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规划书:30岁前一定要做的21件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规划书:30岁前一定要做的21件事-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能再长高,但是我仍能继续成长。〃从那之后,他为了再次挑战珠穆朗玛峰,不断地强化体力、改善装备。不仅如此,他还多次攀登与珠穆朗玛峰类似的山,同时不断地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从而调整攻顶策略。10年后,他再度回到珠穆朗玛峰,并于1953年成功攀顶。他就是人类第一个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埃德蒙?希拉里,正是他热爱挑战的心使他最终征服了世界最高峰。 

关于心态,林肯说过这样一段话:〃机会偶尔会降临在等待着它的人身上,但下定决心要成功而主动去寻找机会的人才能牢牢地把握住属于他的未来。下决心要成功的那一刻,其实他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所以,对我们而言,没有什么比下定决心要成功的心态更重要了!〃
第20节: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4)


弱者才会找无数个理由拒绝挑战

无论我们怎样强调挑战的重要性,还是有很多人不敢轻易去尝试。这些人有着各式各样的理由:有的人是害怕,还有的人是觉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也有人是受不了磨难和痛苦,甚至有的人是周围人的劝阻。对于一个勇于接受挑战的人而言,这些理由都不成其为理由。他们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一定要成功,一定能成功。〃 英国的珍?汤姆森,在26岁时被检查出患有乳腺癌,做了乳房切除手术后得以痊愈。但她万万没有想到,癌症竟在痊愈十年之后再次复发,癌细胞迅速从胸部扩散到肺部和骨髓。医生告诉她,她最多只能再活六个月。遭受如此大打击的珍并没有放弃她的人生,她心里的念头是〃来日已短,我一定要愉快地度过余生〃。就这样,她决定挑战自己的生命极限。 

2003年夏天,珍参加了在英国举行的女子三项全能比赛,最终她以6小时30分钟的傲人成绩完成了游泳、自行车、马拉松这三项比赛。2005年夏天,她骑自行车从罗马出发,经过36天,成功抵达位于英格兰北部的家。此后,珍为了替癌症患者募集500万英镑慈善基金,在4年的时间里,她参加了三次伦敦马拉松比赛。很多人被她这种挑战生命极限的行为所感动,甚至出现了数百名志愿者协助她筹得高达115万英镑的巨额善款。

要是换了别人,在得知自己已是癌症末期时,一定会致力于癌症的化疗,想办法延长生命。而珍在知道癌细胞已扩散到她的骨髓和肺部时,她明知道做激烈运动很可能会缩短自己的生命,但她不想把所剩无几的时间浪费在痛苦的恐惧中。在她与癌症抗争的第16个年头,已经42岁的她为了募集更多的癌症基金,在2006年8月,她向行程长达4200公里的美国大陆发起挑战,并最终骑着自行车完成了横跨美国大陆这项壮举。就这样,珍不断地挑战着自我极限,这不但没有缩短她的生命,反而使她的生命得以延长,并且内涵变得无比丰富。 

韩国现代公司的创始人郑周永对那些因没有资金而无法创业的人说过一段话:〃你下决心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时,钱并不是重要的问题。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和充分的自信,那么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你对自己有信心,别人就会对你有信心。〃 正如郑周永所说,他就是这样做的。虽然他的第一份事业…阿道汽车修配厂因火灾而化为乌有,但他始终相信自己能有一番成就。他的信心说服了那些债权人成为他坚强的后盾。当大家都在反对京釜(首尔至釜山)高速道路的工程时,郑周永并没有因别人的反对而动摇,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并勇敢地向这个目标前进。他从不害怕失败,就算失败了,他也只会把失败当成再次挑战、迎向成功的跳板。
第21节: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5)


对于那些害怕和逃避挑战的人来说,可能有充分的理由来解释自己的懦弱行为,这些理由的共同点就是他们无法放弃现有的成绩。但是,那些勇于挑战的人,他们总是能果断的抛弃已有的成就,因为这些人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成就,而对未来抱有更大期望。 

勇敢地去挑战吧!挑战你的懦弱,挑战你的占有欲!不管结果如何,先去闯闯看。已经排除一切失败危险性的〃挑战〃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挑战,那只不过是一件谁都能做好的、理所当然的事情罢了。 

古代朝鲜时期被称为〃读书狂〃的金得臣,虽然出身名门,但头脑有些迟钝。了解他的人都劝他放弃读书,但他反而用了将近40年的时间去钻研名著。从1634年到1670年,被他读过一万次以上的文章就有36篇,其中《伯夷传》他读过11万1千次。因为这样的不懈努力,他最终成为一位诗人,并被当时的人誉为〃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墓志铭:〃不要羡慕他人的才智,也不要限制自己的未来;没有人会比我更笨,一切成就都取决于你所付出的努力。〃 〃不能以结果论成败,应当以付出的心血来衡量挑战的价值。〃托马斯?爱迪生 052
第22节: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1)


