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权力斗争:政界乾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场权力斗争:政界乾坤-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聚光灯照射下,史朝义的眼睛炯炯放光。他一边说,一边辅以强有力的手势。他的这一番话就像是经过了精心准备,慷慨激昂,很具感染人心的力量,通过电视画面播出,效果一定非常好。假如尹凡昨天没参加市长办公会,他也会对史市长的讲话由衷赞赏,但是,昨天市长面对他和郎军副市长讲的“什么政府承诺!有文件吗?有字据吗?”的话言犹在耳,这就让他感到一种极大的反差,让他产生一种不真实感。他万万没想到情况会变化这么快,更不知道这180度的大转弯是怎么形成的! 
史市长的讲话结束后,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郭天明走上前,俯身和史朝义说了两句话,然后转过身,对着话筒说,今天的市长办公会开到这里,宣传部曹科长,会议的报道你要抓紧,电视画面的镜头要注意突出重点,报社的报道除了配发照片,还要配发评论。这个评论就由曹科长亲自动笔,要突出市政府倾听民声为民办事的主题,见报之前送给我审一下。好,各新闻单位的同志可以走了。说完,他把手一挥,那些记者们忙着收线收机子,纷纷离开会议室。 
这整个一个记者招待会,哪儿是什么市长办公会?尹凡觉得今天这个会不伦不类,召开市长办公会,还叫新闻媒体来,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正这样想着,史朝义说话了:我们这次的市长办公会呀,搞了点创新。会议的决定嘛,我刚才讲的那些就是,下面我们把办公会的决议具体化一下。他对着几位局长说,上次你们不是联合发了一个文吗?那个东西现在作废了,要重新弄个文件,按照我刚才讲的去做。这个事情,尹凡和郎军同志具体把关,这次文件要以市政府的名义发,而且要在报纸上公布。 
原来史市长的醉翁之意在这里,他要通过这样一个会以及相关的报道,在上访商户乃至整个河阳群众的心目中造成市政府处理这次集体事件的良好印象。如果说,昨天市政府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是被动的、消极的甚至是未必负责任的话,那么今天的会议则让人看到一个积极主动的、信守承诺的和负责任的政府形象。只不过这种开会的方式作秀的含义太大,因为甚至连会议的程序都不讲,公布议题、发言讨论等等一切都没进行,史市长的一通讲话就先宣布了会议决定。当然,这只有在场的人清楚会议过程,而人们从电视里面则看不出来,他们从经过剪辑的电视画面中会主动想像史市长的宣布理所当然发生在会议所有程序都完成之后。当然,如果市政府能够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商户上访事件,哪怕采用作秀的手段,只要达到好的效果,也毋须苛求。经历了从昨天到今天的变化,尹凡不得不佩服史市长角色转换的本领,不过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史市长这种态度上的根本性转变其动因究竟在何处?不过,他这下也弄明白了,几个局先前联合下发的那份文件,史朝义心里其实是清楚的。到底是老资历的干部(用一句不那么恭敬的话就叫老政客)呀,个人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都能够随时转换,这要换了自己,那是绝对转不过来的。尹凡暗自道,这,是不是就是自己的所谓“差距”呢?   
政界乾坤 第四十四章(3)   
市委书记高前回来的头一天,河阳市政府关于新河阳商业城的店面发售方案以市政府红头文件的方式正式下发。应该说,这个效率是满快的。前两天,史朝义召开市长办公会解决这个问题的电视新闻在河阳电视台播放,《河阳日报》也以配发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做了重头报道,在整个河阳尤其在商业城的商户们那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商户们纷纷来到臧国庆那儿,评头品足地说,这个史市长就是不一样,这么认真地办理这件事情,回想起来我们这么多人跑到市政中心去上访,可能做得不对,对不起政府哇。那个万春保就说,什么对得起对不起!我们去市政中心上访,做得没有错。当初市里偷偷下那个文件就不对。市里为什么不自动改正?我们这是去闹了一下,才引起史市长重视的,明白吗!大家争辩着、议论着,心情都十分地兴奋。只有臧国庆猜到几个部门之所以转变态度、相关文件重新制定并公开下发背后所包含的特殊原因。那天,他被便衣警察带到市外的那幢房屋里,心中受到的压力是打出世以来都没有遭遇过的。那种屈辱、委屈甚至惊吓,比当初在街边摆地摊时遭到路人的冷眼和同行的挤兑甚至城管的驱赶还让人难以忍受。经历了一个上午集体上访的高度紧张,晚上又陪朋友到很晚,半夜时分被便衣“请”到那个特殊的地方遭受审讯,直到快凌晨了才在那个陌生的地方睡一觉。没想到就在睡觉起来后不久,自己被告知可以离开了。在警察的“护送”下,他回到河阳市区,和外地来的那几个朋友重新见面,虽然朋友告诉他昨夜确实因“找小姐玩一玩”的时候被警察逮住,而且异口同声说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见了那么多世面,没想到在河阳栽了,但他凭直觉依然认为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事先有预谋的。