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学的老师应该尽可能花时间到企业去兼职。这种兼职我觉得不应该少于你教学工作1/3的时间。不能光跑到企业搞一个调查就回来了,这没用。当然你如果专门研究营销市场学的调查部分,你去做调查,一个月做一个礼拜,好像还可以。但是大部分的教授如果只是到企业去晃一下,走马观花,这样对教学与学术研究根本没有什么作用。而且我建议最好去任实职,不一定要任很高的职,要实实在在的职务。不要认为教授至少要任副总,你可以先任销售部的一个区域经理,当然你还可以配一个很好的副经理,甚至你自己当副经理,也是可以的。这样认真做点事情,那你对管理的感受,将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问答录:对话汪中求(4)
第三,大学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接受社会的锻炼。现在大学生锻炼的时间太少了,只是寒暑假出去蹓跶一下,我认为根本没有用。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医学院学生出来,都比较受欢迎。为什么呢?因为医学院的学生,一般都读五年,五年当中最后一年甚至一年半是在做临床。但是我们学管理的学生,从来不去“临床”,只是毕业前有二三十天到企业去“混”一下,有什么用呢?管理系的学生要拿出一年左右的时间到企业去。当然也可以分成几段,实实在在地去做一些非常具体的事情,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就可以干,比如先做业务员,回到学校之后学营销,这时已经有初步的实践经验,学习起来也就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我们应该增加大学生在社会上锻炼的机会和实践的时间。
第四,大学的课程要赶快改。现在很多大学的很多课程完全不实用,教育体系明显存在设计不足的问题。一些大学设计了三类课程,就是必修课、选修课和公共课。比如说,我们的团队经过研讨,觉得学生毕业与走向工作岗位之间,有一大块知识和技能空档,于是组织了36门课程,一门课程最多四个小时,最少两个小时。在餐桌上的礼仪就是一门课,要教会大学生基本的礼仪。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跟着老板见客户,怎样帮人家倒酒,走路该走什么位置都不知道,显得傻乎乎的。事实上这个孩子很厉害,发表过论文,甚至还拿过优秀奖,还是三好学生呢,但是很多看似鸡毛蒜皮的事情他根本就不会,因为学校没有教过他。因此,应该开设更多的学校与社会相衔接的课程。企业招人,总是要加一个条件,那就是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请大家注意,为什么加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主要是具备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已经对社会有基本的了解,能够适应社会,并且知道遵守社会的一些规则,能熟练处理一些“小事”。这种认真的态度和规则的意识,就是企业最需要的,而不仅仅是你的专业知识。
我女儿现在是大三的学生,对于她的社会知识的积累,我给了她36条建议,我觉得对她与她同龄的年轻人也应有借鉴作用,大家可以参看我的新书《细节决定成败Ⅱ》中的附录二——《给女儿待人接物的36条建议》或我的新浪博客2007年2月15日之博文。
(根据珠海精细化管理培训的问答整理)
有些不发达地区可以从乡间小路直接进到高速公路,但管理阶段则不可能如此跨越,基础管理无法绕过。
——汪中求
第三章 如何做好细节
如何做好细节
在《细节决定成败》中,我用了18万字、80个案例,试图告知读者细节的重要性,实际上说的是一个人务实的态度、追求完美的立场。书出来以后,很快有了台湾的繁体版,继而被输出到了越南和韩国,韩文版把这个题目译成“细节的力量(Power of Detail)”,虽然少了点冲击力,但似乎更加准确。细节有哪些功能?如何实现这些功能?怎样发挥细节的威力?的确引人深思。下面,我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讨论“如何做好细节”这个问题,重点从部分企业的细节管理实践、高层管理人员借助规则做细节、对中层做细节的建议、细节习惯的训练这四个方面去谈。
一、简单不等于容易(1)
——企业细节管理的实践 “细节决定成败”既非一个科学论断,也远非一门管理学科,它仅仅是一种观点、一种理念;《细节决定成败》既非一本工作指导书,也远非可操作的细节管理的手册。但在中国大地上,确有一些企业在细节管理上已走在了前面。
“《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只要识字的人都能看得懂,但只有德胜的人会领悟到这里边的深刻道理。”这句话是德胜(苏州)洋楼公司的老板聂圣哲先生说的。于是,我们不能不去考察德胜公司,不能不去接触德胜的人。
德胜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家专业从事美式木制洋楼建造的公司,公司的经营状况用聂圣哲的话说是:“现在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好得很有压力,好得我许多电话不敢接。”“今年和明年的工资奖金都是没有问题的,即使不干活,也能发得出去。”
有一家客户,很多同行派人在客户附近的酒店蹲守。有的住了一个多月,连客户面都没见上。而德胜接洽此业务的王专员一去,客户决策层的高管亲自开车,陪着王专员去澳门喝早茶。如此礼遇,难道德胜改写了“需方市场”的游戏规则和现实格局?
