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对了,事就成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圈子对了,事就成了-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1章 圈子对了,一切都对了(12)
了解圈子,包括适应圈子,调整规则。人是需要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圈子不同,规则就会变。小说《输赢》结尾故事里的对话,让人深思。不能随便抱的美女,到了舞场上就可以抱了——圈子变了,法则变了,人也需要换一套思维模式。有句俗话叫,树挪死,人挪活。“穷则变,变则通。”良禽择木而栖,每个人天生都有自己的最佳定位,只有体验和思考,才可以找到自己最合适、最佳的位置。
其三,我能为这个圈子做什么?在圈子中和人互动是很需要一种主动和奉献精神的。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日子一长,圈子中许多原本牢靠的关系也变得松懈,朋友之间逐渐淡漠,这是很可惜的。而到了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在圈内关系不够,拉不下脸开口求人。中国人讽刺临事用人,最常见的说法便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有事有人,无事无人”。这是十足的目光短浅,俗话说得好:“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真正善于求人的人都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早作准备,未雨绸缪,这样在急时就会在圈内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
当然,经营圈子是不能抱持一种功利的目的——觉得圈子一定要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好处,这样的圈子就是好圈子,自己便可以好运连连,诸事顺利。圈子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代名词,它还代表着这样一种精神的存在——当你在这样的圈子里时,你的精神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你的意志会得到极大的锤炼,你的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只有这样,你才能成就一个真实的自己。如此,你便能在层层叠叠的圈子中圈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艳阳天。
择优
——好圈子代表竞争力
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圈子中潜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每个人都无法避免。选择最有优势的圈子,将会使你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少走很多冤枉路。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过一个“二八定律”,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平衡的现象: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效率跟时间的分配是不平衡的,总结果的80%是由消耗时间的20%所形成的。同理,最有优势的圈子也只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
并不是所有圈子都是好的,正所谓“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圈子中潜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在进入圈子前对圈子进行一番“择优”,选择最有优势的20%的圈子就能在人生路上少走很多冤枉路。
我认为,最好的圈子无非分为两类:有用的和有趣的,其中之一或两者兼有。
有用的圈子,就是最有号召力、最有竞争力也最有发言权的圈子。通俗一点说,便是成功者的圈子。就拿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刚进社会的年轻人,猛地进入一家公司做业务——认识的人顶多就是同学或同事,需要帮忙时常会陷入“求助无门”的窘境,就算是有工作经验的营销人,若不善于建立、维系关系,也很难进一步扩大人脉圈。
                  第1章 圈子对了,一切都对了(13)
我的一个老乡小张给我讲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大学毕业之后,小张开始做高端产品销售时,因为没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又缺乏拓展人际脉络的经验,销售业绩很不好。小张唯一的人脉,就是过去的大学同学了,他只能求助于他们。于是,他经常打电话给自己过去的同学,向他们倾诉自己的烦恼,请他们帮助自己。然而很快他就发现:这些老同学虽然“交情”是没说的,也都真心实意地帮忙,但因为他们都是和自己一样,是初出茅庐的小青年,除了给自己一些安慰和鼓励之外,起不到什么实际的作用。
于是,小张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学打高尔夫球。他不惜花费自己微薄的工资,去参加汇聚大量高层人士的高尔夫俱乐部。因为小张发现,自己的客户应当是处在中高档生活阶层的人士,而自己平时接触的人都是一些普通的工薪阶层,所以,必须改变自己的人脉圈子。实施“高尔夫策略”之后,小张的办公室转移到高尔夫球场。很快,他通过工作,结识了不少成功人士,他的业绩日渐好转。这时,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别人开始主动来找他了!因为别人发现,小张和高尔夫球场上那些大老板来往甚密,很多人通过第三方介绍来主动结识他。由此,小张进一步通过自己的工作关系,建立了更优质的人脉网络,很快他便被提升为公司的销售经理了。
