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科学常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哲学科学常识-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欧多克索斯大概认为他的体系是纯数学性的,没有附加任何物理意义,仅仅是数学解释。
亚里士多德所采纳的宇宙模型是由55个天球构成的,55个由以太构成的互相连接的天球。层层天球由最外层的天球驱动。最外层的天球由不动的神所推动,神由此被界定为“不动的推动者”。运动则由较高的存在传递给较低的存在。
月下世界与月上世界,四元素与以太
在七大行星中,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天球是最低的天球。月球及月球以上的世界是天界或曰月上世界,月球以下的世界,称地界或月下世界,包括地球、大气及大气中的风雨雷电。月上世界由天学研究,月下世界由自然学研究。
地界或月下界由四种元素组成,土、水、气、火。每种元素都有其天然的运动倾向,明显的,水和土向下运动,气和火向上运动。水是重的,它总是在往下流,水往低处流不是由引力来解释,而是由水这种元素的秉性来解释。有的希腊哲学家认为轻重只是相对而言的,亚里士多德反对这种看法,认为轻和重是物质固有的属性。
土和水重,自然而然向下降落,造成了地球,火和气则处在地表,或者漂浮在地球上空。有点儿像我们的阴阳,阳清阴浊,阳上升形成天,阴下沉形成地。不过由气构成的天,只是大气这一层天,不包括月上世界的天界。
上升和下落,在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学说中,并不是纯粹相对的运动,上升下落都是参照中心说的,而中心是固定的。物体下落到了中心,就无处再可下落,久而久之,所有重的东西就都聚拢到中心来了,所以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
如果元素按照自己固有的轻重属性,各就各位,月下世界就会分成一层一层,秩序分明。然而,地界没有这么秩序井然。有些轻的东西被压在下面,重的东西反倒在上面,于是,不断有轻的东西努力上升,重的东西要下落,于是,地界的事物总是扰攘不宁。如果元素只是按照自己的固有属性运动,当然终有一天地界会归于太平。然而,地上的事物并不只是按照本性运动,而是不断受到外力的扰动。而且,地上并非只存在纯净的元素,它们互相结合成复合的物质,所以地上的物质的运动实际上是混杂运动。
元素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结合,形成复合的物质,这种结合不是永久的,过了一段时间,构成一种物质的元素又分化瓦解。这就使得地界的事物不断生成,又不断朽坏。
月上世界则是另一种景象。天界是由以太构成的。以太,在地界以外的元素,我们也把它叫做第五元素,它是一种没有重量的纯净的物质,因纯净而永恒不变。
地界的物质受到外界的干扰,互相扰乱,有生有死,有毁坏有修复。而月上世界,天界,是永恒的。有的哲学家因此把天界和数学联系在一起。我们说真理是永恒的,什么真理是永恒的?数学的真理是永恒的,二加二等于四,不因任何事件改变。而天界的事物的特点,就是它的几何关系永远不会改变。在这个意义上,天是一种不变的东西,所以它适合用数学来描述。

