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谁妨碍了我们致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茅于轼:谁妨碍了我们致富-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都有机会享受社会的道德服务。
下面的例子可以更形象地说明道德是公共服务的意义。领一群小学生到公园去玩,教师
告诉孩子们,在公园里不许乱扔果皮纸屑。当孩子们来到一所清洁很差、满地肮脏的公园
时,孩子们会忘记教师的叮嘱,而和以前扔了脏东西的人一样,随便扔脏物。这说明,当人
们没有享受到别人提供的道德服务时,他也不愿意提供这种服务。相反,如果孩子们来到一
座卫生良好的公园,甚至不用教师的提醒,孩子们也会自动地保持公园的清洁。这说明,当
人们享受到别人提供的道德服务时,他也会愿意向别人提供这种服务。
这一例子有力他说明了何以道德建设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是以自己的行动去为别人提供
道德服务。别人享受到道德服务时,也会参与这种服务。光说不练,叫别人应该如何如何,
自己却不照着去做,叫人怀疑你想“剥削”别人的道德服务;自己不服务,却想坐享别人的
服务,结果很可能被人嗤之以鼻。光有言教而无身教,比之没有言教更坏。因为别人有一种
被欺骗的感觉。当欺骗盛行时,社会将面临道德崩溃的危险。
重大的丑闻对社会道德有极恶劣的影响。当林彪事件败露之后,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一
落千丈。因为大大手里摇着红宝书,声称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全国人民的副统帅竟然是一个阴
谋家。人们普遍感到受欺骗,因而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相信的了“他可以骗人;我为什么不可
以?”社会弥漫着欺骗时;人们做坏事的胆子变大了,因为“这么大的骗局都可以瞒天过海,
小恶谅必无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中说谎而下台,此事虽然没有林彪事件那样
严重,也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如果不逼尼克松下台,道德危机将不可避免。加拿大短跑选
手约翰逊在奥运会采用服兴奋剂的手段得了金牌,同样是一大丑闻,因为他愚弄了全世界的
观众听众,使人们怀疑奥运会颁发的奖牌究竟有多少价值。这些事实从反面论证了身教的重
要性。
一个人向社会提供道德服务,未必能唤起全社会的回响,因为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并不能
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所享受。这正是道德建设中根本性的难题,要进行道德建设,更多宣扬
好人好事,这样可以鼓励人们奋发向上,逐渐形成一个互相提供道德服务的环境。这说明道
德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但如果对光是享受别人的道德服务,自己却规避道德义务的人不
加以批评,道德环境很容易被破坏,因为乘机捡便宜的人会越来越多,形成了风气就难于扭
转了。道德建设固然要宣传雷锋、焦裕禄这样的英雄人物,但这仍是言教,顶多只是间接的
身教。
直接的身教要靠社会中有影响的人物的带头。家庭中靠家长,学校里靠师长,社会上是
靠各级政府领导。因此每一个家长、师长,领导要有道德责任感,要处处做表率。一位士兵
跳入冰水中救人和一位政府领导跳人冰水中救人的社会后果不可同日而语。没有道德责任感
的人没有资格当教师或政府领导。彼得大帝一世在俄罗斯寒冷的深秋跳入冰冷的水中去救援
受困的士兵,因而罹病,几个月后去世。他一生功过不论有多少争论,他的人格力量无疑是
伟大的。
重大的社会丑闻将对社会道德水平构成威胁。同样的道理,当社会处于某种特殊环境之
中时,如果一部分人破坏了道德约束,可能导致道德崩溃,例如在最近发生的洛杉矾地震时
曾出现大范围的抢劫。在战争临近,政府不能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时,也会出现类似现象。
相反的例子也出现过,即人们普遍期望更高的道德环境将出现时,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可以在
一夜之间明显地提高。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仓促逃离,由于普遍的贪污腐化,欺
骗百姓,上海已处于道德崩溃的危机之中,但解放军进城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共产党
的新作风、新思想立刻给广大群众带来道德环境的新期望,一夜之间道德崩溃变成了道德升
华。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也敢于站出来和破坏公共秩序的壮汉作斗争,社会上坏人坏事无容
身之地。1977年4月5日人们在天安门广场怀念周总理时,人们被一个共同的崇高的道德
目标所鼓舞,几十万辆自行车整齐地停放在广场一侧,没有人看管,但没有一辆车被窃。这
些正反例子说明道德是需要实践的,因此身教重于言教。
1994年5月


拗倔的乌托邦思想

乌托邦社会是中外古今一切思想家追求的理想。因为人类社会自从生产力提高到出现了
剩余产品时,就产生了穷富、压迫与被压迫;上等人与下等人的区别。人世间的大多数悲居
(都与社会制度有关,所以从制度上探讨理想之国一直是人类最重大的课题,而且这一课题
对于思想深刻的学者们至今仍有巨大的诱惑力。
《礼记》中“大同”篇认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认为要使人人和睦相处,必须出
于公心,“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诸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说不要把东西
扔在地上但也不必据为己有;人不应偷懒藏力,但出力不必为了自己。这种天下为公的理想
和后来人类社会无例外地朝着追求物质利益,通过交换发展分工生产的历史经验相去甚远。
16世纪莫尔写了《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在他的书中已经提出了消灭私
有财产的理想。清朝作家李汝珍写的《镜花缘》中有关于君子国的描述,在那个国度里,买
卖双方的争吵和我们所见的正相反,卖方力图降低价格,而买方则坚持多付钱,这是极端化
了的天下为公。在欧洲,继莫尔之后又有圣西门,进一步将社会公平的理想更精细化。到傅