“与君子交友,犹如身披月光;与小人交友,犹如身进蛇窝。”每个人的成功很大部分取决你所处圈子的质量。销售界有一句话,“要想最快成功,便是复制成功者”。只有进入成功者的圈子,拥有成功者的心态和模式,想办法和一些成功人士结识,得到他们的指导和提携,在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才能少走弯路。
不过,很多人又会有这样的心态:如果我每个人只有两三千的工资,那么只会和每月拿两三千工资的人打交道。只有这样才会感到心安理得,更别说“择优”主动打入成功者的圈子了。
其实,人和人的差别不是财富的多寡,能力的高低,经验的多少。一个人生来并不是大富大贵的命,看到成功者的圈子不必大惊大喜,因为财富可以创造,能力可以提升,经验可以累积,有朝一日我们也可以成为一名成功者。
因此,我觉得很多人缺少的是一种心态——一种勇于融入成功者圈子的自信心态。不要看到那些香车宝马,看到那些盛名在外的人,便觉得这一类成功的人是自己无法企及的遥远存在。成功者乐于和其他成功者在一起,哪怕并不是同一个领域,因为成功者本身的圈子便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
像我的老乡小张一样,他说成功的企业家总喜欢在一起聚会,并不真的只是单纯喝茶而已。他们喜欢聚在一起,交流创新心得、经营策略或者管理经验,坐在他们身边,便可以学到不少经验和管理技术。这也无怪乎,很多公司领导人就算出高价钱或者多忙也会抽出时间去听一些高端首富的会议演讲。“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有趣的圈子,便是一个人适合的、也感兴趣的圈子。在这样的圈子中,意味着你拥有“被别人认识”的价值,你对别人有用,可以用自己的专长来为别人服务。圈子中的人际关系,必然以互惠、互助、互利为基础,你在圈子中如鱼得水,形成自己的撒手锏和竞争力,同样也能给予圈子中其他的人以帮助和引导。
我就认识一个跳钢管舞的女孩,在大学她是学民族舞的,后来却迷恋上钢管舞而进入钢管舞这个圈子。因为正直坚忍的品格,再加上她对舞蹈的热爱,她把钢管舞练得出神入化。后来,她和团队编排的钢管舞还上了《快乐大本营》的舞台,也使得很多人开始改变对钢管舞这个圈子原本不好的印象。
正因为这个世界上圈子很多,诱惑很多,想要有大成就,就要给自己一个正确持衡的定位。有人向世界歌坛的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请教成功的秘诀,他每次都向人们提起自己年幼时父亲跟他讲的一句话。当年,当他从师范院校毕业时正痴迷于音乐,有相当音乐素养的他问自己的父亲:“我是该做一名教师呢,还是该做一名歌唱家?”父亲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那你肯定会从中间掉下去。你的生活要求你只能够选一把椅子坐下去。”于是,帕瓦罗蒂选了其中的一把椅子——进入歌唱家圈子,做了一名歌唱家。
由此可见,如果只选一把椅子,那就选择自己最适合的那把。如果选择最有优势的圈子,那就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进入一个自己适合的圈子,是你为圈子“择优”时重要的考量标准。
                  第2章 人生不可无圈子(1)
有没有玩过一个游戏,回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总共认识了多少人?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幼儿园同学、小学同学、初中同学……人与圈子的关系密不可分,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脱离圈子而生存,人生的过程也就是进入一个又一个的圈子,并且又离开不同的圈子。总之,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在钻圈子、找圈子、造圈子、拉圈子、跳圈子中度过。人前人后,圈里圈外,机会就潜伏在每个圈子周围。
人生四个圈,成败在其间
人生必然的四个圈子:亲戚圈、同学圈、同事圈,朋友圈。四个圈子,相互融合,相互关联。圈子中有些是我们人生的贵人,有些是我们前世的冤家。看看你的圈子,数数你的朋友,人生的成败,尽在其中。
有人说,生活就是钻圈子。试想,哪个人没有几个生活圈子呢?亲戚圈、同学圈、同事圈、朋友圈,那些和你有着共同利益或与你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正组成一个又一个的圈子,包围着你,影响着你。我们每个人在各个圈子里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每天的生活正是从一个圈子进入另一个圈子的往返过程。如今流行起一个人拥有两个或三个手机号,这不同的号,正是为不同的圈子而设。
圈子名目繁多,但与我们交流的对象,又基本上都是我们熟识的人们,那我们又都有哪些熟识的人呢?按照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轨迹,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圈子。
不管一个人有多少生活圈子,首先都是从身边的亲人挖掘和积累开始的。故此,第一大圈子为亲戚圈,它是由家族、宗族、种族形成的血脉人脉关系。一个人的圈子大多都是造出来的,但亲属圈却不用你去造。你只要一降生就肯定在这个圈里晃悠。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娘亲舅舅,表亲堂亲,亲家小姨,等等,最后也不知道怎么闹的,说不准你还成了个谁谁的二大爷了。中国唐朝学者孔颖达对亲戚的注解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通俗一点讲,便是和你有血亲或姻亲的人。正因为这层“血浓于水”的关系,亲戚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世界观的形成。