位 置

在亚理士多德和希腊文里,没有我们今天的空间概念,与我们今天的空间相应的是topos,位置。位置不同于牛顿空间,主要在于位置具有内禀性质:一个位置是适合于一个特定的存在物的,位置是某某的位置,是水的位置、弹簧的位置、王者的位置。王位有王位的特点,相位有相位的特点,君位在上,臣位在下。哪怕一时没有王,君位空着,这个位置还是在那儿,高高在上。王位有内禀属性,惟具有某些特质的人与之相配。有王者生,该坐在王位上,他适合占有这个位置。刘少奇对石传祥说,国家主席和掏粪工人不过是为人民服务的方式不同罢了,似乎位置是无所谓的。但时传祥不能跟刘少奇说,咱俩都一样,咱俩都为人民服务。因为国家主席这个位置有内禀性质,不是什么人都配得上的。后来,民主制度多多少少减弱了社会地位的内禀性,把位置变得比较像牛顿空间了。
最高的位置当然是属于神的。亚理士多德说:“所有人都有神的观念,都把最高处分配给神性,无论是野蛮人还是希腊人。”
这和牛顿的绝对空间形成强烈的对照。牛顿空间没有内禀性质,空间就是一个坐标,用数学来表示,不能说这块空间有什么特点。它没什么特点。
反过来,每一物也有它的自然位置,按照它自己的性质和一个特定的位置相配。不能把位置理解成物体相互之间锁定的某种相对空间。哪怕你边上的东西都移动了,你和你的位置的关系并不改变。按亚理士多德的说法,即使地球被移到月亮那里,地球上的可分部分还是会落回它们原先所在的位置上,即地球原来所在的地方。亚里士多德曾根据这种观念来论证大地不可能在转动,他论证说,鸟和云都有自己的位置,按其本性都要坚守自己的位置,大地如果移动,鸟和云又要坚守自己的位置,那么在我们看来,它们就会像始终是在退行。
万物各有其位置,这是一种自然的观念,我们在别的文化中看到的似乎也是这样。“天在上,泽居下,天下之正理也。……古之时,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称其德,终身居之,得其分也。……〔后世〕亿兆之心,交鹜于利,天下纷乱。”各安其位,各有其telos〔所归〕,是kosmos〔宇宙、世界、天下〕能具有秩序的保障。王者坐在王位上,善辅者坐在相位上,这个天下就安泰了。像今天那样,各个阶层都取同一个telos,利,天下就搅扰不得安宁了。这些想法,中外似乎都通行,只是在中国思想传统中,位置具有内禀性质的观念主要用来考虑人间社会,对人世之外的那部分天下的秩序,似乎没有多少本真的兴趣,只做大致的分辨。而希腊自泰勒斯起,固有自然学的传统,位置这一基本观念就在希腊的主流自然哲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个位置天然就在上或在下。上与下并非只是相对而言,上下是相对于中心而言的,而中心本身不是相对的。由于有中心,宇宙空间〔或位置连续体〕也是内禀有上下高低的。天在上位,地在下位。地界的事物出生、生长、朽坏、死亡、变动不居,而在高位的事物是稳定的、永恒的。
圆与直线运动
上与下不只是互相相对,这是因为有中心。朝上和朝下的运动也是对于中心来说的,朝上指的是离开中心,朝下指的是到达中心。朝上和朝下的运动是直线运动。围绕着中心所做的运动则是既不朝上也不朝下的圆周运动。圆周运动和直线运动有着不同的级别,“圆周是完全的形状,直线则全然不是完全的形状。原因在于:无限的直线不是完全的,如果它是完全的,就应该有限界和终点。” 基督教兴起以后,无限被赋予崇高的意义。但在希腊思想中,空间意义上的无限是不可思议的,完美存在于限度之中,一个完美的人是一个知道怎样自限的人。
圆和圆满在概念上紧密交织。圆就是圆满,perfection,天界是神明的居所,天上的运动是圆形的。地上事物的运动是直线的,而在一个有限的宇宙里,直线运动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它们有开始与终结,与此相应,地上的事物是有生有灭的。
自然运动
“每种单纯物都只有一种自然的运动。”由于位置有它的内禀性质,而物体也有它的内禀性质,因此,运动就不可能被理解为物质在空间的活动,而是一个物体与属于它的位置的关系。比如一个弹簧,它就有它固定的位置或者有它固定的形状,你可以通过外力改变这个形状,比如把它拉长或者把它扭弯,但是它自身有一种倾向要回复到原来的位置。我们刚才说到,即使地球被移到月亮那里,地球上的可分部分还是会落回它们原先所在的位置上,即地球原来所在的地方。每一种物体都在寻找或者在回复属于它自己的位置,这样的运动就是自然的运动,而破坏这样一种位置跟物体的关系就是不自然的运动。你把弹簧拉长了,把它扭弯了,动用的是外力或强迫力,对于弹簧来说是不自然的。弹簧回到它本身是一种自然的运动。四大元素各归其位的运动是自然运动。
静止的优越地位
物体不受外力干扰,就会处在它该处的位置上,这是它的自然状态,也是一种高贵的状态。静、静止是高贵的,动、躁动是低俗的。这个观念不只是一个希腊的哲学观念,在我们平常的观念中也深有根基。例如《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又比如想当官,就需要去“跑官”,跑动的是那种有缺陷因此有需求的东西。自足而无它求的就无须去动。静止、不变、永恒是高贵的象征。地面上的事物老在变动,它们是比较低级的事物。
哥白尼仍然持有同样的看法。他为日心说提供辩护的一个理由就是,太阳比地球高贵,因此,静止不动的应该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布鲁诺后来宣称,运动并不比静止更低俗,这话对习惯了近代科学概念的人来说不知所云,但它是在挑战两千年的观念。

