围内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天之骄子的传说结束了。
匈奴哪里去了?
驰骋10个世纪,又消失10多个世纪。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毛乌素沙漠南缘的统万城,是世界上发现的惟一的匈奴都城遗址。随着它在沉睡千年之后浮出沙海,中国文物部门已经开始对这一遗址进行恢复性修缮工作。站在这个巍峨的城墩之下,手抚如石头一般坚固的城墙,人们不禁会问:这沙漫墙头的古城难道就是匈奴的遗响,在中国北方驰骋了10个世纪又消失10多个世纪的匈奴哪里去了?Cf&;,l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历史上一度十分强盛的匈奴,在中国北方、中亚乃至欧洲各地不断地进行争战、迁居、再争战、再迁居,经过几个世纪与当地居民的混杂、通婚和民族融合,作为民族的匈奴在公元6世纪后基本消失,渐渐同化到其它民族肌体之中,或者说其所经地区其它民族或多少都带上了匈奴“因素”。
匈奴是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在不断吸纳或吞并周围部族的基础上迅速壮大,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游牧部族之一,建立了游牧民族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并在秦汉之际使西域诸国多臣服于已。但随后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分裂,使匈奴内部分化愈来愈复杂,便如“溢堤的洪水”影响着欧亚大草原的历史进程,而其西迁更是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影响了世界历史。
著名民族史专家、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周伟洲教授说:“历史很巧合,匈奴建立起草原奴隶制帝国之时,中原则建立了以农耕为基础的封建制帝国。随着两大政治、经济集团以及匈奴跟其它游牧民族间关系的发展,匈奴与中原王朝或战或和了三四百年。终在内外交困等诸多因素之下,许多匈奴人或南迁,或西迁(近则中亚远至欧洲),或滞留草原,通过婚姻、吞并、臣服、迁居等形式最后渐渐融合到了其它民族之中。作为匈奴后裔之一的统万城建造人赫连勃勃,其部名铁弗匈奴,就是匈奴人与鲜卑族通婚的后代。都成了鲜卑人”
关于匈奴族的迁徙,中国史书除其内迁和滞留草原有较详记载外,对匈奴的西迁语焉不详,多谓“向西方跑了”,而欧洲学者则多有涉猎。匈奴史专家、内蒙古大学教授林干说:“公元前一世纪时汉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创,部分匈奴或内服或西迁西域,并终使匈奴后来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时,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纷纷乘机而起,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伊犁河流域、中亚、顿河以东与伏尔加河等地。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约五六十余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都成了鲜卑人。一个民族融入其它民族的进程是很快的。”
匈奴利民歌很多与陕北、内蒙古的民歌在调上一样写有10余部匈奴研究著作的林干认为,欧洲史学家中最早记载匈奴人活动的是罗马帝国后期的历史学家阿密阿那斯*玛西里那斯,其后关于匈奴的事便在欧洲史中骤然多了起来。他说:“西迁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后,便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很大影响。”著名隋唐史专家、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世平说,“虽然如昙花般的匈奴王国在欧洲消失了,但是许多匈奴人很可能留了下来。许多学者认为匈牙利人就是其后裔。”
正文
    匈奴的来历
据《史记》记载:匈奴本身就是黄帝之苗裔后代,是夏朝最后的天子的儿子率领的部族返农归牧的形成的民族,在商朝还向天子进贡,而且为了复仇还帮周武王推翻了商朝,武王许下洛易之北归其所有,并向天子进贡,而且在周朝匈奴还帮人灭掉了西周,并参加了战国争霸战争。山西、陕西在2400年前还主要是草原、森林,这些都是牧区。夏商周也都是以畜牧为主的朝代,夏有“茫茫禹迹,划为九牧”,指的就是上古时代中原的九大牧场,这九大牧场后来相继开辟成了最早的农垦区。早期的州官称为“牧”,在上古时指的是主持畜牧的官员,后来成为一地区地方官员的称呼(可惜这些最早的传统怎么没有流传下来呢?所以,传统不传统只是个时间问题。
关于戎、狄,周本身就是夷的一支,攻灭了商,进入中原,便自称“中”。春秋时期六大诸侯国都是蛮、戎、夷、狄混血的后裔,谁强大进入中原就自称“中”。秦的先祖(戎的一支)早期游牧于天水一带,以牧马为生,公元前8世纪与戎(另一支戎)作战,夺了二十多座城池,才定居下来;后来去巴结周,拉赞助,不想周好大喜功,同意他的加盟。后来嬴政扫六合,周实乃养虎为患,不过为时已晚。
在秦朝匈奴被打败后逃向漠北,秦末争霸战争中匈奴趁机发展强大起来并积极参与争霸战争,企图坐山观虎斗,等二虎剩其一再灭之,但是被刘邦骗了,失去了机会,但是在西汉匈奴一直在争取入主中原,因为他们自己认为他们既然是夏朝后裔自然有权利再度收回曾经属于他们祖先的政权。但是他们的游牧文化已经不适合中原文化了,所以最终归于失败。
据考匈奴说汉话,用汉字自称夏人,并非电视上傻子导演们所说的匈奴,因为匈奴源于戎奴,戎又是犬、狗的意思,是中原人人骂他们叫法,他们才不会自己叫自己狗呢。匈奴就像当时与中原人是一个祖先一样最后在历史的长河中又融合在中原民族中了,这个融合后的民族就叫汉族。所以现在并没有匈奴民族。匈奴的鲜血已经融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的血管中了,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
其实有许多历史的真相不为人知:匈奴南迁至关中地区是谁都知道的,但其它匈奴诸部迁徙就不为人知了,不过历史的真相早晚明了。匈奴有一部迁至江浙一带,唐朝有个诗人叫綦毋潜,他出生在浙江,“綦毋”为匈奴人的姓氏;匈奴有姓“贺渠”,这本来是匈奴官名,后来简化为“贺”,匈奴还有以贺兰山为姓氏的部落,南迁后简化为“贺”或“兰”我就是这一部的后裔。迁入关中地区的匈奴有一部分继续南迁,据我所知最远到湖南一带,我外婆就是这一部的后裔(路线:贺兰山关中地区湖南),从她老人家高鼻深目的面相一看就知是北方来的。还有“卜”姓,这是一支贵姓,不知道是否与薄一波的“薄”姓是否有关系?