从我自身来说,我今年32岁,我的亲戚圈历史有32年。我出生在湖南一个大家庭里,我的亲戚圈十分庞大:父母是这个圈中和我最亲密的人,接着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是大伯、伯妈、姑妈、姑父、姨妈、姨父、堂兄、表妹……那时候的生活节奏比现在缓慢得多,父母常带着我到亲戚们家中走动。我们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常打打闹闹,亲戚圈也显得热乎。现在在外面奔波,和亲戚联系得少了,但有什么急事,亲戚们总是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
当然,我并无意在这本书里细数我家族的族谱,我想说的是,即便现如今很多年轻人出门在外和亲戚走动得少,但真正有事求人时,亲戚圈却往往是最能起到关键作用的人脉。譬如马云创建阿里巴巴,启动资金就来自于他的亲戚、学生、死党朋友,以及几个曾经跟他从杭州到北京,再从北京回杭州的老部下。《官场现形记》也这样描述说:瞿施庵的夫人瞿太太已是“脸上起皱纹的老婆婆”,“头发也有几根白了”,然而,居然好意思“情愿拜在膝下”,认湍制台的年方18岁的干女儿宝小姐为“干娘”,做起这个小姑娘的“干女儿”。她的小算盘是:“巴结上了这一门儿,少不得总要替我们老爷弄点事情。只要弄得一个好差使,就有在里头了。”
                  第2章 人生不可无圈子(2)
不管是攀上的亲戚还是正宗的亲戚,来自身边的亲戚圈,往往也是最牢固可靠的圈子。特别是在过去十分注重宗族关系的年代里,一个人的崛起往往伴随着一个家族的随之崛起。杨玉环受宠,杨门一家随之崛起;曾国藩得势,曾家一下成为权倾一时的名门望族;蒋介石做了中华民国的委员长,中国随即迈入蒋家王朝时代。即使在宗族观念逐渐淡去的今天,仍然盛行“走后门”之风,这种后门其实是一种裙带关系网,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圈子。利用家属圈子去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当然是不足取乃至应以为耻的,但如果能让你的聪明才智得以展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这样的“后门”倒值得一走。
第二个大圈子,便是同学圈,它是因共同学习而产生的人脉关系。同学圈不仅局限于时间较长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同学关系,随着人们现代交际意识的提高,各种各样的短期培训班甚至会议中,也蕴涵着十分丰富的人脉关系资源。如《圣经》所言,这世上的财富会被虫子咬,会锈坏,会贬值,但同学之情却可能历经日月而弥珍。在我们研究的数千个成功者案例中,在许多成功者的身后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同学的身影,有的是少年时代的同学,有的是大学时代的同学,还有各种成人班级如进修班、研修班上的同学。
前不久,我爱人要去参加一个女性礼仪课程,硬要拽着我去。我本来是不答应的,总觉得自己一个大老爷们参加这种女性课程,算怎么回事呢?过去一看,果然泱泱的都是着装鲜亮的女性朋友,班上除了我一个男性只有另外一个男性,那就是后来跟我私交甚笃的白总。白总自己有一家小公司,人很不错,但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哪个培训班上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白总乐于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和管理课程,最近还迷上了上党校,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名“培训班狂”。白总说他从不否认培训课是个良好的“人脉关系”平台,“良好的同学资源”就是他当初选择培训班的一个理由。不过,他并不认为这样的同学关系只是一种赤裸裸的相互利用关系。“我们真正是从同学、从朋友开始做起的。”现在好多客户在开展业务时都像在班级里一样称呼他“老白”,这让他很高兴,“这样称呼我的人起码是撕下了面具的。我讨厌那种纯公共营销关系”。
他还说当他在管理中遇到“瓶颈”时,“上不能问领导,下不能问下属,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来处理”。在培训班上,他就可以大胆地、毫无顾虑地把自己的难处和疑问提出来,然后这些“身经百战”的同学们就会帮他分析,给他出主意。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同学圈的重要性:有人会花几十万买个同学圈子,一些90后还未进大学校门就有了自己的大学圈子,这些都从侧面说明现代人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脉的重要性。同学圈是人生的基本圈子,也是人生中唯一没有功利目的开始交往的社会圈子——不管你如何辉煌,如何落魄,这个圈子给你的都是一如既往的关心和爱护。但也有一些极个别的人,奉行所谓的“杀熟”理念,往往开始的不义之财就从身边的同学圈中索取。这样的人,最终将输得体无完肤。
第三个圈子是同事圈,它是因共同工作或处理事务而产生的人脉关系。这个圈子,从形成开始就带有既合作又竞争的性质。也是你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圈子。在这个圈子中,不乏知己,更不免小人。但你与那些人交往过密,这些人的功成名就或是起伏跌宕,将严重影响你一生的事业、命运。
                  第2章 人生不可无圈子(3)
我的一名读者小凡跟我畅谈过他在同事圈中的一些感受。小凡工作了八年,一直在同事圈中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