经营到这种程度的公司实在不多见,那么,它的优势在哪儿呢?还用聂圣哲先生的话来回答:“他们(指竞争对手)用劣质的材料跟我们打成本仗,我们不怕,所以我们成功了。如果真遇到一家像我们这样水平的公司跟我们打成本仗,我们就害怕了。”也就是说,德胜公司靠的主要是货真价实、优良品质带来的市场稳固,靠的是管理水平胜出竞争对手一筹。
当我认真考察了德胜之后,我就很有把握地说,其他同行在管理上达到和超过德胜的水平,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为他们的管理已达所有程序、环节的末梢,他们深谙细节管理之道。我先罗列一些现象给各位看看,然后再来讨论这些现象背后的企业文化。
在德胜所有新员工(35岁以下)不管什么学历,都从打扫卫生开始,不是一两天,而是两三个月,不是一般的扫地,而是按五星级酒店服务员的要求完成小区内、洋楼内、接待客房内的保洁工作。这样在心态上就能够锻炼员工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透。
德胜的员工每天早上都要默读一句话,“我们实在没有什么大本事,我只有认真做事的精神”。每个员工都相信,只要你认真了,你就有可能成为这个国家的第一名。所有的管理人员工牌上都有一句话,“我首先是个出色的员工”。一位同聂先生相识二十多年的老员工同我讨论这一句话时,很不好意思地跟我解释:“我的工牌上没有这句话,我是不合格的员工。当然,我的岗位在塞奇工作室,是聂先生的另一家文化机构。”
德胜的干部每月换岗一次,把管理工作交出来,手机存放到办公室,实实在在做一个小兵,拿工具做小事。我考察德胜的时候,适逢公司的财务总监轮岗,她在波特兰小街(德胜洋楼的示范小区)的街区马路上扫地。第一眼见她,我还以为她是外来的农民工。
聂圣哲自己做事也常常是“这个事情我在电话里说不清,我要到现场来”。到现场给下属做示范,交代清楚,直到下属满意才离开。这种工作态度已成为德胜干部的工作作风。
德胜还成立了程序运作中心,据我所知这在中国企业中是第一家,这一群人别的什么活都不干,只管所有员工是不是按程序做事。不管你是什么职务,资历多老,不按照程序做事就一定处罚。德胜认为,一件事即使做成了,如果不按程序做,也等于没有成功,即使执行程序有一些浪费也是必需的。开车系安全带是程序,一生系几千次安全带,可能没有一次派上用场,但一旦产生作用了,就是性命攸关的事。执行程序必须较真。
德胜根据程序的要求,提出了许许多多的细节规范:
旋空调的塑料螺丝,用旋铁螺丝的方法旋是不行的;
2593这栋房子,工地上3寸的L型弯头,计划用3个,结果用了5个,得写出理由来;
一、简单不等于容易(2)
每6寸钉一个钉子,就不可以在6寸半或7寸处钉钉子; 洋楼里的一个死角,按程序要花20元的油漆,就不可以偷工减料; 钉石膏板要把施工者的名字写在板头上; 接待室规定天晴开哪几盏灯、下雨又加开哪几盏灯,必须严格执行,接待参观的样板房,规定范围内的灯、音乐唱机和电视必须打开; 小区的绿化有虫害,必须弄清楚食叶类和食汁类不同类别的害虫,前者用“敌杀死”,后者用“绿叶通”。
在德胜,做事情不允许“基本上理解”、“大概这么做”。
2004年美国的一期《经济学》周报报道德胜,“作为德胜员工,都会拿到一份86页的手册,手册里包括公司的规章制度,从工作安全到个人卫生等等”。“公司强迫员工在三个月内改变他们的个人习惯,然后才培训他们成为专业产业工人”。
我有幸读到这本小册子,上面对员工勤洗澡(争取每天一次)、刷牙(每天至少一次)、理发(每月至少一次)等的规定都是非常具体的,与一些企业管理文件中的“坚决贯彻执行路线、方针、政策”之类的不可操作的条款是截然不同的。
这本小册子上关于“不得接受客户的礼品及招待”一款,作出了以下的详细说明:不得接受20支烟以上或100克酒以上的礼品,禁止20元以上的工作餐。至于几乎所有企业都给予优先关注的《财务报销制度》,该手册则对“因公费用”、“因私费用”、“可列入报销的因私费用”、“很难界定的因公费用”等一一作出详细解释。
面对这样一家公司,作为聂圣哲先生的同乡某杂志负责人汪鹏生先生发出如此感慨:“作为一家出版社的社长,我也在摸索管理经验。德胜的管理使我思路大开,许多过去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都因之迎刃而解了。”更有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宋学亮先生发出感慨:“我如果年轻二十岁,我会以能到这家公司当清洁工为荣。”
正如我在以前的书上、演讲中经常提到的话说:“细节源于态度。”德胜公司管理能如此关注细节也是由其企业文化内涵决定的。德胜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是: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德胜的高层深信:“制度只能对君子有效,对于小人,任何优良制度的威力都将大打折扣,或者是无效的。”德胜公司呼吁人们做一个合格的员工,应努力使自己变成君子。