利叶(1772~1837)则将乌托邦的理想付之实施。他按自己的理想建立了一所合作社,经营
了8年头,但效果不好,最后因失火而结束了试验。和他同时代的欧文(1771~1858)用他
本身的财力、理想和品德在英国和美国建立了几个试验区,虽然获得一定的成功,但最终因
管理和宗教纠纷未能坚持到底。从今日关于产权的理论来分析,其原因还要深刻得多。这些
理论和实践以后被称作空想社会主义,以有别于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的理想吸引了全世界的理论家和政治家。经过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几十
年的实践,共产主义运动具有了更丰富的经验。现在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放弃了计划经济,
采用了市场经济,特别是中国的成功引起了全世界学者的进一步思考。共产主义运动并没有
结束,但它面临着巨大的转折。这个转折中的核心问题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究竟应该是
一种什么结构?
从上个世纪末日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微观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接近于严密科学的一
门学问。它建立在经济人,效用的有序性和边际收益递减等公理的基础。使用数学方法推导
出一些经得起最吹毛求疵的洁询的结论。这些结论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在己
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公平竞争可消除生产和交换中的一切浪费;或均衡价格可以引导各种
资源(人力、土地及矿藏、资本及制成品)的最佳利用;或消费、生产、交换的全面均衡是
经济效率最高的状态;或干脆表达成均衡价格是度量商品稀缺性的尺度,有效的社会应当尽
可能节约稀缺性。与上述关于理想社会有关的结论可以转而表述如下:只有生产方希望获得
最大利润和消费方希望获取最大效用(不大精确的意思相当于用最少的钱买最满意的商品)
的动机下,通过市场竞争和讨价还价达成能使供需均衡的价格协议,然后此价格进而指导生
产者降低成本,指导消费者增加效用(相当于使用价值),社会才能避免资源的浪费,人们
才会有富裕的生活。
如果人类社会还希望生存几百年几千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将越用越少,即使人口不再增加,甚至还可能减少,资源的稀缺程度也不可能缓解。另一方
面,人类的物质欲望却仍将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因此,未来社会的基本矛盾仍将是有限资源
与无限欲望的矛盾。这个矛盾不可能彻底化解,而只可能设法缓和,其办法是高效率地使用
一切资源,避免浪费。以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将这一点寄希望于科学技术的创新,所以预
言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将不断改善,这一论断当然并不错,
然而忽略了一个根本的前提,即科学家必须知道什么样的技术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因为社
会不会接受没有商业价值的新发明,一个不能获得利润的新技术将被社会拒绝,换句话说,
科学技术之能否节约稀缺的资源是通过市场的价格系统来鉴别的。一项新技术的采用,必须
投入机器设备和人力,在经济上表现为成本。它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去销售,得到收入,收入
和成本之差即为利润。如果利润是负的,说明新技术不但没有节约稀缺的资源,反而浪费了
资源,因为微观经济学证明了相对价格表示各种物质的相对稀缺性。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资
源的减少,加上人们选择偏好的变化,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断在变化,今天我们以为有利
的技术,几十年之后在新的价格条件下未必有利。因此价格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了它,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失去方向,人们将无从判断一项新技术是节约了稀缺性还是浪费了稀缺
性。价格的伟大作用有点像地心引力,我们每个人已习惯了它的存在,以至于觉察不出它的
重要性。事实上。地心引力无时无刻不主宰着我们自己和周围物体的物理行为,而价格则主
宰着我们的经济行为。
如果我们再追问一声,价格是如何产生的?这就回到了本文开始讨论的问题上来了。价
格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下,通过竞争和讨价还价形成的。换言之,
价格是利益对立的产物,乌托邦思想希望消除社会内利益对立,可是果真如此的话,同时也
消除了产生价格的机制。一旦失去价格,社会将发生资源的浪费。当工人变成工厂的主人
时,虽然消灭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但同时也消灭了价格产生的机制。工厂以低价
出卖产品时,企业虽然赔了钱,但工厂的主人(工人)受了益;工厂以高价出卖产品时,工
人虽然受损,但工厂的利润仍将用于工人。因此低价和高低不构成差别,价格不再有任何重
要性。结果必将是价格信号混乱,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这正是旧体制中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情
况。
微观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对乌托邦的不可能存在作出了最终的结论。
1994年4月6日


美国的生活和物价

人们都说美国的物价便宜,可是当你来到美国一看,觉得几乎一切东西都比国内贵,实
在没有什么值得采购的。尤其是超级市场里充满了中国货。1992年我去美国参加国际会
议,开完会口袋里还剩下几十块美元,心想要买一件小礼品回来,到超级市场挑了半天,最
后找到了一个镀银镂花的金属相架,立在桌子上十分诱人,价钱只有7.5美元,相比之下
还值得买。可是买回家打开仔细一看,发现“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真叫人啼笑
皆非。按当时汇率折算,这样的价钱在国内也能买到,何必远隔重洋买一件中国货回去呢?
