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给自足经济中,劳动的报酬就是他自己的劳动果实,与任何别人都不发生关系。别人的
劳动好坏,甚至是否存在周围人群,都不影响他的报酬。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劳动的报酬是货
币,货币的购买力就和别人的劳动效率有关。换言之,市场经济中劳动报酬的多少取决于整
个社会的经济效率,一个社会由于制度安排的不合理,存在巨大浪费,其中每个成员的劳动
报酬都要受损。所以问题的答案要从经济效率中去寻找。
什么样的社会具有经济的高效率?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可是做
起来却远非如此。
先说人尽其才。在自给自足经济中无所谓人尽其才,因为每个人都做同样的事,都要种
粮、种棉,造房子等等,人们没有选择的余地。然而在市场经济中,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职
业,各人的才能秉赋也有极大的差别,市场为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专长提供了机会。仅仅由于
这一点,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得以极大地提高。所谓职业,就是一个人为其他人服务的途径。
由于社会有了分工,形成了职业,每个人向别人提供自己专长的同时,也享受到别人的专
长,你可以享受到名厨师烧的菜,听到第一流音乐家的演奏,欣赏尖端运动员的表演等等。
所以寻找工作或谋职,是寻求自己最有专长、最有兴趣的工作,并不是放在一架机器里做一
颗螺丝钉。
然而如何保证各人能找到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职业就远非易事了。叫医生去种地,叫音
乐家去炼钢铁,叫炼钢工人去管大学,社会就要遭难,每个人的收入都会降低。每种职业需
要的人数不同,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还会有新的职业出现。人的
才能和兴趣是由各人主观决定的,它未必正好满足社会的需要。会唱歌又想当歌星的人远远
超过社会可以容纳的歌星人数,所以从宏观上看,要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是不可能的。市场有
一种筛选机制,在一个充分公平竞争的市场内,它会区别出谁是世界级歌星,谁是国家级,
谁是地方级,谁是卡拉OK级。上不了级的说明他在这方面与别人相比并无优势,他应该寻
求其他机会来为社会服务。一个社会要做到人尽其才,就要有劳务市场,要有人才交流,而
且要让一切人支付很少的代价就能方便地利用这些设施。政府应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培训;学
生在进职业学校或在大学选科时应当得到充分的市场信息和政府的指导;就业和人才情况要
有充分的信息交流,尤其是人事部门要帮助人员的优化流动,而不是设置障碍,或自以为是
地瞎指挥。
要鼓励人尽其才,就应对施展才能的人给予恰如其分的报酬。一个社会如果经常亏待创
造了更多财富的人,就说明这个社会在制度上出了毛病。人出于公心,无私奉献当然值得鼓
励,然而作为一种取得报酬的制度,却决不可一味强调觉悟。尤其是,如果创造财富的人没
有得到应得的报酬,这部分财富必定被没有创造它的人所瓜分。中国虽然还穷,但有许多地
方比最富的国家还阔气。中国街上豪华型小汽车的比例大大超过美国;中国公款吃喝一年几
千亿;非但吃喝,连嫖赌都可以报销;中国开会时多半要送礼品,有些名人家里的公文包堆
有几尺高。至于贪污贿赂,不义之财更不在话下。这些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可是没有分配
到创造它的人手中。却分给了不相干的人,人们的工资所得怎么能不减少?在传统经济学里
常说社会要做到按劳分配,在市场经济中则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分配,这就是“要素市场”。
如果能杜绝一切非要素市场的分配,堵塞了漏洞,人们的劳动报酬当然会提高。
我们进一步要问,为什么有一些人并未创造财富却能分享别人的成果?这与一个社会如
何在其成员之间分配全部产品的制度规则有关。所谓经济制度就是人们分配社会产品的规
则。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出卖生产要素,从而获得其收入。学过宏观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国
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二,一是将最终产品的产值相加,二是将要素所得相加。这二者应
当是一致的。此处暗含的意义就是,创造出来的财富都分配给了创造财富的人。在计划经济
中,人们从事生产不是为了出卖所创造的财富。社会也不鼓励人们追求自利,相反鼓励劳动
而不计报酬,这当然很高尚。可是没有分配出去的财富却为少数侵占别人利益的人创造了机
会。他们手中有权,权可以与钱相交换。这种分配制度不但存在于要素的使用上,也存在于
消费品市场。有一部分消费品不是拿钱就可以买到的,还与“此人是谁”有关。过去友谊商
店要持外国护照才能进入;特供商店专供持有特供证的人;软席卧铺票必须是处级以上干部
才可购买。在这里也是权在起作用。我国在引进市场机制的过程中,这些分配规则已逐步地