同时,德胜公司也首先以君子示人。比如: 不实行打卡制; 可以随时调休; 可以请长假去另外的公司闯荡,最长可达3年,保留工职和工龄; 对于试用期的职工作出特别提示——您正从一个农民转变为一名产业化工人,但转变的过程是痛苦的; 费用报销不必经过领导审批,签上自己的名字即可,涉及证人的需加上证人的签字; 公司不能接受员工因办公事而自己垫钱(支付)的事情发生; 工人发现劳保用品、劳保设备欠缺或质量太差无法使用,可以拒绝工作,此间仍享受正常的上班待遇; 带病工作不仅不受表扬,而且可能受到相应处罚; 公司不认同职工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国家财产、集体和他人财产的价值观,奉行“生命第一”的原则; 公司对包括执行长在内的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实行强制休息法,强制休息期间享受休息补助,但不允许逛街或娱乐。
在德胜考察过程中,有三种类似于宣誓、申明之类的做法,使我深受启发并进一步理解了文化与制度的关系:(1)所有的员工都能够并且必须领取一本《德胜公司员工读本》,此手册的封二有一段话:“我将认真阅读这本手册内容,努力使自己成为德胜公司的合格员工,靠近君子,远离小人。”下方要慎重签上自己的姓名。
一、简单不等于容易(3)
(2)公司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参加时长不短于一小时的会议,会议重申职工守则、施工责任书、施工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和奖惩条例。
(3)员工财务报销前必须认真聆听财务人员宣读一份《严肃提示——报销前的声明》,任何时候任何人的每一次报销都有这个程序。《声明》内容如下:“您现在所报销的凭据必须真实及符合《财务报销规则》,否则将成为您欺诈、违规甚至违法的证据,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并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个污点将伴随您一生。”
本案例加引号的引文均来自《德胜员工守则》,周志发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如果说汪中求是以洋洋18万字写出《细节决定成败》来解读老子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话,那么,聂圣哲及其德胜公司则以20余名管理者带领500余名产业工人(大多从农村的木工转化而成的美式洋楼的建造者)在实践着细节管理,并且已经取得使人眩目的成绩。 如果说德胜洋楼公司的细节管理或多或少与美国文化有关的话(德胜的发起人是有美国留学背景的聂圣哲先生,公司背后还有一家美国泰森公司),下面我们要隆重推出的却是一家十足的“土鳖”公司,它地处并不发达的广西南宁,它的投资人没有接受过西方教育甚至没有去过欧美任何一个国家,它经营的产品是绝大多数人看不上的牛肉米粉。它就是“三品王”——一个目前还默默无闻(至多只在偏僻的广西有一些草根消费者了解),而在不远的将来必定成为一个闪烁的连锁品牌,因为他的细节管理已臻完美。
三品王有三层含义:品汤,品肉,品粉。单单这品汤的汤,就得用心去做。
吃过三品王牛肉粉的人,都会对那碗汤赞不绝口:“你们的汤好越喝越好喝。”“你们的汤好喝而不腻,我经常喝得连肉渣都不剩。”“吃你们的粉,要连汤趁热吃才香,如果你愿意,再放上点辣椒粉、花椒粉,更是没得说。”的确,门庭若市的各三品王牛肉粉店之所以吸引了众多的食客,很多人是冲着这碗汤而来。那这汤又是怎样熬制出来的呢?
牛肉粉的制作非常简单,把生牛肉熬汤,再卤牛肉,配配料,即汤+粉+配料=牛肉粉,谁都会做。但要把牛肉粉做出品牌却并非易事,如三品王的老板说他们是在做“一碗米粉的事业”。
首先,选材是关键。黄牛必须在3岁大小,600斤左右,牛肉中不注入一滴水。
其次,用火很讲究。上好的牛肉放入锅中,注入清水,猛火煮开,打去浮层,放入生姜,中火熬制3小时至肉香味溢出,汤水甘甜就起锅,汤水的“浓”“淡”是否有滋有味,这一过程是关键。按规定,100斤鲜肉应该煮出400斤汤,如果用100斤肉熬制500斤汤水,此时汤就“淡”。反之,若用100斤的肉,熬制300斤汤水,此时汤就“浓”。
第三,秘方在汤料。经过上述工艺煮出来的汤,由配送中心配送到各分店煮开之后,按严格的定量放入“秘制汤料”兑制而成,汤料神秘的组成,非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所能破解。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品王牛肉粉能被顾客所接受,且愈吃愈香,却无人能仿制的关键所在。
三品王为了保证品质,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对每一个产品都有严格的程序,比如:
牛肉粒:必须是12cm×12cm ×12cm的立方体。用上好的黄牛肉,经过3小时以上的时间卤制而成,外观呈酱油的颜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