美国东西是不是便宜?如果你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真正过上了美国的生活,你用精打
细算过日子的精神反复盘算,和周围人群交换了各种省钱的门道,逐渐也会同意这个结论:
美国东西确实便宜。现在我们要问,这种感觉从何而来?所谓便宜,是和什么作比较得出的
结论?
一种比较办法是拿美国和别的国家比。但这比较将依赖于汇率,因为同样一公斤牛肉,
在美国是用美元买,在英国是用英镑买,要比较两国的牛肉何者较便宜,首先要问一美元值
多少英镑,或两种货币的比价,这就是汇率。可是汇率的变动很大,它受到两国贸易顺差逆
差、银行利率高低、国际间投资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就以英镑和美元的汇率来说,过去十
几年内变动将近一倍(最低时一英镑换1.05美元,最高时可。换1.9美元)。所以通过
汇率比较,不但结论十分不确定,而且受到许多不相干的因素的影响。
另一种比较是从经济上看,日子好过还是艰难。所谓日子好过,就是钱比较容易赚,赚
来的钱又比较经花。换句话说,只要一个人肯花力气,不怕吃苦,生活不但过得去,还可以
有些节余;所谓日子难过则指拼死拼活,仍难以维持温饱。看来,所谓的美国东西便宜,正
是指后一种意义上的便宜。
在美国,有正式工作的人日子都不差,即使是工资水平最低的,也都能买得起起码的住
宅,买一辆二手货的汽车,甚至供孩子上大学,苦的是失业的人,所谓失业就是没有一份固
定工作。但社会上零星的活仍不难找,例如园子里剪草坪,为人看孩子,在餐馆里洗碗或带
客,帮人搞卫生,看护病人或老人。这些活平均起来一天挣50美元是很普通的,而一个人
在美国每月的生活费用有400美元是足可应付的。中国派去美国访问学者的生活费每月也只
500美元,他们多数人省吃俭用,一年下来还可以攒上一两千美元。一个人的伙食费每月有
100美元就可以吃饱,再花150美元就可以和人合租一间卧室,吃、住两大问题有250美元
就可以对付了。将收入水平和维持生活所必要的开销作比较,很明显,美国的生活是好过
的,因为如果一个人每个月能工作上八天,自己的温饱问题就可以解决。我们常看到报上说
美国有几百万元家可归的流浪汉,这当然是事实。但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流浪汉的构成可以发
现,其中没有中国人,甚至黄种人也很少。按理中国人在美国就业往往受到歧视,再加语言
困难和社会关系生疏,往往处于极不利的竞争地位。可是他们中没有人流落街头,正是因为
美国生活容易对付,物价比较低。再加中国人肯吃苦,尚节俭的生活态度,只要不出车祸,
不生大病,过一个起码的生活是不成问题的。
来到美国的青年人绝大多数都有大学以上的文化程度,他们来到美国的渠道虽不相同,
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都在金钱、时间、精力等方面付出了很高的代价。换句话说,他们原
来在国内的地位就比一般人优越,因而有条件争取出国,到了美国后多数人迸了大学,将来
毕业之后如果不回国去,在美国找一个工作,就进入了美国的中上等社会。然而也有一些个
别人,情况特殊的。我就认识一个来自苏北的妇女,她的经历颇有传奇色彩。她原本在苏北
射阳县的农村,结婚之后由于受到丈夫和公婆的打骂,偷跑到上海做了一名女佣,服伺一位
有病的老太太。后来因为东家有儿子在美国,老太太举家迁美,她以东家亲戚的名义也跟到
了美国来,继续服伺老人。可是老人到美国后几个月就病逝,这个妇女失去了工作,不得不
走上街头自谋生路。一个妇女来自农村,连初中文化程度都没有,更谈不上懂英文,在举目
无亲、人地生疏的环境里要生活下来,其困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