被市场交换所取代。市场化的过程就是用钱代权的过程。
再谈谈物尽其用。每种资源都有许多不同的可能用途,粮食可以吃,可以做饲料,做工
业原料,也可以出口;电力的用途则更广泛,也许可以提出1000种。究竟每种资源如何分
配,何者最急需,需要多少量,这都属于“物尽其用”的范围。从另一个角度看,每种资源
又有不同的生产方法。发电可以用水力,也可以用火力;火力发电又可以烧煤,烧油或烧
气,还可以用核能;用燃煤发电机组,可选用的技术路线又有许多种,在每一个特定的条件
下,必定有一种技术是最节约的。比如在靠近煤矿的地方,煤得来容易,就不必用复杂的技
术去节约煤,因为复杂的技术是要花费成本才能得到的。这许多资源配置的问题,外行人看
起来似乎不难解决。正好像A小姐和B 小姐谁更美一些一样,每个人都能容易地作出回
答。可是经济问题不是主观价值判断,它要经受客观检验。而这个检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确
定一个客观标准,只有市场经济制度下这个问题才得到彻底的解决。计划经济失败的根本原
因是始终建立不起一套客观评价系统。过去人们常说最大的浪费是计划中的浪费。造成这种
浪费的根本原因不是计划人员不努力、不聪明,而是作为一切经济评价基础的价格出现了扭
曲。价格完全是价格管理部门的主观产品,尽管他们也力图“使价格符合价值”。可是,什
么是“价值”又陷入了无穷尽的争论之中。
市场经济另辟溪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摆脱了一切理论上的争论。直接从实践中找到了
答案。它的方法是让市场去调节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最
后使一切商品和服务均处于价格均衡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用钱可以买到任一种商品和服务,
而且每一种商品和服务都可以按均衡价格出售。于是钱就成为衡量价值的精确度量。因为价
值不存在绝对的度量,一物的价值完全是相对于它物而言的。一件甲物可与两件乙物交换,
我们就说甲比乙的价值高一倍。当一切物品的价格都经过供需调节而达到均衡状态时,任一
种商品都可以通过钱的媒介与另一种商品交换,钱就成为价值。的标准。在计划经济中人们
怀疑用钱度量价值的客观性,因为许多东西不是单纯用钱就可以买到的,像黄金、外汇、土
地等,还被排除在交易之外。一商品的价格直接或间接受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如果有这许
多商品不能通过钱来交换,其他一切商品的价格都将被扭曲。
在一个允许价格随商品的稀缺性浮动的经济内,资源会流向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不
必由外人去干预。最近北京发生了王府井新华书店搬家之争。不少人听说在王府井开了几十
年之久的新华书店被迁走,觉得非常惋惜。有的人认为书店被商业挤走是斯文扫地,于是乎
动了感情,非要挽留不可。但是在一个发育完善的市场内,书店应该设在何处?一块土地该
派什么用场?市场的竞争自然会作出判断。书店并不是放在繁华区最恰当,一块价格昂贵的
土地是不是应该用来开书店也是大有疑问的。美国的金融一条街华尔街,银行林立,但并没
有书店。解放前的上海外滩也是银行和海关的地盘,到了计划经济年代,外滩这块宝地变成
了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现在引进了市场机制,外滩又要办银行了。资源能用在产出价
值最大的地方,整个社会的生产力能得到发挥,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直接或间接受益。
市场经济通过价格均衡不但解决了经济评价的客观标准问题,而且提供了激励机制,因
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提供稀缺商品而得利。在一个具备正确评价系统的环境内,每个人的努
力都为增加社会财富起了作用,任何浪费的劳动将被市场惩罚,表现为企业的亏损。所以市
场经济具有非凡的活力。人类社会引进市场机制的二三百年来,社会的生产力空前提高,寿
命延长,教育普及,生活呈现出极其丰富多彩的情趣,这是近千年来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事情。
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即近二三百年来的物质文明的进步,似乎是科学技术进步
的结果。但从深层次分析,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首先,发展科学技术要聚集一批有专长的
人才。在计划经济时代,以红代专,把大批有巨大科学潜力的人送到工厂、农场去接受再教
育,当时提出这样做的理由也是极其动听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事情决不可能发生。
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只是提供了生产工艺的许多新的可能性,并不能指出哪一种可能对社会
有益。只有可以商业化的技术,它能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才有推广的前途。这一筛选过程
也只有在市场制度之下才有可能。当然,市场环境为发明人提供了巨大物质报酬,成为科学
技术的推动力。