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

有失败经验的人更容易成功

一个人的〃经验〃,是一般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他们认为一个有成功经验的人,能以正面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积极地投入工作;而有过失败经验的人,则会以否定的态度看待每一件事,未来可能连原本能做得很好的事情也无法完成。这也是金融企业不愿意贷款给失败者的原因。 

但是,跨国企业却特别重视失败,甚至把有失败的经验当成选择合作伙伴的必要条件。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自传《走向未来之路》中,坦言自己在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取有过失败经验的人。 

〃我倾向于录用那些曾经在失败的企业工作过的人。他们在再次面临危机的时候,能更快地思考出怎样走出困境。我希望把这些有经验的人网罗在身边,因为总有一天,微软也会经历失败,这时候就需要这些有经验的人发挥才能,带领企业走出逆境。我认为,我们虽然很难把失败者视为英雄,但也不可以把失败者看成罪犯。〃 1962年,正酝酿〃阿波罗计划〃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把一个人是否有失败经验当成选拔航天飞行员的核心标准。那些在人生之路上没有经历过危机或没有经历过重大失败的人,是连航天飞行员的候补名单都进不了的。因为航天飞机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无法预料的问题,这时候,拥有失败经验的人能更冷静地处理好这些问题。 

当然,NASA要选拔的航天飞行员并不是单纯的失败者。严格地说,应该是经历过失败,但在失败中不断成长,并在最后获得成功的人。总而言之,NASA要选拔的人员,是那些人生经历坎坷,从而善于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人。 

成功是建立在失败和失误的基础上的,绝大部分成功人士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失误。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失败就获得了成功的话,那么这种成功只能被视为偶然。 

有些人虽然想得很多,但总是很难做出实际的行动,因为他们清楚只要行动就可能导致失败或失误。但不经历失败或失误的话,我们能学到的东西也会变得很有限。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成功,而是因为我们的失败。在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我们能获得更多的经验帮助我们的人生走上成功的轨道。 

一般来说,知识的共享是比较容易的,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很难与别人共享。因为遇到的情况虽然可能类似,但不可能完全相同,用相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很多时候行不通。但如果我们有处理各种情况的经验,就很容易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强调经验重要性的一个原因。

企业需要的并不是单纯拥有知识的人,而是拥有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能以有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人。这种能力不是毕业于顶尖学府就能拥有的,而是从经历无数艰辛和磨难的经验中获得的。许多人失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少实际经验导致他们缺乏这种能力。

成功的企业懂得〃失败经营〃

2005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召开了一次失败讨论会,杰夫?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总裁和公司其他主要决策人员都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以分公司的代表性失败案例为讨论重点,目的是找出失败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案。 

Intuit公司(美国第二大软件制造商)也曾在其软件产品遭到消费者投诉时,举行全体员工〃失败聚会〃,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也对研发出这款失败软件的员工进行奖励,以此鼓励那些〃失败者〃再接再厉。
第23节: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2)


美国捷蓝航空公司(Jet Blue),在乘客对其机上快餐百般指责后,通过公司网站开展了〃失败运动〃,以此激励那些因〃快餐事件〃而士气低落的员工,让他们重拾信心。 

并不是只有美国企业才懂得〃失败经营〃,韩国乐天建设公司也擅长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在这家公司里,员工出现失误只需详细地把内容记录下来,并提出改善方案就可以,绝对不会发生因员工失误而追究其责任或对其处罚的事情。这种管理模式是1998年任胜南任公司社长时提出的,任社长在他就职后召开的第一次员工大会上宣布:〃我不会追究失误的责任,所以不要隐瞒你们的失误,只要做出详细的报告。不过要是让我发现有谁隐瞒失误,我将严加处理!〃以后乐天建设公司每一季就召开一次失败检讨大会,以这样的方式收集失败案例,鞭策公司进步。 

韩国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在他还是副社长时已经很重视失败。他总是嘱咐下属要认真地记录下每一个失败案例,甚至常驻海外的职员与当地居民吵架的事件,他都要求记录下来。他说过:〃我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失败而责骂这个人,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想掩盖失败的行为,却是很恶劣的。〃 很多企业之所以重视这种〃失败经营〃,是因为对一个企业来说,失败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不经历失败就无法取得成功。假如一个企业因暂时的失败而丧失了再次挑战的勇气,那么这个企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大部分世界级的企业都会容忍和鼓励员工面对失败。 