匈奴为今天“汉族”的族源之一。今天许多刘氏和李氏都有匈奴血统,特别是西安一带的人,他们的匈奴血统是最为浓郁的。当年刘曜迁20万户匈奴来长安定居,后裔很多留在那里,除了北匈奴的一支迁至欧洲,其它都留在祖国,还有几部南迁到江浙和湖南去了。匈奴的血液流淌在今天中国人的血管里,只要中国人不灭亡,匈奴也不会灭亡。他只是静静的潜伏在你的血管里,等到有一天你把他唤醒。所以,请珍惜北方的大草原。
公元91年匈奴在和汉民族的长年战争中承认了失败,开始了始无前例的民族大迁移……南匈奴附汉,北匈奴远飙。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是乌孙的地盘,既现在的伊犁和上游一带,第二站是康居,也就是锡尔河上游东部。第三站为阿兰聊这已经到了欧洲边缘。在91年到290年长达两百年的历程中,这个上天的骄子好象消失了一样。北方的苍狼为了梦中的家园,在雪地中,沙漠里艰难的跋涉。中外的史书中都找不到这个骄傲民族的记载。当《波斯史》中提到三世纪末匈奴出先在阿兰聊时,这头饥渴太旧的苍狼已经对它面前弱小的西方民族露出了爪牙……公元四世纪中叶,阿兰聊灭国,西方震动。从此,匈奴在西方的活动遂史不绝书。
阿兰聊灭国后没多久,西方诸国还来不及为其哀悼,就将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浩劫。公元374年,巴兰勃率领匈奴铁骑入侵东哥特,来时排山倒海,去时十室九空,而且匈奴在三百年来对中国作战以来不知道学到了多少中国的战争艺术和谋略,这岂是西方诸蛮所能相抗的。匈奴以战养战的方式沉重打击了东哥特人,当年迈的东哥特国王赫曼立克(Hermanrik)的军队被匈奴全歼后,他便自杀了,继位的维席密尔(Vithmir)也兵败身亡。赫曼立克之子呼哪蒙特率部投降,而其余的部众在阿拉修斯和萨弗莱克斯的带领下逃到西哥特。也有人逃向巴尔干。
西哥特国王阿撒那立克(Athenarie)得知东哥特灭国后立刻在德聂斯德河布阵,意图阻止匈奴人渡河,不料匈奴人在远处上游偷渡后夜袭敌营,重创西板哥特军。西哥特人在惊悖之余,一部大约二十余万众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国境,由于罗马帝国官吏的残酷压迫,哥特人纷纷起义。
罗马皇帝法伦斯(Valens)调集大军于公元378年8月9日在阿德里雅堡与哥特人会战,在哥特的重装骑兵面前曾经纵横欧亚的罗马方阵步兵毫无地位。下午,法伦斯和四万禁卫军全数战死。方阵步兵的时代过去了。这一战,动摇了罗马的根基,罗马再也无法控制辖下的诸族和领土。而此时,匈奴人回到喀尔巴阡山以东,进行休整。
公元400年,匈奴人乌尔丁带领大军攻入匈牙利追击哥特人,并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了意大利,这支可怜的哥特队伍在法洛伦斯被西罗马军队消灭以报阿德里雅堡之仇。匈奴人只是来意大利转了一下,不过又带来了相当大的后果。匈牙利原住民凡达尔人,瑞维人,和最先被匈奴人灭国的阿兰聊人开始了大跑路。这三族人进入高卢,与当地人战斗后于409年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并建立了三个国家。与此同时,阿勒立克带领的哥特人也南下逃避匈奴的大军,不过他们比几年前的同胞拽多了,在408年,409年,410年三次围攻罗马,而在410年攻入城中,这是历史上罗马城的第二次沦陷。
在这次战争中,西方诸族在匈奴军势的压力下为生存互相火并。而匈奴人则占据了巴诺尼亚(今匈牙利)把当地的哥特人列入统治之下后又开始无忧无虑的放牧生活了。
乌尔丁死后,路加既位,路加死后他的两个侄儿白里达(Bleda)阿提拉(Attild)共同治国。在这段时间里西欧相当平静,而北欧,东欧战火纷飞,盎格鲁撒克逊人不堪匈奴压力,渡海流亡到英伦三岛,在俄罗斯南部草原的匈奴人也归与阿提拉旗下,俄罗斯森林民族斯拉夫人,芬人也告屈服,斯拉夫人可能就是在此时以“匈奴仆人”的身份第一次进入西欧的。
公元445年白里达死后,阿提拉独领匈奴,成为欧洲最有权势之人!王庭设于多瑙河以东的大草原上。
此时的东西罗马都要向阿提拉进贡。匈奴在东方失去的荣光在西方找了回来。