分工是社会生产力的重大泉源。因为通过分工可以实现专业化生产,使各种自然资源得
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北方人要吃桔于,不必自己去种,可以利用南方的气候种植桔柑,然后
通过交换得到它。分工又可以利用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分工又培养了各种专门技术的工
人。一个人专攻一种技术,一定可以做到精益求精,并创造出高效的专用工具。分工是在价
格引导之下发展的,它使各人各地发挥其独特的优势。计划经济是有分工而无正确价格的制
度,它无法区别出何人何地具备何种优势。在计划经济时代不少该进口的东西在出口,该出
口的东西在进口,正是价格错乱造成的。
市场有这许多好处,人们参与市场难道就没有成本吗?有的,这就是交易费用。它包括
搜寻价格和交换对象的信息费用、谈判和制定合同的费用、万一毁约的损失和诉讼费用。要
降低交易费用就要有畅通元阻的信息交流,各种制度的透明规定,精简高效的行政手续,与
人为善的政府管理,诚实且守信用的商业行为,有妥协退让精神的谈判对手。我国在交易费
用上的巨大浪费,是我国不能迅速致富的极大的原因。手续繁,互相推诿,重复谈判,责任
不明,使得做成一笔生意十分困难。极高的交易费用阻碍了市场交换,购买不如自己生产,
这是我国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原因。交易费用高与所有权不明确有关。公有制的财产究竟
谁有权说了算非常模糊,于是扯皮就成为必然。明确界定所有权可以大大地节约交易费用,
己为我国的实践所证明,所以近年来我国经济界对明确产权给予了特殊的注意。社会的经济
效率从更深层次分析,还与人们的道德水平有关。杀人越货,欺诈勒索都是犯法的事,都有
法律在管理。但开会不守时,说话不算数,工作拖拉,得过且过,待人粗暴,这些都不算犯
法,却会造成重大浪费。光是开会开车交货付款不守时造成的不便和纠纷,一年的损失可能
上百亿。工作马虎,产品质量差,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显著的特征。门窗关不严,马路不
平,厕所漏水,路灯不亮,书籍缺页,邮件送错,电报延误,打电话总机元人接,更不用说
各种劣质产品,这种质量问题己变得无孔不入,无奇不有,我们每个人大天都在品尝互相提
供的质量苦果。这类的经济损失每年至少几千亿元。质量的背后是责任心、敬业精神,总之
是道德问题。有人以为市场经济就是人人追逐私利,是道德沦丧的经济,这是极大的片面理
解。事实上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是讲礼貌、重信用、守秩序、尊重人、富有同情心的社
会。道德和市场并不互相排斥,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市场制度如此美妙,它就没有改进的余地了吗?人类社会还要进步吗?它应迈向何方?
当然,市场制度虽然比之人类社会过去尝试过的各种制度优越得多,但它自身包含着深刻的
矛盾。最主要的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它起源于人类对物质欲望无休止的追求。市场经济也没
有找到解决公平与效率的有效手段。过分地突出个人权利,发生了权利和责任的脱节,表现
为吸毒、依赖心和社会的两极分化。而且市场规则之有效,仅仅限于处理企业、家庭之间的
关系。在企业内部和家庭内部,市场规则并不适用,甚至还产生负作用,工人不能事事与老
板处于平等地位讨价还价;家庭内部更不能“按劳分配”。我国国营企业的缺乏效率,以及
改革开放以后家庭的稳定性严重被削弱,都与市场制度的泛滥有某种关系。
1994年11月20日
建立绿化祖国的新机制
经过中央的提倡,人民的积极参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己从停滞多年的12。8%提高到
13。9%,然而这令人兴奋的数字掩盖了事实的另一个侧面,即可采伐的成熟林依然面临短
缺。以我国两个主要。采区内蒙和东北为例,前者的林木蓄积量与1949年相比减少了80
%:后者单位面积的林木存量减少了40%,这将严重限制今后的采伐量。现在我国木材价
格已经很高,每年从国际市场进口近10亿美元木材及其制品,但因人口增加及经济发展对
木材需求增长的速度必定超过树木生长的速度,木材价格将继续上升。同时因各国都关心生
态保护,对木材出口趋于减少,所以国内木材价格很难借助国际供应而降下来。这一切使得
种树在我国可以成为一项获利丰厚的行业。国务委员陈俊生强调,要把林业作为绿色产业来
办,正是针对这一分析作出的结论。
过去几十年来林业发展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推进的,对经济效益重视不够。全民义
务植树的政治动员,虽然对唤起全民重视绿化祖国起了重要作用,但从经济上看,也是成本
高。收效低的方法。正因为投入多而产出低,再加国家能投入的人力有限,绿化进度极不理
想。按目前国家通过计划拨款直接用于造林的每年不足10亿元,照最起码的单位造林投资
所需资金计算,这样的投资造林速度半个世纪也不能将宜林荒山全部披上绿装。另一方面我
国城乡人民储蓄存款已超过几万亿元,如果将这笔钱的1%投入造林,也比目前造林投资强
10倍,造林的速度可以大大加快。
传统造林方法不需投入大量机械设备,倒是耗用大量劳动,因此是一项劳动密集产业,
而且造林技术简单,普通农民都可以参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