他离开那个地方的时候就发现自己身上的一切东西包括那本随身携带用来做记事本的小本子被动过了,当时还没想到自己的被释放可能与这有关,直到《河阳日报》、河阳电视台播放市长史朝义主持市长办公会“认真解决河阳商业城商户们提出的合理要求”的新闻后,他由始而惊喜到倏然醒悟——市政府发生的这180度的转变,一定与小本子上的电话号码有关。他开始不愿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样猜测市政府态度转变的原因,但他实在找不到别的原因来解释这个转变,因为他相信上访那天郭天明所说的话其实正代表了市政府包括史市长的初始观点。眼下商户们都确信史市长是英明的,善待群众的,是讲道理、讲原则、讲信用的,但他以为,如果不是市政府领导的同意,几家部门那个“秘密文件”不可能出得了台。是小本子上堂兄臧国华将军的电话号码让形势起了根本的变化!这样一想,他就不仅没有为新文件的公布而感到多少喜悦,却觉得这里面更体现了某种不公正和不道德。但他却不能说什么,不仅自己的分析无法跟大家说,就是自己那晚上的荒唐经历也不敢跟大家说——连家人他至今也没有吐露一句话。因为要是万一透露的话,那给公安、给市政府、给那几位朋友也包括给自己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同时让商户们增添对市里的不信任,弄不好还可能由此引发新的矛盾。于是他决定对那晚的一切保持缄默,不事声张。表面上,他附和着大家的话,表现得和其他人一样高兴,但内心却觉得自己平白增添了一份认识生活的独特阅历。   
政界乾坤 第四十五章(1)   
在市直机关干部大会上,市委书记高前向全市干部做了关于市委赴沿海地区学习考察团的学习考察报告。 
这次出去,高前带了各个区、县的区、县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主要是学习考察这些地区培养和使用干部、重视和引进人才方面的做法。在报告中,他讲了这么一种观点:我们河阳这样的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讨论起来大家都说主要是人的问题,是干部素质问题。这次出去考察了一阵,才发现,从干部的个体素质来看,我们的干部并不比沿海地区差。论学历、论知识面、论事业心和责任感、论工作经历甚至论改革意识和改革观念……都是如此。我来河阳时间还不长,但据我和许多干部接触,他们看问题的深度、他们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提出的对策,其实都很有见地,并不像别人所讲的那样,经济落后地区的干部水平低下,素质不高,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考察组一路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快还是慢,决定因素当然是干部,但限制了干部工作能力施展的却是背后的干部考评选任机制。干部选任的标准不科学、不准确,导致有才学、有能力的干部上不来,而与领导亲近的人则更容易得到提拔,这样不仅挫伤了一大批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形成干部成长中的一种误导效应……有位组织部长跟我打比方:在沿海地区,干部就像在一大片空阔的地方跑马,基本上可以让你纵横驰骋,而在我们这里,干部则像被关在圈里的马,你纵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只能在那巴掌点大的地方打圈圈。不能比赛跑、比脚力,那就只有比谁会叫、叫得响了——我觉得这个比方很形象。今后我们的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把我们的千里马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尽力驰骋。我们的经济条件不发达,要像沿海地区那样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人才、引进人才,造成“孔雀内陆飞”的局势,条件显然不具备。我们的组织工作的重要使命,就是为每一个干部能够成长为孔雀搭建平台,而我们市委更是有责任为留住孔雀们垒窠建巢……高前的这番话,在会场上引起了热烈的掌声,许多干部甚至打破开会的习惯,纷纷站立起来表达对高书记讲话的敬意。 
这个会史朝义借故没有参加。当晚上他从河阳电视台的河阳新闻节目中看到会场上那热烈的场面,心里很有些酸酸的感觉。第二天上班,郭天明来到他的办公室,汇报办公厅对史朝义前段时间的一些交办事宜的落实情况,史朝义问他,昨天你去开会了吗?郭天明说,去了。我本来有事不去的,可是……没等他说完,史朝义吐出两个字:作秀!郭天明愣了一下,马上明白史市长指的是谁。他奉承地说,我们市里的领导要都能够像史市长您一样关心市里的发展,有您这样的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那河阳的变化才会日新月异。口头上谈论虚的东西,是搞不好经济的。 
不过,史朝义尽管对高前讲话在干部中受到空前的欢迎而不快,但返身自顾,不知怎的在潜意识里又赞同高前的话没有错。他想,高前的话用在自己身上倒再准确不过。我史朝义在河阳干了六七年,给河阳带来了多大的变化?这都是有目共睹的嘛。就是省里各位领导来,看了我们的新城区、行政中心和主干道,看了我们的接待设施和条件,没有不啧啧称赞的。沿海发达地区的人来了,也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建设能搞出这个水平,想也想不到。可是,在干部任用上面,哪里讲什么实事求是?一个外省的交流干部,乳臭还未干,对本地情况两眼一抹黑,却调这里来担任主要领导。妈的,早知道会这个样子,不如当初就跟宋远征书记要求到省里哪个重要的业务厅局当个厅长算了。 