由于对西罗马提出的政治联姻和领土要求遭到拒绝,阿提拉决定开战。451年,阿提拉统领五十万大军进入高卢,这也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军队吧。罗马大将阿契斯北上抵挡,并联合了所有受匈奴压迫的蛮族王国。双方在加泰隆尼亚平原上会战,此战空前惨烈一日之间占死者有十五万之众……阿提拉见双方陷入了毫无意义的消耗战,于是领军回国。
次年,阿提拉率军突然越过阿尔卑斯山直攻意大利并摧毁意大利北部所有城市,压迫罗马。446年,军中大疫,阿提拉见西罗马已求和,东罗马援军已至于是回国,并与同年病死。次二役过后,西方人畏惧地称其为“上帝之鞭”。
阿提拉死后,强大的匈奴人内部又出现内讧,诸子争立为王,贵族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匈奴瓦解。日耳曼人乘时而起,把匈奴人赶回喀尔巴阡山以东。461年,阿提拉幼子邓直昔克企图重建霸权,不幸在于东罗马交战时战败身亡。这是西方史书上对匈奴人活动的最后记载。
在中国,此时正是北魏中期,南匈奴和其各分支在中国建立的汉、前赵、北凉、大夏等均在公元460年相继覆灭。
在亚洲和欧洲的匈奴人则分别与当地各民族混合了起来,一个彪悍而勇敢的民族从此消失了。匈奴在世界范围内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天之骄子的传说结束了。
匈奴哪里去了?
驰骋10个世纪,又消失10多个世纪。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毛乌素沙漠南缘的统万城,是世界上发现的惟一的匈奴都城遗址。随着它在沉睡千年之后浮出沙海,中国文物部门已经开始对这一遗址进行恢复性修缮工作。站在这个巍峨的城墩之下,手抚如石头一般坚固的城墙,人们不禁会问:这沙漫墙头的古城难道就是匈奴的遗响,在中国北方驰骋了10个世纪又消失10多个世纪的匈奴哪里去了?Cf&;,l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历史上一度十分强盛的匈奴,在中国北方、中亚乃至欧洲各地不断地进行争战、迁居、再争战、再迁居,经过几个世纪与当地居民的混杂、通婚和民族融合,作为民族的匈奴在公元6世纪后基本消失,渐渐同化到其它民族肌体之中,或者说其所经地区其它民族或多少都带上了匈奴“因素”。
匈奴是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在不断吸纳或吞并周围部族的基础上迅速壮大,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游牧部族之一,建立了游牧民族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并在秦汉之际使西域诸国多臣服于已。但随后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分裂,使匈奴内部分化愈来愈复杂,便如“溢堤的洪水”影响着欧亚大草原的历史进程,而其西迁更是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影响了世界历史。
著名民族史专家、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周伟洲教授说:“历史很巧合,匈奴建立起草原奴隶制帝国之时,中原则建立了以农耕为基础的封建制帝国。随着两大政治、经济集团以及匈奴跟其它游牧民族间关系的发展,匈奴与中原王朝或战或和了三四百年。终在内外交困等诸多因素之下,许多匈奴人或南迁,或西迁(近则中亚远至欧洲),或滞留草原,通过婚姻、吞并、臣服、迁居等形式最后渐渐融合到了其它民族之中。作为匈奴后裔之一的统万城建造人赫连勃勃,其部名铁弗匈奴,就是匈奴人与鲜卑族通婚的后代。都成了鲜卑人”
关于匈奴族的迁徙,中国史书除其内迁和滞留草原有较详记载外,对匈奴的西迁语焉不详,多谓“向西方跑了”,而欧洲学者则多有涉猎。匈奴史专家、内蒙古大学教授林干说:“公元前一世纪时汉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创,部分匈奴或内服或西迁西域,并终使匈奴后来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