亚里士多德为地不动辩护

亚理士多德理论不是古代唯一的宇宙论…天文学理论,此外还有各种理论。实际上,像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一样,古希腊人什么都敢想,什么观点都提出来过。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处在宇宙中心的是火,地球只是星体之一,此外还有一个对地。阿那克萨哥拉设想太阳是一块烧得又红又热的石头,比希腊大不了多少。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中,地球和太阳之类都是偶然聚拢的原子。和亚里士多德大致同时的赫拉克利德曾用地球自转来解释恒星的视运动。持地球自转观点的人质问道:如果地球是圆的,我们这边人是这么站着,那么那边的人头朝下怎么过日子?这个地动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学说,显然也相当流行,因此亚理士多德还特别用心加以批驳。
亚里士多德批判地动说的一个明显论据是经验。如果大地向一个方向运动,不系在大地上的东西,如鸟、云,就会退行,我们向上扔出去的东西不会落在我们的脚下,就像我们坐船平稳航行时的情形。须记取,惯性概念在当时是没有的。这些论据后来也为哥白尼学说的反对者广泛运用。
στυφχψωστυφχψωστυφχψω
亚里士多德的天学理论,一,大致解释了天体的运动,大致解释了星星、太阳、月亮的运动。当然,它只是大致解释,它没有更精确地符合关于“七大行星”运动轨迹的观察资料。二,它和一般的地面上的物理现象是是融洽的。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这说明了地球为什么静止不动,处在圆心上,自然就无法动。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抛到天上的物体会下坠,所谓苹果落地问题,因为有重量的东西都会向下运动,所谓向下,就是向中心运动。三,它和美学上的圆和对称的观念相适配。天体的轨道是圆的,这个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始的信条一直延续到哥白尼。柏拉图在《蒂迈欧篇》里的著名论证就采用了这种美学观点:天球的运动一定是完全对称的图形,即正圆形,因为天球的运动是完美的、永恒不变的。直到哥白尼以后,开普勒才发现行星是以椭圆轨道绕太阳旋转的。那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在关于天体运动的种种设想之中,正圆轨道竟是最少被挑战的。四,美学上的考虑还可以延伸到神学。神性是和圆、圆满连在一起的。
亚里士多德天学理论几乎具备了理论所要求的各种优点。其他初期科学理论差不多都要求这些因素,只不过美学上的、神学上的理由在天学上显得更加重要。其实,即使今天的理论,仍要求这些因素,大概只有神学的考虑被基本摒除。
当然,亚里士多德理论也留下了大大小小很多困难。就拿地球静处于宇宙中心这个重要论题来说。一方面,天在上,地体连同地上会朽坏的、较卑下的事物处在下方,这倒是和天尊地卑的一般观念相合。如果地体是个平面,倒也罢了,但希腊人知道地体是一个圆球,把地球放置在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就有点儿麻烦。因为,处于中心、静止不动都被视作高贵的,何以地位低下的地界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高贵的天球却在周边围绕着地球运动不已?这些缺陷在今后两千里将不断被人提出,引发异议和辩护。例如,哥白尼就质疑说:我们怎么能想象我们的地界、会朽坏的物界反而是处在中心,静止不动?尊贵的太阳静止地处在宇宙中心才是更自然的事情。
此外,尽管亚里士多德理论始终占据主流地位,仍有人不断提出不同的理论。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萨摩斯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他坚持太阳在天球中心,地球绕太阳旋转。阿里斯塔克是日心说的最重要的先驱,因此有古代哥白尼之称。

托勒密体系

亚里士多德的时候,希腊思想达到顶峰,但是从希腊的城邦制度来说,恰恰是到了它的晚期。我们学哲学的特别愿意提到: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北方马其顿国王菲利浦的御医,他本人是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不过,历史学家似乎并不认为亚历山大所成就的伟大帝业和他的这位哲学家老师有多大关系。哲学到底和政治事业有什么联系,是最引人入胜的话题之一,不过这里无法及此。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著述看,他心目中的适当的政治体,始终是城邦,没有一句谈到帝国的建设。
亚历山大大帝是世界历史上一数二的征服者,古称“英雄人物”。古人的观念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说侵略,他们的观念里大概主要是征服,扩大他们的已知世界,跟今天人类渴望登上珠峰、登上月球、火星的想法有几分相像。亚历山大33岁就死在征战的前线,这么年轻,不仅征服了整个希腊,并且将版图扩展到当时可知的全部世界,征服了波斯,一直到达印度。天假以年,他说不定会一直打到中国来。有传说提到他对一个更遥远的东方国度很感兴趣。当时亚历山大的远征队到达了西方人已知世界的四极。在远征队里通常都配有科学家,他们收集所到之地的各种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并采集当地的风土人情,带回希腊,成为图书馆资料的一部分。当然也顺便成为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资料。从希腊开始就有这么个传统,一直延续下来,比如达尔文,他不是自己花钱租船出去航行做科学考察的,而是跟着贝格尔号军舰航行。就是在这次航行中,达尔文孕育了他的生物演化思想,开创了近代科学最伟大的革命之一。那时候,西方各国的远征队常带有科学家,军官有义务协助他们搜集各种各样的科学资料。
亚历山大年纪轻轻就死掉了,他的帝国也很快就分崩离析了。不过,亚历山大的远征打通了地中海沿岸,造就了所谓希腊化时期。在希腊化时期,哲学思辨不再那么兴盛,但是力学、工程学、天文学都比以前发达得多。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实证科学的观念在那时候发展起来。希腊化时期,地中海沿岸出现了一些metropolitans,大都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就像今天的纽约、巴黎一样,大都会会发展出一种开明精神,一种普世精神,不像城邦和小城市那样更富乡土的关切。也许这和实证精神有些联系。
用近代的科学观念来定义,古代世界里唯有几何学、力学、天文学可以称作科学,其代表人物有欧几里德、阿基米德、希帕恰斯等人,他们都是希腊化时期的人物。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开创了哲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