前面提到的李健熙提出了非常实际的〃失败不可避免论〃,他说:〃开发一种新产品,平均要经历一万两千次失败。勘探石油时,最少也要经历25次失败才能发现一个油井。因此,失败可以被视为是上帝为了让人类获得更大成功而赐予人类的礼物。〃 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绝对不会追究员工个人的过错与责任,甚至将其打入〃冷宫〃。因为他知道,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一个人再怎么认真、努力也会有出错的时候。比起花心思考虑怎样处罚一个人,还不如教会这个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失败、在失败中学习,并且将其经验教训推广给每一个员工,让其他员工也谨记这个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一来,就能把失败的经验转化为企业的宝贵资产,而非阻碍企业前进的绊脚石。同时也能给犯错的人一个机会,这是非常人道的。
第24节: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3)


然而,还是有些没远见的公司领导,只关心如何追究员工失误的责任,不关心这种失误是否会再次发生。他们无法将这种通过失败而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企业的资产,白白把这些求都求不来的宝贵经验和一些能担起失败责任的好员工抛弃掉了,这对他们来说是很遗憾的事情。 

日本学者畑村洋太郎曾提出过〃失败学〃理论,这一理论在2000年初经济不景气的日本引起空前的反响。韩国也有学者提出了〃失败学…在失败中学习〃这一符合当今社会氛围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韩国企业领导和管理学学者们竞相讨论的热门话题。〃失败学〃其实就是一门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学问,它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走向成功,必须重视失败的经验,在失败中崛起。

年轻时享受失败的特权,多积累经验

经验,特别是失败的经验,不仅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且是一个人成长必需的养分。使我们成长的,并不是教科书上的理论,而是我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各种经验。通常我们在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能力时,在很大程度上会以这个人的实践经验为衡量标准。可以说,光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绝对无法让你成为最优秀的自己。正因为这个道理,一些企业才肯用较高的薪资优先聘用那些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 

但积累经验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这需要我们克服对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新的挑战时勇敢地接受它。如果你只期待安逸的生活,想一生都待在温室里,那么你是不可能积累什么经验的。 

人生如果只是按表操课,可能不会遭遇失败,但也不会获得任何成功。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多积累一些经验,不然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多阻碍。20~30岁的年轻人人生经历还不甚丰富,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各样的失败,但一个企业需要的就是借助他们的这些失败经验,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趁着你年轻,不要怕失败,多积累经验吧。当一个人年龄增加了、经历增多了、职位升高了,他的失误和失败就很难得到原谅了。因为企业的决策高层做什么决定都要深思熟虑,不能不顾后果地做毫无把握的事情,如果他的草率导致失败,他就不能被原谅。所以,失误和失败,是一种只属于年轻人的权利。 
第25节: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4)


然而有时候,当你决定放胆去实现一个梦想时,总会听到亲友忧心的劝阻,例如:〃这种事怎么可能成功?〃〃像你这样的人应该会失败吧!〃〃反正做也是白做!〃〃还是打消念头吧!〃〃选择比较安全的事,不是更舒服吗?〃等等。他们的劝阻可能会让你放弃挑战,从而夺走你获得成功的机会。最后的决定权掌握在你手中,如果你还是决定放手一搏,那我要为你叫好。虽然你可能会失败,但趁年轻去尝试这通往成功的失败是很值得的。 

通过失败得到的经验,比通过书本得到的知识更有用。〃你真的要做那件事?与其在这里做白日梦,还不如回家睡觉……〃当你不理会别人的闲言碎语时,你就拥有了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 

现在,正是你尝试挑战的最佳时机。与其傻坐着听别人谈论过往的奋斗经历,还不如自己去外面闯一闯,得到失败的经验不是坏事,反倒是好事。 

爱迪生说得没错:〃成功,是来自于99%的失败和1%的灵感。〃所以你要趁年轻去尝试99%的失败,哪怕是身心变得疲惫,也要趁早积累失败的经验。失败不要紧,但记得一定要再站起来。如果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只会无所作为。 

〃很多人在退休后,会为自己在职场生涯中从没犯过什么错误而沾沾自喜。但是我想说,从开始工作直到退休后我经常会有小失误,因为我从未停止去尝试新事物。不犯错的人,往往都是那些不会独立思考,只知道听从上级命令的机器人。就他们的一生而言,所谓的成功只占1%,而剩下的99%全是失败。因为成功只有通过不断的失败和不断的反省才能获得。本田(HONDA)不需要这种从不犯错的人。〃 这是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的经典高论,他告诉年轻人:犯错并不可怕,要〃向失败的大海划桨〃。 

〃不要害怕失败,很多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都经历过许多次失败。〃… 迈克尔?乔丹 06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