设区市的领导干部的组成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从基层干上来的,另一种就是所谓的“空降干部”——从省直甚至中央部门派下来的。河阳市的书记市长恰恰分别代表这两种类型。史朝义从基层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干上来,他很早就在基层历练,当过乡镇的党委书记、县委书记,他的学历是后来在工作中通过函授一类方式补的。从基层上来的干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个性鲜明,作风强硬。因为在基层工作,太慈善软弱了不行。面对基层复杂的情况,面对文化素质不那么高的群众和干部,用史朝义的话来说,就不能太婆婆妈妈。讲道理要讲,但那只是辅助手段,所谓“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意思是做工作的时候,讲三分钟道理就够了,如果讲不通,那就必须采取强硬手段,否则工作任务没法完成。史朝义还是孩子的时候在农村长大,就见识过这种“世面”。那时候,农村里种植水稻,千百年来都是高杆品种。这种品种的水稻茎杆很长,承受不起稻穗的重量,每到稻谷黄熟季节,高杆的水稻都会倒伏,既给收割带来困难,遇到稻田里积水多的地方,稻谷容易长芽发霉。最主要的是,这个品种的稻谷产量不高,每亩至多三四百斤已是极限。而有一种矮杆的品种,其抗病性和抗倒伏性要强得多,产量也高出许多。省里部署推广种植,在农民那儿就是通不过。农民说,谁知道这种矮杆的稻子是不是像干部吹得那么好?我们祖祖辈辈都种的高杆,还会有错?而且高杆水稻不仅收获人吃的(稻谷),还收获牛吃的(稻草),改种矮杆,稻草就少了,牛不得饿死?!硬是不肯种矮杆。于是上面采取强制命令,哪个村要不种矮杆种高杆,哪怕已经插下了秧,也一律耕掉重种!不少村庄偏不肯种矮杆,结果,上面派工作组下来,发现没按照指示办的,果真一律耕掉重来。当时农民中骂人的不少,甚至也有个别采取对抗行为的。不过,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各个地方全部改种矮杆水稻。到秋天一计算收成,水稻普遍增产两三成,农民这才不骂了。这次“高”改“矮”事件,给史朝义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他在以后担任基层干部中采用类似的强制方法,虽说遭过不少骂,但在完成上面布置的工作要求中却屡屡获得成功。无论是税收、征收提留还是征用土地、劳力甚至搞计划生育等等,他的工作总是走在前头。史朝义能在一个相对不算太长的时间里由基层干部很快成长为市这一级的高层干部,这种工作方式是成功因素之一。   
政界乾坤 第四十五章(2)   
到河阳市担任市长后,他仍是靠这种强硬的作风推动了河阳的市政建设,使离开河阳时间长一点的人回来后都对河阳城区变化印象深刻,竟至产生“不认识”了的感觉。但是,不知怎的,他却停留在市长这个位置上,不再像以往那样三五年一个台阶往上升了。他在市长任上已经陪了两任书记,两任书记都是正规的科班院校出生,说起话来总喜欢运用那些隔靴搔痒的理论术语,他一听心里就产生一种别别扭扭的感觉。但是,两任书记后来都上去了,现在又来一位外省交流干部,还是这个德性。高前过去在省里也是机关出身,当过团省委书记、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这次换届,他的空降距离比较远,从XX省空降到河阳,看起来是上面有意识要培养。对高前这样的干部,他打心眼里面不服气。他有什么政绩?除了会空谈理论,哗众取宠,根本没有多少实际工作经验嘛。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河阳这么多年,使河阳城市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干部们的办公条件得到了历史性改善,每次开会做报告,却从来没有获得过如高前昨天一场报告获得过的那种热烈掌声。他也知道,每次换届时,省委组织部来考察干部,河阳的干部对他的评价也是相当不一致的。他曾经想过这些问题,他觉得,对待干部,其实就像对待马和牛一样,它要是好好给你干活,你就多给它吃草料。它吃的草料比别人多,也就会听从你的,你让它怎么干就怎么干。这个观点虽然在理论上也许站不住脚,但实际上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自己手下的干部,他向来采取这种对待方式,也一直是成功的嘛。他走到哪儿,手下都有那么几个得力干将,足够推动自己意图的贯彻,把工作做得风风火火。只是,想想自己这几年,不免又有些窝囊。当了六七年市长(副市长),当初那股刚上来的兴奋劲早已经消失了,工作劲头也日益衰减。再不给点草料,哪儿还有干劲?从现实情况来讲,他觉得自己又面临着吃草和干活的关系了。 
尽管对省委有意见,但是话却不能说出口;想到省里的厅局去工作,也不过是一时的情绪而已,毕竟他在一线摸爬滚打惯了。他知道在一线工作有个好处,就是自由发挥的程度大,来自各方面的制肘相对少多了。 
对于史朝义的情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